Blogtrottr
李小姵的迷你博客來
李小姵的威寶專線:0986-088-311,如有威寶電信用戶想續約【暢打系列、好康半價、學生半價、警政專案、最挺你、最懂你】,不管您是要純續約或想搭智慧型手機或開通行動上網,我都可以為您服務,歡迎來電詢問。***本部落格主要為分享博客來新書資訊,提供大家購買新書的平台【點擊書名或書圖即可購買】***
女人其實都想要!讓她高潮迭起的50招口愛技巧
Sep 6th 2012, 15:57

女人其實都想要!讓她高潮迭起的50招口愛技巧女人其實都想要!讓她高潮迭起的50招口愛技巧※點我購買※

女人其實都想要!讓她高潮迭起的50招口愛技巧※點我購買※

【撼動她的感官世界!】
  為心愛的她口交,是一種牽涉全身感官、讓人從頭到腳全身顫慄興奮不已的經驗。
  本書將教你:  1. 讓女人銷魂忘我的品玉妙招
  2. 獨門口交體位
  3. 鮮為人知的女性性感部位
  4. 火辣前戲——以上將讓你的伴侶欲仙欲死,達到前所未有的高潮。
  書中提供50個獨家場景主題,而且步驟描述詳細,從羅曼蒂克到新奇搞怪、從基本到進階,應有盡有,教你從頭到尾、完整幫女人口交的絕巧秘技。你將同時學到口舌動作和手部愛撫的技巧,學到如何利用情趣玩具和場景布置為伴侶創造出極其興奮的口交經驗。
  何不試著用一兩招刺激新花樣來給情人一點驚喜?保證試過之後她絕對忘不了你!
  你可以給她:  *「痛並快樂快樂著」:保證火辣到讓她腳趾蜷曲、激動到咬枕頭套呻吟!
  *「冰火二重奏」:同時用熱飲和冰塊讓她爽到飛天!
  *「滿漢全席」:女人夢寐以求的終極體驗!
  不管她當下想要的是歡樂嬉戲或是淫蕩催情的招式,書中的真人性感照片和詳盡的插畫圖示讓你「第一次幫女人口交就上手」!
作者簡介
性學博士∕桑妮.博格(Sonia Borg PH.D., M.A., M.P.H.)
  桑妮亞.博格博士擁有美國舊金山「高級人類性學研究院」(The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 of Human Sexuality)的性學博士學位以及公共衛生碩士學位,並擁有舊金山州立大學的傳播學士學位。她也是「美國性學學院」(The American College of Sexologists)認證的臨床性學專家,同時是「美國性教育、性諮商與性治療工作者協會」(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exuality Educators, Sexuality Counselors, and Sexuality Therapists, ASSECT)的成員之一。
  桑妮亞‧博格博士是許多美國電視和廣播節目的來賓常客,上過的節目包括:加拿大《探索頻道》(Discovery Channel Canada)、《花花公子廣播節目》(Playboy Radio)、聖地牙哥最受歡迎的新聞節目《早安,聖地牙哥》(Good Morning San Diego),以及聖地牙哥KUSI電視台其他節目……。是非常受歡迎的演說家、教育家、作家以及性學專家。
目錄

前言:這可不是「老掉牙」的品玉寶典
首先,來看一下基礎的女性生理構造——你總得了解她最私密的部位
品玉吹笙之名流饗宴第1招:情人節交換禮物
第2招:愛神阿芙蘿黛蒂
第3招:聖殿朝拜
第4招:中途離席
第5招:剃刀邊緣
第6招:高空俱樂部
品玉吹笙之萬千寵愛在一身第7招:甜甜圈按摩
第8招:讓她坐在你臉上
第9招:皇家禮讚
第10招:乾柴烈火
第11招:溼淋淋的狂野之舞
第12招:羅曼史小說特典
第13招:一日之計在於晨
第14招:從腳開始
品玉吹笙之單身情人第15招:口交比性交安全
第16招:一夜情之口交
第17招:飯飯之交
品玉吹笙之角色扮演第18招:女奴與主人
第19招:霹靂小淫娃
第20招:天使與魔鬼
品玉吹笙之夢想成真第21招:熱舞十七
第22招:猛男水電工
第23招:痛並快樂快樂著
第24招:拿錢好辦事
第25招:滿漢全席
第26招:湖邊野餐趣
第27招:辦公室偷情
第28招:東方特快車
第29招:巴黎初體驗
品玉吹笙之進階大絕第30招:瑜伽下犬式
第31招:紅橋下的暖流(潮吹)
第32招:冰火二重奏
第33招:清涼口嚼錠
第34招:健身狂口交
第35招:客製化服務
第36招:一舌擎天
第37招:悄悄告訴她
第38招:三點性感帶
第39招:蜂鳥嗡嗡
第40招:按摩棒大餐
品玉吹笙之口交得來速第41招:洗車得來速
第42招:點餐得來速
品玉吹笙之遊戲寶典第43招:DIY+口交遊戲
第44招:遙控震動遊戲
第45招:高潮挑戰大賽
第46招:口交拼字遊戲
第47招:口交性愛玩具:Level 1
第48招:口交性愛玩具:Level 2
第49招:真心話大挑戰
第50招:要或不要或也許
附錄 I:女人的論壇
附錄II:參考資料
關於作者
感謝名單


女人其實都想要!讓她高潮迭起的50招口愛技巧※點我購買※

性生活常識必讀全書:性學專家答疑解惑200題
Sep 6th 2012, 15:54

性生活常識必讀全書:性學專家答疑解惑200題性生活常識必讀全書:性學專家答疑解惑200題※點我購買※

性生活常識必讀全書:性學專家答疑解惑200題※點我購買※

在漫長的人類發展史上,人們對性的認識、理解,始終和哲學、藝術、宗教、醫學的研究、發展是同步的。性是人的自然本能之一,性是美的、性的內容十分豐富,性心理、性生理、性社會、性快感、性技巧……當然也包括性傳播疾病。在漫長的人類發展史上,人們對性的認識與理解還存在著一些誤區、偏見、迷信,因而影響了人們的身心健康。

  面對諸多的性問題,有些人可能會不知所措,有些人會表現出尷尬與無奈,還有些人會表現出「外強中乾」的真面目……現實生活中,還有相當一部分人沒有足夠的勇氣,或者沒有條件走進醫院接受治療,也許有些人會覺得這是一個十分私人化的問題,不願意將其袒露給他人,於是,作者編寫了這本書。
  不管怎樣,這本書將告訴你怎樣可以獲得健康、快樂的性生活。
  本書力圖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介紹科學的性知識,用醫學工作者特有的人文關懷,系統講述凡塵男女的性問題。
作者簡介
李宏軍  醫學博士
  泌尿外科醫學博士,男科學博士,北京協和醫院泌尿外科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中華醫學雜誌》特約審稿專家,《中華泌尿外科雜誌》編委,《中華男科學雜誌》、《生殖醫學雜誌》編委,《中華男科學雜誌》副主編,北京協和醫院生殖醫學倫理委員會委員,中華醫學會計劃生育學會委員,綜合醫院精神衛生聯盟核心成員,國家藥監局藥品審評中心專家。
  從事臨床工作二十餘年,在男科疾病的診治方面有獨到見解,承擔各級研究課題並獲獎多項。發表學術論文90餘篇,主編《前列腺炎》、《男性不孕症》、《男科病診治學》、《男性更年期綜合症》、《檢驗與臨床診斷:男科疾病分冊》、《實用男科學》等10餘部著作,發表科普文章數百篇。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身心健康是幸福的基礎--應該掌握的性知識1.健康的生殖器官是什麼樣的
2.什麼是性慾
3.男人的性慾和女人的性慾一樣嗎
4.為什麼有的人性慾強,有的人性慾弱
5.不要將性慾望和性功能混為一談
6.性生活不僅僅意味著性交
7.性交時應適時插入
8.怎樣理解性快感
9.性生活的幾個階段
10.射精和精液的主要成分
11.男性怎樣判斷自己的性功能
12.適時變換性交姿勢
13.和諧的性生活在於高潮的「同步」
14.實現夫妻性和諧的必備條件有哪些
15.愛侶間永保性愛和諧美滿的秘訣是什麼
16.真愛不需要太多的技巧和藝術
17.不宜過性生活的幾種情形
18.什麼是性激素
19.什麼樣的精液才正常
20.陰莖多大才算正常
21.陰莖的大小會影響性生活品質嗎
22.介紹9種可以增強性功能的食品
23.愛撫陰蒂的技巧
24.身體的哪些部位是性的敏感區
25.什麼是G點
26.怎樣調整性生活的頻率
27.怎樣延長性交時間
28.抽煙、酗酒影響性功能
29.性生活中「叫床」是正常現象嗎
30.心理疲勞影響性生活品質
第二章  我的健康我做主--一學就會的性保健方法1.禁慾對性功能有影響
2.飲酒後不宜性交
3.錯班夫妻,別錯過性愛
4.中老年人太興奮時別過性生活
5. 「百里不同房,同房不百里」
6. 健身過度會敗「性」
7.談談再婚夫妻的性協調
8.男性應重視對性器官的保健
9.遺精後不要過度緊張
10.遺精會讓男人損失寶貴的「精力」嗎
11.性生活不潔易患哪些婦科疾病
12.怎樣才算是過度手淫
13.性幻想是正常生理現象
14.你會正確使用「偉哥」(威而鋼)嗎
15.不要擔心陰莖會萎縮
16.女性有少量陰道出血要及時就醫
17.男性患性器官疾病不宜過性生活
18. 保護好你的睾丸
19. 保護好男人的「特區」
20. 經常自檢一下陰莖和睾丸有時可以挽救生命
21. 男人也有更年期
第三章  可能不完美,但可以享受性愛--用智慧解決性問題1.陰莖短小怎麼辦
2.陰莖過大怎麼辦
3.睾丸扭轉怎麼辦
4.只有一個睾丸,應該怎樣面對生活
5.陰莖「折斷」亦非罕見
6.怎樣應對不射精
7.如何治療逆行射精
8.出現血精不要恐慌
9.什麼是勃起功能障礙(ED)
10.怎樣判斷自己是否患有勃起功能障礙
11.治療勃起功能障礙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12.為什麼會早洩
13.早洩有哪些危害
14.假象「早洩」別擔憂
15.多數早洩可在家中治療
16.如何根除早洩
17.為什麼會發生性交疼痛
18.性交疼痛怎麼辦
19.性交時陰道不夠潤滑怎麼辦
20.出現血精怎麼辦
21.你能接受「口交」嗎
22.「口交」者要把好病從口入關卡
23.招惹是非的肛交
24.陰道痙攣怎麼辦
25.偶發勃起功能障礙需要就醫嗎
26.包皮嵌頓怎麼辦
27.什麼是精索靜脈曲張
28.男性怎樣應對性慾低下
29.怎樣應對性虐待
30.怎樣應對性焦慮
31.什麼是性無能
第四章  保持性健康要「自愛」--遠離性傳播疾病的方法1.性病和性傳播疾病是一回事嗎
2.潔身自好是預防性傳播疾病的關鍵
3.哪些疾病容易與性傳播疾病混淆
4.性傳播疾病是怎樣傳播的
5.性傳播疾病病症只表現在生殖器上嗎
6.陰部有異常就是得了性傳播疾病嗎
7.什麼是梅毒
8.梅毒是如何分期的
9.梅毒都具有傳染性嗎
10.患上梅毒怎麼辦
11.怎樣預防梅毒
12.什麼是淋病
13.淋病的病原菌是如何傳播的
14.患上淋病怎麼辦
15.孕婦患淋病對胎兒有影響嗎
16.什麼是尖銳濕疣
17.尖銳濕疣的傳播途徑有哪些
18.尖銳濕疣容易與哪些皮膚黏膜疾病相混淆
19.怎樣治療尖銳濕疣
20.易復發的「生殖器皰疹」
21.什麼是非淋菌性尿道炎
22.什麼是軟性下疳
23.什麼是單純性皰疹病
24.什麼是愛滋病
25.愛滋病有哪些臨床症狀
26.如何避免不必要的輸血和注射
27.口腔病變與愛滋病有關係嗎
28.為什麼肛交容易感染愛滋病
29.疥瘡是性傳播疾病嗎
30.個人如何預防性傳播疾病
31.家中有性傳播疾病患者怎樣隔離消毒
32.手淫、接吻會傳染性傳播疾病嗎
33.哪些性行為易患上性傳播疾病
34.性傳播疾病對生殖健康有何影響
35.患性傳播疾病後可以結婚嗎
36.孕婦得了性傳播疾病怎麼辦
37.性傳播疾病治療有哪些誤區
38.性傳播疾病怎樣才算治癒了
第五章  讓性愛無擾--能夠輕鬆掌握的避孕技巧1.避孕藥為什麼能避孕
2.什麼是工具避孕法
3.如何選擇最佳避孕方法
4.患病以後如何避孕
5.哺乳期會懷孕嗎
6.更年期女性需要避孕嗎
7.如何正確使用避孕套
8.避孕套滑進陰道怎麼辦
9.使用乳膠避孕套過敏怎麼辦
10.使用避孕套避孕為何失敗
11.什麼是女用避孕套
12.女用避孕套有哪些優越之處
13.什麼是避孕棉
14.如何使用避孕藥膏
15.什麼是安全期避孕法
16.什麼是壓迫尿道避孕法
17.性交體位與避孕
18.體外射精可靠嗎
19.什麼是子宮帽(陰道隔膜)
20.子宮內避孕器和殺精劑對身體有害嗎
21.什麼是宮內節育器(IUD)
22.什麼是陰道避孕環
23.哪些情況下不能使用宮內節育器
24.放環後要注意哪些問題
25.什麼情況下應該取環
26.帶環後有不良反應或併發症怎麼辦
27.如何使用避孕藥
28.什麼是短效口服避孕藥
29.服用短效避孕藥有不良反應怎麼辦
30.什麼是長效口服避孕藥
31.什麼是探親避孕藥
32.什麼是注射用長效避孕藥
33.長期服用避孕藥安全嗎
34.怎樣保存避孕藥
35.服用避孕藥後出現藥物反應怎麼辦
36.什麼是皮下埋植避孕法
37.哪些人不宜使用皮下埋植避孕法
38.怎樣使用皮下埋植避孕法
39.輕鬆避孕:「事」後沖洗陰道可以嗎
40.有效的事後避孕方法有哪些
41.女性絕育好還是男性絕育好
42.輸卵管結紮後能恢復生育嗎
43.男性結紮後會影響性生活嗎
44.什麼是人工流產
45.什麼是藥物流產
46.人工流產後應間隔多長時間再懷孕
47. 人工流產是一種避孕方法嗎
48.人工流產易有哪些常見併發症
49.如何避免人工流產
50.人工流產後應注意哪些問題
第六章  締造屬於自己的性愛天空--現代性學新理念1.用「性感」換「骨感」,損失太大
2.妻子性冷淡,丈夫性艱難
3.女性更年期綜合症會讓男人掃「性」嗎
4.老年出現性亢奮正常嗎
5.新婚「性福」的尷尬
6.人到中年不要攀比性能力
7.老年人可以「性趣十足」
8.努力發掘你的「性」感地帶
9.「性」感地帶-男人篇
10.「性」感地帶-女人篇
11.「娶個姐姐」,男人過得更「性福」


前言
  在漫長的人類發展史上,人們對性的認識、理解,始終和哲學、藝術、宗教、醫學的研究、發展是同步的。性是人的自然本能之一,也是古今中外藝術大師們的創作源泉,從這個角度講,性是美的。但是對性的認識與理解也還存在著一些誤區、偏見、迷信,這些誤區、偏見和迷信不僅影響了人們的性觀念形成,也影響了人們的身心健康。作為醫學工作者,在多年的臨床實踐中,我接診過許多被各種各樣性問題所困擾的患者,通過科學的治療和引導,絕大多數患者治癒了疾病,享受著健康的性生活。但是現實生活中,還有相當一部分人沒有足夠的勇氣,或者沒有條件走進診室接受治療,也許有些人會覺得這是一個十分私人化的問題,不願意將其袒露給他人,於是,我編寫了這本書。
  性的內容十分豐富,性心理、性生理、性社會、性快感、性技巧……當然也包括性傳播疾病。面對諸多的性問題,有些人可能會不知所措,有些人會表現出尷尬與無奈,還有些人會表現出「外強中乾」的真面目……不管怎樣,這本書將告訴你怎樣可以獲得健康、快樂的性生活。
  本書力圖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介紹科學的性知識,用醫學工作者特有的人文關懷,系統講述凡塵男女的性問題。在寫作過程中,筆者在總結了多年診治性功能障礙和健康性諮詢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參考了大量的國內外文獻和研究進展,將趣味性、知識性、權威性、科學性和可讀性融為一體,並採用了圖文並茂的編排形式。希望這本書能成為讀者,尤其是眾多的性功能障礙患者、科學普及工作者,及一線診治性功能障礙的臨床醫生喜歡的參考用書。
李宏軍


性生活常識必讀全書:性學專家答疑解惑200題※點我購買※

極致挑逗:雙人共撫全圖解120招
Sep 6th 2012, 15:54

極致挑逗:雙人共撫全圖解120招極致挑逗:雙人共撫全圖解120招※點我購買※

極致挑逗:雙人共撫全圖解120招※點我購買※

男人也該放下矜持,開始叫床;女人也該下點功夫,學習愛撫!
  *女性增加個人吸引力的法寶;男人最想給女伴看的書!
  *前所未見的性愛指南,告別單方面進行的性愛模式!

  ★調情纏眠式、甜蜜後抱式、女神誘惑式、心癢69式、嬌羞股交式……最有趣的雙人共撫15招
  ★浴缸愛撫法、洗手台交合術……讓人臉紅心跳的3小時飯店御情術
  ★海灘、電影院、露天溫泉……四季出遊最美妙的調情絕招
  最高層次的感官享受,必須和另一半一起實踐!
  性愛沒有所謂的主導者,而是應該兩個人開心的一起享受。
  請男性放下矜持,讓女性感受到你的快意。請女性用心學習,用自己的雙手帶給男伴歡愉,妳將讓自己的快感攀升到最高等級。
作者簡介
亞當.德永
  女性支持度No.1的性治療師。緩慢性愛(Slow Sex)與全世界獨一無二的「亞當性愛學校」創始者。
  1954年生於日本岐阜縣。名古屋藝術大學畢業之後赴美,原本活躍於插畫界,1988年在洛杉磯取得按摩師證照,深受神祕的人體所吸引。
  1991年返日本後創立「M&W高潮研究所」,以14年的歲月,與1000多名女性進行實際調查,建立享受最高快感的新技法──亞當性愛理論,並開發出以超輕柔撫觸法輕拂身體的愛撫方式,稱為「亞當撫觸」(Adam Touch)。
  2004年,他在東京六本木成立「亞當性愛學校」,傳授緩慢性愛的技巧,糾正人們錯誤的做愛方法,幫助男女雙方得到幸福。短短時間就在日本造成轟動,報名學員絡繹不絕,必須提前三個月預約。這所獨特的性愛學校,更因此受到國外媒體的熱烈採訪報導。
  著作有《緩慢性愛實踐入門》《步驟全圖解 緩慢性愛實踐手冊》《影音直授 緩慢性愛》等,在日本累計銷量突破100萬冊,在台灣出版後亦登上誠品、博客來等書店暢銷排行榜,引爆Slow Sex熱潮。
目錄

寫在前面 第1章 雙人共撫的好處
雙人共撫
男與女有何不同?
【圖解】有快感和高潮哪裡不一樣?
    男與女的構造是相同的嗎?
【圖解】為什麼男人很容易勃起?
    不濕的女人反而不正常?
【圖解】緩慢性愛的技巧,
    不管哪個女性都受用嗎?
【圖解】不管是緩慢性愛或垃圾性愛,
    對男性來說快感都一樣?
【圖解】其實你不懂女性生殖器。
    該怎麼對待陰唇?不管它就好了嗎?
【圖解】男性的小雞雞,
    除了龜頭之外的部位都沒有感覺嗎? 第2章 雙人共撫的基本技巧
愛撫技巧
【圖解】彩虹親吻
【圖解】亞當撫觸法
【圖解】搔抓愛撫法
【圖解】舔舐愛撫法
【圖解】甜咬愛撫法
男性一生不可或缺的必修課
【圖解】單手愛撫陰蒂
【圖解】乳房的循環愛撫
【圖解】G點的緩慢愛撫
【圖解】握手愛撫法
未雨綢繆的愛情道具 第3章 雙人共撫的實踐招式
增長愛意的15種姿勢
【圖解】第1式 調情纏眠式
【圖解】第2式 甜蜜後抱式
【圖解】第3式 慵懶沙發式
【圖解】第4式 櫻桃逗逗式
【圖解】第5式 公主挑情式
【圖解】第6式 睡衣誘惑式
【圖解】第7式 亞當遊戲式
【圖解】第8式 四目相對式
【圖解】第9式 隨心所欲式
【圖解】第10式 女神誘惑式
【圖解】第11式 含羞雛菊式
【圖解】第12式 聖穴愛撫式
【圖解】第13式 心癢六九式
【圖解】第14式 正統六九式
【圖解】第15式 嬌羞股交式 第4章 女性愛撫男性的竅門
滿滿的「愛與能量」
【圖解】女性主動親吻的做法
口交小祕訣
【圖解】含住陰莖之前的流程
【圖解】基本技巧
【圖解】姿勢和技巧的關鍵
使用雙手的愛撫法
【圖解】提高敏感度的手技
【圖解】帶來極致快感的手技
【圖解】口、手並用的組合
愛撫男伴的乳頭
【圖解】用舌頭和手愛撫
股交愛撫法
【圖解】騎乘位股交
愛撫男伴的肛門
【圖解】用舌頭和手指愛撫 第5章 雙雙達到高潮的交合
雙人共撫交合
坐位的享樂方式
【圖解】基礎式
【圖解】坐位的七大愛撫技巧
【圖解】坐位的變化
側位的享樂方式
【圖解】男性扭腰的方式
【圖解】側位的三大類型
騎乘體位的享樂方式
【圖解】女性扭腰的方式
【圖解】性感首選七大招式 第6章 飯店御情術
御情術
【圖解】開房到退房的流程與重點
浴室愛撫的奧義
【圖解】基本方式
【圖解】女性服務男性的浴室愛撫技巧
【圖解】利用洗手台的交合技巧 實用附錄 四季出遊的雙人共撫


寫在前面
  緩慢性愛的第一要務,就是「讓女人在性愛中充分享受感官刺激」,這是不可或缺的最高原則。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女人是「為愛而生的生命體」,而男人則是藉由讓女人浸淫於感官刺激,而獲得真正的性愛快感及心靈喜悅的動物。
  不過,在此同時,緩慢性愛真正的奧妙所在,卻是「互相愛撫」。
  當一男一女徹底了解男女兩性的性構造,並且同時兼具正確的理論知識與技巧,他們絕對有權利盡情擁抱僅屬於兩人的、不拘泥於任何形式的「愛與性」。
  這本書,就是要獻給「愛人也被愛」的愛侶,幫助兩人將撫慰與關愛的心化為床上「共撫」的技巧,透過互相愛撫彼此的性感帶,達到心靈交流的境界,讓人人夢寐以求的「真愛世界」完美實現。
  我藉由超過一千位女性的協助,貪婪地投入「讓女性的身心真正得到滿足的性愛」研究。終於,我揭開了女性生理的奧妙,並且配合理論研發出一套愛撫技巧系統,也就是「緩慢性愛」。我透過緩慢性愛的技巧,溫柔地開發性愛對象的性感腦(感受性刺激的腦),在床笫之間暢快淋漓地展現我的「亞當絕技」,幾乎所有的對象都會興奮到弓起背來,發出銷魂的嬌喘聲,得到至高無上的快感。不過,讓我深感不可思議的是,與我共赴雲雨的女性總是情欲越濃越貼心,會說「我也想讓你盡情享受」,並且用熾熱、濕潤的眼睛充滿愛憐地凝視我的生殖器。這並非出自於「光我爽不好意思」那種低層次的動機,而是這些女性藉由本能察覺到:用自己的雙手帶給男性歡愉,才能讓自己的快感攀升到最高等級。
  為了讓女性擁有更完美的性愛體驗,男女一定要互相愛撫。
  簡單來說,比起男方從頭到尾單方面地挑逗女方,讓女方也有機會幫男方「助性」,女方才更能獲得壓倒性的快感。
  不論是兩人同時「發功」也好,自然地輪流掌握主導權也好,都可以稱之為「互相愛撫」。本書將這種互動命名為「雙人共撫」。雙人共撫當然也是緩慢性愛的一部分,只不過從前的型態傾向於女性完全被動、男性專注於愛撫,如今的愛撫方式和技巧重點卻有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所以,這本書網羅了以往的緩慢性愛書從未介紹過的各種技巧,是一本全新的性愛指南。
  本書象徵著緩慢性愛新的里程碑,我們的心願,無非就是讓相愛的男女享有更多姿多采的感官刺激,以及從心靈深處互相交流的愛情喜悅。
  接下來,我會將一切所需的理論和技巧,一一傳授給大家。
內文1寫在前面
緩慢性愛的第一要務,就是「讓女人在性愛中充分享受感官刺激」,這是不可或缺的最高原則。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女人是「為愛而生的生命體」,而男人則是藉由讓女人浸淫於感官刺激,而獲得真正的性愛快感及心靈喜悅的動物。

不過,在此同時,緩慢性愛真正的奧妙所在,卻是「互相愛撫」。

當一男一女徹底了解男女兩性的性構造,並且同時兼具正確的理論知識與技巧,他們絕對有權利盡情擁抱僅屬於兩人的、不拘泥於任何形式的「愛與性」。

這本書,就是要獻給「愛人也被愛」的愛侶,幫助兩人將撫慰與關愛的心化為床上「共撫」的技巧,透過互相愛撫彼此的性感帶,達到心靈交流的境界,讓人人夢寐以求的「真愛世界」完美實現。

我藉由超過一千位女性的協助,貪婪地投入「讓女性的身心真正得到滿足的性愛」研究。終於,我揭開了女性生理的奧妙,並且配合理論研發出一套愛撫技巧系統,也就是「緩慢性愛」。我透過緩慢性愛的技巧,溫柔地開發性愛對象的性感腦(感受性刺激的腦),在床笫之間暢快淋漓地展現我的「亞當絕技」,幾乎所有的對象都會興奮到弓起背來,發出銷魂的嬌喘聲,得到至高無上的快感。不過,讓我深感不可思議的是,與我共赴雲雨的女性總是情欲越濃越貼心,會說「我也想讓你盡情享受」,並且用熾熱、濕潤的眼睛充滿愛憐地凝視我的生殖器。這並非出自於「光我爽不好意思」那種低層次的動機,而是這些女性藉由本能察覺到:用自己的雙手帶給男性歡愉,才能讓自己的快感攀升到最高等級。

為了讓女性擁有更完美的性愛體驗,男女一定要互相愛撫。
簡單來說,比起男方從頭到尾單方面地挑逗女方,讓女方也有機會幫男方「助性」,女方才更能獲得壓倒性的快感。

不論是兩人同時「發功」也好,自然地輪流掌握主導權也好,都可以稱之為「互相愛撫」。本書將這種互動命名為「雙人共撫」。雙人共撫當然也是緩慢性愛的一部分,只不過從前的型態傾向於女性完全被動、男性專注於愛撫,如今的愛撫方式和技巧重點卻有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所以,這本書網羅了以往的緩慢性愛書從未介紹過的各種技巧,是一本全新的性愛指南。

本書象徵著緩慢性愛新的里程碑,我們的心願,無非就是讓相愛的男女享有更多姿多采的感官刺激,以及從心靈深處互相交流的愛情喜悅。
接下來,我會將一切所需的理論和技巧,一一傳授給大家。

第4章 女性愛撫男性的竅門
給男性 滿滿的「愛與能量」

經由妳正確的愛撫,能讓男性也認識到真正的喜悅。
絕佳的互相愛撫,將激發出對彼此無與倫比的愛與生命力。
性愛最根本的意義,其實就是「愛的交流」。
相信你一定也這麼認為。

兩人一起沉溺在情欲之中,愛著彼此,這種行為才叫緩慢性愛。
因此,身為女性的妳,也該了解以男性性機制為基礎的緩慢性愛理論,以及正確的愛撫技巧。

女性的高潮光用肉眼很難判斷,但男性不同,因為有「射精」這個明顯的指標。然而,這也成了兩面刃,讓許多女性都誤解了男性的性機制。女性的高潮有各式各樣的官能感受階段,而男性就算同樣是「射精」,也有幾乎無快感的射精,或是在激昂快感中釋放、在那一瞬間忍不住想高喊:「啊──!」情況可謂五花八門。

那麼,怎麼樣才能讓男性在最高潮,也就是「射精」時達到快感的頂端呢?在我的性愛學校中學會緩慢性愛的男性學員們全都異口同聲表示,只要聽聽他們的期望就會知道。

「其實男人也希望慢慢享受快感。」這是男性的真心話。
「因為他想快點射,人家只好拚命幫他吹呀!」相信也有女性這麼認為吧。不過,這是因為她們從來都不知道,其實男性如果累積了多樣化的快感,也能夠品嘗最豐富的官能饗宴。

我提倡的緩慢性愛雙人共撫,是任何人都能實踐、都可以享受官能之樂的性愛。在飄飄然的時光中,起先由兩人傳接如乒乓球般的微小「快感」。在享受充滿憐惜和體貼的溝通下,這份「快感」從小乒乓球轉變成排球,甚至膨脹到巨蛋球場般的大小,最後在這無與倫比的愛結束時大爆炸。

性愛是上天為兩人準備用來「表達愛情的最佳舞台」。不如將「希望為他帶來快感,讓他開心」的心情轉化為技巧,在真正的緩慢性愛中,將兩人的愛情引導至幸福的頂端。

至於需要的技巧,全將由我來傳授。


極致挑逗:雙人共撫全圖解120招※點我購買※

極致挑逗:雙人共撫全圖解120招
Sep 6th 2012, 15:53

極致挑逗:雙人共撫全圖解120招極致挑逗:雙人共撫全圖解120招※點我購買※

極致挑逗:雙人共撫全圖解120招※點我購買※

男人也該放下矜持,開始叫床;女人也該下點功夫,學習愛撫!
  *女性增加個人吸引力的法寶;男人最想給女伴看的書!
  *前所未見的性愛指南,告別單方面進行的性愛模式!

  ★調情纏眠式、甜蜜後抱式、女神誘惑式、心癢69式、嬌羞股交式……最有趣的雙人共撫15招
  ★浴缸愛撫法、洗手台交合術……讓人臉紅心跳的3小時飯店御情術
  ★海灘、電影院、露天溫泉……四季出遊最美妙的調情絕招
  最高層次的感官享受,必須和另一半一起實踐!
  性愛沒有所謂的主導者,而是應該兩個人開心的一起享受。
  請男性放下矜持,讓女性感受到你的快意。請女性用心學習,用自己的雙手帶給男伴歡愉,妳將讓自己的快感攀升到最高等級。
作者簡介
亞當.德永
  女性支持度No.1的性治療師。緩慢性愛(Slow Sex)與全世界獨一無二的「亞當性愛學校」創始者。
  1954年生於日本岐阜縣。名古屋藝術大學畢業之後赴美,原本活躍於插畫界,1988年在洛杉磯取得按摩師證照,深受神祕的人體所吸引。
  1991年返日本後創立「M&W高潮研究所」,以14年的歲月,與1000多名女性進行實際調查,建立享受最高快感的新技法──亞當性愛理論,並開發出以超輕柔撫觸法輕拂身體的愛撫方式,稱為「亞當撫觸」(Adam Touch)。
  2004年,他在東京六本木成立「亞當性愛學校」,傳授緩慢性愛的技巧,糾正人們錯誤的做愛方法,幫助男女雙方得到幸福。短短時間就在日本造成轟動,報名學員絡繹不絕,必須提前三個月預約。這所獨特的性愛學校,更因此受到國外媒體的熱烈採訪報導。
  著作有《緩慢性愛實踐入門》《步驟全圖解 緩慢性愛實踐手冊》《影音直授 緩慢性愛》等,在日本累計銷量突破100萬冊,在台灣出版後亦登上誠品、博客來等書店暢銷排行榜,引爆Slow Sex熱潮。
目錄

寫在前面 第1章 雙人共撫的好處
雙人共撫
男與女有何不同?
【圖解】有快感和高潮哪裡不一樣?
    男與女的構造是相同的嗎?
【圖解】為什麼男人很容易勃起?
    不濕的女人反而不正常?
【圖解】緩慢性愛的技巧,
    不管哪個女性都受用嗎?
【圖解】不管是緩慢性愛或垃圾性愛,
    對男性來說快感都一樣?
【圖解】其實你不懂女性生殖器。
    該怎麼對待陰唇?不管它就好了嗎?
【圖解】男性的小雞雞,
    除了龜頭之外的部位都沒有感覺嗎? 第2章 雙人共撫的基本技巧
愛撫技巧
【圖解】彩虹親吻
【圖解】亞當撫觸法
【圖解】搔抓愛撫法
【圖解】舔舐愛撫法
【圖解】甜咬愛撫法
男性一生不可或缺的必修課
【圖解】單手愛撫陰蒂
【圖解】乳房的循環愛撫
【圖解】G點的緩慢愛撫
【圖解】握手愛撫法
未雨綢繆的愛情道具 第3章 雙人共撫的實踐招式
增長愛意的15種姿勢
【圖解】第1式 調情纏眠式
【圖解】第2式 甜蜜後抱式
【圖解】第3式 慵懶沙發式
【圖解】第4式 櫻桃逗逗式
【圖解】第5式 公主挑情式
【圖解】第6式 睡衣誘惑式
【圖解】第7式 亞當遊戲式
【圖解】第8式 四目相對式
【圖解】第9式 隨心所欲式
【圖解】第10式 女神誘惑式
【圖解】第11式 含羞雛菊式
【圖解】第12式 聖穴愛撫式
【圖解】第13式 心癢六九式
【圖解】第14式 正統六九式
【圖解】第15式 嬌羞股交式 第4章 女性愛撫男性的竅門
滿滿的「愛與能量」
【圖解】女性主動親吻的做法
口交小祕訣
【圖解】含住陰莖之前的流程
【圖解】基本技巧
【圖解】姿勢和技巧的關鍵
使用雙手的愛撫法
【圖解】提高敏感度的手技
【圖解】帶來極致快感的手技
【圖解】口、手並用的組合
愛撫男伴的乳頭
【圖解】用舌頭和手愛撫
股交愛撫法
【圖解】騎乘位股交
愛撫男伴的肛門
【圖解】用舌頭和手指愛撫 第5章 雙雙達到高潮的交合
雙人共撫交合
坐位的享樂方式
【圖解】基礎式
【圖解】坐位的七大愛撫技巧
【圖解】坐位的變化
側位的享樂方式
【圖解】男性扭腰的方式
【圖解】側位的三大類型
騎乘體位的享樂方式
【圖解】女性扭腰的方式
【圖解】性感首選七大招式 第6章 飯店御情術
御情術
【圖解】開房到退房的流程與重點
浴室愛撫的奧義
【圖解】基本方式
【圖解】女性服務男性的浴室愛撫技巧
【圖解】利用洗手台的交合技巧 實用附錄 四季出遊的雙人共撫


寫在前面
  緩慢性愛的第一要務,就是「讓女人在性愛中充分享受感官刺激」,這是不可或缺的最高原則。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女人是「為愛而生的生命體」,而男人則是藉由讓女人浸淫於感官刺激,而獲得真正的性愛快感及心靈喜悅的動物。
  不過,在此同時,緩慢性愛真正的奧妙所在,卻是「互相愛撫」。
  當一男一女徹底了解男女兩性的性構造,並且同時兼具正確的理論知識與技巧,他們絕對有權利盡情擁抱僅屬於兩人的、不拘泥於任何形式的「愛與性」。
  這本書,就是要獻給「愛人也被愛」的愛侶,幫助兩人將撫慰與關愛的心化為床上「共撫」的技巧,透過互相愛撫彼此的性感帶,達到心靈交流的境界,讓人人夢寐以求的「真愛世界」完美實現。
  我藉由超過一千位女性的協助,貪婪地投入「讓女性的身心真正得到滿足的性愛」研究。終於,我揭開了女性生理的奧妙,並且配合理論研發出一套愛撫技巧系統,也就是「緩慢性愛」。我透過緩慢性愛的技巧,溫柔地開發性愛對象的性感腦(感受性刺激的腦),在床笫之間暢快淋漓地展現我的「亞當絕技」,幾乎所有的對象都會興奮到弓起背來,發出銷魂的嬌喘聲,得到至高無上的快感。不過,讓我深感不可思議的是,與我共赴雲雨的女性總是情欲越濃越貼心,會說「我也想讓你盡情享受」,並且用熾熱、濕潤的眼睛充滿愛憐地凝視我的生殖器。這並非出自於「光我爽不好意思」那種低層次的動機,而是這些女性藉由本能察覺到:用自己的雙手帶給男性歡愉,才能讓自己的快感攀升到最高等級。
  為了讓女性擁有更完美的性愛體驗,男女一定要互相愛撫。
  簡單來說,比起男方從頭到尾單方面地挑逗女方,讓女方也有機會幫男方「助性」,女方才更能獲得壓倒性的快感。
  不論是兩人同時「發功」也好,自然地輪流掌握主導權也好,都可以稱之為「互相愛撫」。本書將這種互動命名為「雙人共撫」。雙人共撫當然也是緩慢性愛的一部分,只不過從前的型態傾向於女性完全被動、男性專注於愛撫,如今的愛撫方式和技巧重點卻有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所以,這本書網羅了以往的緩慢性愛書從未介紹過的各種技巧,是一本全新的性愛指南。
  本書象徵著緩慢性愛新的里程碑,我們的心願,無非就是讓相愛的男女享有更多姿多采的感官刺激,以及從心靈深處互相交流的愛情喜悅。
  接下來,我會將一切所需的理論和技巧,一一傳授給大家。
內文1寫在前面
緩慢性愛的第一要務,就是「讓女人在性愛中充分享受感官刺激」,這是不可或缺的最高原則。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女人是「為愛而生的生命體」,而男人則是藉由讓女人浸淫於感官刺激,而獲得真正的性愛快感及心靈喜悅的動物。

不過,在此同時,緩慢性愛真正的奧妙所在,卻是「互相愛撫」。

當一男一女徹底了解男女兩性的性構造,並且同時兼具正確的理論知識與技巧,他們絕對有權利盡情擁抱僅屬於兩人的、不拘泥於任何形式的「愛與性」。

這本書,就是要獻給「愛人也被愛」的愛侶,幫助兩人將撫慰與關愛的心化為床上「共撫」的技巧,透過互相愛撫彼此的性感帶,達到心靈交流的境界,讓人人夢寐以求的「真愛世界」完美實現。

我藉由超過一千位女性的協助,貪婪地投入「讓女性的身心真正得到滿足的性愛」研究。終於,我揭開了女性生理的奧妙,並且配合理論研發出一套愛撫技巧系統,也就是「緩慢性愛」。我透過緩慢性愛的技巧,溫柔地開發性愛對象的性感腦(感受性刺激的腦),在床笫之間暢快淋漓地展現我的「亞當絕技」,幾乎所有的對象都會興奮到弓起背來,發出銷魂的嬌喘聲,得到至高無上的快感。不過,讓我深感不可思議的是,與我共赴雲雨的女性總是情欲越濃越貼心,會說「我也想讓你盡情享受」,並且用熾熱、濕潤的眼睛充滿愛憐地凝視我的生殖器。這並非出自於「光我爽不好意思」那種低層次的動機,而是這些女性藉由本能察覺到:用自己的雙手帶給男性歡愉,才能讓自己的快感攀升到最高等級。

為了讓女性擁有更完美的性愛體驗,男女一定要互相愛撫。
簡單來說,比起男方從頭到尾單方面地挑逗女方,讓女方也有機會幫男方「助性」,女方才更能獲得壓倒性的快感。

不論是兩人同時「發功」也好,自然地輪流掌握主導權也好,都可以稱之為「互相愛撫」。本書將這種互動命名為「雙人共撫」。雙人共撫當然也是緩慢性愛的一部分,只不過從前的型態傾向於女性完全被動、男性專注於愛撫,如今的愛撫方式和技巧重點卻有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所以,這本書網羅了以往的緩慢性愛書從未介紹過的各種技巧,是一本全新的性愛指南。

本書象徵著緩慢性愛新的里程碑,我們的心願,無非就是讓相愛的男女享有更多姿多采的感官刺激,以及從心靈深處互相交流的愛情喜悅。
接下來,我會將一切所需的理論和技巧,一一傳授給大家。

第4章 女性愛撫男性的竅門
給男性 滿滿的「愛與能量」

經由妳正確的愛撫,能讓男性也認識到真正的喜悅。
絕佳的互相愛撫,將激發出對彼此無與倫比的愛與生命力。
性愛最根本的意義,其實就是「愛的交流」。
相信你一定也這麼認為。

兩人一起沉溺在情欲之中,愛著彼此,這種行為才叫緩慢性愛。
因此,身為女性的妳,也該了解以男性性機制為基礎的緩慢性愛理論,以及正確的愛撫技巧。

女性的高潮光用肉眼很難判斷,但男性不同,因為有「射精」這個明顯的指標。然而,這也成了兩面刃,讓許多女性都誤解了男性的性機制。女性的高潮有各式各樣的官能感受階段,而男性就算同樣是「射精」,也有幾乎無快感的射精,或是在激昂快感中釋放、在那一瞬間忍不住想高喊:「啊──!」情況可謂五花八門。

那麼,怎麼樣才能讓男性在最高潮,也就是「射精」時達到快感的頂端呢?在我的性愛學校中學會緩慢性愛的男性學員們全都異口同聲表示,只要聽聽他們的期望就會知道。

「其實男人也希望慢慢享受快感。」這是男性的真心話。
「因為他想快點射,人家只好拚命幫他吹呀!」相信也有女性這麼認為吧。不過,這是因為她們從來都不知道,其實男性如果累積了多樣化的快感,也能夠品嘗最豐富的官能饗宴。

我提倡的緩慢性愛雙人共撫,是任何人都能實踐、都可以享受官能之樂的性愛。在飄飄然的時光中,起先由兩人傳接如乒乓球般的微小「快感」。在享受充滿憐惜和體貼的溝通下,這份「快感」從小乒乓球轉變成排球,甚至膨脹到巨蛋球場般的大小,最後在這無與倫比的愛結束時大爆炸。

性愛是上天為兩人準備用來「表達愛情的最佳舞台」。不如將「希望為他帶來快感,讓他開心」的心情轉化為技巧,在真正的緩慢性愛中,將兩人的愛情引導至幸福的頂端。

至於需要的技巧,全將由我來傳授。


極致挑逗:雙人共撫全圖解120招※點我購買※

體貼性愛祕技:日本第一AV男優加藤鷹終極術
Sep 6th 2012, 15:51

體貼性愛祕技:日本第一AV男優加藤鷹終極術體貼性愛祕技:日本第一AV男優加藤鷹終極術※點我購買※

體貼性愛祕技:日本第一AV男優加藤鷹終極術※點我購買※

●日本第一AV男優加藤鷹,經典不敗暢銷代表作!●
照片+插圖,完整呈現體貼性愛實錄
  這不僅是一本性愛指南,更是戀愛指南。
  給男人:加藤鷹教你「體貼性愛」,讓伴侶自己說yes!
  給女人:讓加藤鷹對另一半說出妳最渴望他做的事!
  誘惑女人之前,先誘惑她的大腦
  掌握她每個「想要」的訊息,讓她自己說 YES!
  日本第一AV男優加藤鷹,是AV女優最想合作的對象。
  他以自身與超過七千名女性的性愛經驗,破解時下年輕人的性愛錯覺,
  在學習性愛技巧之前,要先學會讓女人安心的技巧,耐心等待她的情緒升溫。
  從容、體貼、溫柔、善觀察、反應快是關鍵字。
  掌握她每一個「想要」的訊息,兩人的節奏才能一致,就是體貼性愛的最高指導原則。
  如:接吻時百分百回應熱情,是能否進行下一階段的鑰匙!洞悉對方「想脫去衣服」的瞬間、「四肢酥軟」是能否攻城掠地的重要訊號!
  ★「體貼性愛祕技」全攻略★  .體貼性愛的黃金比例──前戲:結合:後戲=4:2:4
  .全程指導:邂逅前→身心準備;約會中→如何交談、如何邀約共赴雲雨;輕解羅衣前→進房後、洗澡時、洗澡後怎麼做?接吻技巧、寬衣解帶時機?前戲→愛撫7個敏感部位、8要訣、神之手「潮吹」祕技,讓她五感全開;結合→戴套子時機、不分開體位變換;後戲→享受性愛餘韻4祕訣。
  .完全解答「性愛Q&A」:
  進了飯店房間,首先該做什麼?當她洗澡時,你該做什麼?她是乾妹妹怎麼?自慰算是一種性愛練習嗎?不是「該怎麼邀約?」而是「該如何讓她答應?」、與其正面撲倒,不如激發她的期待感與緊張感、如何用手愛讓她達到潮吹的最強途徑境界?……
  ★神之手「潮吹」祕技★  1.清潔:你所撫觸的,是女性極為纖細柔軟的部位。請務必剪短指甲、讓指甲邊緣平滑、指甲縫的污垢清潔乾淨、用浮石去角質(保持手指柔嫩)。
  2.雙手並用:右手進行愛撫,左手則維持兩人之間的溫度及氣氛變化。
  3.潮吹祕技:愛撫的3點攻勢、4點攻勢+黃金手指終極祕技。
作者簡介
加藤鷹 日本AV男優教主
  入行21年,拍攝7000餘套AV作品,稱霸日本AV男優界10餘年,受到年輕人中廣大歡迎,在日本AV界有如教主般的地位。現以爽朗、心直口快的個人特質活躍於各媒體,擔任電視節目主持人,也參加許多綜藝節目。
  加藤鷹擅於用言語直搗「愛」與「性」的本質。在成人影片界中更以讓AV女優不斷「潮吹」的技術而聞名,這種招式叫做「黃金手指」,又稱為「神之手」,被認為是AV男優的神技。許多AV女優與他演出後,紛紛表示希望與他再次合作演出。
譯者簡介
卓惠娟 
  中國文化大學文藝創作組暨日文輔系畢。任職出版工作十餘年。旅居日本三年。現為專職譯者。譯有《治百病就靠體溫》《佛陀教你不生氣》《小學生100分筆記術》(野人文化出版)、《相信靈魂轉生,改變人生》、《改變人生的超.速習法》《把妹瞬殺心理學》《獵男瞬殺心理學》等;著有《孫子行銷□典》等。
目錄

推薦:處處細膩貼心就是祕技關鍵!──鄭丞傑醫師(台灣性教育學會名譽理事長)
推薦:加藤鷹寫出了女人性愛深處的渴望、男人性愛上的盲點──夫妻檔:楊聰財(耕莘醫院精神科主任級醫師)、魏兆玟(性教育師)
推薦:「加藤流」性愛以體貼出發,讓伴侶知道你是真心想疼愛她 / 他──一劍浣春秋(AV達人)
推薦:閱讀加藤鷹終極術,變身讓女伴渴望、體貼與技巧兼備的「性愛魅力男」!──SallyQ(情趣用品達人)
推薦:加藤鷹教你享受身體與心靈、情與慾的豐盈美好性愛──香娜Shenna(美魔女達人) 序言:性愛需要技巧嗎? 第1章 預備愛 ~ 什麼是性愛?為了什麼目的而做?
.「不放感情也能做愛」是謊言
.因為喜歡,才能將自己的缺點展現在對方面前
.坦誠傳達內心想法,對方一定會理解
.性愛是對話的延伸,敞開心門才能享受極致性愛!
.問問自己:期望的是什麼樣的性愛?
.真正受歡迎的是敞開心胸的人,不是注重外表的人
.坦誠溝通,才能徹底解決性愛的自卑與煩惱
.不願意體貼彼此的人,性生活就沒戲唱了!
.「優先考慮對方」是體貼性愛的理想 第2章 邂逅前 ~ 和女伴約會前的身心準備
.保持身體清潔比打扮更重要
.準備好任何部位,被被愛撫全身都不難為情
.現在,一步一步做好身體清潔吧!
/ 讓愛撫女人的手、指甲保持清潔且平滑 / 鬍鬚、體毛要適時整理,讓自己保持清爽
/ 接吻時,臭不臭有關係!注意口腔衛生、口臭,小心嘴唇乾裂
/ 抽菸者容易有鼻臭,鼻毛也要記得拔 / 服裝整潔比瀟灑重要
.第一次約會,隱藏緊張的五大技巧
/ 提醒自己不要抖腳 / 讓不安的手固定位置! / 抑汗不失禮對策
/ 別主動靠太近,而是讓對方自然靠近你! / 臉部表情會影響氣氛,要放鬆、開朗
.與其猜測、幻想,倒不如見面後從容、不刻意地互動
.自慰算是一種性愛練習嗎?
.性愛指南真的有用嗎?  第3章 約會中 ~ 關於邂逅與交談 ~  
.交談時,多用敬語、控制速度,避免欲言又止!
.和她約會時該坐哪裡?交談時,眼睛應看向何方?
.和她碰面前需要預先演練、預想話題嗎?
.遇到沉默寡言的女性時怎麼辦?
.如何讓防禦心強的女性卸下心防?
.該如何讚美她?
.無法順利和她順利聊「性」是因為操之過急!
.如何讓她答應共享魚水之歡? 第4章 輕解羅衣前 ~ 貼近對方身心的步驟 ~  
.進了飯店房間後,首先該做什麼?
.當她洗澡時,你該做什麼?
.當她洗完澡回來時,體貼地消除女人的不安是鐵則!
.接吻是性愛的入口!是能否進行下一階段的鑰匙!
.重要的是掌握彼此的「心理距離」,觀察她,「以靜制動」伺機出擊!
.不要想著「愛撫」她,而是「按摩」刺激穴道,引發她的快感
.「四肢無力」是能否攻城掠地的重要訊號!
.掌握寬衣解帶的時機及要訣,引起她「想脫」的慾望! 第5章 前戲 ~ 讓伴侶五感全開的訣竅 ~  
.愛撫她,盡可能緩慢的、有如畫圓一般
.她是乾妹妹怎麼辦?
.如何用手艾讓她達到潮吹境界?
.仰躺趴臥,掌握潮吹最佳體位,讓「神之手」帶領女伴直達潮吹境界!
.如何使女伴自願為你手愛、口愛?
.對她說:「好舒服!」坦白告訴彼此,才能盡情享受性愛!
.透過口愛讓女伴更興奮的催眠效果
.如何讓單方口愛導引成兩人為對方口愛的69式? 第6章 完美結合 ~ 行雲流水般的性愛體位 ~
.戴套子時,尷尬的空白時間怎麼辦?
.進入後到高潮前都不分離的體位變換術
.哪種體位陰莖最容易刺激G點?
.達到高潮時,女性大叫「我好怕」的真相!
.男人別強迫自己採剎車,就算比女伴先達到高潮也不用在意! 第7章 後戲 ~ 為每一次性愛畫下完美句點 ~
.沒有後戲的性愛,不如不做!
.「性愛高潮」固然重要,不忘共享性愛餘韻的後戲,更讓人信賴!
.後戲到底該進行多久?
.陪伴她,回應她的心情讓她有滿足感! 第8章 性愛難題Q&A ~ 加藤鷹給情侶夫妻們的終極贈言 ~
.對性生活感到不滿或煩惱時難以啟齒怎麼辦?
.「性生活不協調」該如何解決?
.要怎麼說服拒絕做愛的伴侶?
.做愛一定會有高潮嗎?「一次都沒高潮過」怎麼辦?
.一成不變的性愛該怎麼重拾激情時光呢?
.劈腿及外遇能無愧於心嗎?
.什麼樣的性愛算是完美的性愛?
.給無性生活的伴?──性愛是帶來充實與幸福感的行為! 第9章 加藤鷹的真心告白 ~ 鐵人的過去、現在、未來 ~
.我極致性愛就像拾物遊戲,每一次體貼性愛都是攀上高峰的準備!
.身為AV男優女優不用自傲也不必自卑!
.過去和現在的女優有著截然不同的價值觀!
.技巧拿不拿手只是其次,有沒有傳達愛意才能真正打動伴侶!
.只守不進攻不是我的Style,我喜歡採取主動的生存方式
.今後的打算?仍想繼續男優的工作!
.什麼時候該給孩子性教育?其實,指導性愛和指導為人之道相同!
.祕技對我而言只是常識,是不斷從錯誤中學習而來的常識! 結語:不論是戀愛、性愛或人生,終極密技就是「讓自己樂在其中」!


推薦序1
加藤鷹寫出了女人性愛深處的渴望、男人性愛上的盲點
  我們曾多次受邀在媒體上分享「雙人世界」LOVE關鍵點,沒錯!男人「因性而愛」,女人「因愛而性」。不論性的世界中角色如何多變,色彩如何繽紛,我們始終有個共通答案:『大腦』是人類最大的性器官,性器官只是『被支配』工具而已。
  性愛過程中,不論男、女都歷經四期「性反應」:慾望.興奮.高潮.緩解。但兩性之間的對性反應過程的「主觀認知」卻有天壤之別,我們常將兩性差異比擬成:動力差異──海嘯 vs 海浪;情境差異──快艇 vs 獨木舟;速度差異──微波爐 vs 電磁爐。如同作者形容兩性在性愛「快感」上,男性卯足全力衝刺百米競賽,女性則是有計畫性的馬拉松賽跑,所以最後抵達高潮後的女性,生理、心靈都達到頂級愉悅,因此「虛脫感」勝過「疲勞感」,男人能體會嗎?但作者加藤鷹卻能以「男人身、女人心」寫出了女人性愛深處的渴望。這一點是這本書讓我們夫妻認為最值得推薦原因之一。
  在性愛過程中,越來越多神經心理學家利用先進腦醫學儀器(fMRI)證實:性衝動麻痺了女性的神經系統,而產生極樂的快感、滿足感並激發記憶、情緒等反應多達30個不同大腦區域,其中包含了大腦內成癮中樞(伏隔核)、溫度、飢渴中樞(下視丘),甚至有止痛效果。所以圓滿的性愛過程猶如替我們最大的性器官(大腦)歷經了一場「有氧SPA」,讓我們獲得更豐沛的青春之源及維持年輕的不老祕笈。
  加藤鷹在書中提出「性愛黃金比例=前戲:交合:後戲 =4:2:4」。的確如此,前戲是賽前解放女性的熱身運動,後戲則是賽後的緩和放鬆技巧,若少了前戲及後戲的過程,猶如在重症患者面前擺滿一桌滿漢全席,也讓她食不知味。
  人類的性愛,原本應該帶來雙方的滿足感、幸福感,並且有消除疲勞,儲備隔天精力的多重收穫。所以暢通無阻的性愛關係才是療癒生理疲勞、心理疲憊最佳的「自療」方式。我倆也十份佩服與認同深悉「女人心」的加藤鷹在書中多次對讀者的提醒:性愛不是「神風特攻隊」式的表演過程,所以有關性愛技巧永遠沒有標準答案,作者只是強調男歡女愛不需要逆流而上的精神,「順其自然」才能真正體會到如何由「愛及關心」打開另一伴的心扉,從外在儀表、心理放電、意境深入到技巧關鍵點等性愛過程中常見的迷思都提出了正確的指南,提醒我們一顆永遠「保持好奇與不斷探索」不老之心的「性愛終極術」。
  最後,要與讀者分享,不論感情有多好、甚至親密關係已達完滿契合的伴侶,越是不能忘記人性最基本的深層呼喚,讓加藤鷹帶領我們由「放鬆」開始探索,找回「放縱」激情,最後「放心」結束每一次性靈之旅,捕捉每一次最圓滿的身心靈有氧運動。
夫妻檔:楊聰財(耕莘醫院精神科主任級醫師、楊聰才診所 院長)
魏兆玟(性教育師、「腦科學性箱」專欄作家)
推薦序2
「加藤流」性愛以體貼出發,讓伴侶知道你是真心想疼愛她∕他
  第一次見到加藤鷹,是在台北的一家私人公司中。
  坦白說我有點害怕,倒不是因為加藤鷹老是在影片中把女優搞得水流成河,而是皮膚黝黑卻穿著一身白西裝、腰間還繫著一條鱷魚皮皮帶的他一身殺氣,完全就和印象中的日本黑道沒兩樣,尤其當他開懷大笑露出一整排和黑人牙膏差不多的雪白牙齒時,總讓我有「完成交易」的不當聯想……
  不過一聊起來就發現不一樣了,因為加藤鷹除了是AV界「金手指流」的宗師級人物、身上也是一堆八卦:有人說他兩次婚姻的對象都是AV女優,而且到現在「麻生早苗」仍沒得到加藤鷹給她名份;還有人說加藤鷹不只情史豐富,還生了個兒子在日本演藝圈發展,我原本是抱著「姑且一試」、萬一他發怒我就道歉不問的心態,請教了他這些八卦,想不到加藤鷹倒是不太介意,半開玩笑地和我說:「我的兒子真的不是橘慶太(日本流行歌手),而且如果網路上講的是真的,那我應該死七次了吧?」
  這時候我就知道,這位金手指的宗師會受歡迎真的是其來有自,除了在「淫幕」中自信的演出外,他其實EQ還滿好的,不過真正讓我驚訝的是他在傳授金手指時的說法。
  我本來以為以加藤鷹出書傳授大家如何把女伴變金魚的做法,他應該會藏私拒絕傳授我如何使用金手指,但沒想到他不但大方地把技巧通通傳授給我,甚至還因為怕我不懂所以還拿了個情趣用品來示範,但這些都不是讓我驚訝的地方,真正讓我意外的是加藤鷹在最後還鄭重地和我說:「不要太用力,一切要以女孩子的感受為最優先,這樣子才是性愛愉悅的泉源。」
  原來,是這樣子啊!
  雖然他並沒有回答我是不是和AV女優發生感情,不過那些都不重要了,因為在那一次的訪談中我已經了解到加藤鷹之所以是加藤鷹,除了是因為他手上裝了幫浦可以瘋狂「抽水」外,最重要的是一顆「關懷的心」,就像他在書中所說自己「從未靈肉分離」、在每一次的工作中他都是把對方當做戀人對待的,也因為把AV女優當做戀人,所以在片場時加藤鷹備加關懷、讓對方可以在很窩心的情況投入向來被認是冷冰冰的性愛演出工作;另外,雖然加藤鷹是以「金手指」的功力見長,不過他在演出前也從來沒忘記要修剪指甲顧及女優的感受,絕對不會為了效果就什麼都不顧了。
  所以在各位購買這本書學習「加藤流」的技巧時,也希望大家能像他一樣以體貼出發、讓伴侶知道你是打自真心想要疼愛他的;如此,才是性愛的最高等級,也是加藤鷹撰寫這本書的宗旨。
一劍浣春秋(AV達人)
推薦序3
閱讀加藤鷹終極術,變身讓女伴渴望、體貼與技巧兼備的「性愛魅力男」!
  網路與坊間其實有不少指導性愛的書籍,許多人說:明明我已經按著書上寫的技巧操演,另一半還是感到不舒服?為什麼她都無法獲得高潮?如果你有這樣的疑問,一定要仔細閱讀加藤鷹先生的書籍,並且學而時習之。
  對日本AV有些了解的朋友,應該對加藤鷹先生不陌生吧?
  一位跨越時代(連家父都曉得加藤鷹先生啊!),跨越國界的超人氣AV男優!
  2010年加藤鷹先生來台,有幸與加藤大哥一同參加節目錄影,出現在我眼前的,是位相當清爽有型,風度翩翩的男子,與我原本以為的AV男優印象完全不同,那一瞬間,真的會讓人有種想與他有進一步關係的念頭!
  是什麼樣的男子會如此吸引人?秘訣就在書中百分百的闡述!
  我深深相信加藤大哥所說的,美好的性愛絕對要從「體貼」出發,而體貼的第一步,就是將外在打理好。一道色香味俱全的菜才會引人食慾,性愛不也是如此嗎?一個看起來乾乾淨淨,讓人感覺到舒服的對象,才會誘使人想要嚐嚐啊!
  我常在網路上看到許多年輕人,一味的追求所謂的性技巧,卻忽略本身應該做好的事前準備,譬如清潔、打扮,甚至是心理建設。
  這本書不同於坊間性愛指導書籍,除了有最多人好奇的性技指導,最獨到的是加藤大哥點出許多男性忽略,而女性相當在意的小地方。有多少人知道穿戴保險套的時候,該如何面對晾在一旁的女伴?如果你的答案是「我會做……」,我想你還是認真的熟讀加藤大哥的書籍吧!大師教導的,不是硬碰硬地面對問題,而是教你思考,再引導你解決問題。
  性愛一詞,乃由「性」與「愛」兩字組合而成;美好的性,必然也得從愛出發。與其說這是一本性愛指南,不如說這還是一本教導伴侶,讓感情更密切的戀愛書籍。讀完這本書除了學習到大師所要傳授的密技,也讓我開始回想,我的另一半也做過書中提到的體貼行為,這使得我更加珍惜身旁的伴侶了!
SallyQ(情趣用品達人)
推薦序4
加藤鷹教你享受身體與心靈、情與慾的豐盈美好性愛
  曾有一些讀者或粉絲對我的性愛習性與風格感到好奇,我的回應總是:「因人而異,隨性而起」。這種渾沌不深切的答案看似幾分敷衍,直到日本第一AV男優加藤鷹在這本《體貼性愛秘技》中的一句:「『把身體交給情境吧』你就能從容和對方相處了。」委實道出了我的內在心聲,因為性愛的美妙永遠具備了實驗與探索的可能,隨心所欲,才是真正的快樂泉源,任何的拘泥與擔憂都會形成一股減分的力量,因為性愛不只是肉體的展現,更是雙方能量的交流,男女上床看似僅屬於生活的一部分,但其中的精神卻蘊涵著人生種種的可能性,如此重要的環節,我認為由加藤鷹這等頂尖的AV教主細說道來,才是真切且觸動人心的。
  我個人對加藤鷹的欣賞角度並不止於他在影像中的職業表現與投入,而是他體貼的胸襟與分享的態度,不斷引領著觀眾與讀者們釋放自我,進而踏入性愛殿堂中更絕妙深層的階梯,對於這點,我毫不避諱的景仰加藤鷹如偶像神祇,這般的心情如歌迷們去演唱會參拜歌星偶像,或是信眾進廟供香火祈求智慧與平靜無異,性愛的本質原是生命的動能,芸芸眾生若有幸得一知己達人啟引指導,使靈肉得以充分昇華,這一切好比獲贈加強版的升級軟體,誰不願讓盡致的性愛品質促使生命更加美好呢?
  在本書中,加藤鷹無私且誠懇的剖析與分享,讓讀者們從更生活化的角度,全然體認到情與慾更豐盈美好的可能性,流露於字裡行間的寶貴經驗談,不僅破除了兩性關係間隱藏已久的迷思,更幫助大家延展出一些看似神奇的挑戰,包含潮吹的秘技、性愛進行時迴路聲效的刺激、還有克服體型與體位的因素,在高潮前讓男女性器不間斷的交合方法……等,跟坊間許多性愛學家的書籍比起來,我認為這本書更加貼近人性與人心,因為沒有一位作者能像加藤鷹一般,在個人豐厚的實際性愛經驗下,以更宏觀與大愛的胸懷,細膩的關照每一位觀眾讀者,用身體與心靈來體認更深層精采的愛與慾,相信每一位開卷閱讀這本書的朋友,都是跟我同樣的幸運!
  如同加藤鷹在本書中所強調的:性愛必須伴隨著情感,同樣的,如果在翻開扉頁閱讀的同時,我們也付諸相對的情感與體認,相信往後在登上性愛歡愉的高峰前,必然也不會錯過眼前最美的細緻風景……
  我想,這也是加藤鷹先生衷心的期望吧!
香娜Shenna(美魔女達人)

性愛需要技巧嗎?
  你抱著什麼樣的期待翻開這本書呢?
  是期待讀了這本書之後,只要喜歡的對象,都能手到擒來,把對方弄上床?還是幻想一夕之間變成性愛高手?
  很抱歉。你的期待將會落空了。不管去哪裡,你都不可能找到如此輕易速成的性愛技巧。
  不過,加藤鷹不是曾經讓五千名以上的女性欲仙欲死嗎?當中一定有什麼祕訣吧?
  當然有。
  我這就告訴你吧。但是,在這之前,希望你先了解一件事。
  我先打個比方說明。
  對於每一次的性愛,我總是抱著有如探索寶藏的心情。
  假設做愛就像你和你的伴侶,共同登上一百公尺高的懸崖絕壁,去尋找埋藏著寶物的洞窟。
  為了成功登上懸崖,你會先做什麼?
  「做個愛有這麼多講究?我放棄!」會這麼想的你,請你將本書立刻放回書架,不需要再往下讀了。
  「不過,為了能達到洞窟,加藤鷹至少會給某些工具吧?」這麼想的你也三振出局,因為,就算給你工具,你也不知道如何使用。
  「要是沒有完善的裝備就登不上去了。」這麼想的你也必須修正想法。裝備是否完善充足,只有親自登上去看看,才能夠真正體會。然而,當你還在磨磨蹭蹭的猶豫不決時,別人早已徒手登上山頂了。
  是不是有點了解我說的意思了?
  抱著「想輕鬆地到達目的地」「沒有工具就上不去」心態的人,是登不上極致性愛這座神祕山頂的……不,或許應該說「沒有攀登的資格」要來得更正確。
  因為我初次攀登也沒有攜帶任何工具。
  世上沒有一開始就能如履平地的登山法,該使用什麼工具一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想要登上去看看的渴望」,以及「和愛侶一起登上去的意念」。只要擁有這兩項,攀登的智慧就能夠源源不斷而來。
  我們每個人都擁有相同的肉體與智慧,登上絕壁之前具備的條件都是一樣的。但是,當面前有懸崖絕壁橫阻時,你的思維將決定你是登得上還是登不上的類型。
  一開始便一心只貪圖獲取工具的人,是缺乏攀登意志的證據。不打算運用任何智慧,只想著「讀了書一定能獲得某些神奇奧妙工具」「想知道如何毫不費力地讓女人達到高潮」,我並不希望這樣的人來閱讀本書。
  我的期望是:看到認真想攀登絕壁的人,助他一臂之力。「啊,這個人拼命努力地想攀上去,可是怎麼努力似乎都只能到半山腰,那麼,我就幫他架一座輔助梯好了。」我認為這才是我的任務。
  儘管我到目前所出版的每一本書,都不斷強調「技巧不重要」,然而大多數的人,卻認為我扮演的角色是「能夠提供一口氣登上一百公尺高峰的梯子」。這種誤解,也應該到此為止了吧。
  最近寫信到我的網站,理解我真正傳授意圖的年輕人,有逐漸增加的趨勢。他們不再是詢問我「如何培養這些技巧」,而是詢問「為什麼你和一般人的著眼點不同」。
  因為希望這樣的人今後能夠持續增加,所以寫成本書。
  書名就叫做《體貼性愛祕技:日本第一AV男優加藤鷹終極術》。
  希望您能夠徹頭徹尾閱讀本書,這麼一來,應該就會了解我所要傳達的最重要關鍵是什麼。
  當你理解我想傳達的重點,也能夠和我一樣重視我向來最重視的事物時,你就已學會我所謂的「祕戲」了!
加藤鷹
內文1●不願意體貼彼此的人,性生活就沒戲唱了!
我經常說:「做愛能夠顯現出一個人的性格(人性)。」

簡單地說,你的伴侶究竟是「只管自己舒不舒服就好了」的類型,還是「伴侶舒服比自己舒服更要緊」的類型,這個問題只要一上了床就立見分曉。這個人是否具備奉獻精神,不需要交談,只要在做愛的過程中就能清楚地感受到。

因此也可以說,自己的想法能夠藉由身體接觸確實傳達給對方。

■身體和心靈是無法分離的,所以隱藏真心,只有身體和對方契合這件事是不可能的。一個人的情感絕對會從態度或氣息中流露。心不在焉的模樣,就算想掩飾也會被看穿。■

稍微轉個話題。
假設有一個人,他的伴侶個性非常好,夫妻平時感情也十分和諧,唯一的煩惱的只有性生活不協調。

真的是只有性愛方面合不來嗎?

■ 我認為「性愛方面合不來=性格合不來」。
所以,當對方說「性愛方面合不來」,就表示除了性愛一定還有其他問題,只是當事人把它全歸咎於性愛而已。■
單純的「性器官不契合」或是「性癖好不同」等問題,都能夠藉著溝通來填補彼此的距離。

只要彼此願意相互尊重,一定能夠尋找出一個雙方都覺得舒適的姿勢,原本合不來的也不再是問題了。
曾經與我在某節目一起演出的山田邦子小姐曾說過一句名言:「身體契合度是需要時間培養的。」嚴格來說,我認為根本沒有只有性生活不合的案例。

假設有一對情侶,因為男方的陽具巨大導致不容易插入。但是,只要男方願意體貼女方,性愛過程溫柔不躁進,性器巨大並不會形成兩人之間的問題。倘若男方一點也不顧慮女方的感受,當然會使女人因為疼痛對男人抱著不信任感。

這完全是男方「不體恤女方」的本性透過性愛無所遁形的案例。

另外,也有丈夫過度清心寡欲讓妻子的性慾無法滿足的情況,這不算性愛不合,只是丈夫的個性問題而已。所以我們可以說,在性愛上無意配合對方的人,在當下性生活就完蛋了。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原本就是建立在尋求共識上。設法了解對方,也讓對方了解自己。這麼一來,就能了解如何與對方相處,以及如何向對方傳達自己的想法,這些都是建立在了解彼此的基礎上。

■性愛或彼此個性合不合得來,都不是從剛接觸時的第一眼決定的,而是要彼此相互磨合。
如果你期待能有美妙的魚水之歡,在學習性愛技巧之前,先努力學習如何更體貼對方吧!■

●無法順利和她聊「性」是因為操之過急!
和女伴談論性愛話題卻又不至於令人覺得下流,對很多男性來說大概是很困難的事。你知道其中的關鍵在哪裡嗎?

請你重新回想一次。你是否只是為了膨脹自己的性妄想才想問對方有關性愛的話題,當她回答你的問題時,你是否已在心裡恣意想像、心猿意馬呢?

如果是,就表示你心術不正喔!為了滿足私慾把眼前的女人當作配菜是不行的。當你口沫橫飛地談著色情話題,而她帶著訝異的表情不發一語時,就是她了解自己只是被利用了。

■ 對我而言,提出和性愛有關的問題,只是了解對方心理、感情、對事物觀點的方式而已。■
有時候因為談話走向或提問方式,有人甚至會因此對我敞開心胸,表明性愛方面的困擾。
她們一開始會懷著戒心、謹守談話分際,不過在最後竟然會說出「幫男友口交時,有時會覺得噁心想吐」的驚人之語。想必這也是和我交談感到安心,知道我並沒有心懷不軌。

■ 要順利聊性愛話題,必須兼具鎮靜度及客觀性。不管是交談或在床上,比對方先興奮到失控就沒戲唱了。■
有關性經驗的情報,在本質上和其他情報幾乎沒什麼差異。好比說,學生時代的她是什麼樣的小孩?現在最感興趣的事情是什麼?她是在什麼樣的家庭環境下長大等等。

只要能夠這麼思考,就算談論的是性愛話題,也能像聊起其他話題一般自然。你以平常心提問,對方自然也能以平常心回答你。
一旦能夠聰明提問,對方也能毫無抗拒地和你討論性生活話題時,你就能更拉進與她之間的距離。

■當女性連性愛話題都能夠和你侃侃而談,表示對你應當沒什麼戒心了吧!
這麼一來,邀約她共享魚水之歡的成功可能性應當也會更高才對。■


體貼性愛祕技:日本第一AV男優加藤鷹終極術※點我購買※

男人就愛吃這套!讓他銷魂飛天的52招口愛技巧
Sep 6th 2012, 15:50

男人就愛吃這套!讓他銷魂飛天的52招口愛技巧男人就愛吃這套!讓他銷魂飛天的52招口愛技巧※點我購買※

男人就愛吃這套!讓他銷魂飛天的52招口愛技巧※點我購買※

【口愛,是女人送給男人最棒的禮物!】

  妳需要正確的姿勢,更需要有用的知識
  本書優美流暢的文字搭配精美的情境式圖片,
  光是閱讀,就夠讓人臉紅心跳、小鹿狂奔了!
  媽媽可能告訴過妳,要擄獲男人心最好的方法,就是先擄獲他的胃……呃,事實上該擄獲的的器官要比他的胃再更低個幾吋。這本書傳授妳所有口交必備技巧,讓妳的「品蕭」過程歡樂、曼妙、並難以忘懷。每個人不該偶爾都來這麼一下嗎?
  本書並提供52種獨家口交場景妙招,教妳如何開始、如何結束。妳將學習到結合身體姿勢、口部動作、手部愛撫、情趣用品、調戲、以及情境擺設的訣竅,來創造出最終極、最銷魂的口交性經驗。何不給妳的愛人一點新鮮刺激的驚喜,例如:
  *「搖滾巨星」:滿足他的私密幻想(還有妳的!)
  *「深喉嚨」:當妳希望一路衝到底!
  *「冰冰樂」:保證讓他舒服到腳趾蜷曲、全身顫抖發燙!
  書中並附上性感真人全彩照片以及詳盡的插畫圖示,明確清楚地教導妳掌握他的性感熱點,並表現得專門熟練。有了這本書,妳將成為他身體的最佳主宰。
作者簡介
性學博士∕桑妮亞.博格(Sonia Borg PH.D., M.A., M.P.H.)
  擁有美國舊金山「高級人類性學研究院」(The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 of Human Sexuality)的性學博士學位以及公共衛生碩士學位,並擁有舊金山州立大學的傳播學士學位。她也是「美國性學學院」(The American College of Sexologists)認證的臨床性學專家,同時是「美國性教育、性諮商與性治療工作者協會」(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exuality Educators, Sexuality Counselors, and Sexuality Therapists, ASSECT)的成員之一。
  桑妮亞.博格博士是許多美國電視和廣播節目的來賓常客,上過的節目包括:加拿大《探索頻道》(Discovery Channel Canada)、《花花公子廣播節目》(Playboy Radio)、聖地牙哥最受歡迎的新聞節目《早安,聖地牙哥》(Good Morning San Diego),以及聖地牙哥KUSI電視台其他節目……。是非常受歡迎的演說家、教育家、作家以及性學專家。
目錄

前言:這可不是「老掉牙」的吹喇叭
首先,來看一下基礎的男性生理構造——你總得了解他的私密部位
.幻想式口交.第1招:私人脫衣舞俱樂部
第2招:完美陌生人
第3招:3P
第4招:女人香
第5招:A片女星
第6招:女神降臨
第7招:美妙駝峰日
第8招:變身另一個自己
第9招:往日情懷
第10招:特別快遞
.暴露狂式口交.搖滾巨星情境
悍馬情境
更衣室情境
酒吧情境
高空性愛情境
後院
大逃亡
.D-I-Y式口交.換燈泡
轉圈圈
淋浴
乾淨得像口哨
外帶
.炫技式口交.生日
冰冰樂
「有珍珠嗎?」
薄荷口味
.快速口交.電梯
早鳥
.療癒式口交.雙贏
和好(化妝)
鏡子
糟糕的一天
處方
老二細語者
.懶人式口交.引導情境
The Quid Pro Quo BJ
老二奴隸
The Languid BJ
淺喉嚨情境
.口交特技.陰陽情境
瑜伽情境喜悅
繃帶
Analingus
深喉嚨
簡易深喉嚨
P點
進階P點
保險套
燕子(吞)
.三種口交遊戲.the Punch Buggy BJ Game
拉斯維加斯口交遊戲
「賽門說」口交遊戲
附錄 I:男人的論壇
附錄II:「是/不是/或許」清單
附錄III:參考資料
感謝名單
關於作者
內文1前言:這可不是「老掉牙」的吹喇叭

「口交」是妳能送給男人最棒的禮物之一。有些女人享受口交過程,有些則壓根不愛。通常女人不愛的原因是口交過程中她們一點也不覺得「爽」。雖說優秀的吹簫技巧不像家傳私房食譜般會一代傳一代,但是這種技巧的確可透過學習而得。我會教妳怎麼做。

本書針對不同情境氣氛提供專屬的口交方式,從歡樂嬉戲到性靈交融應有盡有。如果妳試了其中一套做法之後覺得不太喜歡,不妨嘗試一下另一套,或是再另一套......妳的男人會因此愛死妳。

其他口交相關書籍可能也會教妳本書提供的不同口技和手技。然而,本書創造出許多口交情境,將單純吹簫轉化為一種性愛饗宴。如果妳長久以來一直希望自己能創造出有創意的巧妙性遊戲,但卻苦於沒有時間或沒有足夠想像力,本書就是為妳而寫!閱讀本書後,妳將知道為伴侶吹簫會帶給妳許多好處,其中包括:增加妳做愛時的信心、性愛的滿意度、還會大幅增強妳的女性力量自覺。妳將體驗到兩人間新關係所帶來的鮮活感,此外還有機會體驗到少數幸運兒才知道的祕密——幫伴侶口交超刺激,刺激到妳光是幫他吹喇叭自己就有可能達到高潮。

書中每一個情境都提供讓妳可以嫻熟該式口交所需的各類資訊。例如「事前準備」(Perfect the Move)告訴妳正式上場前該如何事先練習。貫穿全書的「性知識」(Sex Facts)保證充實妳關於性愛方面的知識。「情境布置」(Scenario)則描述所有建構性交過程的重要創意和幻想。「最後衝刺」(Last Minute Preparations)教導妳實際揭開序幕的動作和台詞,附加一些趣味小細節。「實戰技巧」(Technique)告訴妳接下來該怎麼做\玩的詳細步驟。最後,「專家說法」(The Sexpert Says)則列舉我在真實世界中的親身經歷:包括作為一個性學專家的觀察以及客戶的案例和自白。這一欄也提供了性經驗中最重要器官之一的相關資訊——大腦。這一欄的資訊將會幫助妳了解男人,並帶領妳從更宏觀、更全面的角度來理解男性。

請相信沒有任何事物能夠比得上妳嘴裡溫暖的氣息——妳潮濕、吸吮的嘴,以及堅定柔韌的舌頭......

沒有其他事物能像口交這樣直接地表達出「我愛妳」的訊息......絕對沒有!

我誠心希望這本書可以提供各位讀者必須的工具和靈感,讓妳能夠震撼愛侶的世界並和他產生更親密的連結。我也希望妳能夠藉此習得更多關於自身的性能力,並體驗到一次美妙口交所能帶給妳的自信和力量。

祝各位讀者都享有健康、快樂的性生活!

XOXOX
桑妮亞博士敬上
(註:XOXOX為” kisses and hugs”,親親與抱抱。)


男人就愛吃這套!讓他銷魂飛天的52招口愛技巧※點我購買※

享受吧!一個人的SEX:千萬部落客Sally Q的情趣體驗
Sep 6th 2012, 15:49

享受吧!一個人的SEX:千萬部落客Sally Q的情趣體驗享受吧!一個人的SEX:千萬部落客Sally Q的情趣體驗※點我購買※

享受吧!一個人的SEX:千萬部落客Sally Q的情趣體驗※點我購買※

這本書正在撼動全世界的性愛觀!
  最激情!最赤裸!最活生生!
  千萬網友狂力相「頂」,
  Sally Q的情趣體驗處女秀

  「從小我就很清楚自己性慾很強!」
  DON’T SHY~~~!!
  就讓閱情趣用品無數的Sally Q老師帶你開發自己的敏感帶!
  眼界大開!史上最完整的
  情趣用品蒐藏.親身體驗報告
  大家都需要情趣玩具!?
  『我已經很強了,不需要這種東西。』
  『冷冰冰的東西,沒有溫度,太虛假了!』
  『我男朋友有大鵰(笑)、號稱一夜N次郎呢~』
  『我不能對不起我老婆!』
  『我提不起性慾...』
  『我是出家人...』
  食色性也!這些都不是理由!
  透過情趣用品.重新認識你的性感帶
  大聲面對自己的慾望吧!  
作者簡介
性愛教主 Sally Q
  ★ 鋼琴教師
  ★ 華人世界最專業的情趣用品部落客,粉絲遍及台、港、美、星馬等151國
  ★ 部落格瀏覽人數於三年內突破千萬
  ★ 蘋果日報、東森新聞、男人幫、時報周刊、壹電視、men’s uno採訪
  ★ 2010年加藤鷹首次訪台唯一指定合作錄影兩性部落客
  ★ 高端情趣用品品牌LELO 華人區試用代言人
  ★ 第二屆台北成人博覽、2012年澳門亞洲成人展AAE講座講師
目錄

推薦序
作者序
【Chapter1】誰都需要情趣玩具!.男女敏感帶知多少?
.速成敏感帶大公開
.享受吧,情趣玩具帶來的高潮!
【Chapter2】情趣用品採購技巧.先了解自己的需求,再物色目標 
.挑選玩具一定要知道的事!
.新手挑選情趣用品的迷思
.知名度高=好用?
.常見知名品牌介紹
【Chapter3】情趣用品大揭秘!.按摩棒
*按摩棒百百款
*按摩棒要怎麼使用?
*按摩棒的清潔保養
【PLUS】情趣用品的防水攏是假? .跳蛋
*跳蛋種類比一比
*如何用跳蛋達到陰蒂高潮?
*跳蛋的清潔與保養
【PLUS】使用跳蛋要不要搭配潤滑劑?.按摩器
*按摩器種類幾多種
【PLUS】在水中使用震動器會不會比較刺激?.潤滑劑
*潤滑劑大哉問
【PLUS】女優淫臭潤滑劑真的是代言女優的OO味道嗎?.男性自慰產品
*如何挑選適合好用的自慰套?
*如何使用自慰套?
*自慰套的清潔與保養
【PLUS】女優倒模自慰套真的是女優的陰道構造嗎?.陰道鍛鍊球
*提昇做愛時的陰道敏感度
*改善更年期及產後婦女漏尿狀況
*如何以陰道鍛鍊球做有計畫的訓練?
【Plus】重量越重的陰道鍛鍊球,縮陰效果越好?
【特別企劃】一起去旅行吧!適合情人旅行攜帶的情趣用品
【請問SallyQ老師!難以啟齒的情趣尷尬題!】


享受吧!一個人的SEX:千萬部落客Sally Q的情趣體驗※點我購買※

女醫師教你真正愉悅的性愛
Sep 6th 2012, 15:47

女醫師教你真正愉悅的性愛女醫師教你真正愉悅的性愛※點我購買※

女醫師教你真正愉悅的性愛※點我購買※

*轟動AV大國日本,2010年度No.2暢銷書!
*女性最信賴.男性最肯定,帶給60萬讀者幸福與高潮的「專業性愛指南」
*鄧惠文醫師、孫中興教授  看好推薦!
*75張解說插圖+5張人氣成人漫畫家春輝的精美插畫  精彩呈現!

  無法想像一本正經、專業的性愛指南,怎麼能夠成為2010年日本第二大暢銷書。看過才知道,那是因為人們真心在渴望幸福!
  性愛本是雙人戲,宋醫師的方法能讓男女雙方都徹底享受高潮,所以才能吸引60萬人的好奇心!很高興台灣的讀者也能因此成為更幸福的人!
  女人的積極和男人的體貼,是「愉悅性愛」的關鍵!
  作者以婦產科醫師、也是性科學研究者的觀點,
  憑藉著替上萬名女性診療,為她們解答身體與性生活問題的經驗,
  把「愉悅性愛」的無數撇步,送給渴望幸福的你!
  從女性觀點出發,為你解答最困惑的問題:
  *你知道陰道內有快感的地方只有G點和子宮頸口嗎?
  *你知道「插入後」扭腰擺臀只是無端消耗體力嗎?
  *妳知道除了龜頭,包皮繫帶也是陰莖最敏感的部位嗎?
  *你知道愛撫時要如何才能避免將小陰唇捲進陰道嗎?
  *陰莖大或小的人適合什麼樣的體位?有早洩困擾的人適合什麼樣的體位?
  *哪些體位只是AV的視覺效果,其實並不會為兩人帶來快感?
  這本書正在改變日本男女的性愛思想:
  *我終於知道該如何讓女人達到高潮了。 ~ Gongtong
  *希望我男友會受到封面的引誘,順手拿起來看……如果真是這樣就太好了! ~ 紅月
  *我經常關注性愛資訊,看完這本書才知道,有很多地方我都弄錯了。男人和女人看事情的角度果然不一樣! ~ 方圓
  *這本書我是買來送給即將結婚的妹妹(處女)和她先生(處男),自己也忍不住翻開來看,還真是買對了! ~ Choco
  *我終於了解,我以為女伴「應該會舒服」的那些動作完全錯了,所有的男人都應該看看這本書。 ~ Nori
  *我買這本書是為了改善夫妻的性生活。封面是令人臉紅心跳的插圖……看過內容之後,我在心裡大叫著(笑):「這就是我想找的書!」 ~ Page
  *這真是一本好書,我真想拿筆畫重點,給所有男生看! ~ 小加
  *女朋友說這是我今年最棒的投資! ~ 加藤
作者簡介
宋美玄
  最受日本女性信賴的性愛專家。
  1976年生於日本兵庫縣。婦產科專科醫師,日本性科學會會員。
  自大阪大學醫學院畢業後,成為婦產科醫師。曾於川崎醫科大學任職講師,隨後赴倫敦進修鑽研胎兒超音波。目前在日本除了為多數女性進行診療服務,同時也透過經營部落格、寫書、擔任時尚雜誌《MORE》專欄作家,積極從事關於女性身體與性生活正確知識的啟蒙活動。
  著有《給未來可能成為母親的妳》《婦產科女醫師的懇求 ~ 懷孕、生產時需要注意的11件事》。
  宋醫師給讀者的話:
  在本書中,我以婦產科醫師、也是性科學研究者的觀點,憑藉著曾經替上萬名女性診療,為她們解答身體與性生活問題的經驗,重新審視性行為與性高潮。
  無論男女,都應該要了解性伴侶的身體構造及反應,並學習提升兩人感覺的正確技巧──如此才是體貼的表現,很自然地就能達到性高潮。讓我們以此為目標,一起學習正確的方法吧。
目錄

前言 為了讓所有女人都享受到美好的高潮
Chapter 1 關於性高潮,你應該要知道的事性高潮不會在一開始就達到
男人的性高潮=覺得舒服到射精是一直線
女人的性高潮=忘卻了痛覺的強烈絕頂快感
女人才有的特權!陰部以外也能達到高潮
沒有性冷感的女人!用正確的愛撫帶領她達到性高潮吧
專欄  婦產科醫師見聞!
Chapter 2 男女的性感帶被喜歡的人撫摸,全身都是性感帶
神經密集的部位,男女都會很敏感
專欄  婦產科醫師見聞!
Chapter 3 在性愛開始前營造男人更能勃起、女人更能解放的氣氛
「認識」性病,就是最佳防禦
避免意外的懷孕
專欄  潤滑劑的好處多多
Chapter 4 實踐篇1  從乳房的愛撫開始先別急著脫!前戲要穿著衣服來
有關女人的「胸部」
「胸部」的愛撫對象不是乳房,而是乳頭
圖解  乳房、乳頭的愛撫
Chapter 5 實踐篇2  陰蒂喜歡輕柔的接觸小巧可愛的陰蒂是讓女人舒服的裝置
圖解  陰蒂的愛撫(手指技巧)
圖解  陰蒂的愛撫(口交技巧)
女人的自慰實情
Chapter 6 實踐篇3  陰道需要簡單且仔細地愛撫男人夢想的「名器」真的存在嗎?
愛撫女人的敏感部位只需要一隻手指!
太期待「潮吹」只會讓女人痛苦
圖解  陰道的愛撫
專欄  打造「名器」的陰道緊縮運動
Chapter 7 實踐篇4  男人也需要妳的愛撫在意陰莖大小的男人很愚蠢!
如何讓討厭口交的她願意為你愛撫?
「深喉嚨」其實沒有想像中的舒服
如何才能長時間享受口交?
也要同時刺激敏感度僅次於陰莖的性感帶──陰囊
圖解  陰莖的愛撫(手指技巧)
圖解  陰莖的愛撫(口交技巧)
圖解  陰囊的愛撫
Chapter 8 實踐篇5  最後的重頭戲=插入!插入的時機由女方決定
抽送不見得越快越好
改變體位就可以長時間享受插入的快感
容易達到高潮的體位男女有別
真的有所謂合得來的身體或合不來的身體嗎?
圖解  正常體位插入
圖解  騎乘位插入
圖解  坐位插入
圖解  後背位插入
後記 愉悅的性愛需要女人更積極、男人更體貼
內文1想不想試試穿著衣服的前戲?
摸到腳踝時脫下一件,
舔過耳垂之後再脫一件。
當手指爬上大腿,再輕吻頸後。
慢慢地吊她胃口,等她渾身欲火,
這才脫去她的內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即使她說:「我的胸部沒什麼感覺。」
還是要好好地愛撫。
以指尖畫螺旋般,慢慢接近中心點,
那就是可愛又敏感的乳尖了。
很快地,她就會殷切地望著你,說出她想要的,
「求求你,摸摸我的乳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對女人來說,自慰也是很重要的。
哪裡特別敏感?對方怎麼做才有感覺?
如此自我探索快感,
才會變成「容易有感覺的身體」。
當然,也要與他充分享受性愛。
偶爾互相觀摩對方自慰也會很刺激,
彼此的身體都會越來越有魅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當你進入她的身體,千萬不要急著擺臀扭腰,
這樣是很可惜的。
試著細細品味被蠢蠢欲動的陰道包覆的感覺。
這是感受彼此急速心跳,聆聽彼此熱烈呼吸的甜蜜時刻。
在激烈的「抽送」,這段看似平靜的時光,
將使你們的高潮更加強烈,更能觸動感官。

前言 為了讓所有女人都享受到美好的高潮
當你在她溫暖的體內射精,汗水淋漓的胸部壓在她豐滿的乳房上,調整紊亂的呼吸,此時她也以雙手環抱回應你,用她的指尖輕撫你的頭髮……你與她彼此都得到滿足的這一刻,應該是兩人感到最幸福的時光之一吧。

男人達到高潮時,從陰莖前端射出精液是一目了然,但是女人的高潮又是如何呢?如果她在你懷中扭動身體、頻頻嬌喘,就是她已經得到快感了,這點應該不會錯。可是,她到底有沒有達到高潮……很遺憾地,男士們很難判斷得出來。

裝作達到高潮的女人為數不少。下頁的圖表是針對十六~六十世代女性調查的結果,圖表顯示,各年齡層都有半數以上的女人回答曾經假裝高潮。

這項調查並未問及是否曾經達到高潮,所以其中或許有部分女性朋友從未體驗過高潮,只是一直假裝。

這項調查結果對男人來說可能是個打擊,不過我認為女人「假裝高潮」並不全然是壞事。當情人認真用手指挑逗或是擺動腰部時,她們也努力配合演出達到高潮的樣子。這種取悅對方的「演技」,也是愛情的表達方式之一。事實上,很多女人即使沒有強烈的快感,光是與情人裸身相擁也會感到幸福無比。

在性愛的過程中,高潮的確不是非得達到不可的境界,但是達到高潮不僅是生理上獲得滿足,精神上也能更加充實,覺得更加幸福,這是無庸置疑的。這一點,可以從左邊這項男女對高潮有何看法的問卷調查結果看出端倪。

在性愛的過程中,認為高潮是「有必要」和「應該有必要」的回答人數,各個年齡層平均超過八○%。

在神經緊繃的日常生活中,生理與精神都獲得滿足的性愛可以舒緩壓力,這已是醫療界的通論。換言之,高潮不只是充實性生活,也能使日常生活更加多采多姿。


女醫師教你真正愉悅的性愛※點我購買※

父親與民國:白崇禧將軍身影集(上下冊)
Sep 6th 2012, 15:44

父親與民國:白崇禧將軍身影集(上下冊)父親與民國:白崇禧將軍身影集(上下冊)※點我購買※

父親與民國:白崇禧將軍身影集(上下冊)※點我購買※

我寫《臺北人》,卷首即表示,是為了--紀念先父母及他們那個憂患重重的時代。這部身影集,正是那一整個時代的縮影。

-白先勇
  《父親與民國》系列書為白崇禧將軍之子、知名作家白先勇先生為其父編著的畫傳,分上下兩冊,上冊為《戎馬生涯》,分〈北伐〉、〈蔣桂戰爭.建設廣西〉、〈抗戰〉、〈抗戰勝利.國共內戰〉四章;下冊為《台灣歲月》,分〈台灣歲月〉及〈家族親情〉兩章。全書收錄約600張白崇禧將軍的珍貴影像、報導剪影,並由白先勇先生撰寫圖說及一篇篇小故事。全書洋溢著深刻雋永的父子情,更有許多還原歷史現場的珍貴畫面與史實追記。
  上冊【戎馬生涯】
  父親一生參與了民國的興衰,他本人就是民國史的一部份。在卷帙浩繁的民國史冊中,父親的身影應當立在相當醒目的位置。
-白先勇
  白崇禧,一八九三年三月十八日生,廣西臨桂縣人。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晚,武昌起義那一槍,改變了他一生的命運。
  十八歲的他,瞞著家人參加「廣西學生軍敢死隊」,隨軍北伐。兩位哥哥到桂林城北門去守候攔截,誰知他暗暗將武器裝備託付同學,自己卻輕裝從西門出去,翻山越嶺與大隊會合。十八歲踏出桂林西門那一步,他便走出了廣西,投身入滾滾洪流的中華民國歷史長河中。
  北伐軍興,他率部由廣州打到山海關,對完成北伐做出貢獻。抗日戰爭,他運籌幃幄,決戰疆場,抵抗異族入侵,立下汗馬功勞。國共內戰,他更率部與共軍戰至一兵一卒,是與共軍戰到最後的一支軍隊。為了保衛民國,他奉獻了一生。
  民國三十八年十二月三十日,他自海南島飛台灣。在風雨飄搖之際,他選擇入台,與中華民國共存亡,用他自己的話,是「向歷史交代」。
  下冊【台灣歲月】
  台南天壇重修落成,他替鄭成功書下「仰不愧天」的匾額。綜觀父親一生,這四個字他自己也足以當之。
-白先勇
  白崇禧將軍在台的十七年,雖然過著平淡日子,但內心是沉重的,大陸淪亡一直是他痛中之痛。他念茲在茲的仍是反攻復國的大業。
  民國五十五年,離過世前不久,他託人攜帶一封長信給旅居香港昔日同僚廣西省省長黃旭初,信中言不及私,通篇都在分析國際大勢及國軍反攻大陸的可能性。
  他在台灣的晚年也過得並不平靖,沒有受到一個曾經對國家有過重大貢獻的軍人應該獲得的尊重。但他並未因此懷憂喪志。
  在台灣,他於逆境中始終保持著一份凜然的尊嚴,因為他深信自己的功在黨國,他的歷史地位絕不是一些猥瑣的特務跟監動作所能撼搖。最後他死在中華民國的土地上,是他求仁得仁。
作者簡介
白先勇
  民國二十六年生,廣西桂林人。台大外文系畢業,愛荷華大學「作家工作室」(Writer’s Workshop)文學創作碩士。
  白先勇為北伐抗戰名將白崇禧之子,幼年居住於南寧、桂林,民國三十三年逃難至重慶。抗戰勝利後曾移居南京、上海、漢口、廣州。民國三十八年遷居香港,民國四十一年來台與父母團聚。民國五十二年赴美留學、定居,民國五十四年獲碩士學位,赴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東亞語言文化系任教中國語言文學,民國八十三年退休。民國八十六年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圖書館成立「白先勇資料特藏室」,收錄一生作品的各國譯本、相關資料與手稿。
  白先勇是小說家、散文家、評論家、戲劇家,著作極豐,短篇小說集《寂寞的十七歲》、《臺北人》、《紐約客》,長篇小說《孽子》,散文集《驀然回首》、《明星咖啡館》、《第六隻手指》、《樹猶如此》,舞台劇劇本《遊園驚夢》、電影劇本《金大班的最後一夜》、《玉卿嫂》、《孤戀花》、《最後的貴族》等。兩岸均已出版《白先勇作品集》。關於白先勇文學創作的研究,兩岸均不斷有學者投入,人數眾多,面向多元,形成白先勇文學經典化現象。
  近年投入愛滋防治的公益活動和崑曲藝術的復興事業,製作《青春版牡丹亭》巡迴兩岸、美國、歐洲,獲得廣大迴響。從「現代文學傳燈人」,成為「傳統戲曲傳教士」,目前致力撰寫父親白崇禧的傳記,本書為資料豐碩的圖文傳記。
目錄

上冊【戎馬生涯】
上冊序 【父親與民國】 
第一部 【北伐】
第二部 【蔣桂戰爭.建設廣西】
第三部 【抗戰】
第四部 【抗戰勝利.國共內戰】
下冊【台灣歲月】
下冊序 【台灣歲月】 
第五部 【台灣歲月】
第六部 【家族親情】
白崇禧將軍 年表
白崇禧將軍 勳章
後記



摘自下冊序
台灣歲月
  台灣對於父親也具有特殊意義。民國三十六年,台灣發生「二二八事件」,蔣中正派父親以國防部長名義赴台宣撫善後。父親於三月十七日抵台,停留兩個多星期。當時台灣已遭軍隊鎮壓,人民恐慌,人心惶惶。值此危疑震撼之際,父親首要工作在於止痛療傷,安定人心。父親立即發佈幾項重要措施:
  以國防部名義命令全省軍警情治單位停止濫殺,審判公開。有不少受刑人因父親這道命令,救回一命。參加過「二二八」的學生,不咎既往,並呼籲學生返校復學。父親曾公開演講,向青年學生喊話。父親在台兩個多星期間,由北至南,廣泛接觸並聆聽各界人士意見,回到南京,父親向蔣中正建議,撤換陳儀,撤職查辦警備總部參謀長柯遠芬。
  「二二八事件」是台灣歷史上的重大事件,父親正是台灣歷史時刻的參與者。
  父親於民國三十八年十二月三十日自海南島入台,用他自己的話說是「向歷史交代」,與中華民國共存亡。父親參加辛亥革命武昌起義、北伐、抗戰、國共內戰,他自己一生命運與民國息息相關,他選擇台灣做為他最後歸宿,正因為台灣是中華民國的所在地。最後他在台灣歸真,是死得其所。
  父親在台灣並未擔任要職,過了十七年平淡的日子。父親身為陸軍一級上將,此為終身職。在台時期,表面上享有一級上將的待遇,事實上暗地卻遭情治人員監控跟蹤。父親對此極為憤恚,曾密函蔣中正詰問原由。
  父親於民國五十五年十二月二日因心臟冠狀動脈梗塞逝世,享年七十三歲。關於父親死因,兩岸謠傳紛紛,有的至為荒謬。起因為一位在台退休的情治人員谷正文的一篇文章。谷自稱屬於監控小組成員,文中捏造故事,謂受蔣中正命令用藥酒毒害父親。此純屬無稽之談。父親逝世當日,七弟先敬看到父親遺容,平靜安詳,大概病發突然,沒有受到太大痛苦。父親喪禮舉行國葬儀式,蔣中正第一個前往祭悼。
  父親在台灣十七年,伏櫪處逆,他亦能淡泊自適,他曾為鄭成功祠天壇橫匾題「仰不愧天」四字,這也是他一生寫照。

內文1摘自下冊序/台灣歲月

台灣對於父親也具有特殊意義。民國三十六年,台灣發生「二二八事件」,蔣中正派父親以國防部長名義赴台宣撫善後。父親於三月十七日抵台,停留兩個多星期。當時台灣已遭軍隊鎮壓,人民恐慌,人心惶惶。值此危疑震撼之際,父親首要工作在於止痛療傷,安定人心。父親立即發佈幾項重要措施:

以國防部名義命令全省軍警情治單位停止濫殺,審判公開。有不少受刑人因父親這道命令,救回一命。參加過「二二八」的學生,不咎既往,並呼籲學生返校復學。父親曾公開演講,向青年學生喊話。父親在台兩個多星期間,由北至南,廣泛接觸並聆聽各界人士意見,回到南京,父親向蔣中正建議,撤換陳儀,撤職查辦警備總部參謀長柯遠芬。

「二二八事件」是台灣歷史上的重大事件,父親正是台灣歷史時刻的參與者。

父親於民國三十八年十二月三十日自海南島入台,用他自己的話說是「向歷史交代」,與中華民國共存亡。父親參加辛亥革命武昌起義、北伐、抗戰、國共內戰,他自己一生命運與民國息息相關,他選擇台灣做為他最後歸宿,正因為台灣是中華民國的所在地。最後他在台灣歸真,是死得其所。

父親在台灣並未擔任要職,過了十七年平淡的日子。父親身為陸軍一級上將,此為終身職。在台時期,表面上享有一級上將的待遇,事實上暗地卻遭情治人員監控跟蹤。父親對此極為憤恚,曾密函蔣中正詰問原由。

父親於民國五十五年十二月二日因心臟冠狀動脈梗塞逝世,享年七十三歲。關於父親死因,兩岸謠傳紛紛,有的至為荒謬。起因為一位在台退休的情治人員谷正文的一篇文章。谷自稱屬於監控小組成員,文中捏造故事,謂受蔣中正命令用藥酒毒害父親。此純屬無稽之談。父親逝世當日,七弟先敬看到父親遺容,平靜安詳,大概病發突然,沒有受到太大痛苦。父親喪禮舉行國葬儀式,蔣中正第一個前往祭悼。

父親在台灣十七年,伏櫪處逆,他亦能淡泊自適,他曾為鄭成功祠天壇橫匾題「仰不愧天」四字,這也是他一生寫照。

父親與民國:白崇禧將軍身影集(上下冊)※點我購買※

鯉魚山下種房子:假日農夫奮鬥記
Sep 6th 2012, 15:42

鯉魚山下種房子:假日農夫奮鬥記鯉魚山下種房子:假日農夫奮鬥記※點我購買※

鯉魚山下種房子:假日農夫奮鬥記※點我購買※

友善土地的田園生活設計書
  種房子,我想要的不只是那棟房子,而是實現的過程。

  從空無一物的農地開始,引進自然流水,種樹種籬種草,然後才種房子。我們開了草原便利商店,讓昆蟲鳥蛙日夜享用不盡;我們開了草原托兒所,讓小孩們觸摸泥巴沒有教養;我們回收破銅爛鐵妝點草原風景;自己做木工、種稻、蓋雞寮、用泥巴蓋大地窯,嘗試用最簡單的生活方法體驗人生,用最簡單的豐盛,讓家人們黏在一起。

作者簡介
陳寶匡
  六年級前段班,花蓮七腳川溪旁的三合院出生長大,18歲離開花蓮讀成大都市計畫系、中興法商都市計劃研究所、高考都市計畫、預官少尉排長,27歲退伍回花蓮,隔天就開始公務員生涯。
  順遂的人生際遇,卻常有反叛的想法腳步;樂觀的人生態度,卻總隱藏對規律生活的不滿。回到家鄉,敲開了對於高山溪流、水電木工、農耕園藝的學習大門。32歲存款加貸款買下了1200坪的土地,不再當好學生,要當男子漢,從剛開始的熱血田園夢到後來追尋穩穩踏實的人生風景。
  即將邁入人生40之際,很自豪的擁有了這一連串和土地接觸的開墾經歷,因為假日農夫的生活學習,讓他發掘了另一種富有人生的希望。
  攝影與手繪圖:假日村姑,李欣穎,花蓮七腳川溪旁長大,現為國中老師,農夫不會的,她都會。
目錄

推薦序一
「半農半X」台灣版的實踐
  隨著年齡愈長,每當忙碌的工作與行程間隙,腦海裡就會浮現由三毛作詞的〈夢田〉這首歌:「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夢,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畝田,用它來種什麼?種桃種李種春風……」。
  我知道不只是我有這個夢,因為周遭許多朋友退休後真的到鄉下買塊農地,開始當起農夫,不過有更多人買了地蓋了農舍之後,才發覺當農夫很辛苦,於是半途而廢,農地就荒廢在那裡,更可惜的是為了省事,把農地鋪上草坪或改成水泥停車場,若是這些擁有田園夢的朋友都能先看到這本《鯉魚山下種房子》就好了!
  我非常認同作者寶匡「平衡」的人生觀,有時候該積極努力,有時候該無所事事,因此,若為了實踐田園夢而當個全職農夫,雖然可以全力投入,但是為了收成與營收可能會產生另外的煩惱,若是仍保有養家活口的正職而當個假日農夫,在沒有經濟壓力的情況下,即便只有假日揮汗勞動,也足以接近土地與生命,體驗更寬廣的人生。
  這種一半上班一半當農夫的生活,剛好是日本前些年開始流行的「半農半X」的新概念,也就是花一半的時間做農夫種自己吃的菜,另一半時間找到自己的生命職志,貢獻社會。我們從寶匡非常詳實的記錄中確信,我們真的可以過著不再被物質文明綑綁,回歸人類本質,做回自己的真正生活。
  寶匡有正職的工作,因此可以用比較自在的心情,讓這塊原本是香蕉園的一千二百坪果園,慢慢長回生態豐富的生機花園,裡面有溪流,有生態池,有非常多樣化的果樹,有稻田,有香花植物,有大樹,變成各種昆蟲、生物的便利商店;而也因為他有正職工作,這個生機花園裡蓋的小木屋,室內只有11坪,占不到整個農地的百分之一面積,不像許多人買農地的目的只為蓋出一個巨大的豪華農舍。
  寶匡這種一半一半的平衡人生,讓我想起清朝李密庵所寫的〈半半歌〉:「看破浮生過半,半之受用無邊。半中歲月儘幽閒,半裡乾坤寬展……酒飲半酣正好,花開半吐偏妍……」寶匡的假日農夫行動,也豐富了周邊許多親友的生活,最棒的當然就是隨著這個花園農地的成形而誕生成長的兩個孩子,藉由寶匡生動而仔細的描述,相信大家都可以從中學到許多教養孩子的方法及鼓舞自己追求夢想的勇氣。
  當剷掉原本的香蕉園,從一片空空的農地開始,這塊土地如何重新慢慢活過來,成為所有生物,包括人類,可以和平共處的樂園,寶匡鉅細靡遺、毫不藏私的公開他所有的設計圖、他所學習與實作的經驗與成果。對任何一個懷有田園夢卻沒有實際農作經驗的都市人而言,《鯉魚山下種房子》是最好的參考書籍,而且即便對於目前沒有能力或興趣做個假日農夫的人而言,也是一本非常好看的書,能夠帶給我們很多樂趣與知識,當我們跟著朋友或帶著孩子到鄉間旅行時,就可以發現真是受益良多啊!
李偉文(本文作者為牙醫、作家、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
推薦序二
田園夢,從「土地」開始思考,而不是房子
  終於,有一本針對土地,做了詳實、親身執行的規劃過程的記錄。
  終於,有人仔細分享了友善的「土地設計」。
  常有人買了地之後,只顧著決定房子要擺哪裡才有view、什麼樣造型才好看,他們誤以為房子是整個程序的重心,這是大錯特錯。宜蘭、花東的農夫及原住民,其實對於有些外來移民的心態感到十分頭疼,因為他們的無知、濫蓋,不只讓自己的居住環境顯得荒謬可笑、也影響到當地居民的視覺、甚至遮住了周邊稻田的陽光。
  假如你真的有一塊地,尤其是鄉下郊區的農地、荒地,就要帶著珍惜與共好的心態。不能抱著上對下的父權姿態,不能因為覺得是自己買了,就用對待無生命物體態度對待土地。若有心要到這塊地生活,第一件、也是最重要的事,就是做好土地的分區規劃與設計。至於房子,只是土地上的元素之一而已,應與樹、地形、生態池、菜園、果園放在同等地位思考。地主應把這塊地當成自己的生活夥伴,平等對待,當你在某區域占了它一分便宜、就要在別的地方還它一分自在。至於怎麼做呢?那就來看看這本書吧!
  坊間不乏歸田園居、享受鄉下生活的好書,但是大多著重心靈層面,而這本書最大特色之一,就是除了個人的體驗感受外,作者寶匡還在前半段清楚的分享記錄了他的「土地設計」概念。台灣會建築設計、室內設計、園藝設計的專業人才很多,但是結合「功能、美感及生產」這三大要素的「土地設計」想法,並且以實例來說明呈現的書籍還很有限。
  寶匡用循序漸進的時間軸,從觀察周遭地形、氣候、陽光等條件開始,然後以個人自小養成的美學觀點、以及對土地的呼應,規劃出生態池、路徑、房子、菜園及果園,讓土地上的多種元素,能夠清楚而系統性的串連、結合生活的便利性。他透過簡單易懂的手繪圖,分析他的配置想法,也透過手繪圖解說了生態池的鋪設,以及如何營造動植物最大的活動孔隙。
  當地主對自己的土地用心、帶著回饋、留白(適度野放)、不施加外力(農藥化肥)時,土地自然可以恢復原有的健康與自衛力,形成天然的生態食物鏈。活躍的生命力不但讓土地開心,也讓住在上面的人開心,寶匡的親友長輩們,已把這裡視為家族定期聚會之處。
  不過,這並不是說,要讀者依書中的設計方式、照表操課,畢竟,設計總是在不停的微調之中更趨完美。因此,重點是學習作者的土地設計SOP,以及他的初衷──對土地良善的態度。至於如何設計、種植什麼,要再依照每塊地的現況而有不同解答了。
  雖然,我現在超不鼓勵人家買地蓋房子,因為我發現大家(包含我)還是有都市人的習性,很難好好善待土地。但如果,你已經有一塊地、或者你將來真的很想有一塊地,那我真的誠心建議你參閱這本書,作者深入淺出的實務經驗,一定可以讓讀者有些共鳴或想法,進而讓多一點土地有被善待的機會。這是準地主們必看的土地設計實務記錄書!
林黛羚(本文作者為友善生活記錄者、著有《好感辦公室》、《老屋綠改造》等書)
內文1草原托兒所

我沒有刻意安排這樣的人生。孩子來了,剛好我們在開墾一片天地,於是我把「父子關係」放了一點在慵懶草原。孩子自然的跟前跟後模仿觀察,我特別留意到,孩子在這個環境成長有很多特別的反應與良好的性格。我相信,孩子就應該在這種安全又寬闊的課堂裡成長。

孩子,滿一歲的時候,看我爬梯套果實袋,他竟然也能爬梯站穩,搶著套袋;滿一歲半的冬天,看我蓋雞寮,他竟然也能拿穩鋸子有模有樣,我也讓他玩鐵鎚敲釘子;滿二歲的春天,他自己採了一碗鮮紅的草莓,試著拿起鋤頭想要幫忙我,那鋤頭比他還高;二歲半的冬天,他牽著小妹妹的手,從果園走回小木屋,這一段路有溪溝、有蜿蜒,他第一次勇敢的保護著女孩。

對於這些行為,大人在意的一定是危險這件事,對於小孩來說,有些事情確實是危險的,就像爬梯、拿鋸子、釘鐵釘、過溪溝、進草叢,這些事情如果在大人的陪伴下,學習正確的使用,學習面對危險,只要他想嘗試的事物,我都不會阻止。大人們直覺反應的危險,其實小孩早在揣摩了,只要有了那股躍躍欲試的動機,怎麼都沒辦法擋住他的熱情,所以就先讓他瞭解危險、讓他在大人的陪伴下碰觸危險,讓閃躲危險變成一種本能、讓勇敢變成一種性格、讓敏捷變成一種習慣。我會讓孩子感受鋸子的鋒利痛楚、告誡草叢凹洞水深的危險,其實,我是千百個不放心呀,當他爬梯時,梯子旁有多少雙手在護持著;當他拿起鋸子時,我是千百個掙扎才放下;當他保護小妹妹完成任務時,我可是偷偷躲在樹的後頭,不知被蚊蟲叮咬了多久呀!

草原托兒所要給孩子的禮物,就是體會,體會危險、辛苦、負責、耐心、收穫。未來,孩子不一定會比別人更勇敢,但是,在人格形塑的階段卻比別人多了可以勇敢的機會,多了擁有這些良好的習慣與態度的可能。

草原托兒所是快樂是幸福的,草原托兒所要分享的重點,不是孩子,是那一對父母的掙扎與放下呀!是那一對父母給孩子不一樣的價值體會。


鯉魚山下種房子:假日農夫奮鬥記※點我購買※

打包去火星:太空生活背後的古怪科學
Sep 6th 2012, 15:40

打包去火星:太空生活背後的古怪科學打包去火星:太空生活背後的古怪科學※點我購買※

打包去火星:太空生活背後的古怪科學※點我購買※

「休士頓,我們發霉了!」
最令NASA太空人抓狂的搞怪研究大公開
  歡迎來到太空!你的身體飄了起來,進入無重力的奇異空間。踏出太空艙,緩緩漫步,感受無垠的宇宙,探索前所未有的世界……
  太空如此令人著迷,但想要來趟太空旅行,你得先做好心裡準備。太空缺乏我們賴以生存的一切,那裡沒有空氣,沒有重力,沒有新鮮的食物,也沒有啤酒!除此之外,還有許多難題:坐太空船會不會暈機?在太空中怎麼洗澡跟上廁所?如果一整年都無法落地走路,會怎麼樣呢?或是一年都沒有性愛,吃不到新鮮蔬果?如果在太空漫步時,不小心嘔吐在頭盔裡該怎麼辦?
  為了回答這些問題,各國航太總署絞盡腦汁設計了各式各樣的太空模擬實驗,古怪的程度令人瞠目結舌:
  .變身人體烤肉串,瘋狂旋轉逼吐的暈眩大挑戰「動暈症研究」
  .連續一個月不換衣服不洗澡,挑戰人類忍受骯髒極限的「最低個人衛生實驗」
  .NASA付錢讓你連續賴床三個月的超幸福實驗「臥床飛行模擬」
  .測試食物脹氣係數與造成人體甲烷產生量的「豆類餐點實驗」
  .從最高時速兩萬八千公里的座艙中逃脫的「太空跳傘任務」
  本書作者瑪莉.羅曲是美國最幽默的科普作家,繼暢銷書《不過是具屍體》《一起搞吧!科學與性的奇異交配》之後,這次她要帶你一窺所有為了宇宙科學獻身的神奇事蹟。從太空梭的馬桶使用訓練,到三萬六千公尺高的跳傘逃生測試,這是一趟絕無冷場的超現實科學之旅。
  ◎ 最搞怪的暢銷科普作家——瑪莉.羅曲最新著作
  ◎ Amazon年度百大圖書,讀者四顆半星推薦(213篇書評)
  ◎ 《舊金山紀事報》暢銷書榜 No. 1
  ◎ 《紐約時報》編輯選書
作者簡介
瑪莉.羅曲(Mary Roach)
  瑪莉.羅曲(Mary Roach)的暢銷著作包括《不過是具屍體》《一起搞吧!科學與性的奇異交配》《活見鬼:靈魂和來世的科學實驗》。其作品散見於《戶外》雜誌、《連線》雜誌、《國家地理》雜誌、《紐約時報雜誌》以及其他出版刊物。

目錄

倒數計時
第 一 章 他很聰明,但是他的鳥很隨便——日本選擇太空人的方式
第 二 章 盒子裡的生活——隔離與幽閉的危險心理
第 三 章 星際瘋狂——太空會讓你失去理智嗎?
第 四 章 你先請——無重力生活的未來堪慮
第 五 章 拉不住——在NASA C-9飛機上逃離重力
第 六 章 丟上丟下——不為人知的太空人慘況
第 七 章 太空艙裡的屍體——NASA造訪墜毀測試實驗室
第 八 章 人類毛茸茸的一步——漢姆與艾諾斯的奇異生涯
第 九 章 下個加油站:三十二萬公里——籌畫遠征月亮很難,但籌畫模擬遠征更難
第 十 章 休士頓,我們發霉了——太空衛生與為了科學不洗澡的男人
第十一章 水平的二三事——如果你再也不能下床怎麼辦?
第十二章 三隻海豚俱樂部——無重力交配
第十三章 萎縮的高度——從太空脫身
第十四章 分離焦慮——永垂不朽的零重力淘汰迷思
第十五章 無法撫慰人心的食物——獸醫負責做菜,以及其他航太測試廚房的悲慘故事
第十六章 吃你的褲子——火星真的值得嗎?
致謝
太空紀事年表
參考書目
中英對照表


推薦序
倒數計時
  對火箭科學家來說,你是個問題。你是他(她)得處理的機器中最麻煩的一台:你的新陳代謝不時變動,你的記憶體超小,你有一百萬種不同的配置架構,你不可預測,你反覆無常,你出了問題需要好幾周才能修好。工程師得為了你在太空中需要的飲水、氧氣、食物費盡心思,要注意為了送出你要的蝦仁沙拉與墨西哥牛肉餅需要多少額外的燃料。太陽能電池或火箭推進器既穩定又不難搞,這些東西不會排泄、恐慌或是愛上任務指揮官。它們沒有自我,結構成分也不會因為沒有重力就故障,就算不睡覺還是能運作良好。
  對我來說,你是火箭科學裡最美好的一件事。因為有人類這部機器,所有的努力才具有無窮的吸引力。要把一個身上所有特徵都是以在有氧氣、重力、水的世界上生活與繁殖為目的演化的有機體,丟到荒蕪的太空裡一個月或一年,是既違反常理卻又讓人神魂顛倒的一項工作。所有在地球上被視為理所當然的事,都必須重新思考、重新學習、一再演練——成年男女要學習上廁所,黑猩猩穿著飛行服被發射到太空軌道上,還有一個仿冒版的外太空在地球上,形成一個奇異的宇宙。從來沒有發射過的太空艙,健康的人在床上躺好幾個月的醫院病房,偽裝的零重力,還有用墜落的屍體模擬太空船降落海中情況的撞擊實驗室。
  幾年前,我有一位朋友在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詹森太空中心九號大樓進行一項工作。這棟大樓集結了各種模擬空間,一共約有五十多樣模擬設施:各種模組(譯注:構成太空船整體結構的各個獨立構造單元,例如乘員艙、指揮艙、駕駛艙等)、氣閘艙、艙蓋、太空艙等。我朋友雷尼連續好幾天,都聽見斷斷續續的「嘎吱嘎吱」噪音。最後他終於去找聲音來源,結果發現「一個可憐的傢伙穿著太空衣在跑步機上跑步,而且為了模擬火星重力,跑步機還懸吊在一個複雜的儀器上方。許多寫字板、計時器、無線電耳機,以及一張張憂心的臉龐團團圍繞著他。」當時我讀著他的電子郵件,突然覺得他所描述的場景,讓我不須離開地球就彷彿造訪了外太空;或者也可以說是某種胡鬧版的,超現實的,卻又要人信以為真的另一個版本的外太空。而我過去兩年大致上就是在這樣的地方度過。
  對我來說,在數百萬頁為了第一次登陸月球而撰寫的文件與報告當中,最生動的莫過於一份在北美旗幟協會第二十六屆年會上發表的十一頁報告。雖然旗幟學是研究「旗幟」而不是研究「麻煩事」的學科(譯注:旗幟學的原文為 Vexillology,「惱人的」原文為 vexing,作者取其字首之雙關),不過在這場會議上,這兩項主題倒是都很適用。這份報告的名稱是〈旗幟未曾到達的地方:論在月球上插旗的政治和技術層面〉。
  在阿波羅十一號發射前五個月舉辦的多場會議為這一切揭開序幕。新成立的「首次登陸月球象徵活動委員會」召開會議,討論在月球上插國旗的適當性。美國為簽署國之一的「外太空條約」禁止任何國家在天體上宣示主權,而「插國旗」有沒有可能不讓人覺得是某位委員所說的「主張擁有月球」的舉動呢?有人提出一項比較不適用於電視轉播的方案:使用盒裝的各國迷你國旗。但這項提議在經過考慮後被駁回了。美國國旗將在月球飄揚。
  不過要是沒有NASA技術服務部門的幫忙,國旗也飄不起來。沒有風,旗幟就不會飄揚。月球上沒有所謂的大氣層,所以也沒有風。雖然那裡的重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但已經足以讓旗幟不體面地垂頭喪氣了。所以他們在旗杆上方裝了一根橫桿,縫在國旗上緣,撐起整面國旗,這樣一來星條旗看起來就像在風中飄揚了——逼真到引發了後來數十年關於登陸月球是一場騙局的爭議。事實上這面國旗比較像是一幅縮小版的愛國窗簾,而不是一面旗幟。
  挑戰還沒結束。你要怎麼把旗杆塞進登月艇狹窄、擁擠的空間裡?於是工程師動手設計了可摺疊的旗杆與橫桿,但即使如此,空間還是不夠。這個由國旗、旗杆、橫桿組成的「月球旗幟組」最後只能裝在登月艙的外側,但這也表示它必須能夠承受旁邊下降引擎產生的華氏兩千度高溫。為此他們展開許多測試,因為國旗在三百度時就會融化,所以結構與機械部門也被找來,用多層鋁和鋼做出了一個隔熱保護殼。
  就在這面國旗看似終於準備妥當的時候,有人指出太空人因為都要穿加壓的太空裝,所以手部抓取的力量有限。他們到時候有沒有力氣把旗幟組從隔熱殼裡拿出來呢?他們會不會在數百萬人的注視下,想抽出旗幟組卻徒勞無功地站在那裡?他們有沒有足夠的空間來撐開摺疊的構件?只有一個方法能知道答案:製作旗幟組的原型,召集登月團隊來進行一系列使用旗幟組的模擬訓練。
  這天終於來了。國旗在品管主管的監督下以四個步驟打包完成,再以十一個步驟裝上登月艙,出發前往月球。但折疊橫桿在月球上無法完全伸展,而且月球的土壤又太硬,阿姆斯壯只能把旗杆插進土裡十五到二十公分深,因而引發揣測,認為國旗可能被上升模組的引擎給吹爛了。
  歡迎來到太空。我要說的不是你在電視上看到的那些成功與悲劇,而是中間的那些小小的喜劇以及日常的勝利。我之所以有興趣寫「太空」這個主題,不是因為那些英勇的冒險故事,而是背後那些人性化,有時甚至顯得荒謬的辛苦努力。一位阿波羅號的太空人因為早上練習太空漫步時嘔吐,所以擔心自己會拖累美國在登月競賽中成為輸家,引來是否擱置此計畫的討論;第一位進入太空的蓋加林走在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團前的紅地毯上,接受成千上萬人的喝采時,突然發現自己的鞋帶沒綁好,於是腦袋一片空白。
  在阿波羅計畫的尾聲,太空人接受訪問,針對各種主題提出他們的想法。其中一個問題是:如果一名團隊成員在船艙外太空漫步時死亡,你該怎麼做?其中一個選項是:「切斷他的連結繩。」大家都同意這個答案。因為試圖從太空中救回屍體,將會危害到其他成員。只有親身體驗過穿著加壓的太空衣,千辛萬苦進入太空艙的人,才能毫不猶豫說出這樣的答案。只有曾經毫無束縛地在無邊無際的宇宙中漂浮過的人,才能了解太空葬禮之於太空人,如同海中葬禮之於水手,代表的是榮耀而非不敬。在軌道上的所有事物都與地球上全然不同,流星在你下方呼嘯而過,留下一道痕跡,太陽會在午夜升起。就某些方面來說,探索太空是探索這個行動本身對人類的意義。人願意為此背棄多少「常態」?這種狀態能維持多久?對他們又有什麼樣的影響?
  在研究初期,我碰巧讀了雙子星七號的任務紀錄——第八十八個小時裡的四十分鐘。對我而言,這段紀錄不僅總括了太空人的經驗,也說明了我為什麼對此深深著迷。太空人洛威向任務控制中心回報他拍攝到的一個影像,任務紀錄這麼描述:「一張美妙的照片:滿月掛在漆黑的天空中,下方是地球雲系的高層結構。」片刻的沉默後,洛威的同伴鮑曼按下了通話鍵:「鮑曼要去倒尿液了。大約一分鐘後排出。」
  在後面兩行,我們看到洛威說:「真是奇景!」我們不知道他指的是什麼,但他說的很有可能不是月亮。多位太空人都在回憶錄裡提到,太空中最美的景象,是迅速凍結的廢水滴飛散在太空中被太陽照亮的模樣。太空不只同時包含了壯麗與荒謬,還抹去了兩者的界線。
內文1第一章

他很聰明,但是他的鳥很隨便

日本選擇太空人的方式

就像進入日本人的住家時一樣,你要先把鞋子脫掉,再穿上一雙特製的隔離室用拖鞋。淺藍色的乙烯基拖鞋上印著「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的標誌,前傾的JAXA字體像是要快速衝進太空裡一般。隔離室位在JAXA筑波科學城總部的 C-5 大樓裡,是一個獨立的建築結構,對某些人來說,這裡勉強算是一個家,例如過去一個禮拜裡,這裡就住著爭取成為日本太空人的十位候選人,而正式名額只有兩個。我上個月來的時候,這裡沒什麼好看的,只有一間放著幾個附簾子的「睡覺盒」的臥室,相鄰的類似房間裡放了一張長餐桌和椅子。這地方其實是要「被看」的,五部閉路攝影機裝在接近天花板的地方,好讓精神病學家、心理學家、JAXA管理階層組成的評選團隊能觀察這些候選人。他們的行為和評選團隊對他們在此居住期間的印象,將會大大影響最終的決定,哪兩位能夠穿上有JAXA標誌的太空裝,而不是拖鞋。

評選團隊這麼做是為了更了解這些男女是什麼樣的人,以及他們多麼適合在太空中生活。雖然面試或填寫問卷能夠刪去那些有顯著個性問題的申請者,但一個聰明積極的人也許會在這兩項關卡隱藏他不欲人知的某些面向。不過在長達一周的觀察期裡,隱藏本性就不是那麼容易了。用JAXA心理學家井上夏彥的話來說:「一直扮演好人是很困難的。」隔離室生活也能用來判斷一個人的團隊合作精神、領導能力、衝突管理等特質,這些都是在一對一的面試中無法評估的團隊技巧。

觀察室就在隔離室樓上。這天是周三,七天隔離期的第三天。觀察員面對一整排閉路電視,帶著自己的筆記本和茶坐在長桌前。現在這裡的三位觀察員是大學裡的精神病學家和心理學家,他們就像在大賣場思考要買什麼電器的顧客一樣盯著電視看。

井上坐在調整攝影機遠近以及麥克風位置的控制台,他的頭上有第二排小的電視監視器。現年四十歲的他成就斐然,在太空心理學領域備受敬重,但不知怎麼著,他的外表與氣質卻會讓你想靠過去捏捏他的臉頰。他和這裡很多男性員工一樣都穿著露趾拖鞋和襪子。身為美國人,我對於日本的拖鞋禮節有相當的理解障礙,不過我覺得這表示JAXA對他來說,就像他家一樣,讓他覺得很自在。

現在攝影機拍到一名申請人從一個紙箱裡拿起一疊約二十二乘二十八公分的信封,每個信封上都有申請人的代號,從甲到癸,裡面放了一張指示,還有一個扁平、方形、用玻璃紙包好的東西,井上說這是用來測試耐心與抗壓性的材料。候選人打開信封,抽出一疊色彩繽紛的色紙。「這個測試是關於……抱歉,我不知道這英文該怎麼說,是一種紙的手工藝。」

「摺紙?」

「摺紙,對!」今天稍早我使用了走廊洗手間裡的殘障專用間,牆壁上有一個令人困惑的控制面板,上面有拉桿、拴扣、可以拉的鎖鍊,就像一個小太空艙一樣。我拉了一條鎖鍊,以為是沖水用的,但卻觸發了醫療呼救警報。我現在的表情大概就是那樣,一副「啥?」的表情。這些互相競爭成為日本的下一位太空人的男男女女,國家的英雄,居然要在接下來的一個半小時裡摺紙鶴。

「一千隻紙鶴。」JAXA的醫療主管小池右向我自我介紹。他一直站在我們後面,這是他想出來的測試。日本傳統認為一千隻紙鶴能帶來健康與長壽。候選人要在周日前完成這些紙鶴。色紙散布在桌上,在這個單調房間裡,這些鮮豔的色彩顯得更加突出。除了鞋盒般的建築和倚放在地面上的火箭之外,JAXA也成功複製了NASA內部常見的,獨一無二且毫無吸引力的灰綠色牆壁。這是我在其他地方或是油漆色卡上都沒看過的顏色,但卻在這裡出現了。

「千紙鶴」測試的美妙之處在於能以時間順序記錄每位候選人的作業,因為他們每摺好一隻,就會把紙鶴串到一條長線上,所以在隔離期結束後,每個人的那串紙鶴都會被收走進行分析。這是摺紙鑑識學:隨著截止日期接近,壓力愈來愈大,候選人會不會摺得愈來愈隨便?前十隻紙鶴和最後一隻比起來怎麼樣?井上說:「精準度惡化顯示此人在壓力下會失去耐心。」


打包去火星:太空生活背後的古怪科學※點我購買※

啟發每個人的數學小書:愛因斯坦愉悅推薦,經典長銷70年※
Sep 6th 2012, 15:39

啟發每個人的數學小書:愛因斯坦愉悅推薦,經典長銷70年啟發每個人的數學小書:愛因斯坦愉悅推薦,經典長銷70年※點我購買※

啟發每個人的數學小書:愛因斯坦愉悅推薦,經典長銷70年※點我購買※

獻給所有時代,擁有好奇心的人們!
所有愛看數學書、不看數學書的人,
都從這本書得到啟發,不只懂了數學,更懂了人生!
  我帶著愉悅的心情讀李伯的這本書,優美的例子和深具啟發的內容,相信這原創性十足的嘗試,必定贏得人們激賞。 ~ 愛因斯坦
  這本數學入門經典以詩一般的文字和充滿想像力的插畫,為數學思考的本質與哲學作了最迷人的闡釋。原是為了在二次世界大戰那個動盪的年代,讓人們重新認識數學和科學的美好,經過70年的傳頌,這本小書所要傳達的,在在證明都是生活哲思與做事態度上,最具價值的提醒!
本書特色
  1942年,長島大學數學系主任和藝術系主任夫婦,聯手創作了這本圖文數學小書。
  1944年,它被美國國防部送往戰場,陪伴士兵們度過艱苦的戰時歲月。
  經過70年歲月的淬練,它依然發光發熱,2011年還登上日本暢銷書排行榜。
作者簡介
莉莉安.李伯(Lillian R. Lieber,1886 ~ 1986)
  生於俄羅斯的猶太人家庭,後來隨家人移民美國。先後取得巴納德學院學士、哥倫比亞大學碩士學位,1914年榮獲克拉克大學博士學位。
  1934年任教於紐約長島大學數學系時,與當時的系主任休.李伯結為連理。1945年,休.李伯轉任該校藝術系主任,她則繼任數學系主任,直到1954年退休。
  基於普及數學的崇高理想,莉莉安希望利用科普書寫,讓年輕人理解數學與科學在政治與倫理等方面的蘊涵,在一九四○年代寫了一系列相當受歡迎,也備受尊崇的科普書,包括《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無限》《Mits,機智與邏輯》等等。
繪者簡介
休.李伯(Hugh Gray Lieber,1896 ~ 1961)
  曾任紐約長島大學數學系、藝術系主任。妻子莉莉安的多本科普書籍都是由他擔任插畫。
目錄

推薦序 讓人不禁愛上的數學小書 ──貝利.馬祖爾
推薦序 數學是一種思維方式,更是一種生活方式 ──洪萬生
前言
關於主角T. C. MITS PART I 老玩意
1 五千萬人也可能是錯的
2 別撞到天花板了
3 面紙的思考
4 一般化
5 我們的圖騰柱
6 我們的圖騰柱(續)
7 抽象
8 定義你的名詞
9 締結良緣
10 早生貴子
11 PART I的總結 PART II 新鮮事
12 新式教育
13 常識
14 自由與特許
15 傲慢與偏見
16 2×2不等於4
17 抽象性──現代風格
18 第四維空間
19 準備好了
20 這些現代玩意兒 寓意
推薦序
讓人不禁愛上的數學小書
哈佛大學校聘教授 貝利.馬祖爾*

  進入這本書的世界,宛如發現一個充滿希望的地方,裡面的想法—純粹的想法—在雨水的沖刷下閃閃發亮,就像向日葵一樣,等不及向你展現初綻的花瓣,洋溢著各種可能性、喜悅和益處。
  作者極具天分,寫出了一本給所有人看的數學書,擷取出最值得探討的概念,讓書中涵蓋了使數學真正成為數學的本質。他們寫得如此吸引人,讓我們不管在電車上或散兵坑裡都想閱讀;他們也寫得如此簡約,本書最早的美國大兵版,甚至可以塞進一包軍隊口糧裡面。
  能邂逅李伯一家(本書作者與插畫者是一對夫婦),令我非常興奮,因為他們筆下的數學是如此精采。他們提出令人驚豔的簡單問題,像是為赤道繫上皮帶,再稍微鬆開(第三章),藉此神奇地讓你、我和Mits先生在不知不覺中,開始以數量化的方式思考,並且是深入思考。
  李伯一家邀請我們參加代數和幾何的婚宴(第九章)。他們面無表情地述說一個迷人、但卻無法成立的歐氏幾何證明,其說服力全仰賴他們所畫的圖中一個狡猾而錯誤的假設(第十三章)。一旦他們協助揭發那個使人誤解的圖解,其中的寓意也會隨之出現,正如你所想像。
  他們也提供讀者一丁點微積分的概念(第十章),就我看來,要感受微積分的奧妙,你只需要知道這些就夠了。他們還帶我們體驗有限幾何(第十五章,標題為「傲慢與偏見」),而幾何公理的模型概念就輕巧地從中流洩而出,因此對於更加抽象的概念,他們幾乎無須多作說明,你就是看得懂!
  他們也在有限算術上運用同樣的手法(第十六章)。他們說明,而且是真正地說明了四維空間(第十八章)。他們也解釋相對論。這些說明都有其附加的寓意,或是對希特勒的批判,並且洋溢著和煦的長者之風。
  這本寫於1942年的書籍,反映了那個年代的嚴酷和險惡,也因堅信「理念可以造就輝煌的未來」而生輝。本書的美國大兵版,標題為「給海外軍隊的版本」,大小只有3又3/4吋×5又3/8吋。戰時書籍評議會非常幸運,得以讓部隊閱讀如此具有教育價值的書,裡面充滿了T. C. Mits的明亮插畫,他常常帶著一頂雙曲面的帽子,蔑視(或許根本不以為意)當代毀滅性戰爭的貪婪,快活地思考他在浩瀚的數學頂層的位置。
  正如你即將見到的,你手中的這本書相當有趣,但有時候也會惹人惱怒。我自己讀的時候,本書對我的第一個影響,就是把我帶回十二歲,作者就像是我慈愛的阿姨和伯伯,把我放在腳搆不到地面的椅子上,塞給我一大杯巧克力牛奶和自家烤的餅乾,準備傾注予我豐富的課程(關於生命、數學、這個世界……等等),每個故事都伴隨著別有用心的寓意。
  然而,這本小書所帶來的興奮感,正好和它的大小成反比。這本書的重量,比如說,相較於當代微積分教科書,真是有相當大的對比(我有時候很好奇,搬著這些教科書到處跑的學生為什麼沒拿到額外的體育課學分)。
  不知道是因為懶惰,或者只是個性叛逆,當我還是青少年的時候,很喜歡那種精簡的小書,旨在寫出所探討的主題之本質,不帶任何噱頭。在這方面,我和傳說中去找希列拉比,要這位有名望的智者在自己單腳站立的時間內,教完整部《律法書》的懷疑家是同一陣線的。而這位親切的拉比,則告訴他一個絕對命令**。因此,我會愛上李伯一家的書也是理所當然,因為書中所闡述的—而且文筆是那麼地熟練、輕巧(不管有沒有巧克力牛奶和餅乾)—正是數學感性的真正本質。你真正需要知道的,全在這裡了。
  * 「哈佛大學校聘教授」是哈佛頒給教學人員的最高級位,幾可與諾貝爾獎、普立茲獎、國家元首等榮譽相提並論,至今僅有24位教授獲此殊榮,經營策略大師麥可.波特亦是其中之一。貝利.馬祖爾於1998年受封,在數學界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也致力於科普寫作。
  ** 希列拉比的回答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即代表了猶太教《律法書》的要義。
推薦序
數學是一種思維方式,更是一種生活方式
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系前教授 洪萬生

  當你翻開到目錄時,請先猜猜看,第九章和第十章標題為什麼分別稱為「締結良緣」與「早生貴子」?哈佛大學傑出數學家貝利.馬祖爾說這是「李伯一家邀請我們參加代數和幾何的婚宴」。事實上,這對在十七世紀組成的數學新家庭,就叫作「解析幾何」,至於他們早生的貴子,當然就是第十章的主題「微積分」了。
  上述這個充滿數學史洞識的比喻,可以見證本書作者李伯一家人的博雅素養,以及非常樂觀的自由主義思想,儘管當時二戰正酣,時局嚴酷、險惡。馬祖爾指出:
  進入這本書的世界,宛如發現一個充滿希望的地方,裡面的想法—純粹的想法—在雨水的沖刷下閃閃發亮,就像向日葵一樣,等不及向你展現初綻的花瓣,洋溢著各種可能性、喜悅和益處。
  當然,這是因為「作者極具天分,寫出了一本給所有人看的數學書。」事實上,本書是數學家莉莉安.李伯教授於1942年,為二戰出征的美國大兵所寫的一本數學休閒小書。全書才大約三萬字,為了方便閱讀,還採用一行一詞句的方式書寫,再加上作者先生休.李伯的俏皮貼切插畫,使得本書洋溢著極大的啟發性。無怪乎馬祖爾教授還特別強調:
  這本小書所帶來的興奮感,正好和它的大小成反比。這本書的重量,比如說,相較於當代微積分教科書,真是有相當大的對比(我有時候很好奇,搬著這些教科書到處跑的學生為什麼沒拿到額外的體育課學分)。
  不知道是因為懶惰,或者只是個性叛逆,當我還是青少年的時候,很喜歡那種精簡的小書,旨在寫出所探討的主題之本質,不帶任何噱頭。
  可見,本書之所以受到馬祖爾的青睞,完全是因為這位傑出數學家的十二歲年代,受到它直指核心且「帶點叛逆性」的風格所吸引。而這種「現代性」,當然也見證了美國數學家養成教育制度的逐漸成熟,以及二十世紀早期許多美國本土培養的數學博士,如何以數學教育與普及為職志。
  根據約瑟夫.雅伯的說明,莉莉安是生於俄羅斯的猶太人家庭,後來隨家人移民美國。她先後取得紐約的巴納德學院學士、哥倫比亞大學碩士,1914年榮獲克拉克大學博士學位。1934年,當她應聘到紐約長島大學數學系任教時,與當時的系主任休.李伯結為連理。1945年,當修.李伯轉任該校藝術系主任時,莉莉安繼任數學系主任,直到1954年退休為止。
  顯然基於普及數學的崇高理想(她的科普系列書籍至少有十本之多),莉莉安希望利用科普寫作,讓年輕人理解數學與科學,在政治、倫理等方面的蘊涵。另一方面,她也注意到一般學生直到大學階段,才有機會接觸源自十九世紀的現代數學。因此,為了讓學生體會數學知識活動是多麼地令人興奮,她認為有必要引進伽羅瓦群、非歐幾何、四維空間,乃至於現代邏輯等等革命性的風貌。而所有這些,都在本書中有了相當具體的實現。
  本書除了〈前言〉〈關於主角T. C. MITS〉,以及書末的〈寓意〉之外,共有二十章,所介紹的數學主題涵蓋歐氏幾何、非歐幾何、有限幾何、有限代數、解析幾何、微積分、第四維空間和相對論等等,並且論及方法論之省思,以及現代數學vs.現代藝術的抽象性之對比。
  各章篇幅精簡、內容強悍,但呈現手法卻十分輕鬆俏皮,尤其各章標題更是時有佳作。除了前述的第九章〈締結良緣〉、第十章〈早生貴子〉之外,還有分別介紹非歐幾何的第十四章〈自由與特許〉,以及有限幾何的第十五章〈傲慢與偏見〉。所有的這些,都是由於莉莉安認為,所謂的SAM(Science, Art & Mathematics)表現了人類文化的真、善、美,從而對年輕讀者娓娓道來現代數學的理論、啟示和它引人入勝之處,這是現代教育,以及數學普及著述必須承擔的時代使命。
  儘管如此,李伯夫婦非常「到位」的科普素養,足以在本書一開始,就讓年輕讀者愛不釋手。譬如說吧,在第一章中,作者就提醒我們「五千萬人也可能是錯的」,他們經由一個簡單的計算題,告訴我們「別成為倉促作決定的人」。
  其次,在第二章中,作者提出加倍疊紙巾(每張厚度0.003吋)的問題,然後要讀者猜,當疊到第32次時,這疊紙巾總共會有多高?作者利用這個例子說明,很多時候我們依賴直覺解決問題固然無可厚非,然而,直覺的東西在被檢查和複檢之前,「並不會成為值得尊敬的科學和數學」,儘管她十分仰慕法拉第緣起於直覺的許多貢獻。
  至於在第三章中,作者則拋出另一個問題:假設有一條鋼環緊緊環繞著地球的赤道。現在你將它移走,從一處切開來,額外接合一段10呎長的鋼條。這條新的鋼環和地球之間的空隙會有多大?針對它令人出乎意料的解答,作者提醒我們:「沒有理論或計畫,光是機械式的操作問題裡的數字,並不因為你使用算術而變得有意義!」
  以上所提及的問題都常見於數學普及書籍,作者在此「老生常談」,其目的就是希望我們都能運用數學來提升心靈效率。為此,當我們學習數學時,就必須強調一般化、抽象化,以及精確定義的重要性,進而位於作者所謂「圖騰柱」頂層的純數學思維,當然就至為重要了。
  作者以收音機為例,說明這個發明如何先後受惠於義大利馬可尼的無線電設備、德國赫茲的電磁波實驗、英國馬克斯威爾的電磁學理論,乃至於最後,牛頓微積分是如何被應用在電磁的微分方程式上。因此,要是沒有純粹的數學理論,哪來科技上的重要發明?
  當然,從本書的說明,我們也可以看到,數學不只是給工程師,或是需要數學公式的人使用而已,「數學是一種思維方式、一種生活方式」,這才是作者所念茲在茲的理念。因此,在第十一章「PART I的總結」最後,作者特別指出:
  大部分的數學課程都沒有留時間讓你思考上面那些事情。時間都用來學習演算技術。我們必須停下來,從技術的操弄中,看出可以從中得到什麼一般性觀念,而這些觀念是對我們所有人都管用的。
  作者這種針對比較結構主義式進路的「新式教育」之呼籲,在本書後半部提供了一個教育現代數學的藍圖。至於其具體內容,則是基於隨意定奪的假設、但卻邏輯相容的公設數學,如非歐幾何、有限幾何、有限代數、第四維空間等等。如此一來,受過這種現代數學訓練的公民,「他對於自由止於何處,以及特許始於何處,有著非常清楚的體認。他完全了解,他不能在一個系統中引進任何會引發矛盾、進而摧毀這個系統本身的事物。」因此,基於這樣的自由主義之倫理蘊涵,「即使在一個民主制度中,允許民主的敵人使用言論自由去摧毀民主,是不合乎邏輯的。同理,自由企業也必須因著民主的其他設準而有所規範。」
  上述作者所關心的這種自由vs.特許的張力,在現代藝術與音樂等等的創作上,倒是沒有什麼禁忌,因為它的奇特性正是現代主義的一大特徵,「就好比今日的數學比過去的要多元化,那麼,你也不會訝異,現代藝術比起過去的時尚藝術要多樣化得多。」。
  無論作者基於現代數學精神的自由主義倫理主張是否具有說服力,本書的精緻內容與圖文並茂的表現形式,都值得我們細細品味。總之,這一本年齡即將邁入七十歲的阿嬤級讀物,既是數學普及書寫的一絕,也是數學知識永恆性的一個見證。因此,我們非常樂意中譯並推介給中文讀者,特別是中學師生閱讀。
內文1前言

一開始
本書並沒有打算以自由詩的型式呈現。
將每個詞句分行書寫,
為的是方便迅速閱讀,
如今,
每個人都行色匆匆。


關於主角T. C. MITS

先介紹我們的主角。
T. C.出生,並且接受了某種教育──
也許是大學,也許是「社會大學」。
不論如何,他試著理解要如何好好「過日子」。
他學到許多相互矛盾的資訊:
「過去是過時的,你必須革新。」
「過去是美好的,這些最新的流行是墮落的象徵。」

「科學會拯救我們免於迷信和欺騙。」
「科學是人類所創造出最恐怖的威脅。」

「五千萬人不可能是錯的。」
「有些種族一定是錯的。」

「作人要實際,習得一技之長,
別把時間浪費在數學和藝術上。」
「為什麼要終其一生當一個狹隘的、實際的農人呢?
走出去,學習一點理論,並且發現如何用更好的方法做事情。」
等等,等等。
他很自然地被這些資訊所困惑,
並且被禁閉在其中。
不只是名字成了Mits*,
手指上、腳趾上,甚至在腦袋上,
也都被牢牢套住了。
本書企圖以鳥瞰的角度,
來查看T. C.的困境,
並且尋找是否有可能的出路。
為了要生動地進行,我們會盡量多使用圖形。
而且為了要清楚地進行,我們使用的是人類所創出最清楚的語言──
數學。

噢,我知道你不喜歡數學,
但是,我們答應不會將它當成拷問的工具,
而是顯示它對於前面所提到的矛盾格言,
以及諸如下列之間,可能會有什麼關係:
民主
自由和特許
傲慢與偏見
成功
孤立主義
準備
傳統
進步
理想主義
常識
人性
戰爭
自力更生
謙卑
容忍
偏狹
無政府狀態
忠誠
抽象藝術
等等。
有時候我們會指出一個「寓意」。
但是請別認為我們想教訓什麼,或是在對讀者說教。
事實上,我們只是在自言自語,
因為我們就和其他數百萬人一樣,都是T. C.本人。

* Mits原意是手套。


PART I 老玩意
1 五千萬人也可能是錯的

一開始
先來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
假設你可以選擇下面兩個工作之一:
工作1:起薪為年薪$1000,然後每年加薪$200。
工作2:起薪為半年薪$500,然後每六個月加薪$50。
除此之外,這兩個工作在其他方面皆相同。
那麼,哪個工作比較好呢(在第一年之後)?
翻過這一頁之前,請仔細思考,
並且確定你的答案。
你是說第一個工作比較好嗎?
你是按照下列方式推論的嗎?
因為第二個工作每六個月加薪$50,
那麼它每年只會增加$100,
也因此它當然比不上每年加薪$200的第一個工作。
不過,你錯了!
仔細檢查看看下面列出來的薪資:
前半年 後半年 整年總計
第1年 工作1
工作2 $500
$500 $500
$550 $1000
$1050
第2年 工作1
工作2 $600
$600 $600
$650 $1200
$1250
第3年 工作1
工作2 $700
$700 $700
$750 $1400
$1450
第4年 工作1
工作2 $800
$800 $800
$850 $1600
$1650
請注意:
(1)工作1每年會比前一年多付$200。
(2)工作2每半年會比前半年多付$50。
這些都符合一開始的條件,
然而,工作2每年卻比工作1多賺$50。
而且你也可以很簡單地看出來,
不管工作幾年,結果都是一樣的。
你很驚訝吧。
但是別氣餒,因為和你作出同樣選擇的人非常多。
問問你的朋友,你也會發現,
除非他們之前聽過這個問題,
否則他們也會作出和你一樣的錯誤,
五千萬人的確有可能是錯的!
而這再正常不過。
但是,請不要私下認為民主毫無用處!
因為五千萬人也不必然全是錯的!
如同你在上面這個問題中所見,
他們可能是太匆忙,
倉促地下決定
才會犯錯。
因此,別再犯下同樣的錯誤,
面對民主,我們不能倉促地下決定。
我們待會再回到民主上面來。
在這同時,請記得,你可以
「有時候欺騙所有人,
卻無法一直欺騙所有人。」
而且,因為你也是人們當中的一個,
可能的話,也不想被欺騙,
你得準備有條理的思考。
順便提一下,
別認為你什麼事情都不做就辦得到。
也許本書能幫助你,順利地走過這條路。

寓意:
別成為倉促作決定的人。


啟發每個人的數學小書:愛因斯坦愉悅推薦,經典長銷70年※點我購買※

社會性動物:愛、性格與成就的來源
Sep 6th 2012, 15:37

社會性動物:愛、性格與成就的來源社會性動物:愛、性格與成就的來源※點我購買※

社會性動物:愛、性格與成就的來源※點我購買※

★蟬聯紐約時報、出版週刊、Amazon暢銷排行榜超過20週
  ★美國民眾票選,大學新生必讀的十大推薦書目之一
  ★甫上市銷售超過40萬冊,授權20國語文翻譯

  你是否只知埋頭苦幹,比不上別人懂得察言觀色?
  你會不會空有好腦袋,卻敗給同事的好人緣?
  理性可以讓你傑出,但社會能力才能給你幸福!
  我們生活在人群中,從誕生到學習、友誼到愛情、工作到終老,無不受家庭結構與社會文化的影響。除了專業技能與理性思考,我們能溝通、識人、同情體諒、表達情感、建立文明,這些社會能力,才是通往幸福的鎖鑰。
  本書帶你認識心智運作及社會互動如何形塑人格與影響生活。
  我們不斷學習怎樣考高分、怎樣發展職業技能、怎樣賺大錢,但真正要緊的是溝通、識人、同情體諒、表現感情,以及控制衝動!
  掌握這些情感與社交的力量,愛情、生活、工作更滿意!
  在這本書中,你會看到過著精彩幸福人生的兩個人。他們為什麼可以擁有成功的職業生涯、找到美好的伴侶、贏得朋友的敬重、對國家社會做出貢獻?並不是他們比別人聰明、長得比較漂亮、能力特別突出,主要是因為他們擁有非認知的技能,例如耐心、誠實、毅力、願意與他人合作、紀律等等。還有,他們能夠習得社會能力與街頭智慧,知道如何溝通、如何識人、判斷情勢、讀別人的想法。
  大多數的人類行為並不是理性思考的產物,而是來自意識層次下的思考。我們不斷培養各種理性能力,常常忘了要發展精神能力與感情能力。因此在這本書中,作者將各式關於潛意識心智的觀點融入一個故事中。作者試著解釋,我們的心智運作與社會互動,會如何改變我們看待自己、養育孩子、做生意、教學、處理關係和從事各種活動的觀點。
本書特色
  文字生動容易閱讀,作者以說故事的方式吸引讀者
作者簡介
大衛.布魯克斯(David Brooks)
  《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專欄作家,《標準週刊》(The Weekly Standard)資深編輯,《新聞週刊》(Newsweek)與《亞特蘭大月刊》(The Atlantic Monthly)特約編輯,以及《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的專欄編輯。
  目前在美國公共電視網(PBS)節目《新聞時刻》(NewsHour)擔任評論員,也固定參與《新聞會客室》(Meet The Press)與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台(NPR)的《新聞面面觀》(All Things Considered)等節目。
  重要著作包括《BOBO族:新社會精英的崛起》(Bobos in Paradise: The New Upper Class and How They Got There)與《天堂路:我們是如何以未來式在當下過活》(On Paradise Drive: How We Live Now〔And Always Have〕in the Future Tense)。文章散見於《紐約客》(The New Yorker)、《紐約時報雜誌》(The New York Times Magazine)、《富比士》(Forbes)、《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泰晤士報文學增刊》(The 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國際評論》(Commentary)、《公眾利益》(The Public Interest)等刊物。現居馬里蘭州。


專文推薦
道德情操小論 熊秉元
  經濟學探討商品勞務和市場買賣,似乎市儈而俗不可耐;其實,經濟學者花了相當多的心思,琢磨這些現象的基礎──人。原因很簡單,人是社會現象的基本單位,而經濟活動只是社會現象的一部分。
  關於「人」,經濟學者歸納出兩種特質:理性和自利。理性,是表示人能思索,而且會思索;自利,是指人會設法自求多福。對於理性和自利,一般人直覺的反應是:人當然不是理性的,人是理性和感性兼具的動物;而且,更多的時候,人是受情感的支配。針對這種質疑,通常可以用三個問題來回應:首先,第一次約會和第十次約會,表情動作、遣詞用字、肢體與言等,是否不同?是不一樣,因為,第一次約會犯了錯,很可能就不會有第二三四次。犯錯的成本高,自然少犯點錯。
  其次,開車時,路面情況不同,會換檔;情感上,有沒有類似的現象?有;和同事相處,較正式;和朋友相處,輕鬆自在一些;和家人相處,最不保留修飾。因此,對於情感的駕馭,會有意識或無意識的受到理性的節制。最後,回想一下,自己上一次發脾氣的對象是誰?是第一類:男女朋友、配偶、家人、同事;還是第二類:上司、論文指導教授、面試委員?通常是第一類,萬物之靈不會亂發脾氣,因為有理性的支配!哲學家休姆(David Hume)嘗言:理智是感情的奴隸 (Reason is the slave of passions)。然而, 經濟學者法蘭克的論著,卻是《理智駕馭下的情懷》(#Passions within Reason#)。
  由理性自利出發,可以解釋諸多社會現象。譬如,對於「貼標籤」,大多數人都期期以為不可。可是,對人事物形成初步判斷,是人之常情,合於理性自利,每個人都這麼作──看政論節目,希望先認定來賓的立場(顏色);到任何環境,心裡先形成初步印象,如此等等。事實上,不只是對於外在的人事物貼標籤,人還會對自己貼標籤。在自己的心裡,自己到底是高矮胖瘦、美醜善惡、智愚賢拙?自我形象未必精確,但都有助於處理生活的大小事項──吃什麼、穿什麼、如何應對進退,大小靡遺。
  無論是對人事物或對自己,貼標籤的驅動力其實是一致的。因為人是理性自利的, 這麼做可以大幅降低行為成本。經濟學家阿卡洛夫(George Akerlof)的近作《形象經濟學》(#Economics of Identify#),就是利用這個簡單自明(?)的概念,描述和解讀許多似乎令人困惑的現象。
  如果人是理性自利的,那麼如何解釋道德呢?畢竟,道德的特徵之一,就是自我約束,顧慮到其他人的利益。對於道德這個主題,千百年以來有無數的哲人雅士,反覆斟酌和琢磨。絕大多數的論述,都認為道德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規範,是社會互動的產物。
  然而,在魯賓遜的一人世界,由經年累月的生活經驗裡,會漸漸形成一套行為準則。譬如,追獵物時要躡手躡腳,才比較容易得手。如果不小心弄出聲響,獵物驚動逃走,自己懊惱後悔、自怨自艾。後悔懊惱的情懷,對魯賓遜就是一種懲罰;抽象來看,有規則(不弄出聲響)又有獎懲(獵物得失和情緒起伏),而且是由魯賓遜自己來操作,這正是不折不扣的道德情操。因此,在一個人的世界裡,也有道德。道德,不是來自於聖人教化,也不一定是來自於人際互動;道德,是理性自利的人,自然而然發展出的(內在)制度。
  對於道德的解釋,可以不由哲學宗教,而是訴諸於人的特質。經濟學者蒲士納 (Richard Posner)的鉅作《道德和法學理論困境的剖析》(#The Problematics of Moral and Legal Theory#),以洋洋數百頁的篇幅,論證許多道德哲學的缺失。以事實為基礎的分析,當然比訴諸於規範價值更有說服力。
  由理性自利的角度,或許可以闡釋道德的性質和由來;不過,即使如此,由魯賓遜的一人世界過渡到人類社會,可是一道寬闊無比的鴻溝。經濟學者的理論,能提出令人信服的一得之愚嗎?
  放眼環宇,有些國家繁榮興盛,有些社會原地踏步,有些地區似乎不進反退。為什麼呢?經濟學者諾斯(Douglass North)的集大成之作《制度、制度變遷和經濟成就》(#Institutions, 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開宗明義的概論之後,第二章就提出大哉問:「合作:理論的關鍵」(Cooperation:The Theoretical Problem)。人和人之間,如果能經由互動,發展出一套好的遊戲規則,那麼,由小而大,就可以使社會走上繁榮之路。也就是,理性自利的人們,如果能克服障礙,確實可以發展出互惠的典章制度。關鍵所在,就是由個別的理性自利、過渡到彼此互蒙其利的結果。
  在某種意義上,前面幾段夾敘夾議、甚至有點掉書袋的文字,就是大衛、布魯克斯(David Brooks)《社會性動物》(#The Social Animal#)這本書稍稍扭曲的縮影。這本書的鋪陳,有兩條主軸:一是男女主角的人生歷程,一是各個環節上相關的學理探討。
  第一條軸線,是男女主角走過人生,免不了有生老病死,愛恨情仇。可是,除了情節起伏之外,整個人生的軌跡,會觸發許多感懷沉吟。對於已經有一些生活歷練的讀者,總能從故事中聯想到自己。另一條軸線,則是在故事裡,穿插許許多多學理上的探討。作者引述的論著,無論是實證研究或理論分析,都極其豐饒可觀。有興趣的讀者,如果能按圖索驥,進一步的深度閱讀一二,將能和學術研究接軌。關於人生軌跡和相關議題這兩者,作者巧妙的聯結穿插,反映了深厚的學養,也反映了遠大的企圖。無論在內容和敘述方式上,這都是一本很特別的書。作者的用心,讀者會有清晰而深刻的感觸!
  對於人的理性自利、道德情操、人際互動、社會現象,書中都有豐富的材料;在知性和感性上,都將是讀者的一場盛宴。
  本為作者為中國科技大學管理學院講座教授、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講座教授
專文推薦
這是一本「理解全人」的小百科全書  蔡詩萍
  我應該是,很典型的啟蒙信仰者了。
  也就是哲學家康德所說的那種,人必須從蒙昧臻至成熟的那種啟蒙。而毫無疑問,理性,是這信仰最大的憑靠。人,要靠理性的昂揚,取代很多傳統的權威蒙蔽,以打敗一切經不起理性檢驗的價值與事物。
  年輕時,我相信啟蒙,無論對個人,或對一個國家社會,這都是毫無疑問的成長必經過程。經過啟蒙,我們必將成長,必將懂事,必將能與每個理性之人,每個理性之國,聯合起來,在人間建立起「俗世的天堂」,雖不完美,但應該可以漸進至完美吧。
  年歲漸長,閱歷稍深,人事略懂之後,我卻不免疑惑起來:人固然會朝「理性化」自我期許,然而很多理性之人,則經常做出非理性,乃至反理性的決定,這是為什麼?天縱英明,神武威猛的領袖,何以常引領一個國家或社會步向毀滅,如納粹希特勒,如文革的毛澤東?而那社會裡,眾多有識者,又何以會那麼死心塌地深信他們的領袖不至於犯錯(只因他不僅理性,更有超乎常人的理性)?
  同樣道理,回到我們的生活世界,何以不少知識分子、專業人士,在某種程度上,確實相當完美呈現他們的專業理性,但換個場景,換個議題時,他們卻往往表現得一無是處呢?男人如此,女性亦如此,不過,在更需要感性、需要情緒調理的面向上,女性又會比男性更能克服環境的挑戰,為什麼呢?
  經過素樸的啟蒙主義思潮洗禮後,人們會注意到,這世界並不會因為理性昂揚而必然更為理性化;反而,弔詭的,有可能掉入陰暗、混亂的界域,而人人卻都高喊我理性,別人不理性。國家事務如此,家庭事務如此,婚姻問題亦往往如此。
  我們顯然需要在理性的基礎上,另尋答案,不是揚棄理性,而是思索何以單靠理性不足以成事,不足以讓我們處事更順遂,人際更和樂,事業更暢旺呢?
  在思想史上,對理性啟蒙運動最大的衝擊,首推佛洛伊德提出潛意識理論。是潛意識,悄悄吞噬了,或至少抵消了人在意識層次上不斷揭櫫理性的效果。
  潛意識的存在事實,提醒了人類,信仰理性時,不得不小心翼翼的風險。當然,人類對潛意識的認識,仍要感謝理性啟蒙運動的遺產,亦即現代學術各種分殊化、專業化的研究成果,使得人類得以回頭去了解,在理性之底層,在潛意識領域裡,到底人類是依循哪種非理性原則,做出各種決定與判斷的。
  我們會發現,理性的規則只有一種:「你必須走理性之路!」相對的,非理性的路徑,卻令人驚訝:「你不知不覺走了很多條路!」
  讀過大衛.布魯克斯前一本中譯著作《BOBO族:新社會菁英的崛起》的讀者,一定更喜歡這本新作《社會性動物》。理由很簡單,這回作者講的男女主角,就是讀這書的你跟我,我們,不分男女,不分貧富,不分異性戀或同性戀。他要講的道理再淺顯不過了:我們都是social animal,我們都有與生俱來的理性,多數情況下,也都能受到不錯的基本教育或高等教育,這些教育更強化了我們對理性的依賴。但,為什麼,我們總是在需要理性判斷時,會做出很情緒化、很非理性的選擇呢?比方說,我們明明知道夫妻一場,是前世修來的緣分,是今世相親相愛的抉擇,為何很多夫妻卻通過不了日常生活裡的考驗?是我們理性不夠?還是理性駕馭不了非理性的衝動?
  布魯克斯這回採用了盧梭《愛彌兒》的寫作方式,類小說的人物與場景為經,點綴了作者宏觀博學的閱讀材料為緯,編織出極為精彩的敘述。布魯克斯的博學論述,讓我聯想到法國啟蒙思想家之一,百科全書式學者狄德羅,就這傳承而言,布魯克斯本質上還是啟蒙信仰者;只是,他的世代充分享受了佛洛伊德的遺產,遂有了這本更能深入意識底層,探索人類「社會性遺緒」的著作,使我們得以更全面的窺視「人的本能」,原來比我們所能理性認識的還更複雜。
  值得一提的,布魯克斯選擇跟盧梭一樣的寫作模式,應該不是巧合,盧梭更接近詩人,篤信自然天性的特質,或許正是作者想傳遞的訊息吧。
  我們確實是人類,懂得理性,運用理性,但我們也該知道理性之不足,或理性易被掩蓋的死角,如此或能對存在的意義,存在的體悟,有更了然的理解吧。畢竟,你我常會在事後「痛恨」自己很不理性的當下,不是嗎?
  本文作者為作家、節目主持人
內文1(一)眾人看不見潛意識的愛憎之情如何塑造你我的日常生活……

這會是你讀過最快樂的故事,內容是關於兩個人過著精采充實的人生。他們擁有令人稱羨的職業生涯,贏得朋友的敬重,對於鄰里、國家和世界做出重要貢獻。

奇怪的是,這兩個人都不是什麼天才。他們在學術性向測驗、智商測驗及其他同類型的測驗中,表現還算不錯,可是他們並沒有特殊的體能或智能天分。他們長得順眼,但稱不上出色。他們打網球,也喜歡健行,不過即便在高中時代,也不是什麼明星運動員,而且在那個青澀的年紀,沒人覺得他們有任何出眾之處,或者預言他們注定要大放異采。然而,他們今日成就不凡,任誰都能感受得到他們過得幸福又美滿。

他們是怎麼做到的?他們擁有經濟學家所謂的「非認知技能」(noncognitive skills),這是指那些無法輕易計算或測量的隱藏特質,在真實人生中,這些特質能帶來快樂與滿足。

首先,他們具有良好的性格。他們活躍、誠實、可以信賴。遭遇挫折時,他們愈挫愈勇、再接再厲,且勇於承認錯誤。他們有足夠的信心敢於冒險,也有足夠的誠信願意兌現承諾。他們設法了解自己的弱點,彌補所犯的過錯,控制最壞的衝動。

同樣重要的是,他們擁有街頭智慧。他們知道如何識人、如何判斷情勢、如何讀出別人的想法。無論處於人群間,或是埋首於一堆報告,他們都能夠對眼前景物產生一種直覺——哪些可以互相搭配、哪些永遠不對盤,什麼方式最有成效、什麼方式行不通。他們像厲害的水手一樣,能在茫茫世界中領航前進。

幾個世紀以來,有不計其數的書籍在探討如何成功,但那些敘事往往流於表面。它們描述成功者進哪些大學,取得哪些專業能力,做了哪些有意識的決定,運用哪些祕訣與技巧建立人脈、領先群雄。這些書關注的是外部定義的成功,與智商、財富、名望及世俗成就有關。

本書更深入一層,這則成功故事強調的是主角的內心——情緒、直覺、偏見、渴望、遺傳傾向、性格特徵與社會規範等潛意識領域。這個範疇正是形成人格與孕育街頭智慧的地方。



社會性動物:愛、性格與成就的來源※點我購買※

我們最幸福:北韓人民的真實生活
Sep 6th 2012, 15:35

我們最幸福:北韓人民的真實生活我們最幸福:北韓人民的真實生活※點我購買※

我們最幸福:北韓人民的真實生活※點我購買※

=榮獲「2010年英國年度圖書獎」=
  入選「2011年美國國家書卷獎非文學決選作品」
  亞馬遜網站讀者五顆星評等,已授權多國語言出版
  芭芭拉.德米克用一種引人注目,而又讓人難忘的方式為人們展示出
  『這個封閉的國家其實就是喬治.奧威爾作品《1984》的現實版』
  =榮獲「2010年英國年度圖書獎」=
  入選「2011年美國國家書卷獎非文學決選作品」
  亞馬遜網站讀者五顆星評等,已授權多國語言出版
  芭芭拉.德米克用一種引人注目,而又讓人難忘的方式為人們展示出
  『這個封閉的國家其實就是喬治.奧威爾作品《1984》的現實版』
  《我們最幸福》是一部描寫朝鮮生活最好的作品。──英國圖書獎評委
  朝鮮向來是個外人難以深入、臆測的一個祕密國度。
  夜空中,整個朝鮮地區都是黑的,那黑暗訴說著人民深不可測的痛苦,
  有時卻又穿插著零星微弱的希望曙光……
  與燈光閃耀的南韓相比,北韓好似黑夜與白晝。在這裡,飢荒奪去了數百萬人的性命,製造和貿易幾乎停止,經濟崩潰,醫療機制失敗,人們習慣於行走在要跨越屍體倒臥在街頭。
  朝鮮曾遭受兩次悲劇。第一個是朝鮮半島分裂的二戰結束時(史達林安扶植金正日作為蘇聯在朝鮮的代理人),第二悲劇是蘇聯的崩潰(在後蘇聯時代,朝鮮遭受短缺,電力,自來水和食物)。金日成和金正日藉機創造了個人崇拜的一種痴迷的支持,自我監督的社會。本書透過生動地描寫六個勇敢的叛逃者的悲哀生命,投射出現實生活中集權主義的本質。
  《我們最幸福》作為一個故事它確實引人入勝,但實質上則作為一種政治信息的描述:看這個極權主義鎮壓下可怕的朝鮮共和國是如何成功地讓人民對外部世界完全一無所悉,以及他們如何避免內部政權的垮台?其中究竟暗藏了什麼樣的詭計?
  從六名平凡百姓的生活中,我們對北韓有了超乎以往的認識。
  《我們最幸福》追溯六名北韓人超過十五年來的生活──在這長達十五年以上的混亂時代裡,他們遭遇金日成去世,他的兒子金正日在無人挑戰下接掌大權,以及蔓延全國的大饑荒,這場災難奪去全國五分之一人口的性命。
  獲獎的新聞工作者芭芭拉.德米克帶領我們進入一個過去從未見過的國度,她讓我們深刻體會到,生活在今日最壓迫的極權主義政權下會是什麼感受──這是個歐威爾筆下的世界,沒有網路,廣播與電視選臺鈕全固定在政府頻道上,就連表露情感也會遭到懲罰;在這個警察國家裡,告密者受到獎賞,而無心的言論很可能讓人終生監禁於古拉格。
  德米克帶領我們穿過政府的重重檢查,進入到北韓深處。從謹慎而敏銳的報導中,我們看到她的六名主角──他們全是尋常的北韓平民──戀愛、養家活口、懷抱野心,以及努力求生。一個接一個,他們終於發現自己被政府背叛,而我們全程參與了他們的心路歷程。
  《我們最幸福》是極權主義文獻的開創之作,它讓我們有機會一窺這個逐漸具有全球重要性的封閉國度。
作者簡介
芭芭拉.德米克Barbara Demick
  美國《洛杉磯時報》駐北京辦公室主任。她的北韓報導為她贏得海外記者俱樂部(Overseas Press Club)的人權報導獎,以及亞洲協會(Asia Society)與美國外交學院(American Academy of Diplomacy) 獎項。她為《費城探究者報》(Philadelphia Inquirer)做的塞拉耶佛(Sarajevo)報導為她贏得喬治.波克獎(George Polk Award)與羅伯特.甘迺迪獎(Robert F. Kennedy Award),而且入圍普立茲獎(Pulitzer Prize)最佳國際報導獎項。她的上一部作品是《洛加維納街:塞拉耶佛一處鄰里的生與死》(Logavina Street: Life and Death in a Sarajevo Neighborhood)。
目錄

推薦序1
看得到星星的國度
  從人造衛星拍攝的圖片來看,整個東北亞的夜空有一片奇異的黑暗地帶。除了一小個光點之外,這片地帶的其他地方幾乎都呈墨色,就好像是東亞世界熱鬧光芒中突然凹陷進去的一塊黑洞。可想而知,這片地帶晚上不點燈,不只不排放二氧化碳,而且還沒有光害;站在那裡抬頭一看,肯定是繁星燦爛。這片地帶就是朝鮮民主人民共和國了。
  《洛杉磯時報》記者芭芭拉.德米克的《我們最幸福:北韓人民的真實生活》備受好評,寫得引人入勝,這幀衛星照片就是她書寫北韓的起點了。北韓的黑暗夜空是個再強烈不過的象徵,它能說明許多事情,首先當然是它的貧困。
  光是上世紀九十年代的大饑荒就可能餓死了過百萬人,活著的人只有兩種,一種是軍人和幹部等特權階級,另一種是擅於從雜草和野樹裡吸取營養的強悍百姓。他們究竟窮困到什麼地步呢?書中有一個細節可以說明。當那些挨不住肚餓要涉過圖門江跑到中國找東西吃的人被逮住了之後,邊境守軍得在隨手取來的木片上頭做審訊筆 錄,因為就連他們也不夠紙用。可是,北韓曾經沒有這麼壞,六十年代它的工業實力還算強,一般人的物質生活要比南韓好。芭芭拉.德米克沒有深究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因為《我們最幸福:北韓人民的真實生活》不是一本全面的北韓史,她要做的是難度更高的北韓人民日常生活的經驗紀錄。
  近年內地有一小部份人喜歡吹捧北韓,其中還包括我認識的著名學者,他們老說北韓福利好,人人享受全面醫保,可是德米克筆下「宋太太」(書中人物皆為化名)的經歷卻非如此。話說當時宋太太 的先生任職鐵道宣傳部門,是國家的喉舌,然而國家再也發不出薪資了,於是一家人陷入飢餓困境,一一病死。最後死的是宋太太的兒子,她把他抬到醫院,醫生也 開了處方,可是買藥的錢足夠換回一公斤玉米;宋太太選擇了玉米。許多年後,這一直是宋太太揮之不去的夢魘,她認為兒子是被自己害死的,而不是這個國家。她曾深深相信北韓是世界上最好的地方,正如一首「愛國歌曲」所說的:「我們在這世上沒有什麼可以忌妒人家的」。
  那些悲慘故事的情節我們中國人都不陌生,所以也用不著再花費筆墨介紹了,這個世界其中一樣至為荒謬的現象便是人間最淒慘的悲劇其實都很像,不值得複述太多。反倒是北韓政權洗腦工程之徹底能夠叫人長見識。
  小學生的數學習題是這樣的:「八個男孩和九個女孩正在為金日成唱頌歌,請問總共有多少個小孩在唱歌呢?」而歷史課,大一點的學校都會特設一間明涼乾淨並且有暖氣的「金日成研究室」,小朋友一進去上課就會自動變得乖,課前還得肅立,一齊向金主席玉照鞠躬:「謝謝你,父親」。後來又有「金正日研究室」,在裡面上 的歷史課把實際生在蘇聯的金正日說成是在白頭山誕生,因為那是朝鮮傳說中神子降生的地方。不只如此,他哇哇墜地的那一刻,天上還顯現了兩道彩虹呢。除此之外,每逢金氏父子誕辰,學校都會派發平日難得一見的糖果巧克力,這樣孩子們就知道親愛領導人的恩典了,好比久經訓練的小狗自會認得鈴聲代表食物。
  每一個家庭都有官方發下來的金氏父子照片,裝在玻璃鏡框裡面,而且附贈白布;維持懸掛玉照的牆面整潔是國民應盡的義務,用那塊白布抹拭玻璃上的灰塵則是許多 家庭每日必行的重要儀式。偶而會有人來檢查。假如背景夠好買得起電視,上門檢查的人還會更多,因為他們要確保調頻器上的封條沒被動過,那個封條能讓電視收 不到北韓以外的電波信號。的確,近年有些人是從中國走私光碟機和 DVD,荷里活電影與南韓電視劇也有了一小批粉絲,不過很多人只是圖它們好看,並不相信可悲的南韓會真的人人有手機滿街私家車,也不相信腐朽資本主義政權會讓百姓生活過得那麼好,他們認為「那一定只是宣傳」。德米克判定「這個政權的力量來自於把國家隔離在世界之外」。
  我那些支持「主體思想」的北京朋友大概不願意看到中國為北韓帶來的壞影響,但真有少部份人是透過中國才瞭解到外面的世界長個什麼樣。那些光碟固然是從中國來的,走私市場上的 好貨也是從中國來的,就連更少數來回兩國的掮客也證言隔江那一岸的農民家裡頭都有電視和電話,而且絕非做秀騙人的樣板。不是說朝鮮人擁有全人類最優秀的基因嗎?怎麼同樣搞「社會主義」大家差得這麼遠?政府的解釋是中國已經走了歪路,遠離正確路線,不足為訓。再沒多久,他們乾脆宣佈走私 DVD是顛覆判國罪,最高可處死刑。
  另一項能令中國人感到親切的,是絕大多數北韓人都能清楚記得 1994年 7月 8號金日成死的那天自己正在幹什麼,那種歷史性的時刻。後來官方組織了長達十天的哀悼活動,任職幼稚園老師的「美蘭」每天都要去廣場哭兩回,一回是和自己的同事,另一回是帶自己的學生。就算再傷慟,這麼十天大哭二十回恐怕也很難流得出淚了,所以「美蘭」開始有空注意旁人的反應,她發現一個日日哭得人仰馬翻的五歲小女孩原來只是裝哭,她先把口水吐在手掌,然後再抹到臉上去。身為老師的「美蘭」逮住了她追問原因,小孩答道:「我媽說假如我不哭,我就是壞人了」。而廣場上還真有便衣在捉哭不出來的「壞人」,可見眼淚的重要。事實上, 那陣子甚至有部宣傳片告訴國民只要哭得夠誠懇,「說不定金主席是會回來的」。書中另一位人物「金醫生」的父親還真活活地難過到絕食身亡,他說:「如果像金 日成這樣的偉人都能死去,為什麼我這個百無一用的凡人還得活著浪費糧食?」
  這一大片星空固然遮住了自己人的耳目,但外人又何嘗能夠把它看透?去過北韓的人都曉得當地對遊客的「照顧」是何等地無微不至,住要住在指定酒店,行要有導遊伴行,想要毫無中介地接觸居民幾乎絕無可能。德米克提醒我們,在平壤旅行你必須小心觀察,仔細一看便會發現金日成雕像台階上那名少女不太對勁,她長得太好看,臉珠紅嫩,衣飾依人,如此靜好地坐在那裡看書,豈不正 巧是幅特地用來拍照的圖景?再等一會兒,還有一個士兵走來,立在雕像前面彎腰獻花,一臉崇慕,這也是個極為感人的場面(除了這位士兵沒穿襪子)。如果再待著不走,說不定還能看到更多戲碼呢,這可真是個懂得表演的國度。
  說了這麼多,我們必須面對一個很根本的問題,那便是這一切故事到底從何而來?德米克小姐又憑什麼知道北韓人民的日常生活?很無奈地,她只能採訪到六個輾轉叛逃到南方的北韓人,儘管她下了不少工夫收集資料,用去十五年時間追訪那六個人;但這依然保證不了他們的證言和自述皆是未經扭曲的事實。再怎麼講,他們可都是「叛徒」呀,難道就沒有一點立場轉變所帶來的影響嗎?更何況德米克的文筆實在太好,好到像小說一樣,那就更加叫人生疑了。
  然而捨此之外,別無他途,那一片黑暗是不可穿越的,一個連領導人太子大名都是秘密, 搞得外界猜得很費力的國家,你拿它有什麼辦法?還是跟隨德米克聽故事吧,比方說之前提到的「美蘭」,與她青梅竹馬「俊相」之間的愛情故事。對這一對青年而言,漆黑的朝鮮夜空是最好的掩護,可以讓沒有其他地方可去的他們每晚趁著夜色出門,一路聊天一路散步,一直走到市郊的田埂小徑……。那是比得上《山楂樹之戀》的純情,兩個人在一起六年才開始拖手,再過十年才有過唯一一次的接吻,德米克說:「在位處維珍尼亞州蘭尼的CIA總部,或者在大學的東亞研究系裡頭,人們通常又能遙距地分析。他們不曉得在這個黑洞中間,就在這個餓死過數百萬人的陰冷黑暗的國家裡面,原來也有愛情」。
  它本該是段韓劇般的愛情故事。「美蘭」與「俊相」的家庭背景不同,職業前途也差得很遠,雙方家長都不會認可這段關係;而且兩個人後來分住兩個地方,男的是「現代化典範」平壤裡的未來棟樑,女的是北邊國界處的幼兒教師,每年只能見上兩面。但真正的悲劇並不來自這些劇情上想像得到的限定,而在他們頭上那片夜空。
  先是「美蘭」一家出逃,但「美蘭」就是不敢對「俊相」啟齒,甚至連最後的再見都沒有。「俊相」知道這事之後十分痛苦也十分沮喪,因為「她竟然比我先走一步」,原來他也早萌此心。果然幾年之後,他倆終於在首爾重逢,只是「美蘭」早為人婦,一切都已經太遲。這是一對從小玩到大的戀人,這是一對推心置腹無所不談的知己,可是他倆卻誰也不敢告訴對方自己心中的真正想法,對這個國家的真正想法。
梁文道
推薦序2
我們最幸福:北韓人民的真實生活
  二○○三年仲夏,美軍佔領巴格達,推翻薩達姆.海珊政權。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在全球迅速蔓延,在中國大陸、東南亞與加拿大多倫多人人自危。就在全球籠罩在某種不可言喻的莫名恐懼的當下,透過一次難得的機緣,我進行了生平第一次拜訪三十八度線以北的禁域-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也就是大家口語中習慣稱呼的『北韓』。
  踏出機艙,走進平壤順安國際空港的第一印象:簡單、乾淨、陳舊,機場本身是社會主義式的機能建築,在裡面的每位工作人員臉上都掛著親切可掬的笑容,不過就在咫尺之外,面無表情的哨兵用某種異樣而令人不安的眼神,注視著人群裡的一舉一動。通關之後,現場的指導員要我們交出所有的手提電話、內建全球定位系統的相機、數位攝影機及手錶,同時也將長鏡頭、大口徑以及專業級的相機扣關,並以審慎嚴肅的口吻再三申誡:不可以獨自行動、不可以隨意攝影拍照,只能在限家的視線範圍內活動,不可以和當地人攀談,最重要的是,不可以批評共和國永遠的主席金日成與偉大的領袖金正日,他們談到金日成與金正日時,目光總是閃爍不定,令我不禁懷疑,他們是否聽見自己所說的每一句話,相信高層領導的每一個字呢?
  從機場前往平壤沿途,看不見廠房煙囪,也沒有電線桿、高壓線等工業設施。河水清澈見底,山崗連綿起伏,風光清新麗,沿途所見之人,除了修路工外,似乎都在為農事奔忙,不時出現的牛車告訴旅行者這是農村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偶爾還會有人抬起頭來用爽朗的笑容,用力的揮手,向我們打招呼。這短短的十五分鐘,『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儼然是淵明筆下桃花源裡那種太平和樂的安詳寧靜。但是在視線所及的遠方,可以清楚的看見壕式的火炮營地與烽火台型的戰鬥碉堡,提醒著我們朝鮮與世界的戰爭還沒結束。
  進入市區,迎接旅行者的是鋪天蓋地而來的紅色標語:『偉大領袖金日成主席永遠活在我們心中』、『偉大領袖金日成主席萬歲』『我們永遠愛戴金正日將軍』、『永遠高舉金日成主席主體思想旗幟奮勇前進』、『主體思想光芒照亮世界』、『三百天奮鬥』『朝鮮勞動黨萬歲』,城市的每個角落都可以看見共和國的紅旗飄搖,社會主義所虛擬欣欣向榮的奮發氣象無所不在。街上另一個常見的是415與216這兩組數字,這是金日成和金正日的生日。
  接下來的旅行是官方所定制式行程:掛滿金氏父子、馬克思、列寧畫像的金日成廣場與人民大學習堂、象徵共和國政治與社會最高指導原則的主體思想塔、千里馬銅像、史達林巴洛式的平壤地鐵、歌功頌德的平壤凱旋門、祖國統一三大憲章紀念塔、人民文化宮、東平壤大劇院、懷念偉大領袖的錦繡山紀念宮、永生塔 … 這些巨大的建築載體,筆直寬敞的街道、難以計數的石材與堅硬線條,從建築的形式、佈局到命名,充斥著對個人崇拜的迷戀與意識型態的張揚。所有的空間現場,偏執而虛榮,全都是中央集權主義的特徵,也是屬於法西斯主義,民族主義的建築語彙。
  在令人驚嘆與生畏的建築之間,人們沉默地移動。站在整齊劃一的街道盡頭,感覺不出絲毫生命奮發的活力。北韓人的生活沒有希望,沒有明天,至少,在我短短的旅行期間,我看不見期待。我們被限制不能當地人交談,讓我們失去了深入瞭解在地人的內心真正的想法;制式的參訪路線,我看到的是自我欺騙的社會主義烏托邦;揉合著歐威爾式的白色恐怖與卡夫卡式的超現實,這就是我經歷的北韓。
  離開以後,我為這片土地上的人民感到悲憫與哀戚,腦海中盡是他們熱切但是空洞的眼神。在奢華威權的都市之前,世界看見建造者的動機、雄心、抱負與不安全感,但隱身在宏偉的背後,是無數待在神曲(Divine Comedy)候判所(Limbo)的靈魂。芭芭拉.德米克以詳實細膩的筆法,為我們世代留下一份誠摯真切的文字紀錄,朝鮮人民主義人民共和國不再只是衛星空照圖裡的虛空。
謝哲青(文史工作者)
內文1第七章 酒瓶當點滴
金日成去世時,清津已經沒有汽油提供寥寥可數的救護車使用,病患必須被人揹著或是放在木頭推車上送進醫院。金智恩在一家小型的醫院工作,因為這家醫院離浦港廣場最近,走路大約只要十五分鐘,所以那些在銅像前的騷動中受傷或崩潰的人全都過來了,讓這家原本就小的醫院更是人滿為患。每張金屬病床上都躺了病人,五張床擠在一個小房間,還有更多人坐在木頭長椅上或在昏暗的走廊就地躺下,等著輪到自己。白天院內幾乎很少開燈,因為電力不分晝夜全被用來維持金日成銅像的照明。由於傷寒疫情爆發,這個夏天本來就忙碌異常,而偉大領袖的死又帶來更多的心臟病發作與中風患者。在小兒科,父母帶著癱軟無力的孩子前來,這些孩子都是在高溫下啼哭而嚴重脫水,有些人甚至出現痙攣現象。金醫師的工作時間從早上七點半到晚上八點,不過最近這些日子她幾乎整天都待在醫院,只有為了到金日成銅像前表達哀悼時,她才敢離開工作崗位。儘管如此,她從未抱怨工時過長。金醫師相當嚴肅地看待自己行醫的誓約。何況辛苦工作能讓她暫時忘卻人生即將崩解的警兆。

二十八歲的金醫師是這家醫院最年輕的醫師,肯定也是個子最小的。她穿上高跟鞋不過四呎十一吋(一百五十公分),只比她的青少年病患高一點,體重也不到一百磅(四十五公斤)。金醫師有著微弓略噘的紅唇和心形臉蛋,給人纖細柔脆弱的錯覺。或許是為了彌補這點,她總是擺出嚴肅的態度。而她的同事,尤其是男性同事,很快就明白不能小看她。他們雖然認為金醫師很難相處,但都同意她是個好醫師。她總是比其他醫師更願意承擔不支薪的額外排班。下班後,金醫師還要到勞動黨祕書處工作。就跟北韓其他機構一樣,醫院也設有黨委書記。黨委書記的工作是確保工作場所的意識形態健康,與挑選適當的工作同仁入黨。雖然醫院裡每四名醫師只有一名能獲准入黨,金醫師卻確信自己絕對會被選中。其中一個理由是女性比較容易獲准入黨,因為女性絕大多數不喝酒,而且一般來說比較守規矩。其次是金醫師充滿紀律與不苟言笑的性格,未來也會是個盡心盡力的黨員。她對北韓政府的奉獻與熱愛無疑是真誠的,因為她自小就受到父親的薰陶。


我們最幸福:北韓人民的真實生活※點我購買※

北歐超完美丈夫的秘密:做家事帶小孩不過是份內的事而已
Sep 6th 2012, 15:33

北歐超完美丈夫的秘密:做家事帶小孩不過是份內的事而已北歐超完美丈夫的秘密:做家事帶小孩不過是份內的事而已※點我購買※

北歐超完美丈夫的秘密:做家事帶小孩不過是份內的事而已※點我購買※

挪威的女人不必費心打扮、不必假裝溫柔、不必家事做到死,
還能擁有全世界最完美的丈夫!
  根據牛津大學的調查結果,挪威男人獲選為「全世界最完美的丈夫」,理由是他們花了最多心思在家庭瑣事上,挪威女人聽到這個調查結果的反應是:「我們不過是期待另一半做好他份內的事而已……」
  不光是掃地、洗碗、修屋頂、通馬桶、整理花園這些粗活,挪威男人更樂於把時間花在和子女一起看卡通或者是欣賞足球比賽,同時非常自動自發,下了班先上超級市場撿菜挑蔥再回家做飯,之後替小孩洗澡、換尿布、讀床前故事,分享親子間的內心話……諸如此類娘娘腔的行為,他們男人早已駕輕就熟,而且看來並非心血來潮偶一為之。家家戶戶如此,簡直是在搞「集體性別自殺」。
  也許你不見得有機會去到遙遠的北歐挪威,
  但你不能不認識一下這個孕育新好男人的國家!

  辭去記者工作,隨著外交官妻子遠赴挪威的作者李濠仲,自此開啟「女主外、男主內」的新人生。在遙遠的斯堪地納維亞半島,他見識到了遠古時代饒勇善戰的維京武士,到了21世紀的奧斯陸,竟然以意想不到的新好男人姿態、與絲毫不遜色於男人的挪威新女性,共同組成兩性平權的烏托邦社會。
  在重新適應「在家等老婆下班回來」以及「負擔絕大多數家事包括洗手作羹湯」的同時,作者也透過他的觀察跟訪談,與遠在台灣的男人女人,分享來自挪威的第一手兩性社會觀察。藉由斯堪地納維亞半島的後現代紅男綠女的演出,帶來不一樣的文化衝擊跟體驗,也讓在台灣的我們得以重新檢視,自己究竟受性別期待制約到什麼程度。
  搶先體驗北歐挪威的前衛兩性平權社會:
  ◎挪威女人不僅社會地位和男人並駕齊驅,體能也不相上下,她們是一九九五年「FIFA」女足世界盃的冠軍,還贏得二○○○年雪梨奧運女足賽的金牌,這些都是挪威男子足球隊不曾有過的殊榮,挪威女足擅於長傳快攻,我曾在運動場上親眼目睹這群娘子軍剽悍的行徑,巾幗不讓鬚眉,莫此為甚。
  ◎挪威政府部會首長中有五成是女性、國會女性比例有四成、私人企業董事席次也有四成是女性,成為全世界唯一達成此一比例的國家。
  ◎性教育節目《Trekant》請來專家公開在電視上示範女孩子如何靠自己的雙手自慰,還對女性生殖器官給予一刀未剪的特寫鏡頭……節目播出,有61%的挪威人認為該節目所教授的性教育值得肯定。
  ◎奧斯陸街上到處是穿著時髦、手推嬰兒車的年輕爸爸。他們可以有十二周的全薪「父親育兒假」,並且,90%的父親都很樂意回家做「奶爸」,讓老婆或另一半外出拼事業。
  ◎挪威的父母,一年擁有十天可支領全薪的孩童照顧假,若家中有兩個小孩以上,照顧假將增加為三十天。新生兒的父母,為了照顧嬰兒,最多可以輪流四十七周不必工作而領有全新,或者只領八成薪水,痛痛快快放假五十七周,完全不必擔心飯碗因此不保。
  ◎今日挪威家庭有四分之一是屬同居狀態,五成以上為非婚生子女,在挪威,「同居」的本質幾乎已與結婚無異。一名挪威女孩自稱出身自典型的挪威家庭,因為她有「一名同父異母的弟弟,和一名同母異父的妹妹」。
  ◎挪威幼稚園讀物《國王&國王&家庭》,為還是白紙的小朋友提早教育,在多元的社會裡,「單親媽媽」「同性戀」跟「領養」是稀疏平常的事。《瑪琳的媽媽取了麗莎》則讓小朋友知道,單親媽媽離婚後無論再嫁或再娶,對象未必都的是男人。
作者簡介
李濠仲
  1976年生,文化大學新聞系畢業,曾為《新新聞周報》《聯合晚報》政治組記者,2009年辭去記者工作,隨任職於外交部的妻子遠赴挪威,現為FPA「挪威外國記者協會」(Foreign Press Association in Norway)成員,持續透過閱讀、觀察、採訪,延續記者工作未盡之事。現暫居挪威奧斯陸,著有《挪威縮影:奧斯陸觀察筆記》《挪威,綠色驚嘆號!》及《安然無恙不比遺憾好》等書。
  目前還得負責家中大小清潔工作,包括洗碗、拖地、洗衣服、晾衣服和曬棉被,並經由「周遭環境」所調教,不再對傳統男子氣概抱殘守缺,距離北歐超完美丈夫的標準,差不多就剩最後一哩路。
目錄

推薦序:誰不希望擁有「完美丈夫」呢?(張錦華.文)
前言:故事就從那年冬天說起……
Ch.1 跟著老婆大人去挪威1-1女王陛下
1-2外交人員眷屬
Ch.2 前衛兩性觀的震撼2-1最完美的丈夫
2-2女人味
2-3一夜情
2-4妳為什麼對結婚這麼癡迷
2-5Yours, Mine and Ours.
2-6進口婚姻
2-7行不改名,嫁不改姓
2-8你一半、我一半
Ch.3 挪威女人VS.挪威男人3-1媽媽的天堂
3-2女人的分量
3-3女人當家,世界和平
3-4奶爸
3-5托嬰
3-6型男主廚
3-7父親大人
3-8男人的眼淚
3-9野心不再
Ch.4 沒有歧視的烏托邦社會?4-1摩卡人
4-2Go Go Bar
4-3七大守則
4-4Big Girl
4-5恐同症
4-6榮譽暴力
4-7教育男孩
4-8粗腰肥臀
Ch.5 三年半的新人生5-1居家生活
5-2Mr. Chen
5-3半個人類


推薦序
誰不希望擁有「完美丈夫」呢?
  今年三月我到挪威北邊的薩米部落參加一個原住民傳播的國際會議。回程在南方的奧斯陸、貝根城待了數天,至今仍印象深刻的,卻不僅是挪威的山明水秀、峽彎之美、雕塑公園的人生百態,或是諾貝爾和平獎博物館中數位女性得主的大海報;還有街道上、公園中,四處推著娃娃車,數量似乎比媽媽們還多的奶爸們,高大帥氣卻溫柔呵護的身影!他們是怎麼做到的?這問題一直縈繞在心頭。
  書序的邀約基本上是一份甜密的負擔,但這份邀約很難拒絕。雖然,我和濠仲僅在挪威一次飯局中認識而已。
  不過,當我知道,溫柔熱忱的幫我們幾位教授安排挪威訪問的臺灣外交部秘書,就是這位男士的妻子,她能通過傳統上都是男人天下的外交官考試,不讓鬚眉的企圖心已經令人刮目相看;而做老公的他,願意擺脫根深蒂固的父權文化和心態,婦唱夫隨,遠渡重洋,落腳在離北極圈不遠的奧斯陸;然後,過著「自由作家」兼家庭「主夫」的日子,每天在男性和女性意識的矛盾中天人交戰!這份心路歷程的真情告白,絕對應該是當代台灣推動性別平等的第一手男人實踐範例。
  濠沖不但每天在全然「屬於自已」的公寓蹲點,打理家務、做好晚餐等候妻子回家,還發心要寫一本觀察挪威兩性平權的專書,以他親身三年餘的「賢夫」經歷,分享挪威──這個當選2010年全世界「最完美丈夫」的冠軍國度,也是與北歐各國並列齊名的性別平等的模範國家──如何獲致這個美名,以及美名背後不為人知的喜怒哀樂,實是理論與實務兼具的絕佳題材,我真是忍不住的期待先睹為快了。
  一路讀來不但被作者幽默反諷、觀察入微、旁引博徵的文字所吸引,而且發現,本書真正的秘密,不僅是告訴我們挪威的男人如何無怨無悔的成為「最完美的丈夫」,而且提供了一把解開台灣「不婚族、少子化」問題的金鑰!
  眾所周知,臺灣從二○○○年以來的生育率即江河日下,失控下落到二○一一年的0.895,平均每對夫妻生不到一胎。不但創下歷史新低,也在全球排名中敬陪末座。二○一二年恰逢龍年,稍有提升,但明年能否維持,令人憂慮。這樣的人口結構對政治、經濟、社會、教育等發展都已經出現嚴重警訊,被總統馬英九稱之為「國安問題」。政府雖然開始推動各種措施,包括育嬰假、幼兒托育、青年安心成家及育兒津貼等,但政府首長也坦言,「當然不是花錢就有用」,要能夠營造有利的生育環境,讓年輕人,尤其是女性,能夠不怕「生小孩」,並且不怕「養小孩」,才是關鍵 。
  行政院勞委會比較各國女性的勞動參與率,結果發現,相對於美國、德國、韓國、甚至日本,我國女性在25~30歲這個區間的就業率最高,但自此以後的離職比率就直線上升,而且,40歲後的在職比例更低於以上各國!長期力推北歐性別平等和照顧政策的學者劉毓秀就認為,臺灣女性運動雖然已有相當成效,但是普遍而言,女性仍難以兼顧家庭和事業,結果不但無法讓女性在職場上貢獻所長,建立自主的成就和尊嚴;也造成女性對生養小孩,甚至婚姻家庭,都敬而遠之的雙輸局面!而北歐國家重視性別平權和兒童照顧福利政策,他們的婦女就業和生育卻能雙贏。
  挪威是怎麼做到的呢?本書不是硬邦邦的政策理念,而是有趣詼諧、不勝枚舉的案例,在作者妙筆生花之下,令人莞爾,也令人深思。
  例如:挪威以至北歐各國的「超完美丈夫」,已經將分擔家事、照顧小孩,當作是「天經地義」的責任,男人回家後立即投入家務已「渾然天成」,成為生活中的例行工作;當然,女人也不再所謂「女性化」,打破「依賴及美貌」的刻板形象。從幼稚園開始,小女生同樣被教導在天寒地凍的野外冰雪中,學會各種獨立技能、建立自主自信。教材中對多元性別經驗的尊重,往往讓其他國家退避三舍時,多數挪威人已視為理所當然。
  同時,享有高度自由權利的挪威,在二○○三年跟進丹麥立法,禁止廣告播出性別歧視的的內容和影像,結果,挪威性行為雖然十分開放,但是廣告中卻不以裸露為能事,汽車展裡也不再有引人遐思的比基尼女郎,大眾媒體中更沒有了消費女性身材性徵的各種俗不可耐的字眼!更有趣的是,為了避免「瘦女人」當道造成的體型歧視和誤導,挪威政府出面協商廣告主,建議在模特兒廣告看板下,仿照香菸廣告,加註「照片的模特兒的身材已經由電腦美化」等字眼。比比皆是的例子,真讓人大開眼界。
  當然,挪威有石油黑金的挹助,得以享有強大經濟後盾,更輕鬆的打造福利國家。但是,更重要的,是真正落實執行照顧政策,把「照顧兒童,國家責無旁貸」的理念化為各種男女平權的休假和福利。結果,挪威女人可以兼顧家庭和事業,不但政府部會首長中有五成是女性、國會女性比例有四成、私人企業董事席次也有四成是女性,成為全世界唯一達成此一比例的國家。
  男人呢?作者深刻的指出:「挪威的女性主義意識興起,原本是為了讓受父權操縱的女人得到解放,過程中反而幫助了他們的男人從性別桎棝裡解脫,讓男人卸下因性別而來的重擔。」不是只有在職場上飛黃騰達,而且還有幸親身體驗另外「半個人類」的生活,所以,挪威的性別平權政策,讓男人終於享受「全人」生命經驗,男人才是真正受惠的對象!
  本書顯然對男女都大有益處,絕對可以擴大性別和國際視野;並且,更值得做為性別和人口議題的相關課程中的指定教材或課外讀物。說真的,誰不希望擁有一位「完美丈夫」呢!
文.張錦華
∕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教授,臺灣大學人口與性別研究中心主任
前言
故事就從那年冬天說起……
  二○○九年農曆年過後,在下匆匆結束了以筆代槍的記者工作,隨同奉派國外的妻子遠赴北歐挪威。從此深居簡出,生命逆轉,和過去喧囂複雜的人際生活不可同日而語,英雄主義幾無用武之地,經過三十餘年忠實地扮演男性角色,此刻卻讓人十分懷疑,「男人到底是什麼?」
  早從呱呱墜地開始,我們便習於遵照傳統性別期待,打理著往後每一階段的人生,風土民情巍巍如斯,少有人會甘冒虎口,刻意忤逆,畢竟順勢而流,又何必和滔滔巨浪過意不去。
  關於男子漢的形象始終清晰透澈,予人一目了然,他們以權勢、財富、身分、地位綜合分析畫出個人顯赫的戰力表,據此成為一家之主、女人的肩膀以及子女的靠山。搧動他們為了功成名就出外搏鬥,簡直輕而易舉;若要他們放棄逞強好勝,成天操持家務,以妻為尊,那才叫難上加難。
  儘管身處女權高漲的年代,似乎也無濟於事,早已化入社會骨髓的父權色彩依舊不為所動,它不僅主導了男人的行為舉止,同時也成功滲透到女人的內心世界,並且教育她們如何正確地評價自己和周遭男人,男女雙方連袂鞏固的「男子氣概」(masculinity),已迄堅若磐石。
  易國而居終究不脫文明世界,食衣住行的遊戲規則大同小異,旋踵即可駕輕就熟,反倒是角色顛倒錯置的煎熬,就未必隨時光飛逝悠然而去。我的選擇,如同在進行一場大規模、長時間的個人試驗,用以檢測傳統男性心理到底能夠做出多大的扭曲和變形,又或者純然印證因生理構造所衍生的兩性差異確實存在。男人、女人彼此順應「天性」而為,地球上已有數千萬年歷史,賴以基因代代相傳,一旦偏離性別期待的軌道,難保有違物競天擇的運轉?
  太太因工作之故日日早出晚歸,成天空蕩蕩的公寓於我仿若囚籠,這是男人本色面臨的第一道關卡,陷溺兩性刻板印象的囹圄。我們的確很難接受這種「男主內、女主外」的安排,就算平權主義在當前時代早就不是陌生的名詞,但我們對它實際的內涵似乎仍無從掌握,這足以讓一名侷促於室的男人惶惶不可終日,惴惴不安還在於挑戰僅為序幕登場。
  撰寫此書,未必是對新時代的男女關係已有豁然開朗的見地,更非鼓勵大家以挪威男人為師,挪威男人濃厚的家庭意識固然堪稱典範,總非一蹴可幾;貿然仿製,恐怕畫虎不成。不過話說回來,各位倒是可以藉由斯堪地納維亞半島後現代的紅男綠女,衡量我們自己究竟受性別期待制約到什麼程度,並從中見識亞當和夏娃的角色扮演,原來還具備深不可測的潛力。
內文1《女人味》

我曾在一名當地女士面前表現我的紳士風範,結果反遭其白眼,「在挪威,你們男人實在不必這麼多事。」這句話是我替她掛起大衣後獲得的唯一報償……

挪威女人肌理豐盈、珠圓玉潤,不僅擁有健康白皙的臉孔,牙齒還都長得非常整齊。但她們卻甘於糟蹋代代相傳、香火賡續的完美基因,總是邋裡邋遢,坐沒坐相,隨時可以脫下長靴,當眾展示腳跟處破個大洞的毛襪,球鞋內裡脫線不堪使用仍照穿不誤,比瑞典女性主義者鼓吹的不刮腋毛、不穿胸罩還要解放。

美麗、端莊、秀外慧中、蕙質蘭心,並非只是針對東方女人的魔咒,維多利亞時代的歐洲女人也曾積極回應這種社會需求,以便達到女人該有的完美形象。男人當然是始作俑者,女人之間也以此互相鼓勵,幾世紀以來雙方皆樂此不疲。儘管根據上帝創造人類的神話,讓男人口水直流的,到頭來其實只是一根肋骨。

十九世紀英國兩性權威作家桑芙德夫人(Mrs. Sandford)當年大膽界定女人正是一種天生依賴型的生物,生活上必須仰仗一位能夠提供她們安全感的男人。在經濟領域中全無一席之地,即便是中產階級婦女,也必然歸屬於「家庭」,美其名是女主人,實際上卻是丈夫的財產(中世紀的歐洲,的確還真有買賣妻子的傳統)。女人努力維持所謂的「完美形象」,為的就是要滿足依賴型生物必須具備的條件,好吸引男人目光,在物競天擇下成為眾女人中的佼佼者,避免遭時局淘汰。就算這種觀點早被列入骨董級的論調,我們也無法保證今天已完全擺脫它的糾纏。

生於二十世紀之後的挪威女人若聽到這類說詞,非常有可能打從心底以為桑芙德夫人是在鬼扯。「女為悅己者容」早不復存在,女人的傳統形象失去了約束力,再也沒有專屬於女人合宜的行為舉止,取而代之就是粗枝大葉的男人婆,她們不靠纖弱的外表散發魅人誘惑,相反的是以一種彷彿從男人身上移植過來的直率當做新女性的標籤。挪威女人男性化,較之男人女性化有過之而無不及,她們唯一還辦不到的,大概就只剩下站著上廁所。

我相信挪威女人這方面的變化,可以導因於挪威的幼稚園教育。當地幼稚園非常熱衷於戶外教學,冬天除非室外溫度低於零下十度,否則儘管天寒地凍,他們絕不樂見一群小蘿蔔頭成天躲在教室裡,甚至有一週五天都安排在室外上課的學程設計。穿著螢光背心的小男生、小女生經常被老師們帶往森林野外,模仿原始人的生活,雖然絕大多數時間都花在毫無壓力的玩耍和娛樂,但環境是最有力的導師,對於形塑男孩、女孩成年後的個性,確實功不可沒。

二十世紀初時興的大男人論調之一,就是要求男孩們盡早取得野外求生經驗,唯有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叢林,才是真正訓練一名男子漢的最佳場所,舉凡溪邊挑水、釣魚,林內砍柴、生火,辨識可食、不可食的蘑菇、野莓,依靠天象在千變萬化的山間找出回家的路,同時熟悉腳下奇形怪狀的石頭,和耳際五花八門的蟲鳴鳥叫,男子氣概即可從中應運而生,那不僅可以協助男孩蛻變成男人,說不定還可打造出一名勇士。

生長於挪威的女孩們,類似的經驗也非常豐富。嚴冬中她們會被丟在戶外溜滑梯、盪鞦韆;被教導在冰寒交錯的高山峻嶺,踏著雪橇往山谷俯衝;偶爾也得趁著日落之前,經歷一場又一場森林的洗禮,如同做勞作一般,學會折取枝葉、削木頭等等就地取材的技能,和大自然共存,穿著髒兮兮的連身防寒衣和沾滿泥巴的雨鞋,強悍地表現出她們完全不亞於男孩們的自信。要在一間幼稚園裡,發現一名被媽媽打扮成粉紅色芭比娃娃的小女生,極為不易。

桑芙德夫人另外還發現女人最大的毛病,就是太過習於讓男人代勞,反而讓自己陷入被寵壞的危機。在森林裡和男人一起長大的挪威女人,應該已有資格宣布危機解除。如果挪威教育所期待的,是女生長大後也和男生一樣具備受人信賴的獨立特質,女孩們又怎麼會渴望出現一位逛街時替她提包包、用餐前替她拉椅子、上車前為她開車門的白馬王子。

我曾為了在一名當地女士面前表現我的紳士風範,結果反遭其白眼,「在挪威,你們男人實在不必這麼多事。」這句話是我替她掛起大衣後所獲得的唯一報償。另外我還曾在造訪挪威鄉間的一座農場時,親眼目睹一名氣質高雅的挪威女人,高高抬起一腳,撐抵住木門,兩手奮力一拉,用力地打開年久失修的儲物用冰櫃;那回我從頭到尾皆袖手旁觀,而她完全不以為意。高尚的紳士,就該懂得替女士服務的金科玉律,已然在挪威冰消瓦解。


北歐超完美丈夫的秘密:做家事帶小孩不過是份內的事而已※點我購買※

各國眼中的世界:現在就翻新你的國際觀!
Sep 6th 2012, 15:32

各國眼中的世界:現在就翻新你的國際觀!各國眼中的世界:現在就翻新你的國際觀!※點我購買※

各國眼中的世界:現在就翻新你的國際觀!※點我購買※

截然不同的觀察角度,讓你了解不一樣的世界情勢!
法國前外交部長、知名戰略專家,聯手分析世界局勢,提供您嶄新的國際觀!
  本書作者,分別為法國著名的戰略專家及前外交部長,對於國際間力量的消長、角力、勢力平衡有深刻的洞見。對世界的觀察角度,也有別於平常台灣讀者習於接受的美國CNN、英國BBC觀點,試圖從歐陸,以及其他國家的觀點,替讀者打開另一扇解讀世界的窗。
豐富的地圖資訊,讓世界局勢一目瞭然
  本書提供八十餘幅的彩色地圖,涵蓋的主題,從近代帝國的崩潰、冷戰時期的雙方陣營,到世界的人口分布、語言、宗教、移民、觀光、水資源、生態問題等。藉由各個地圖,清楚呈現各個主題的地理分布概況,無論是了解近代歷史的演變、地緣政治的興衰、資源的分配,都可藉本書中的地圖輕鬆了解。
各國眼中的世界,讓你真正了解各國的深沉想法!
  不同的角度,看到的世界就不一樣!
  每個國家擁有不同的歷史、地理位置、戰略目標,以及經濟利益,他們特別關切的事件和國家都不同。本書精選二十八個在世界上具有重要戰略地位的國家(區域),剖析他們國民心中的想法,以及觀察世界的角度。在競爭激烈、爾虞我詐的世界中,各個國家又是如何扮演、定位他們自身的角色,本書將在最後一章精闢分析。
  ●法國:在反覆地高估及低估自己的實力後,終於懂得如何捫心自問尋求自身地位。
  ●德國:致力於推動歐陸整合外,對於中、俄兩國,表現出捍衛自己資源、產業與經濟利益的態度。
  ●英國:在體會到影響美國的力量微乎其微後,仍希冀保有世界金融樞紐的地位。
  ●中國:早已不把俄羅斯視為對手,唯一的競爭對象只有美國!
  ●波蘭:身受過去悲慘的歷史影響,不相信任何條約與國際機構的效力。
  ●俄羅斯:擁有強烈的「受害者意識」,卻從未放棄重拾世界第二大強國的地位。
  ●印度:與美國合作是為了取得大國的地位,但現階段卻更積極地想要宣揚國威,揚名世界。
  ●南韓:感覺自身只是美國戰略上的一只棋子,如何在國際社會上尋求自立是當前的最大目標。
  ●印尼:以敦親睦鄰政策為名目,與中國發展良好的關係,同時也和美國保持著緊密的軍事互助。
  ●巴西:積極地參與國際重大會議,但枉顧環境保育的開發方式,卻備受各方批評責難。
  ●以色列:亡國是深沉的恐懼,至今仍搖擺於持續佔有或是讓巴勒斯坦獨立的兩難立場中。
  ●伊朗:害怕世界各國對自己的侵略,然而世界也同樣畏懼著伊朗這個國家。
  ●非洲各國:希望能在不放棄各方支援的前提下參與世界經濟。
  全球化的時代,國際觀不能只有單一面向!開放的視野,將帶給你開闊的國際觀!
作者簡介
帕斯卡.博尼法斯(Pascal Boniface)
  法國地緣政治學領域著名專家,現任法國巴黎國際和戰略研究所(IRIS)所長。除法國境內之外,也常向國際媒體發聲,著作超過40冊以上,內容包括探討國際關係、核武問題、縮減軍備、大國間的力量平衡、法國外交政策,甚至運動競賽在國際關係方面的影響力等等,涉獵主題相當多元。
于貝爾.凡德林(Hubert Vedrine)
  法國前外交部長,現為密特朗研究所所長兼講師。曾於1981~1995年間擔任密特朗總統的顧問(歷任外交顧問、總統府發言人、愛麗舍宮祕書長);並於1997~2002年席拉克總統任內的喬斯潘內閣擔任外交部長。之後以地緣政治學顧問的身分進行著述活動。
目錄

第一部  歷史上重大的轉捩點最早在地球上繁衍的人類∕歐洲的全盛時期∕帝國的崩毀及其影響∕冷戰∕第三世界的分裂
第二部  關於全球化世界的各種詮釋國際共同體∕文明衝突∕單極世界∕多極世界
第三部  全球的各種數據人口∕語言∕宗教∕跨越國境的移民∕觀光∕南北落差∕犯罪∕核武大國∕石油與天然氣∕生態問題∕水資源∕公共衛生
第四部  從各國角度看世界從美國角度看世界∕從加拿大角度看世界∕從歐洲角度看世界∕從法國角度看世界∕從德國角度看世界∕從英國角度看世界∕從西班牙角度看世界∕從比利時角度看世界∕從波蘭角度看世界∕從土耳其角度看世界∕從俄羅斯角度看世界∕從印度角度看世界∕從中國角度看世界∕從日本角度看世界∕從南韓角度看世界∕從印尼角度看世界∕從澳大利亞角度看世界∕從墨西哥角度看世界∕從巴西角度看世界∕從以色列角度看世界∕從地中海各國角度看世界∕從阿拉伯世界角度看世界∕從馬格里布角度看世界∕從伊朗角度看世界∕從伊斯蘭主義者角度看世界∕從非洲國家角度看世界∕從塞內加爾角度看世界∕從南非角度看世界


作者序
  冷戰結束後,在全球化效應下,我們活在一個非常複雜的世界當中。於2008年出版本書時,我們的野心是希望不僅能提供闡明這個世界的關鍵,同時也能揭示存在於世界上的各種危險與可能性。在本書修訂版發行之際,這樣的野心變得更加強烈了──因為世界發生了變化,人口也不斷增加。
  在製作本書中的80種不同的圖表與說明文字時,我們一直提醒自己不能一次提供太過大量的資訊,以免使得讀者感到厭煩、混亂或不安。因為我們深信,唯有這樣才能有效地吸引讀者的注意力。
  如今,世人皆已公認持續了約半個世紀的冷戰是「確實發生過的」事情。然而,相對地,即便到了兩極體制落幕18年後的今天,我們還未能凝聚出一個針對世界現狀所做的統一解釋。
  一個分享著普遍價值觀的「國際共同體」究竟是否已經成形?還是說,價值觀與宗教的出入,至今仍撕裂著世界,甚至造成敵對?在吾人的背後究竟是否有著某種造成對立的力量?或者,這種對立來自於地緣政治學上的種種因素,也就是爭奪能源、環保議題、宗教問題等理由,使得情況不斷惡化?
  在本書中,筆者準備了各式各樣的主題,希望能讓讀者從中培養出屬於自己的見解。另外,本書也不僅以表述常見的歐美中心主義、歐洲中心主義為滿足。因為這些觀點,只會妨礙我們去認識當下發生於世界各地的變動而已。
  即便世界各國間彼此依賴的關係逐漸加深,每個國家和其國民仍舊擁有著自成一格的世界觀。這些世界觀既然是由各國固有的歷史所形成的,自然會對該國看世界的觀點產生極為關鍵的影響。此外,這樣的觀點,也有可能是受到危機、威脅、機會、野心,以及恐懼的影響下所形成的。
  因此,筆者在本書中試圖從各種不同的角度出發。這些各式各樣的角度,其看法與出發點當然不是一致的。或者,我們是否可以滿懷希望地說,這個世界終有凝聚出共識的一天;也許這些看法上的歧異,只是當下間一時的現象而已?
  本書《各國眼中的世界》由四部分所組成。
  第一部  歷史上重大的轉捩點:由九張地圖與五篇「縱貫時空的說明文」所組成,進行概略性的介紹,賦予本書在歷史上的深度與廣度。
  第二部  關於全球化世界的各種詮釋:反過來說,這也象徵著世界上並不存在著一種所有人都同意的解釋。
  第三部  全球的各種數據:涵括世界的人口、經濟、能源、戰略等內容。
  第四部  從各國角度看世界:從本書作者的角度來看,第四部是本書中最重要的部分。其中不僅包含著在我們的眼中視為理所當然的觀點(從法國與歐洲觀點所看見的世界),也試圖介紹了世界上其他各國眼中所看見的世界。
  透過上述資料以及各方交錯的觀點,可以讓這個世界的共通點與一貫性更加鮮明;然而,同時也會讓極大的矛盾與敵對關係(不論是顯著的或潛在的)因而浮現。總而言之,本書時而清晰、時而模糊地描繪出接下來幾十年內世界的面貌。為了準備迎接那樣一個世界的到來,如何事先加深對其的理解,是各位讀者,不,是我們所有人的課題。
內文1第2部 關於全球化世界的各種詮釋(摘)

關於全球化的世界,
存在著最樂觀到最悲觀的各種詮釋。
我們是朝向文明的衝突,還是相反地,
正在見證以國際平衡的民主主義為基礎的共同體的誕生呢?
世界是一極體制;還是以幾個強國為主軸進行組織的呢?
在第二部中,本書將保持中立的角度,
介紹各派學者分析世界情勢後提出的各種命題。
這些命題只能相互對立並排斥對方嗎?
還是相反地能成為相互補強的理論呢?
能找到解答的只有讀者與真相。

國際共同體

1990年初,隨著蘇聯的崩解與冷戰的結束,誕生了許多新希望。1980年代的10年之間,民主主義已於亞洲及拉丁美洲增強勢力,並引入東歐,一般認為民主主義將向全球各個角落邁進。而伊拉克戰爭(1990∼1991年)中,聯合國安全保障理事會常任理事國的五國步調一致,遵循聯合國憲章所訂立的權利規定首次行使武力。「國際共同體」的概念看起來逐漸落實,集體安全已不再是空論。

喬治.布希總統(父)甚至讚美「擁有主權的國家相互結合的普遍性」共同體、「藉由交涉解決紛爭的原則」,以及以「人權」為基礎的新世界秩序已經到來。

政治學者法蘭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則認為意識形態的對立已經結束,同時表態支持各國陷入敵對關係的危機已解除的看法,並宣稱「歷史的終結」即將到來。

西方自由主義的典範即使不適用於全世界,或是將適用於全世界,已再也聽不到反對的聲音。在消弭美國、蘇聯這世界兩極化鴻溝的同時,全球化越來越帶有真實感。

技術的進步縮短了時間與距離、更加增強了產能,使得提高整體生活水準成為可能。而且不僅為了方便自由且熱絡的經濟交流,也為了讓知識、人,以及資本的交流更加圓滑,國境漸漸模糊。

經濟或是政治上的自由主義與技術的進步,產生加乘效果而越趨壯大。而藉由資訊技術的進步,個人獲得了超越舊有障礙的能力;所有的人皆能獲得到資訊。

贊成上述自由主義的人們,認為全球化的市場經濟不管對任何人來說都保障了進步,是所有人皆可獲利的雙贏機制,並且具備促進全世界民主主義與繁榮的觸媒效果。

贊同全球化的美國外交評論家湯馬斯.佛里曼(Thomas L. Friedman)認為世界已「扁平化(平滑化)」。因為資訊革命加速了全球化的過程,不管在貿易面或是政治面都讓國境模糊。所以這個時代不再以國家或企業為單位,而是以個人為單位,透過網際網路直接構築網路組織,相互連結並競爭。勞動市場也不再拘泥國籍而全球化。個人電腦讓每個人都能自行製作數位文書(包括文本、照片、音樂檔案等)。而且藉由網際網路,幾乎讓人得以免費從世界各地瞬間連結無止盡的數位情報。

既有的媒體不得不被捲入競爭當中,個人則獲得無可計數的力量。

由於世界正朝向全球化與網路化,贊同國際共同體概念的人們,雖然認為恐怖活動也因此變得更容易發生,但也就此判斷地緣政治引發嚴重紛爭的危險性並不高。因為他們明白藉著供應鏈(supply chain)而朝全球化邁進的世界中,倘若以全球化為前提的經濟交流因戰爭而遭受破壞,其代價將是自己承受不起的。所以即使在地緣政治上相互敵對,中國與台灣、印度與巴基斯坦,仍優先考量經濟上的利弊並達成協調關係。

現今世界上發生的紛爭,主要起因於無法平等享受全球化的恩惠。然而若民主化及經濟自由化持續以世界規模發展下去,目前國與國之間的緊張關係就仍存在著緩和的可能性。在佛里曼的單純認知中,世界上存在「尚未扁平化」的國家,地球一半仍處於與全球化之「利益」無緣的狀態。最低度開發國家遭遇到的問題──「Digital Divide (數位鴻溝)」,其實同樣存在於新興國家中。譬如說印度人只有5%懂得利用網際網路。

無論如何,尚未引入民主主義或是鮮少具備民主主義要素的權威主義式體制已轉趨守勢,民主主義的勢力預料將越來越強大。

第4部 從各國角度看世界(摘)

雖然我們人類都住在同一個世界上,
然而卻不表示我們都用同樣的角度看世界。
各國都有著獨自的戰略、不安、目標、歷史、地理等等地政學上的特徵。
有些國家會在彼此關切的事情上互相對立,然而它們各自都有各自的理由。
在第四章中,將為各位介紹在具有重要戰略地位的國家當中,
它們的國民是怎麼樣看世界的。
在各種戰略的運籌帷幄過程中,這些國家又扮演怎麼樣的角色?
在此,我們不去爭辯或指責誰對誰錯,
只提供各式各樣的看法供讀者參考。


各國眼中的世界:現在就翻新你的國際觀!※點我購買※

為什麼狗是寵物?豬是食物?:人類與動物之間的道德難題
Sep 6th 2012, 15:30

為什麼狗是寵物?豬是食物?:人類與動物之間的道德難題為什麼狗是寵物?豬是食物?:人類與動物之間的道德難題※點我購買※

為什麼狗是寵物?豬是食物?:人類與動物之間的道德難題※點我購買※

中美荷德義日韓西俄等9國授權,話題全球延燒!
內容發人深省,堪稱人類與動物關係的《正義》(JUSTICE)
觀點引領時代,媲美《雜食者的兩難》(The Omnivore’s Dilemma)
  哈爾.賀札格為我們與動物關係所做的貢獻,就像《雜食者的兩難》(The Omnivore’s Dilemma: A Natural History of Four Meals)的作者麥可.波倫(Michael Pollan)為我們與食物的關係所做的貢獻一樣。在以風趣、老練、引人入勝的手法呈現尖端科技研究和真實世界面貌的同時,賀札格讓讀者明白看見我們所擁有與動物之間的關係,可能在前一分鐘還很理性,但瞬間轉變為充滿矛盾且錯綜複雜。這本書讀來很有趣,無論你現在相信什麼,它將改變你的想法。
           --德州大學心理學家山姆.賈斯林(Sam Gosling)
  ●為什麼狗是寵物?豬是食物?
  ●什麼原因影響人類無法對各種動物一視同仁?
  ●為什麼我們將對動物的愛反映在貪得無厭的肉食上?
  ●同樣是瀕臨絕種的動物,熊貓為何比娃娃魚受到更多關注?
  ●虐待動物的兒童,長大後會變成暴力分子?
  ●將海豚用來治療自閉症患者,是否合乎道德?
  ●把心愛的寵物囚禁在自己家中是對的嗎?
  ●將在收容所等著安樂死的流浪貓,去餵食動物園的蟒蛇,
  便可避免更多人工繁殖的老鼠,這樣的做法是否合理?
  ●本書作者為以上問題提供了最令人驚訝的解答,
  帶領讀者透視人類之於動物的矛盾情感。
  他以自身經驗,探討存在你我心底的既定刻板印象,
  並藉由高娛樂性和啟發性的故事,呈現動物與人類關係的光譜差異。
本書特色
  ★ 已賣出德國、荷蘭、義大利、日本、韓國、西班牙、俄國、繁體中文等八國版權。
  ★ 美國亞馬遜4.3顆星高度評價。
作者簡介
哈爾.賀札格Hal Herzog
  知名人類──動物關係學家,研究報告發表於《科學雜誌》(Science)、英國皇家學會(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美國心理學會(American Psychologist)、《美國學人》(The American Scholar)、社會議題期》(Journal of Social Issues)及美國獸醫學會(Journal of the American Veterinary Medical Association)等知名學術期刊,並為《新聞週刊》(Newsweek)、《今日美國》(USA Today)、《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芝加哥論壇報》(Chicago Tribune)、《科學人》(Scientific American)、《新科學家》(New Scientist)、《每日科學雜誌》(Science Daily)、《泰晤士報》(The London Times)、《石板雜誌》(Slate)、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全國公共廣播電台(National Public Radio) 及MSNBC執筆專欄。哈爾.賀札格現為西卡羅來納大學(Western Carolina University)心理學教授,和妻子及他的貓咪提利住在田納西和北卡交界的大煙山(Great Smoky Mountains)。
目錄

導讀:關於動物,我們為什麼很難冷靜思考?
第一章 人類動物學:人類與動物互動關係的最新科學
第二章 可愛的重要性:我們為什麼會把思考方式不同於我們的生物想成某種樣子?
第三章 噢!狂愛寵物症(Pet-O-Philia):為什麼人(而且只有人類)會喜愛寵物?
第四章 朋友、敵人和時尚宣言:人與狗的關係
第五章 在16歲生日當天,高中舞會皇后殺了第一頭鹿:性別與人類-動物關係
第六章 旁觀者所見:比較起來,觀看鬥雞比賽與享用雞肉大餐何者較為殘酷?
第七章 美味的、危險的、反胃的、死亡的:人類與肉類的關係
第八章 鼠輩的道德定位:動物在科學上的利用
第九章 家居貓、盤中牛:我們都是偽善者?
第十章 潛伏我們體內的獸性慾望:我們生活在前後不一致的道德觀中
致謝
推薦書目
筆記
索引
P.S. 洞悉、訪談及其他更多


為什麼狗是寵物?豬是食物?:人類與動物之間的道德難題※點我購買※

大腦騙局
Sep 6th 2012, 15:28

大腦騙局大腦騙局※點我購買※

大腦騙局※點我購買※

「只要眼睛看到、耳朵聽到,大腦就會相信。」
-史上最偉大魔術師、脫逃術師及特技表演者  哈利.胡迪尼 ( Harry Houdini )
  2012年台灣國家地理頻道熱映節目【腦力大挑戰】精華收錄
  整合了神經學、心理學、眼科學的各路人馬,這個熱門電視節目打造了一支破解團隊,並大膽借用了兩位知名科學家:認知專家 - 丹賽門,以及記憶專家 - 伊莉莎白洛夫特斯。企圖藉由它們「充沛」的腦力來破解大腦最匪夷所思的各種現象;節目更首度揭露全球知名的魔術師,包含大衛考柏菲、阿波羅羅賓斯,以及色彩學專家博洛多等人的「騙人把戲」都一一現形。
  本書共分作三個單元,「看見」、「思考」、「存在感」:透過這三個單元,讀者會發現為什麼迷人的視覺幻象及有趣的實驗會如此欺瞞了我們的腦袋!? 並且發現眼睛的生理結構竟然對我們的視覺有巨大的影響!我們人類,甚至會去憑空想像許多不曾存在的情節,來填補已經存在我們腦海中的錯誤記憶!
  在每一個章節中,科學家們將引導讀者先透過一連串感知與想像的實驗來發現我們的大腦如何運作,並且造成錯覺;接著再以最淺顯易懂的語言,替讀者解惑並說明背後運作的科學與原理。
  這是一本震撼力十足、充滿機智與洞見的書,帶領讀者透視大腦巧妙操縱的幻術,並透過最豐富先進的知識,引導讀者重新檢視這些生活中早已被視為理所當然的每件事,是所有希望自我探索的讀者必讀的絕妙好書!
  「我預見未來人類之於機器人,會像狗之於人類。機器人的世代就要來臨了。」
-克勞特.雪龍(Claude Shannon)美國數學家、資訊理論的創始人
作者簡介
麥可斯.威尼 (Michael S. Sweeney)
  畢業於內布拉斯加-林肯大學,並在俄亥俄大學新聞學院取得博士資格。曾追隨國家地理的羅伯特巴洛得博士前往鐵達尼號遺骸進行探險考察隊的隨行採訪,斯威尼的著作包含了《終極求生指南》、《和平:符號的自傳》、《當上帝不再眷顧我們》以及《頭腦:完整的心靈》
目錄

6 導言 by大衛考柏菲 (David Copperfield )
12  序
21 如何使用本書
22 看
96 想
160 存在
216 跋
220 名詞解釋
222 延伸閱讀
223 插畫家名單



導言
大腦操縱師
  我是個職業幻象師,不用吊鋼絲或玩弄攝影機,就可以在空中飛行。我可以變出降雪,讓自由女神像和里爾噴射機消失,也曾把自己切成兩半。每一場表演中,我都會把13名自願的觀眾變不見。觀眾放心地把他們的感知交到我手上,知道我會把它扭曲成各種有趣的模樣,讓他們心悅臣服地欣賞我長達九十分鐘奇蹟式的表演。我利用故事、音樂和心理學創造出幻象,喚起觀眾心中的情緒,讓他們嘆為觀止。這類魔術帶給觀眾的,不是困惑,而是驚奇。有人稱魔術師為表演界的科學家。舞台就是魔術師的實驗室,我們經過反覆試驗,了解了大腦內部神秘的運作。我們發現,只要用一些技巧和誤導,就能讓一名觀眾適時將注意力放在正確的地方,讓我們創造出魔術幻象。事實上,幻象誕生於大腦裡,而非舞台上。很多因子,包括文化造成的偏見和信念,都會影響人的感知,而有技巧的魔術師就會藉此創造出表面的奇蹟。置身紐約、巴黎或洛杉磯戲院的觀眾,跟其他文化中相信巫師和巫醫的民眾,對這些表演的認知就大不相同。
  以下是個很有名的故事。法國魔術師胡迪(Jean-Eugene Robert-Houdin)被許多人視為現代魔術之父〔也因此韋斯(Ehrich Weiss)才會把自己重新取名為胡迪尼〕,他曾應法國當局要求,前往受法屬阿爾及利亞平息一場政變。當時有一群名為馬拉伯特人(Marabouts)的所謂聖者,詭計多端,許多阿爾及利亞人都相信他們擁有超能力。這群馬拉伯特人用各式花樣招來信徒,唆使同胞叛變、脫離法國。法國政府派胡迪前往阿爾及利亞,要他「以魔術智取」馬拉伯特人。
  胡迪攜著一個小小的金屬盒,來到阿爾及利亞。他把盒子放在地上,挑戰最高大有力的馬拉伯特人,要他把箱子舉起來。於是一名身形巨大強壯、彷彿舉重選手般的馬拉伯特人接受了挑戰。他滿臉自信地抱著箱子,表情卻變得異樣、困惑,甚至尷尬不已。他完全舉不起箱子,儘管胡迪那瘦子幾分鐘前才拿著同一個箱子。
  挑戰者滿身是汗,但儘管他使出吃奶的力氣,仍徒勞無功。一股前所未有的疼痛震動他全身,在他體內哀號,他直覺就想放下箱子,但雙手卻像黏在冷凍鋼筋的舌頭一樣,無法將箱子脫手。接著疼痛突然消失了,他摔倒在地,倍感羞辱但身體完好無傷。此時胡迪走了過去,不費吹灰之力就舉起了箱子。胡迪得一分,馬拉伯特人零分。簡而言之,後來阿爾及利亞人放棄了叛變,胡迪則被全國人民視為英雄。
  胡迪所以能讓人舉不起這只箱子,秘訣在於埋在地下的一塊電磁鐵(聰明的胡迪在前一晚就把電磁鐵藏在那兒了)。當他打開電流,箱子就被釘在地上,提高電流則讓挑戰者感受到從未經歷過的電擊。胡迪挑戰了阿爾及利亞人的感知。有些原本以為馬拉伯特人真的擁有魔法的觀眾,都因此清醒過來。有些觀眾則仍相信馬拉伯特人的能力,但以為那名法國人的功力更高。胡迪聰明地改變了挑戰者的肌肉感知,以及旁觀者的視覺感知,也打消了他們原本想叛變的意願。
  對於二十一世紀的讀者而言,胡迪的故事乍聽之下也許沒那麼新奇有趣。然而有些國家的居民對魔法深信不疑,我在為那些當地人表演魔術時,得小心解釋自己其實只是個藝人、幻象師,利用視覺和物理法則,以及轉移觀眾注意力的方式,達到表演的效果,而不是擁有任何超自然的力量。但有時我還是會碰到一些麻煩。
  我還記得自己曾被幾名當地魔術師挑戰,他們認為我的表演是要給他們難看。我還得極力解釋,說我的表演有別於他們聲稱的表演,而且也沒有任何要冒犯他們的意思。但我仍不只一次需要僱用保鑣,因為當地魔術師不願相信我的表演純粹是種娛樂,決意要以魔術對決。我於是了解,文化差異的確會如此影響人的感知。
  然而我操弄的感知,主要是在生物和心理層面上的。人類大腦是地球上最複雜的器官,那才是魔術表演的真正舞台。
  手部的動作無法快過視覺,但可以快過感知。如果大腦知道該尋找什麼,眼睛就會看到什麼。舉例來說,只要能捕捉觀眾的注意力,就能讓魔術達到最大的效果。懂得如何操弄觀眾的注意力,是一名魔術師最需具備的技巧之一。
  如果我可以引起你的注意力,讓你專注在特定的地方,你很有可能就不會注意到眼前發生的事。假設我對一名狂熱的棒球球迷說:「你等會兒就會看到某個你最喜歡的球員」,並且將球員帶到他跟前,那麼我就算真的叫助手牽一隻大象走進屋裡,甚至進入那球迷的視線中,他也很可能不會注意到那隻大象!這人的注意力會完全專注在球員身上,而看不到球員看到的景象!大腦一次只能注意一件事,你專注的不只是視覺,還包括注意力和思緒。在魔術表演中,你甚至會試著自我詮釋表演本身,讓自己的注意力更集中。
  魔術師想順利轉移觀眾注意力,就要巧妙運用心理技巧,操弄觀眾大腦的不同部位。只要能順利轉移注意力,觀眾就不會發現自己錯過什麼,會被蒙在鼓裡,沉浸在魔術裡。如果我拿一只信封,舔舔封口處、封起來,那麼觀眾就會假設信封封起來了,無法塞進其他東西。搞不好信封的另一邊根本就是打開著的,但因為我不經意地展示信封,然後封起來,觀眾就會假設我沒在信封上動什麼手腳。但如果我拿起信封說:「這是一個普通的信封,貨真價實。」我就會讓人開始注意信封,讓觀眾專注在信封上,並心生懷疑。
  如今科學家開始發現一些現象,加以分析,但魔術師在好幾個世紀前就已經發現這些現象了。比方說,某些最能欺騙觀眾的手法,都牽涉到科學家所謂的「改變視盲」(change blindness),也就是觀眾面對某些幻覺時,注意力倘若專注在特定範圍或作業上,就會忽略視線裡一些很明顯的改變。有時你越靠近看,看到的就會越少。這就是魔術好玩的地方。
  此外,有些直接了當的視覺幻影,也是在欺騙眼睛,換句話說,是在欺騙大腦。例如說,魔術師在好幾百年前就發現如果他們用黑布當作舞台背景,觀眾就看不到舞台上的其他黑色物體。魔術師稱之為黑色藝術。我小時候第一次看到《艾德.蘇利文秀》(The Ed Sullivan Show)裡那隻有義大利口音的老鼠時,就對這種現象感到既有趣又困惑。這隻叫做吉喬鼠(Topo Gigio)的玩偶,完全不同於我以前看過的任何玩偶:牠的身體完全沒有任何看得見的支撐。牠可以用自己的兩隻腳爪站起來,而且還常常爬上蘇利文的袖子上,親他的臉頰道晚安。吉喬鼠就像一隻活生生的卡通人物。
  當時我並不知道,吉喬鼠的確是有人操縱的,觀眾所以沒察覺,是因為操縱的人全身衣著都是黑色的,戴了黑色兜帽和黑色手套。我直到六年級時在圖書館借了一本魔術相關的書,才了解這一點。玩偶師讓觀眾看到活生生的吉喬鼠,但無論是攝影機或現場觀眾,都完全沒捕捉到玩偶師的身影。
  這一類的視覺幻象很好理解。但這本書及配套的電視節目〈大腦實驗室〉,最迷人的特色之一,就是讓我們得以探索一些魔術師知道、也利用過,但卻不完全了解的幻象和大腦作業。本書解釋了一些特定感官操作的運作原理,閱讀過這些內容後,我更了解我們這些幻象師究竟都在做些什麼,也更知道該如何使用道具箱裡的一些工具。
  身為一名幻象師,我為觀眾創造出一些他們從未目睹的神奇景象(也就是演員口中的「第一次的幻覺」),讓觀眾能重新捕捉那驚奇感。但對我的觀眾而言這些絕非幻覺,他們打從心裡感到敬佩、驚奇,完全被迷住了。我們已經好久不曾體驗這種感覺,尤其現在人們又擁有這麼多以指尖操作的美妙科技。我們靠著手提電腦、平板電腦和智慧型手機就能創造出近乎奇蹟的一切。然而我讓觀眾在一、兩個小時內脫離科技,重新體驗驚奇感,這種感覺真的很棒。這就是我會成為幻象師的原因,驅使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走上舞台。
  這本書是非常有用,也非常有趣的工具,可以增加你對覺知的認識,讓你更了解一些神奇的現象。你不但將學會更仔細地看,也會看到更多、體會更多。能參與這項計畫是我的榮幸,也讓我證實了許多過去透過工作發現、但無法清楚表達的論點,並學習到許多有用而迷人的知識。我很高興能與讀者在這個旅程中同行。
By大衛考柏菲 (David Copperfield )
內文1[自序]

你的大腦包含了……神經傳導物數十億細胞,才能造就出如此複雜的你!

今日運轉最快的超級電腦,可以在一秒內完成數百萬筆的數學計算、將私人訊息發送到地球的另一端、讓如子彈般高速飛行的火箭攔截下另一個火箭,甚至還可以打敗棋奕大師,而且完全不冒一丁點兒電子汗滴。然而目前還沒有任何一台機器,可勉強與人類大腦的運作能力匹敵。這些機器成不了詩人、建築師、醫生或藝術家,它們也無法思考。這聽起來也許讓人驚訝,但電腦就連這世界最基本的運作原理也搞不懂。人類因大腦才如此獨一無二。人類大腦擁有一些其他動物大腦也擁有的功能,包括分析五官的刺激、整合肌肉運動,以及調節心臟、肺部和其他器官的功能。然而人腦也能製造意識。人類可以在腦子裡合成並內化外在世界,創造出個人在世界中的覺知。人類不同於動物的是,我們知道自己知道些什麼,也知道該如何應對這些知識。

神經元是大腦的基本單位,是一種特化細胞,負責將訊息以電化學的方式傳遞到其他神經元。有些神經元鏈會將訊息從身體末梢傳送到大腦,讓大腦能紀錄手指被槌到的疼痛、耳朵接收到的車馬聲,或亞利桑那州壯觀的夕陽美景。有些神經元鏈負責將資訊從大腦傳到其他身體部位,指示手指如何敲鍵盤、唇舌如何形成字彙、眼睛如何左右聚焦,好追蹤網球在球賽中的移動。有些神經元鏈則充當其他神經元間的傳訊者,創造出我們意識或潛意識中的思想與感覺。

每個神經元都包含了細胞體,上頭連接著一條像尾巴的長纖維,稱為軸突。軸突的任務是將電衝傳送到其他細胞,藉此驅使肌肉細胞收縮、傳輸身體各部位的感知,或與其他神經元分享訊息。有些軸突很短,只連接大腦的鄰近細胞。有些軸突則長得多,好將脈衝一路傳到脊髓,移動手腳。有些軸突會分出多達一萬個球狀分支,將脈衝散布到很多細胞去。

每個神經元也會延伸出樹突網絡,那是一些短而細小的纖維,可以將電子訊息從外在來源傳送到神經元的主體上。若以顯微鏡觀察,軸突和樹突看起來很像紅樹林溼地糾結繁雜的景觀,只不過每根樹枝連接的是另一棵樹的根部,以此類推。

人類大腦包含了大約一千億個神經元,每個神經元又與眾多神經元相連,因此整個神經網絡名符其實地編織出上兆個連結,讓大腦成為全宇宙最複雜的物體。因為人類和其他動物懂得學習,這些連結並非靜止不變的。每天當大腦整合了新的經驗和知識,神經元就會形成新的連結。這是因為神經元彼此連接的方式,並不像以水泥砌成牆的磚頭,或焊接成橋的鋼樑。相反地,一個神經元的軸突和另一個神經元的樹突,之間是以一種稱為突觸(synapse)的小空隙相連的。


如何使用這本書

你的大腦是協同作用的代表,而協同作用正是「一體比其中部份的總和還多」的現象。Brainwork這本書也一樣。這本書是國家地理頻道特別節目〈大腦實驗室〉的配套書籍。

國家地理頻道的每個企劃,都可以讓觀眾單獨享用。而電視節目和書籍這兩個企劃,雖然都涉及同樣的重要主題,但內容本身並沒有重複。兩者都能讓你受益斐淺,但加起來卻能交織出最豐富的知識網絡。

這本書除了序言外,也包含三個章節:「看」的部份說明視覺幻象,以及幻象顯現的腦部運作。「想」是思想和回憶的現象。「存在」的部份,則包含說明了意識、情緒和意志的心理練習。

每一章節的開頭,都有一段簡介,總結我們對於該章主題現有的了解及其歷史。有些地方包括了一段事實(箭頭指示的地方)或引言(引號),好藉著主文強調一些重要觀念。這些引言之後,則包含了一些你可用來練習的感官和思想實驗,彷彿你就置身在一間神經科學實驗室一般。每個實驗都包含一段簡短說明,就收錄在右頁,並伴隨著一張圖解。你在翻頁之前,不妨先依照實驗說明的指示做。

接著你會讀到「發生了什麼事」(問號),也就是一段簡短的解釋。「仔細看」(驚嘆號)會更深入告訴你該實驗現象的神經學原理。「結論」(星號)(譯者說明)則以簡單明瞭的幾句話總結該實驗及其重要性。許多實驗也附上了讓人大開眼界的個案研究。


大腦騙局※點我購買※

明朝那些事兒(1-7)套書(不分售)
Sep 6th 2012, 15:26

明朝那些事兒(1-7)套書(不分售)明朝那些事兒(1-7)套書(不分售)※點我購買※

明朝那些事兒(1-7)套書(不分售)※點我購買※


以心寫史的巔峰之作    近年來最暢銷的史學讀本
中國時報開卷版美、日、中書市回顧,強力推薦。
榮獲「新浪圖書風雲榜」最佳圖書,
噹噹網「終身五星級最佳圖書」,
「卓越亞馬遜暢銷書大獎」,
暢銷600萬冊的最有閱讀價值讀物。

中國最後一個漢人王朝興衰的全程解說
新浪Sina《當前明月》部落格,每月點擊超過百萬的超強人氣巨著。
讀歷史也可以這麼輕鬆,一本讓您翻開後就不能罷手的好書。
歷史本身很精彩,歷史可以寫得很好看!

《明朝那些事兒》自第一輯出版至今第七輯(大結局)已全部出版完畢,好評不斷,獲獎無數,三年來暢銷不墜。
  《明朝那些事兒》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建國,到1644年明朝滅亡為止,這三百年間關於明朝的一些事情,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主要人物為主線,並加入了小說的筆法,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和小人物的命運作全景式的剖析,從驚心動魄的權位爭鬥,到前仆後繼抗擊外敵,過程絲絲入扣高潮迭起。
  雖然一樣是說史,但當年明月用的筆法,卻不是以往那些史書筆法。而是一種充滿了活力和生氣,字字都欲躍然而出的鮮靈筆法,在他筆下,人物不再是一個刻板的名字和符號,而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那些事件更是跌宕起伏,輯輯精彩,叫人讀來欲罷不能。

作者簡介

當年明月   副研究員,明史學會會員,青年歷史學者,暢銷書作家,所著作品《明朝那些事兒》銷量過八百萬冊,為三十年來最暢銷之史學讀本,多次獲得“新浪圖書風雲榜”最佳圖書,當當網“終身五星級最佳圖書”等榮譽,位列全國2007——2009年度系列暢銷書第一名,該系列作品已被譯為日、韓、英等多國文字出版發行。



明朝那些事兒(1-7)套書(不分售)※點我購買※

魔.鬼
Sep 6th 2012, 15:24

魔.鬼魔.鬼※點我購買※

魔.鬼※點我購買※

D.EVIL
  Evil就是邪惡,邪惡很可怕。   D可以是Death,死亡的D。
  死亡也很可怕。
  D可以是Darkness,黑暗的D。
  黑暗也很可怕。
  D可以是Demon,惡魔的D。
  惡魔當然也很可怕。
  那麼你有沒有想過,
  如果D是Doctor的D呢?
  Date的D呢?
  甚至Dad的D呢?
  小心你身邊的人,他們的心魔,也許比鬼還可怕……
本書特色
  可怕的不是死亡,是不知道死了以後到底會遇到什麼事。
  可怕的不是黑暗,是不知道在黑暗之中到底藏著什麼東西。
  可怕的不是惡魔,是不知道惡魔到底在哪裡……
  一個人的時候,別看這本書。我會帶你去看鬼。我會帶你去看惡魔。很可怕。
  但是,你會發現,就算你身邊有很多人,也不代表你就絕對安全。
  因為有時候,可怕的真的不是鬼,是人……
作者簡介
王瑞德
  台灣知名政論、社會、兩性電視評論員,榮獲台灣觀眾票選第一名立場最公正、立論最客觀男名嘴,曾任台灣平面媒體記者、主管,新新聞周刊副總主筆,「台灣八號分機」電視節目主持人,「綠色和平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著有:《完全不必自殺手冊》、《女人聖經》、《王瑞德的台灣頭條秘辛》。
目錄


姦屍魔──
姦屍,台灣社會中「不能說的秘密」。女性屍體會慘遭姦屍,通常會有幾個特點。首先,是屍體不能放太久,再者,不能屍骨不全。會在殯儀館姦屍者,大多是在其中工作的人員,一來有地利之便,再則膽子夠大,不怕鬼神之說。
食人魔──
邁阿密警方連續接獲民眾報案,當警方據報趕到現場時,被眼前的景象給嚇了一大跳!原來尤金正在啃食被害人臉上的雙眼、鼻子、臉頰和嘴巴!警方大聲喝令尤金離開,但是尤金完全不為所動,還繼續啃食對方!
剝臉魔──
是誰這麼殘忍?竟然將一名可愛漂亮的小女孩姦殺後,還以刀割下她的臉皮!台灣犯罪史上駭人聽聞的割臉皮棄屍案,就發生在原本應該是很單純的風城裡!
分屍魔──
新店市北宜公路一處山溝裡,被路人發現有兩包米袋,路人因好奇打開後,發現竟是被分屍的人體,警方和法醫將兩袋遭分屍的屍塊拼湊完成後,發現被分屍成十四塊的屍體中,獨缺死者的雙耳。
少年魔──
青春期的年輕人總是容易衝動,但是什麼樣的年輕人,竟會濫殺無辜?只要看不順眼,先殺再說!只要看到女人,先姦再說!
校園魔──
台北縣永和竹林路的勵行中學體育老師崔蔭,獨自一人騎著腳踏車來到學校,由於是學校的老師,校園門口的職員們不以為意,就讓他進入學校中。崔蔭今天來到學校裡,不是為了上課,而是為了復仇。
脫逃魔──
中華民國越獄脫逃史上紀錄保持人,外號「廖添丁二世」,名叫「高金鐘」。他視獄監如無物,玩看守於股掌。為了追捕他,蘭嶼竟然創下有史以來首度「封島」長達半年不准出海捕魚!
棍棒魔──
只為了劫財,他一個人,手持一根木棒,足足兩年內,襲擊了至少廿六名婦女,造成五死廿一傷的空前慘劇!更離譜的是,歹徒竟連隨身帶著小朋友的婦女也不放過,就當著小孩子的面前活活將媽媽給打死!
運將魔──
他不僅劫財劫色,而且開著假的「慾望街車」,作案後一定殺人,還故意將女屍直接丟在台北市、新北市一帶!這一殺,就有六名可憐的女被害人慘遭殺害。
腐屍魔──
愛你愛到打死你!愛情的負面表現,便是恨意;一旦男女之間沒有妥善處理男女情愛糾葛,便有可能替自己惹來殺身之禍。

山上不要玩碟仙──
山中的禁忌,其中有一項便是不能在山上玩「碟仙」!這是因為「請神容易送神難」,怕萬一有個閃失,會發生無法預料的事。當我開口提醒她們時,已經來不及了,因為她們已經開始玩起來了!
不願離開幽靈教室的學姐──
她竟然選擇在學校的教室裡上吊自殺!當隔天一大早,同學發現她竟在自己的教室裡上吊自殺,緊急通報學校教官,再打電話找來救護車希望送醫急救時,消防人員到場發現,她早已斷氣,一切都來不及了。
中橫夫妻樹──
原住民之間流傳著另一個傳說。相傳兩位壞巫師作亂人間,後來好巫師和壞巫師經過一番鬥法,終於成功制伏了壞巫師,並將壞巫師「鎮」在這兩棵樹之中,所以千萬不要太靠近這兩棵樹。
勾魂使者在身邊──
冥冥之中,好像有「人」不願意負責處理命案現場的刑警,或是趕赴現場搶拍照的新聞記者,將他們的「死相」用相機給拍下來。離奇的是,有些命案現場,不知道什麼原因,機械式相機的快門就是無法按下快門!不管他們怎麼按快門,不動如山就是不動如山!
火車驚魂──
三位男女老師,都是因為所站的位置太過接近平交道的鐵軌,結果火車快速通過時,捲起一陣非常強勁的旋風,這三位男女老師就這樣身體被捲起,接著便被無情的火車給活活輾死!
半夜非送衛生紙不可的乾淨鬼──
一位中心的老兵和我不錯,悄悄警告我,我選擇在晚間十點前上完廁所是正確的,最好不要在半夜十二點以後再去睡廁所。我忍不住問老兵為什麼?快退伍的老兵才告訴我,因為半夜以後,廁所不太「乾淨」。
半夜討開水的女囚犯──
許多人不知道,民國七十年是台灣執行槍決死刑犯的一大分水嶺。在此之前,執行槍決死刑犯時,是沒有打麻醉針的。在此之後,基於人道考量,死刑犯在槍決前,會先打麻醉針,等死囚昏迷後,再執行槍決。
半夜敲門心要驚──
當刑事組長準備就寢時,組長室大門傳來「叩叩叩」的敲門聲,組長說了聲:「門沒關,請進」,結果竟然沒人開門進來,組長覺得有點奇怪,但不以為意。沒多久,又傳來敲門聲,組長又說:「什麼事?」結果還是沒有任何聲音,也沒有任何人進來。
台灣軍艦上的洋鬼子──
這艘驅逐艦上的官兵都知道,絕對不要到艦上的後甲板散步,因為,有太多人看到這一位已經跳海身亡的阿兵哥,就出現在後甲板上「看海」!
台灣恐怖片廠──
整個廁所裡沒有別人,而就在這個時候,他更發現廁所的燈開始一熄一亮,而且不斷忽熄忽滅,而且在詭異的亮光中,他竟然看到廁所燈光的開關自己在開開關關!
左營軍區鬼話──
踼正步沒有什麼了不起。但是踼正步的六人,嚴格來講,應該不是六個人,而只是六套水手服!
江子翠分屍案一縷芳魂何在?──
法醫中心在這裡蓋了一個焚化爐,其作用除了焚燒一般文件之外,最主要是一些各單位送來化驗的屍塊內臟等,一旦化驗完畢,又無法繳還時,就直接送進焚化爐裡焚化。
自殺員警要回家──
自殺前完全沒想到,死後竟然會因為沒有超渡好,他的魂魄被迫留在這一間學校裡,每天只好在校園裡飄蕩,苦不堪言。
血衣──
血衣上面的血,竟然大量的從衣服上往下流!只見地上已經有好大一灘血,而且還朝小曾坐的方向流了過來……
吹屁股的賓館女鬼──
我很驚訝台中和高雄這兩位完全不認識的友人的共同遭遇,我更訝異的是,他們倆人所住的不僅是同一家賓館,還是同一間房間!
戒賭鬼──
賭鬼,是對好賭之徒的稱呼。但是,鬼,竟然也可以成為戒賭的最佳幫手!
走不出來的眠月隧道──
自己可以獨自一人慢慢走,沒想到越走越久一直走不出去。當他開始害怕,將身體靠在冰冷的隧道壁時,突然間,他看到眼前一片光亮!隧道裡竟然照出了一大片明亮的景象!他以為自己眼花,卻發現那個影像太過鮮明!絕對不是出自自己的幻想!
到底是誰的手──
他懷疑自己可能是作噩夢,但是意志力很清楚的告訴他,一定要醒來!兩眼一定要睜開!結果,就在他終於可以睜開眼的一剎那,他的眼前看到一隻毛茸茸的大黑手!
是誰在召喚我?──
他們的所在位置是一個密閉的室內空間,空調也是固定的,是不可能突然吹來一陣風的,那麼,這一陣風到底來自何方?只見老師唸唸有辭,好像在和她身旁看不見的空氣對話。
是誰在呼喚我的名字?──
新兵在聽到有人叫他的名字時,第一個動作都是先開燈,接著問道:「是誰叫我的名字?」但是一定看不到人。而且不會有人回答。
是誰扭開喇叭鎖?──
一位膽子較大的女警,自告奮勇,扮演「開門手」的角色。當她將手伸到喇叭鎖前,剎那間,喇叭鎖再度自行打開!現場女警被嚇的花容失色。
派出所裡的鬼母子──
被派到台北市這一個派出所的菜鳥警察,如果半夜遇到一個玩球的小朋友,和一位清秀的中年熟女,記得千萬不要害怕,你只要對他們笑一笑就好了。
看情侶做愛的白衣女鬼──
有一位在台灣以性感聞名的女明星,她一向以敢穿敢言聞名,但是有一次,她曾在台北的一家高級汽車旅館,遇到了一生中難以忘懷的事。
胡伯──
直覺告訴我,就因為這些冷門警察局平常都沒有新聞性,記者請都請不來,所以只要我努力佈線,和他們交朋友,博感情,那麼我就有源源不斷的獨家新聞!我的想法沒有錯。
飛下來的吉他──
我們有一條從金門偷偷帶來台灣的大黃土狗,俗稱「政戰特犬」,名叫「庫里」,不知道為了什麼,每天深夜當我們牽著「庫里」巡邏到和平公墓旁交界處時,「庫里」立刻鬧脾氣,堅持不動就是不動,連過去都不敢過去,任憑我怎麼打罵都無效。
除暴英雄楊哲昌女鬼訴冤記──
質疑檢察官明明只是件單純的上吊自殺案件,為什麼要搞成這麼複雜,而且人死都死了,還得解剖再開一刀,對死者太不人道了。但是檢察官不為所動,還是堅持非解剖不可。沒想到解剖的結果,果然另有文章,原來死者竟然是生前就遭人勒斃!
帶我回家──
鄰居說,劉學強已經有好一陣子不敢回家睡覺,由於每天晚上劉家都會傳出一位女孩的哭泣聲,有一次劉學強回家拿東西時,他們還向他抱怨,不解為什麼他的女朋友老是在晚上要哭泣。沒想到劉學強聽後臉色大變,頭也不回的就走了。
張天師的符咒──
我是一個相當鐵齒的人,過去從來不相信有鬼,但是在廿幾年採訪社會新聞的過程中,遇到許多不可思議的事,無法解釋,無法不信。
喇叭為什麼漲這麼大?──
行有行規。記者這一行,同樣有一些基本行規。社會記者圈也有一些行規,其中第一條一定要遵守的,便是「絕對不要在死者面前亂講話」。
就是要姐夫!──
依規定,未出嫁的女兒,死後的神主牌是不准放在家中祭拜的,只能放在外頭諸如「姑娘廟」之類的陰廟。10年過後,家人突然不約而同接獲少女「想婚」的託夢,家人半信半疑,但為完成少女的心願,最後仍然答應。
會飛的登山友──
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就在眾目睽睽之下,這一位男性,整個身體突然間開始「模糊」化!他,就在大家的眼前變成一團白霧。
當年台東有殭屍──
在路經附近的墳墓區時,意外發現竟有好幾個墳墓被人挖開。這一位目擊者立刻返回村裡,分別向村長和警方告知此事。但是等到警方和村民朝棺材裡一看:這可就嚇壞了!因為這幾個被挖開的墳墓,棺材裡下葬著的屍骨已經不見了!
與鬼談判記──
撞鬼,被鬼壓,沒什麼了不起。在我的人生奇遇中,我曾經公開和鬼談判過!沒錯!與鬼談判!
誰半夜在警察局洗澡?──
三位身形已經穿越玻璃窗的最後一位,竟然重新「飄」回走廊。這一位小姐,還回頭看了他一臉,先對他笑了一笑後,問了他一句:「你說我洗完澡後香不香?漂不漂亮?」
誰在水裡笑?──
在水中潛水或是游泳時,如果突然發現有一個人坐在游泳池的最深處,對著你微笑時,將是怎麼樣的感覺?
誰在看錄影?──
我經常參加許多電視節目的錄影。許多電視人都知道,在那一家電視台的那一個攝影棚,特別容易遇到鬼!
誰在摸肚子?──
老簡張開眼睛,準備起身上廁所時,他翻了一下身子,突然發現,太太隆起的肚子上,有一團白色的霧氣!老簡以為自己看錯了!再定睛一看:沒錯!真的是一團白色霧氣!
誰是第廿七個償命人?──
你看過連神明都不肯進入驅邪的兇宅嗎?我親眼看過!
誰踩我油門?──
他發現油門自己猛踩,可是前方的隧道顯然是彎曲的,這時候,他只能雙手緊握住方向盤,並且在心中默默祈禱兼拜託:「請你千萬不要來搶我的方向盤!」隧道沒有多遠,但是對他而言,這簡直就像是人間和陰間的分界線!
還我肉來!──
不少機上乘客的大體,竟然在飛機直接撞擊到地面時,整個頭部全部擠壓在牆壁上,形成十分可怕的「人頭牆」!
羅董的新生──
酒店界有一個不成立的規定,就是「兔子不吃窩邊草」。不管酒店內的紅牌小姐長得有多漂亮,身材有多正點,老板和店內幹部依行規,都不能「動」自己店內的小姐。
藝工大隊三個鬼──
因為天氣實在太熱,他想洗個冷水澡,於是就將電話機拉到浴室外,用一個椅子放好,火速衝進浴室內,將肥皂塗滿頭髮和全身,想說用最短的時間洗一個「戰鬥澡」。沒想到肥皂竟然掉了!突然有人竟然拿著肥皂交到他的手中!後來轉念一想,部隊裡就只有他一個人,怎麼還會有別人?
警政署長遇鬼記──
病房傳來有人敲門聲,王卓鈞的哥哥再次外出應門,回來後還是一句話也不說,同樣沒有任何人一起進入病房,此時王卓鈞開始覺得奇怪,但是還是沒有開口詢問。直到第三次,當敲門聲再度響起。
警察奇遇囡仔仙──
從台北市刑警大隊除暴組出身,破過台灣多起重大刑案的警官楊哲昌,曾有一段和「囝仔仙」命理師過招的精彩過程。當時老家在台南的楊哲昌,拗不過母親的要求,勉強來到南部的「囝仔仙」問前途。
內文1魔:分屍魔

七十二年五月十五日,當年的台北縣新店市北宜公路一處山溝裡,被路人發現有兩包米袋,路人因好奇打開後,發現竟是被分屍的人體,趕快向警方報案,警方和法醫將兩袋遭分屍的屍塊拼湊完成後,發現被分屍成十四塊的屍體中,獨缺死者的雙耳。

換句話說,死者的雙耳是被兇手故意割掉的。

由於死者的嘴巴裡已經完全沒有牙齒,從年紀分析,應該在七十歲上下,警方後來追查發現,死者就是在台北市一處建築工地負責燒飯的顧姓老人。
本案最後循線破獲,原來是一對密醫情侶替顧某看病後,打了一劑盤尼西林,沒想到顧某的體質對盤尼西林過敏,結果休克後死亡,密醫情侶因怕非法看病東窗事發,只好分屍滅跡。

其中,負責下手分屍的聶姓軍人,因為本身是貴州人,根據其故鄉的傳說,殺害一個人後,必須將耳朵割掉丟棄,如此一來,死者的陰魂才不會回來找兇手復仇。

至於屍體被割掉的部位,有時候則反應出兇手的洩恨之所在。

七十二年九月二日,正在桃園一處魚池釣魚的黃姓男子,意外發現魚池內竟有一個塑膠袋,靠近一看,嚇了一大跳,原來竟是被人分屍的屍塊!

警方在附近魚池打撈,共找到好幾個塑膠袋,更發現兇手故意在塑膠袋裡放置好幾塊沈重的大石頭,但是塑膠袋仍然浮了起來。

經仔細驗屍後,發現是一位女性,而且已生產過兩次,但是比較特殊的是,她的下體竟被歹徒給蓄意割掉了!

本案最後因死者的哥哥出面認屍,查出身分後,循線逮捕其張姓先生。

命案會發生的原因,原來是因為死者在外另有男友,張某曾出面捉姦,但在太太哀求下,撤回對太太的告訴,只控告對方涉嫌通姦,並判刑三個月。
不料太太和男友仍繼續來往,行兇當晚,夫妻兩人又爆發口角,鄰居們幾乎都聽到兩人的爭吵聲。

太太責備先生,不該把捉姦的事情告訴左鄰右舍,害她被人恥笑,結果越吵越大聲,最後更演變成扭打,先生一氣之下,拿起電話線就將太太當場勒斃。

原本分屍是怕被人認出死者的身分,但因死者開過刀的痕跡,和假牙的特徵,最後不僅家人順利出面指認,警方也找到了替死者做假牙的牙醫。
至於分屍和棄屍過程中,故意將太太的陰部割掉丟棄的原因,就是因為不滿太太紅杏出牆還咄咄逼人,所以才下此重手洩恨。
七十九年十二月,台北市現稱「中正區」時稱「古亭區」的同安街,發生殺人命案,警方趕到現場後,發現一名趙姓男子在住處臥室遭砍死,除了背部有遭砍殺數刀的傷勢外,警方最好奇的,是他所穿著牛仔褲裡頭的生殖器官,竟遭人給整付割掉!
法醫驗屍時,發現下手的兇嫌應該是一位行家,因為他將死者的整付生殖器官給割掉後,只見下方的脂肪層,和一般兇手殺人時亂砍亂切一通完全不同。

警方從屋內並無打鬥痕跡,但屋內有多處血跡研判,兇手應該和死者認識,而且從下手行兇的手法和部位分析,應該與感情糾紛有關,便從死者平常的交往背景進行深入追查。

結果不到一天的時間,警方就宣佈破案。

原來,「玩別人的老婆是要付出代價的」,死者平常和兇手的太太來往,雙方還因此發生性關係。

當對方的老公找上門來談判時,因為談判破裂,結果兇嫌立刻以預藏的尖刀,將死者砍殺多刀後,一氣之下,乾脆將全付「牲禮」給割走,以洩心頭之恨!

警方循線逮捕涉嫌行兇的先生時,才赫然發現,原來兇手本身就是閹雞的!

因為平常就專門從事閹雞的工作,所以在「閹人」時,才會如此專業。

不正常的感情下,往往會發生可怕的結局,奉勸世上曠男怨女,要想「出軌」前,得先想想自己有沒有這個本事和本錢。


魔.鬼※點我購買※

人類面臨的重大問題
Sep 6th 2012, 15:23

人類面臨的重大問題人類面臨的重大問題※點我購買※

人類面臨的重大問題※點我購買※

從陳水扁到林益世,證明貪腐是執政者的道德問題。
我們一直都有一個絕對錯誤的觀念,
就是誤以為只要有好的制度,就不會有貪腐。
我們太過於忽略執政者的道德問題。
  政府官員的腐敗和貪污是一大問題,公職人員貪污或政治人物違法收取政治獻金的情況時有所聞,黑道綁標或大企業左右政策方向,這些事我們也不陌生。有時候,我們甚至還會看到執法人員暗中從事違法之事,那麼社會風氣怎麼可能好起來呢?即使我們的政府一再強調會掃蕩黑金與貪污,落實廉能政治,但這絕對不只是一個制度面的問題,依舊要回歸到道德面,任何的制度背後,必然要有道德規範作為它的支撐點,這是千萬不可忽略的。否則那些無視道德的人,即使法律規定的再完善,他都依然可以找到漏洞來鑽,法律絕對只防君子,不防小人。
  除了貪腐,人類面臨了很多嚴重的問題,包括:
  (1)道德的日漸不受注意
  (2)巨大仇恨
  (3)重大決策,仍然操縱在少數人手中
  (4)資源之消耗殆盡
  (5)環境汙染
  (6)貧富不均
  (7)軍備競賽
  (8)攸關人類重大幸福的科技由少數人所擁有
  (9)經濟發展鼓勵浪費
   
  有很多人之所以不關心世界大事,並非他們冷漠,對世人的問題漠不關心,而是沒有關心的習慣。很多善良的人專注於自己的工作,盡全力將自己的工作做好,也將自己的家庭顧好,至於世界上各角落所發生的事情,對他們來說都不重要的,無需去關心。
  其實,我們任何人都無法遺世而獨立的,也沒有一個人可以說,我只要將自己的工作做好,就可高枕無憂矣。假設有一位工程師,平時兢兢業業,也是一個稱職的專家,這家公司也因此營業狀況非常健全,這位工程師平時從不關心國際大事,可是忽然之間,金融海嘯發生,全世界陷入恐慌,他所工作的公司也立刻陷入危機,這一下子,他才恍然大悟,自己公司的命運並不是公司內部工程師以及管理人員所能決定的,世界上在遠處所發生的事,是可以嚴重地影響到自己的生活的。
  很多人認為只要將自己國家建設好,別的國家的事情大可不管的,因為他們總認為在別的國家內發生的事情,與自己國家是無關的。這是絕對錯誤的,目前歐債問題之所以受到全世界的注意,乃是因為歐洲地區如果經濟有問題,世界各國可以外銷到歐洲的貨物都會減少,不僅歐洲經濟會出問題,全世界的經濟都會出問題。
  雖然世界上有嚴重的貧富不均現象,大多數先進國家的人民都對這件事沒有興趣,他們總認為世界上的窮人都存在於落後國家,自己國家是富有的,所以那些窮人不會影響到自己的國家。就以歐洲為例,歐洲富有,非洲貧窮,結果是大批非洲人偷渡到歐洲,歐洲海岸遼闊,偷渡很容易。
  大家常認為以色列是一個中東國家,和非洲沒有多大關係,其實看一下地圖,就會發現以色列和非洲是連接起來的,最近非洲一再地發生天災人禍,很多非洲人越過沙漠,偷渡到以色列。美國和墨西哥相連,一直就有所謂非法移民問題,美國也和加拿大相連,但美國從不擔心加拿大人會大批非法入境美國。
  在歐洲、美國和日本發生經濟危機的時候,大家慶幸的是世界上還好有新興的國家,金磚四國就是一個例子,如果沒有這些新興國家,先進國家的經濟狀況會更糟。在我寫這篇文章的時候,英國著名的積架汽車說他的盈利狀況極好,他的買主多半是中國大陸的富豪。我想積架公司一定希望非洲不是一個貧困的地方,而是一個富裕的地方。
  所以我們必須注意世界上的各種問題,不要以為這些事只發生在世界上一個遙遠的角落,我們因此可以對這些問題不理不睬,這些問題遲早對我們會有影響的。
本書特色
  李家同擔憂當前社會的道德、武器競賽、貧富懸殊、資源消耗、道德淪喪、仇恨殺戮、分配等各項問題,於是提出他的關切與呼籲。人類的確面臨了這些嚴重的問題,這個世界,不是我們想像的這麼美好,不僅如此,甚至問題重重。
  我們不能再以為,只要我們獨善其身,我們眼前的事都很美好和平就可以了。
  事實上,一旦這些問題及身,再去設法處理,往往已來不及。
  李家同教授對這些問題抽絲剝繭,精闢的分析。我們跟著李家同的思路,可以看到人類面臨的重大問題是如何交錯影響著現代和未來。
作者簡介
李家同
  民國28年生,台大電機系學士,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校區電機博士。歷任靜宜大學校長,暨南大學校長。97年退休後,擔任清華大學、暨南國際大學、靜宜大學的榮譽教授,以及總統府無給職資政。
  研究領域為符號邏輯、演算法設計分析、生物計算、生物資訊等。曾獲得許多獎項的肯定,包括國科會連續五屆傑出研究獎、教育部工科部學術獎,也是美國電機電子學會榮譽會員。
  李教授信仰天主教,在大學求學期間,就常去台北監獄與新店軍人監獄當義工,目前仍為新竹德蘭中心的義工,教孩子數學與英文。由於他長期關懷弱勢團體,文章帶有人道主義色彩,並深受廣大讀者的喜愛。著有《讓高牆倒下吧》、《陌生人》、《幕永不落下》、《鐘聲又再響起》、《一切從基本做起》、《李伯伯最愛的40本書》、《大量閱讀的重要性》等暢銷書籍。
目錄

第一章 道德的日漸不受注意
第二章 巨大的仇恨
第三章 重大決策仍操縱在少數人手中
第四章 自然資源的消耗
第五章 環境汙染
第六章 貧富不均
第七章 軍備競賽
第八章 攸關人類重大幸福的科技由少數人所擁有
第九章 經濟發展建築在人類的浪費之上
結語


我們能不理會這些重大問題嗎?─代序(節錄)∕李家同

  每年過聖誕節,就會收到很多的聖誕卡,這些聖誕卡上有一個特色,那就是圖片一概是美到極點的,白雪覆蓋的田野中常有一幢漂亮的小屋,小屋內的燈光可以使我們知道這家人在快樂地享受聖誕大餐。

  每次收到聖誕卡,我就想起《世界地理雜誌》,很多人訂這本雜誌,也珍藏每一本雜誌,為什麼呢?因為這裡面的照片的確都是美的,如果有外星人要造訪地球,有人寄了好幾本《世界地理雜誌》給他,他看了之後,第一站到的卻是非洲的索馬利亞,他第一個感覺一定是:「我有沒有走錯了星球?」
  美國有一位幾乎是家喻戶曉的插畫家,叫做諾曼.洛克威爾(Norman Rockwell),各位可以上網去看他的插畫,這些插畫都會給人一種溫暖的感覺。他的畫主要是描寫美國人的生活,因此,小孩子往往是畫中的主角,而那些頑皮小男孩的模樣,的確讓人看了會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這位畫家曾受命畫「四大自由」,四大自由中有一個是「免於匱乏的自由」,用更通俗的話來說,這就是「免於貧窮的權利」。洛克威爾畫了一張畫,畫中一家人圍桌而坐,個個面露笑容,慈祥的母親正端出一隻大的烤火雞,老爸爸也笑容滿面地準備切火雞,這幅畫裡的人當然都是白人。
  其實就在洛克威爾畫這幅著名插畫的時候,美國的黑人問題非常嚴重,他們受到歧視,經濟上也處於絕對的劣勢,洛克威爾將美國畫成了一個天堂,卻一點也不願意告訴人們美國的真實面。
  為什麼洛克威爾不願意畫黑人受到歧視的插畫呢?道理很簡單,一般人並不願意看到真相的,如果《世界地理雜誌》大篇幅地介紹索馬利亞的內戰和飢荒,它的銷路一定一落千丈。
  我現在仍在清大教書,清大校園的確很美,全國大樹最多的校園可能就是清大了,可是,我相信很多師生都會看到一些拾荒的老人到清大來撿垃圾,這些老人個個都彎腰駝背,已經很老了,還要吃力地推一部車,車子上裝滿了一袋一袋的垃圾,這些垃圾都是清大師生丟棄的東西,但顯然這也是老人們賴以維生的物資。到了週末,一位老太太身旁多了一位小女孩,一看就知,她一定是國小學生,國小學生要幫奶奶拾荒,她的心情可想而知。
  如果學生要編一個畢業紀念冊,清大很多角落都可以被拍成美麗的照片而入冊的,可是,那張小女孩幫奶奶拾荒的照片絕不可能入冊,沒有人願意看到這種照片的。
  願意或不願意,都改變不了一個殘酷的事實:世界的悲慘不會因為我們不理不睬而消失。美國人過去不肯正視黑人問題,導致後來大規模的種族暴動。伊斯蘭教徒一直對西方社會不滿意,西方社會不理不睬,終於爆發了不可收拾的局面。
  有很多人之所以不關心世界大事,並非他們冷漠,對世人的問題漠不關心,而是沒有關心的習慣。很多善良的人專注於自己的工作,盡全力將自己的工作做好,也將自己的家庭顧好,至於世界上各角落所發生的事情,對他們來說都不重要的,無需去關心。
  其實,我們任何人都無法遺世而獨立的,也沒有一個人可以說,我只要將自己的工作做好,就可高枕無憂矣。假設有一位工程師,平時兢兢業業,也是一個稱職的專家,這家公司也因此營業狀況非常健全,這位工程師平時從不關心國際大事,可是忽然之間,金融海嘯發生,全世界陷入恐慌,他所工作的公司也立刻陷入危機,這一下子,他才恍然大悟,自己公司的命運並不是公司內部工程師以及管理人員所能決定的,世界上在遠處所發生的事,是可以嚴重地影響到自己的生活的。
  很多人認為只要將自己的國家建設好,別的國家的事情大可不管,因為他們總認為在別的國家內發生的事情,與自己國家是無關的。這是絕對錯誤的,目前歐債問題之所以受到全世界的注意,乃是因為歐洲地區如果經濟有問題,世界各國可以外銷到歐洲的貨物都會減少,不僅歐洲經濟會出問題,全世界的經濟都會出問題。
  雖然世界上有嚴重的貧富不均現象,大多數先進國家的人民都對這件事沒有興趣,他們總認為世界上的窮人都存在於落後國家,自己國家是富有的,所以那些窮人不會影響到自己的國家。就以歐洲為例,歐洲富有,非洲貧窮,結果是大批非洲人偷渡到歐洲,歐洲海岸遼闊,偷渡很容易。
  大家常認為以色列是一個中東國家,和非洲沒有多大關係,其實看一下地圖,就會發現以色列和非洲是連接起來的,最近非洲一再地發生天災人禍,很多非洲人越過沙漠,偷渡到以色列。美國和墨西哥相連,一直就有所謂非法移民問題,美國也和加拿大相連,但美國從不擔心加拿大人會大批非法入境美國。
  在歐洲、美國和日本發生經濟危機的時候,大家慶幸的是世界上還好有新興的國家,金磚四國就是一個例子,如果沒有這些新興國家,先進國家的經濟狀況會更糟。在我寫這篇文章的時候,英國著名的積架(Jaguar)汽車說他的盈利狀況極好,他的買主多半是中國大陸的富豪。我想積架公司一定希望非洲不是一個貧困的地方,而是一個富裕的地方。
  所以我們必須注意世界上的各種問題,不要以為這些事只發生在世界上一個遙遠的角落,我們因此可以對這些問題不理不睬,這些問題遲早對我們會有影響的。
內文1第一章 道德的日漸不受重視

人類面臨的重大問題,首先以道德日漸淪喪最為嚴重,這也是所有問題中,最核心,也是最根源的問題。自從地球上出現人類之後,我認為這對地球來說,不見得就是好的,恐怕還是災難的開始。人類的七情六慾和各種私心,在很多動物身上並不存在,可是正因為人類的慾望和私心,造成了地球上許許多多問題的發生。
為了人類的慾望,我們無限制的擴大並侵害自然動植物的生存範圍,但這還不是最嚴重的,因為我們甚至會為了自己的私心,侵害自己的同類,這在人類歷史上都可以發現。
舉例來說,我們可曾看過老虎吃老虎,或是獅子吃獅子?也許在非常特殊的情況之下,為了抵抗會這麼做,但除此之外,一般是不會以同類為食的。但是,在美國一份雜誌報導上,卻發現一件令人難過的事,美洲原住民在古代曾有人吃人的行為,證據顯示,曾發現被烹煮過的人類骨骸,並且在人類的糞便中存有其他人類的細菌。此外,動物不像人類有貪慾,不會去強求自己所需的東西以外更多的東西,動物只要吃飽了,就會很自然的停下來;但人類會奢求需求以外的更多東西,貪慾是無止境的,這就產生了後續問題。
人類不但是所有動物中,唯一懂得發明和製作各種武器,並且還會用武器來對付自己同類的動物。沒有一種動物會像人類一樣,這樣對待自己的同胞。我們人類在所有動物裡,難道不是最殘忍的嗎?
人類從野蠻狀態進步到後來成為社會動物,建立了人類社群,為了維繫社群,讓人們不再回復到野蠻時期的殘忍行為,其中最重要的一個維繫方式,就是以「道德」來作為約束,我們在建立社群的同時,也制定了某些道德規範,以維持彼此之間的互信與合作。但我所擔心的是,我們整體的人類社群,對於道德的規範,卻有越來越不重視的現象。

過去的錯誤觀念:只要有好制度,很多問題都可解決

我們一直都有一個錯誤的觀念,而且是絕對錯誤的,那就是我們誤以為人類只要有一個好的制度,就不會有問題。一個國家,只要施行民主制度,國家就有希望,就會強盛。但是,民主制不必然就是一個好的制度,以海地來說,在美國的幫忙下,海地也實行了民主政治幾十年,除了海地之外,還有許多的中南美洲國家,同樣都有美國在政治上的介入和幫忙,但為什麼他們依然貧窮?有時我們會發現,有太多的問題,並不是單純依靠一個制度或法律途徑就可以解決的,自由、民主和法治並不是萬靈丹,在制度之外,我們太過於忽略執政者和執法者的良心和道德問題。


人類面臨的重大問題※點我購買※

為夢想單飛:一個台灣女生上哈佛的成長故事
Sep 6th 2012, 15:21

為夢想單飛:一個台灣女生上哈佛的成長故事為夢想單飛:一個台灣女生上哈佛的成長故事※點我購買※

為夢想單飛:一個台灣女生上哈佛的成長故事※點我購買※

她,和馬友友一樣,哈佛大學、茱莉亞音樂學院畢業,
  她,幾度和馬友友、帕爾曼同台,是國際古典樂壇正崛起的新星。
  她,是尤虹文--在高雄土生土長、沒有傲人背景與財富的平凡台灣女孩兒。
  國中畢業後,隻身赴美念高中;一面精進音樂,一面拚命念書。三年後,她以優秀成績進入哈佛經濟系。這本書紀錄她如何以堅強信念、意志力和正確方法在異鄉熬過重重考驗、自我成長的生命故事。
  除此之外,作者更想告訴大家,台灣培養出來的孩子,也有機會走向世界的頂端,在最高學府實現夢想;也希望父母可以從書中看到讓孩子做夢,有勇氣追求求夢想,是孩子茁壯的必須。
作者簡介
尤虹文 Mimi Yu
  台灣高雄人,從小習鋼琴、大提琴,曾連續兩屆獲得全國大提琴冠軍。十五歲赴美習大提琴,同時就讀於克里夫蘭音樂院預備部和海瑟威布朗女子中學。三年後,申請上哈佛大學主修經濟。畢業時獲哈佛大學頒發「極優等經濟殊榮」(A. B., magna cum laude in Economics),也是哈佛大學藝術獎得主,並獲選《哈佛紅報》「傑出十五大藝術畢業生」。同時,她也是茱莉亞音樂院碩士。
  現為音樂表演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文字創作者,寫作發表於《哈佛席格涅特協會期刊》、《哈佛大學財經雜誌》以及《哈佛人》雜誌。
  多次和小提琴天王帕爾曼及華裔大提琴家馬友友合作演出。《紐約時報》讚譽為「飛揚的大提琴家」;《波士頓環球報》封她為「最完美的大提琴演出」;《蘋果日報》也曾以「女版馬友友」為題做專文報導。
目錄

推薦序
激勵人心的一本好書 帕爾曼
客居異鄉的美好相遇 馬元中
看到台灣孩子「愛拚才會贏」的精神 林知延
音符背後的故事 劉軒
媽媽的話 尤媽媽
前言
第一部 帶著勇氣與希望,出發
01小小年紀,大大夢想
02美國還是台灣?
03踏上陌生國度
04穿梭兩校之間的局外人
05文化大震撼
06原來,美國高中是這樣上課的
07親愛的老師們
08英文大突破
09從零開始的音樂路
第二部 自己敲開哈佛的門
10申請入學第一課
11下定決心申請哈佛
12勇闖天下第一關
13搞定AP 和GPA
14終極考驗──申請書與自傳
15面試停看聽
16獎學金與推薦函
17慢半拍的新鮮人
18因為暫停,更明白上大學的真義
第三部 我的家永遠在台灣
19 當東方遇見西方
20 愛的力量
21一頭栽進古典樂
22斷指事件
23那些爸媽教我的事
24英文,讓我與世界接軌
25埋下追夢的種子
26從紐約到台灣
後記


推薦序1
看到台灣孩子「愛拚才會贏」的精神
  虹文在哈佛大學四年中不僅專研經濟,受教於美國前財長和校長桑默斯的高徒安德魯.施萊佛(Andrei Shleifer)教授;在音樂領域的耕耘更辛勤,大提琴琴藝精益求精,臻於純熟,年紀輕輕就成為母校大提琴家之中,台灣的唯一代表。
  2010年,她加入哈佛台灣校友會為會員,用心參與校友會和母校的活動;記得去年底我們初次在台北亞都麗緻酒店見面,我很訝異我們竟然除了英語之外還能夠兼用國語和台語交談。
  我曾以過來人的身分建議她:「出國那麼久,一定要試著待在台灣至少一年。台灣,這麼好的地方,只要能適應第一年,心就可以留下來。」

  我不知道她有沒有照我說的話做,出乎意料之外的是,她用自己的方式寫了這本書,讓她的心聲透過文字和孕育她的土地「台灣」緊密相連。

  這本書紀錄了她在美國最初三年的點滴歲月,娓娓道出所有小留學生的異鄉心聲。從這本書中,我們看到了台灣孩子「愛拚才會贏」的精神;願這本書能夠給台灣關心教育的父母和成長中的莘莘學子,開啟一扇深入美國教育精髓的窗口,點亮登入世界殿堂的一道新火炬。
林知延∕中華民國哈佛大學校友會會長
推薦序2
客居異鄉的美好相遇
  我的朋友 Mimi 要出書了,邀請我替她寫推薦序。「就寫『你眼中的 Mimi』吧。」她說。我當然樂意之至。
  二○一○年的夏天,我剛結束了兩個星期的工作和旅行,從燠燥的歐洲回到蒸溽的紐約。才調好時差,大朋友明維來信,找我和另外幾個紐約的朋友們一起到他家吃炸醬麵。明維廚藝絕佳,一吆喝,我們這群固定班底就紛紛帶著酒與甜點集合完畢。
  暑假,企劃總是接踵而至的我們,步調也跟著全世界人的休假而稍稍放慢。很難得的,我準時下班了。
  一進門,聽見明維在廚房裡跟已經到的客人在聊天。「這是祖浩的妹妹維倫。」明維介紹。之前祖浩提過他妹妹要到紐約工作一年,在我出差期間,維倫已經加入了我們的陣容。「今天還有一個新朋友要來,我也沒見過。她是拉大提琴的。」
  我和維倫同時問:「你也沒見過?那怎麼認識的?」
  「她其實可能可以算是我的粉絲,她寫email給我,說想和我談一談,所以我就說,你有沒有空,要不要來吃飯。」
  門鈴響了。沒多久,明維領著一個瘦瘦高高的短髮戴眼鏡的女孩走進來。「這是Mimi。」
  「我媽媽最近讀了很多有關明維作品的報導,就打電話告訴我,說我應該去看看明維的網站,了解一下人家這麼厲害是怎麼做到的。所以我就寫信給明維了。」
  英文有一個來自波斯語的美麗的字,serendipity,機緣巧合。因為一連串的機緣巧合,我們非常 serendipitous 地成了朋友,在紐約這樣一個大城市。 
  和 Mimi認識不超過十分鐘,就能感覺到她是個外向但是又很內斂的人。初見面,她就告訴我們最近和航空公司在電話上周旋時發生的笑話:「因為我的大提琴也要坐一個位子,但是機票一定要有名有姓,所以我就說,一張是Mimi Yu,另一張是Cello Yu。結果對方非常認真地問我,『這位Cello Yu是先生還是小姐?』」
  她總是活潑開朗,凡事直率面對。隻身離鄉背井超過十年,有時候她的天真爛漫又使我吃驚,再怎麼微不足道的小事,說給她聽之後,都會變得有趣百倍。但是在這樣的外表底下,她是沉靜的,用她的方式去捕捉和表現每一個瞬間。
  我們曾經在飯館裡,一邊吃小菜,一邊討論怎麼樣結合她的音樂世界和我的視覺世界,一邊在我寸步不離身的筆記本上塗塗畫畫:這邊這樣,那裡那樣。然後,我們要去哪裡申請補助,場地的問題呢……總有一天,要付諸實現。
  現在,Mimi要把她的成長和體會寫給大家。我也很期待,她的所聞所思是不是會和同樣少年離家的我相仿呢?像我們這樣子為了現實和理想努力,覺得自己代表從小居住生長的土地,期許自己以客居之姿嶄露頭角。
  恭喜 Mimi。我們一起加油。
馬元中∕藝術家
推薦序3
音符背後的故事                                                        
  認識Mimi不算很久,但我覺得彼此已是深交,一來她是我哈佛學妹,二來也是茱麗葉音樂學院的校友,我們之間有不少共同的記憶可聊。而且,Mimi讓我想起許多認識的小留學生:彬彬有禮、積極進取,但也有一種長期在國外獨自生活所鍛煉出來的韌性。
  而這也只是表面。背井離鄉的辛酸、文化的衝突、沒有家庭安全網的狀態下尋找自己......在Mimi喜氣洋洋的談笑中,看不到舊傷,但這是每個小留學生都得面對的課題。每個人的狀態不同,出路也不同。我和Mimi不曾聊過這些,但閱讀她的這本書,還是心有戚戚焉。
  有些家長認為,孩子出國念書,只要功課好就沒問題。但即使是光鮮亮麗的名校,也有黑暗之處,有時甚至因為學校光環太大,蓋過了個人內心的燭光,被吹熄了也難以察覺。我所認識的名校學生,曾經叛逆迷失的大有人在。我甚至懷疑,八成要經過了這個過程,才能搞清楚自己是誰,才知道在家庭、社會和文化中該站在哪裡。
  Mimi是個成功的例子。這不僅因環境塑造,也靠自己苦修。環境就像一把好琴,讓人更容易練出悅耳的音色,但如何在正確的音符中注入靈魂,讓琴為之歌誦,除了高度的技巧,更需深度的自省。最終,過去的歡樂悲傷才是音樂的能量,心坎才是真正的共鳴器。
  每次與Mimi見面都談笑甚歡,而今在她的新書裡,我看到了音符背後的故事。她的音樂就是文字最好的伴奏,她的文字就是音樂的最佳註解,兩者相輔相成,譜出的雙部合音,值得回味。
劉軒∕作家、音樂人
媽媽的話
尤媽媽
  為了參加虹文哈佛大學的畢業典禮,我們從台灣飛了三十個小時到達波士頓。飛機誤點了三個小時,她一直等在波士頓羅根機場,準備迎接我們。一見到她,突然恍惚覺得,她燦爛的笑容跟小時候一模一樣。想當年,我也是滿心歡喜地迎接她的到來。
  一九八四年年底,當了三年國中家政老師的我,正用心準備迎接新生命。抱著軟軟的她,餵奶、換尿片、洗澡……,真是手足無措外加神經緊繃。多少個夜晚,面對該做的都做了、仍然啼哭不止的小嬰兒,當下真希望能將她再塞回肚子裡。
  虹文的奶奶來幫我做月子,之前她帶過四個小孩和一個孫女(虹文的堂姊)。她認為扁頭比較漂亮,堅持小嬰兒要平躺,初為人母,我在這件事上並沒有太多意見,認為健康最重要,管她圓頭還是扁頭。滿月後的某一天,婆婆忽然說:「哎呀,好像睡太扁了!」我才驚覺到小嬰兒的後腦杓像牆壁一樣平,趕快問婆婆還來得及嗎?直到虹文念小學時,我曾技巧地告訴她:「圓頭好看,扁頭有人緣。」
  我們常玩自己發明的遊戲,造飛機、大腳大;加上《嬰幼兒益智遊戲》書中各項遊戲:照鏡子(認識五官)、媽咪在哪裡(物體恆存)……。我們一起看童書《小黑捉迷藏》、《小鴨鴨的朋友》……。一起唱兒歌:秀才秀才騎馬弄弄來、城門城門幾丈高…又跳又唱兼比手畫腳。一起吟誦唐詩:紅豆生南國、千山鳥飛絕、誰知盤中飧……。
  大學同學曾經告訴我,高雄有所以蒙特梭利教育為主軸,採混齡教學的幼稚園。當虹文兩歲左右,我去拜訪負責教學規劃的吳修女,她說:「嬰幼兒期(零至六歲)蒙特梭利稱之為『吸收性心智』(absorbent mind)。孩子就像海綿一樣,吸收外界給它的訊息。兒童吸收進去的東西,或沉潛很久,並且在往後的生命經驗中展現出來。在幼稚園裡,孩子將接受各式各樣多元化的刺激。」
  我又問:「虹文個頭高,不知該不該提早接受小學教育?」吳修女說:「兒童時期是人生最快樂的時期,多一年讓基礎更穩比較好,若是資賦優異往後再跳級也不遲。何況所謂『資賦優異』多是智力發展部分,其他如人格發展、社會行為發展並沒有相對成長,不必操之過急。」吳修女的教學熱誠讓我感動,幾個月後,虹文成為小熊班(幼幼班)的一員。
  小學五年級時,虹文參加比賽成績不理想,賽後全家到餐廳用餐,大家都下車進入餐廳,唯獨她待在車上哭個不停,最後是她爸爸說:「你哭吧,但你不可能一直哭上一個小時或更久,總要停的。既然遲早要停,何不現在就停止哭,大家一起吃飯,免得待會吃冷的!」虹文好像頓悟一般,立即破涕下車,宛若沒事。
  國一時,虹文學術科均優,但是課業壓力非常大。我內心憂愁卻無能為力。正巧坊間出了一本《成長戰爭》,內容敘述一位母親倡導自學教育。我誠懇地和虹文溝通,告訴她,爸爸媽媽沒有這種本事讓她自學,希望她還是留在正規的教育體制內接受挑戰,早熟的她認真地點點頭。
  我常提醒她,上英文課時要認真,不可以自認為英文好就態度不佳,那是最要不得的。事後她告訴我,自己和老師溝通,當她把學校「音聽」背完,是不是可以讀自己的英文書籍?開明的國中英文老師欣然同意,同時推薦她代表學校參加高雄市政府舉辦的英語演講比賽。
  每天她在浴室對著鏡子練習發音、語調。比賽完當天下午我接她時,她要求去三信家商看成績,我本來不答應,但是熬不過她的央求。一路上我默默祈禱,只要榜上有名就好,我不希望待會兒回家的氣氛是沉重到沒法呼吸。她上車時開心地告訴我她是第一名!
  我和她爸爸當然希望她上完大學再去美國深造,但是台灣老師先前的建議:「要就早一點去!」一直縈繞在我們心中。直到獲悉美國俄亥俄州的克里夫蘭音樂院預備部能夠兼顧學業時,就決定讓她十五歲時出國就讀,儘管我心裡萬般不捨。我心想,以後該怎麼助她一臂之力呢?
  一去十來年,孩子想家很苦,父母心中也苦。虹文爸爸常常安慰我說:「這不就像我當年從南部鄉下去台北念書嘛,一年半載才得返家一趟。」我常常睡覺一翻身,就以為自己到了美國在女兒身邊。第一次試著用skype說話,虹文的奶奶驚奇地說,虹文這麼遠,怎麼在電腦螢幕裡出現了?可以摸得到她嗎?
  虹文出國第二年的暑假,回來跟我們短暫相聚;要回美國時,航空公司更改班機,我試著讓虹文獨自在櫃檯前交涉,所有能想到的各種問題她都想到了;那年她才十六歲。
  她爸爸說:「放手是對的,我們要尊重孩子的決定。孩子雖然走一條艱辛的路,但是回顧這一路上也幸運地遇到許多貴人。她看到的、學到的,是值得的。」
  去年,電視上正轉播關於哈佛大學的報導,虹文的爸爸突然轉過頭來跟我說,我們是這麼平凡的家,竟然也可以送女兒到哈佛念書。他臉上的表情參雜著說不出來的安慰、一絲絲的暗自欣喜,還有更多的謙卑和感恩。
  一直以來,我們只希望能夠當女兒背後的推手、抱琴的書僮,從來不曾預期她可以出國,更沒有想到,她會申請上哈佛。當虹文願意自己寫書,分享她的心路歷程時,她的爸爸和我心中都非常訝異,也感動莫名。
  因為,她的故事不同於任何坊間教你「如何上哈佛」參考書;她的經驗不僅可以成為台灣孩子申請名校的另外一面鏡子,更希望藉由她的分享,讓大朋友、小朋友知道:虹文曾經鋼琴成績最低、手受傷不能練習、PSAT分數只有同學的一半、大提琴老師不看好……。剛到美國,她不是明星學生,沒有家世背景,又是台灣來的局外人,沒有任何條件值得哈佛大學的青睞。她什麼都沒有,有的只是多一點的努力,等久一點的恆心,還有,永遠不放棄的毅力。
  虹文憑自己的實力幸運進入哈佛。她的故事,讓我們做父母的也受到激勵。即使前面有再高的山擋路,如果虹文做到了,那麼,你也可以的。
前言
  二○○八年六月五日,哈佛校園北邊的紀念館安納堡廳。
  這是一棟哥德式建築,高聳的尖塔、澎湃宏偉的大廳。紀念館裡,今夜燈火通明,人們不只為這壯觀的建築而讚歎。
  哈佛大學三百五十七屆畢業典禮系列活動中最榮耀的一刻──榮譽博士學位的頒贈慶典儀式,即將開始。
  早在幾個月前,正當我為了哈佛畢業考處於水深火熱中時,哈佛大學藝術總監特別來找我。他開門見山,希望我能夠在頒贈典禮上擔綱演出。我嚇了一跳,這是極大的殊榮,一般大學部畢業生並不會受邀參加榮譽博士專屬的特殊典禮。
  總監聽過無數次我在校內外的演奏,對我深具信心。他告訴我可以自行選擇曲目,學校方面會全力配合。儘管忐忑不安,最後我還是答應接下這個重責大任:我將以二○○八年畢業音樂家的代表身分,為哈佛校長、董事、貴賓、授獎人,以及世界知名的精英學者,演奏大提琴。

  當天,會場大廳布置得碧麗輝煌,嘉賓雲集。男士西裝筆挺,風度翩翩,女士穿著正式晚禮服,雍容華貴。
  舞台上,《哈利波特》的作者JK羅琳穿著典雅的黑色小洋裝,臉上一抹淡淡的微笑;阿加汗親王殿下 (His Highness the Aga Khan),舉世聞名的科學家、藝術學者、歷史學家和大法官;美國第一政治家族成員愛德華.甘迺迪,也是受獎人之一。
  環顧全場,即使是早已身經百戰的我,上台前手心還是微微出汗。我最在乎的聽眾,不是從容睿智的校長,也不是高高在上的榮譽學者。我最心繫的兩個人,此刻正坐在安納堡廳舞台的另一端、遠處挑高的閣樓貴賓席上,沒有哈佛學位,也沒有傲人的家世。當哈佛的藝術總監特別下樓親切地接待他們時,他們生澀的笑容中夾帶著結結巴巴的英文。這兩個人,剛從台灣飛來,他們是我的爸爸媽媽。
  校長致詞後,緊接著就是音樂演出,懸掛在安納堡廳頂端的大吊燈映著七色的彩繪玻璃。夜幕低垂,熱鬧喧譁的大廳漸漸安靜了下來。我最愛表演前那一秒鐘的純粹靜謐。
  今夜,我不只擁有極大的殊榮代表哈佛大學以動人的音樂為這十位榮譽博士祝賀;同時,這也是我離家後第一次有機會,在哈佛大學畢業前夕,讓爸媽和最頂尖的學者一起親耳聆聽我的演出。
  演出結束後,我先抬頭看見校長溫暖地點頭示意,再一瞥望向舞台下方,全場歡聲雷動。媽媽告訴我,她在遠方站起來為我大聲鼓掌時,淚水已在眼眶中打轉。
  八年前,我一個人從台灣起飛。當時的我完全沒想到,像我這般出身平凡的台灣女孩,竟然也能站在世界的舞台。我的爸媽也從來沒有預料到,有朝一日能夠受邀參與哈佛大學的榮譽儀式。
  回首過去,我和家人分離了多年,流過淚水,走過孤寂,也曾經失落迷惘。
  我的名字是尤虹文,一個道地的台灣孩子。這本書,是我從高雄單飛到申請上哈佛大學,高中三年,一個人在世界另一端奮鬥學習的故事。
內文108 英文大突破

第一篇英文報告發下來,成績不盡理想。這麼低的報告分數,讓平日超愛問問題的我覺得很沒面子。但是,這裡也沒有其他人可以幫我;爸媽看不懂,音樂院很多同學高中都沒畢業。一籌莫展下,我只好硬著頭皮去敲英文老師麥凱小姐的辦公室大門。畢竟「醜媳婦總是要見公婆」,我這「中華味」十足的英文不改善,絕對不可能拿高分。

◎勤讀《紐約時報》書評

英文老師十分坦白地說,我的英文寫作不順,要多看報章雜誌才能改善,建議我勤讀《紐約時報》書評(New York Times Sunday Book Review)。《紐約時報》書評類似《紐約時報》的副刊,專門介紹新出版的好書。很多同學家裡都會訂報,但是我住校,只能善用現有資源,利用每天下課空閒的十分鐘到圖書館去翻學校訂閱的報紙。

一開始讀《紐約時報》書評,感覺比新聞報導還要艱澀。不僅句型結構看不懂,大意也模模糊糊。明明是一個句子,感覺比十句還要長。舉例來說,初讀到下面這段:

The more pressing issue is that of verisimilitude, truth-likeness, the illusion of being real, a quality without which fiction that adheres to the conventions of what is commonly called realism (a problematic term, but useful shorthand for the more cumbersome “let’s try not to draw attention to the fact that this is all made up”-ism) starts to feel to its audience like an ill-fitting and spasmodic sock puppet.

短短的下課十分鐘,我看不到一句五行就快崩潰了,實在不懂到底是什麼意思,簡直就像成語所形容的「瞎子摸象」。

好強的我不敢跟老師說我其實看不懂。依然每天有空就跑圖書館,死馬當活馬醫,到最後圖書館員都會主動告訴我,這個星期的書評報紙已經來了。當時我想,就算字彙程度不夠,至少可以觀察默記書評寫文章的起、承、轉、合。

《紐約時報》書評向來以其句型架構複雜取勝,這種寫法,我之前在台灣,甚至考托福時,也從來沒有接觸過。每天短短十幾分鐘,我從中模仿最正統優雅的英文寫作模式。讀書要讀經典,一點也不錯,假如讀八卦雜誌,就不可能學到如此高品質的英語寫作。

另外,因為下課的時間很短,我強迫自己加快速度閱讀,只為可以多看幾行書評。每天「圖書館十分鐘」的方法,同時練習閱讀兼寫作,一石二鳥,真是划算。

能被選進《紐約時報》書評的書,或主題深邃,或符合時代潮流,或文筆清晰,或想像力豐富,都是一時首選,內容更是包羅萬象,涵蓋種族意識型態、宗教、科學、心理學、歷史、女性主義、文藝評論等。該報的書評委員,許多更早已是知名作家。因此,認真閱讀書評內容,等於間接跟最頂尖的佼佼者學習寫作。或許比不上一對一的作文教學來得有效率,但是我在可能範圍內做到全力以赴。

這些訓練,對應考美國大學入學考試的閱讀測驗,以及了解美國當代社會、西方思想結構,都有莫大的助益。



為夢想單飛:一個台灣女生上哈佛的成長故事※點我購買※

和新井一二三一起讀日文:你所不知道的日本名詞故事(扉頁題字紀念版)
Sep 6th 2012, 15:20

和新井一二三一起讀日文:你所不知道的日本名詞故事(扉頁題字紀念版)和新井一二三一起讀日文:你所不知道的日本名詞故事(扉頁題字紀念版)※點我購買※

和新井一二三一起讀日文:你所不知道的日本名詞故事(扉頁題字紀念版)※點我購買※

日本名詞,躲著味道。
  玉子,春雨,蕎麥,牡丹肉……
  可愛優雅的外表下,是樸實的味覺。   日本名詞,收納異國情調。
  露西亞,彷彿流轉魚子醬光澤。
  南蠻,傳現當年紅毛人的霸氣。
  日本名詞,統整群體的憂愁。
  就活,婚活,終活;福島,在日,風評被害……
  社會現象與災難被語言理解,人心只能循規前進?
  那些左右議題的人名,就是名詞。
  (木尾)原一騎,上野千鶴子,孫正義,山口百惠,
  他們各自代表了一個時代,幾種信念。
  漢字中夾雜著平假名與片假名,留下了想像空間,形成獨特美感。
  曖昧又美麗的語感,即是日文的魅力。
  暫別中文的世界,新井一二三回到自己的母語裡悠遊,
  新井一二三的快活,在字裡行間不時俏皮輕鬆的呈現。她說:
  歡迎你參加新井一二三日文旅行團。
  現在,我們就往日文的知識和感官世界出發啦!
作者簡介
新井一二三
  日本東京人。她用中文創作,寫和台灣時差一小時的日本種種。寫土生土長的東京家鄉,寫一切可愛的日本人。她用母語日文創作,寫對中文著迷,好像談戀愛。寫和中文生活的魅力無窮。她開始中文教學,要把對中文的熱情,繼續發揚起來。她喜歡台灣,每來一次就更愛台灣一次。
  大學期間以公費到中國大陸留學兩年,期間遊走雲南、東北、蒙古、海南島等各地,回到日本擔任「朝日新聞」記者,後移民加拿大,在約克大學、懷爾遜理工學院修習政治學與新聞學,並開始用英文寫作。1994年到香港,任職「亞洲週刊」中文特派員,同時在「星島日報」、「蘋果日報」、「明報」發表散文及小說。她的《獨立,從一個人旅行開始》在中國出版後,引起學子的閱讀熱,2012年3月赴北京大學與上海復旦大學演講,受到熱烈迴響。中國媒體說:用中文寫作的新井一二三,是中國與日本之間的文化橋樑。她目前在日本明治大學任教。專欄散見台灣自由時報、國語日報、中國時報、聯合報等各大媒體。
目錄

壹 味覺的迷宮誤會造成美感
日式拉麵的台灣因緣
地名,開啟美味的連結
尋羊記
誰的料理才地道?
菜單上的狐狸
哎呀,你真出世了!
失去了食慾的社會
一定勝利!
東京荷爾蒙
B級美味
麻油啦!日本人對美乃滋的放肆
貳 島國地圖「南蠻」是指台灣?
魚子醬與羅宋湯
「在日」不等於日本人
331之後, FUKUSHIMA
斜視的世界
和製義大利語
任何兩地間,都可以拉一條線連結
參 男男女女社會自由化時代
兩性的無性化
隨時代變化的語感
你在何處,又要往何處去
不自由的日文稱代詞
感情有多深,這一天知道
肆 這些事,那些人虎面人運動
誰掌握了日本女性主義風向球?
何來單一民族國家
追溯那一年的時光
我們這一代美魔女
伍  人生交叉點問侯如樹葉般飄至
「鐵」是怎樣煉成的
酷的人,不考慮酷不酷,所以酷
從日本式到混合式
震災後副產品
出於憐憫的保密,違法


編輯推薦文
和新井一二三一起讀日文的好時光
  和新井一二三一起讀中文,我們嘗到中文裡的異國味;和新井一二三一起讀日本名詞,我們嘗到日文裡的台灣味。繁體漢字在日文中以優美姿態展現,平假名與片假名的曖昧讓我們對日文充滿想像,兩者結合得恰到好處,就像一碗拉麵,缺了筍乾缺了叉燒或缺了溏心蛋,就是會不對味。
  我們愛日文,愛日本名詞,愛的就是那熟悉中帶著神秘感的味。
  新井一二三帶著我們跳入日文的海洋,為我們撿拾令她眼睛為之一亮的名詞珠貝:「狐蕎麥狸烏龍」,「春雨櫻肉蒲鉾天滓」……這些在菜單中讓人費疑猜的名詞,背後都有故事;「終活、就活、婚活」,「風評被害、在日、福島」……這些名詞的背面,集結了日本人生活中的苦悶;「南京玉簾、葉書」……文化的日本、情義的日本,隱身在字詞中……前幾日我真的在NHK上看到去京都下鴨神社散步的遊客,在樹葉的背面寫下給友人的問候,並且貼上郵票,如明信片般寄給友人,此即「葉書」啊!
  還有那些「人」的故事,讓我醉心。曾上過紅白歌合戰、拍過侯孝賢珈琲時光的一青窈,她和台灣的淵源,是另一部真實「多桑」電影。「在日」的孫正義、王貞治與塚公平,他們突破種族情結的奮鬥歷程,彷如看見「不夜城」電影中日本社會意識中的冷灰。
  和新井一二三一起讀日文的好時光,使我想起多年前那努力讀著日文的兩年歲月,那時遇見一個又一個美麗漢字名詞的驚喜感,如同現在我讀新井的名詞故事,「一目惚□」。或許是該把日文再撿回來好好讀了,讓更多驚喜充填心中吶。
文◎d小調
作者序
中文和日文之間

  自從開始學中文,已過了三十多個春秋了。這些年,我都一會兒講日文,一會兒說中文,有時也講講英語,蝙蝠一般地過來的。生活在語言和語言之間,感覺既自在又舒服。好比是擁有一套房子以外,還佔到一樣大的陽台,另外也有游泳池似的,生命中的空間就比原先大了很多。
  如今凡是電腦化,取得資訊很方便,連外語都只要按一次鍵兒,就能夠自動翻譯過來了。於是國家和國家之間,社會和社會之間,語言和語言之間,溝通變得比以前順利了嗎?由我看來並不見得。不知為何,通訊發達的結果,人們往往變得更頑固。也許他們覺得,在這資訊大海中,若不要溺水的話,就非僅僅抓住自己的一套不可。然而,那樣做的結果,倒會使自己越來越沈。若想在水裡幸存,其實首先就得放鬆下來,讓自己浮在水面上才行的。
  我跟台灣大田出版社的合作,也已有十多個春秋了。 這竟然是第二十本書,難怪當初還吃奶的小朋友,現在是身高一米八的棒球隊員了。多數書籍是報紙雜誌的專欄結集的。也有一些是通過跟莊老總討論,先決定主題後執筆的。例如《獨立,從一個人旅行開始》,大陸年輕讀者對它的反應很好,因為他們正在經歷著自由旅行被開放後的第一次全民性旅行熱潮。有一本《台灣為何教我哭?》是專門談寶島的。幸虧美麗島讀者的反應不錯,讓作者嘗到如願以償的滿足感。另有幾本是介紹日本圖書的,如《讀日派》《我和閱讀談戀愛》《可愛日本人》等,個別文章引起編輯的注意,催生了中文版問世。
  這次是我聽從莊老總的提示,以「名詞的故事」為暫定書名,花一年多時間,一篇一篇寫下來的。文章分別發表在台灣《自由時報》、《中國時報》、《聯合報》、大陸《萬象月刊》、《信睿月刊》、《暸望東方週刊》等刊物上。期間發生了前所未聞的東日本大地震和海嘯以及核電站事故,我的書寫,也一方面多起來了記錄性文章。但是,另一方面,無論周遭環境多麼喧嘩,我都在電腦前邊一坐了下來就跳進清靜的思索空間裡去,繼續埋頭寫作了「名詞」系列的文章。
  老總最初的意圖,大概是要我多寫關於日文新詞的故事。我這方面,倒是天生的牛脾氣發作,從新舊不一的詞兒切入,爾後仙遊於日文世界,感覺滿舒服,好比在澳門橢圓型游泳池的水面上仰面朝天浮著曬太陽。
  一套語言猶如一個大海或說宇宙。這些年,我都注意中文多於注意日文。可是,一旦開始注意日文裡的詞彙以後,我馬上發覺,個中的故事也實在很多,不勝枚舉,根本數不清,就是中文所說的恆河沙數了。
  在台灣,學日語的人相當多。同時在台灣,亦存在著日文學習的代溝問題。日據時代末期,所謂皇民化時期念書的一代人,曾被灌輸了軍國時代的日文。結果,他們很多人會說非常流利的日文,然而戰後沒有機會「更新」的緣故吧,詞彙和觀念等有時出現跟當代日文嚴重脫節的現象。他們的孩子是戒嚴時期受國民黨的黨國教育長大的一代人,學過日文的人似乎很少,導致了父母一輩的溝通有所困難。解嚴後,尤其是一九九0年代末哈日風刮起來之後,年輕一代台灣人重新開始了學日文。他們的老師往往是祖父母一代的台灣人,但是學習成果上,兩代的差距相當大。年輕一代是出於興趣自願學習的,並不是被誰強迫、被灌輸,結果經常留在愛好的水平線上,很難達到爺爺奶奶斷然說「我是比現在的日本年輕人還要地道的日本人呢」的高水準。於是我們不能不發覺,外語學習和政治環境之間有特別敏感的關係。學不會一門外語或許比非得學會幸福得多。
  話是那麼說,台灣很多年輕人對日文有好感,我還是覺得非常高興。他們看漢字裡夾雜的平假名、片假名說:似乎留下了想像的空間,有獨特的美感。同樣以中文為母語的大陸朋友則說:假名製造成不確定的感覺,令人不舒服。由他看來,假名永遠是假的。於是我估計,美與不美,大概都在觀察者的眼睛裡吧。就像中文所說的情人眼裡出西施。日本人所說的麻子也看成酒窩。不過,愛上一個人,有可能就是從她酒窩開始。那麼,多點瞭解別人的語言,說不定能增加地球上的好感和愛心,為促進世界和平做出貢獻。
  幸虧如今的世界處於後帝國主義時代。沒人迫使你學外語。若有,也至多是父母或老師,而不是殖民統治者了。我自己就是純粹出於嗜好,學中文學到今天今日的。而日文呢,又是我想甩都甩不掉的母語,可以說是生命中無法割開的一部分。
  這本書最後問世時候的標題是《和新井一二三一起讀日文:你所不知道的日本名詞故事》。我很高興能夠當上帶領中文讀者們走走日文世界的文字導遊。學外語,最難也最重要的環節是,掌握一個個詞兒的語感,乃辭典裡解釋語義的幾個字經常不易表達的。為了說明一個詞兒的語感,有時候需要一篇文章。希望這本書能讓你摸到一些日本名詞的質感,甚至讓你聞到嘗到幾個日本名詞的味道。你知道嗎?學語言的樂趣,既是知識性的又是感官上的。
  歡迎你參加新井一二三日文旅行團。現在,我們就往日文的知識和感官世界出發啦!
內文1「春雨」與「玉子豆腐」

中文的「粉絲」,到了日文裡就翻身為「春雨」。

美吧?

不過,把「綠豆粉絲」稱起「綠豆春雨」來,則有點傻了。

中菜「螞蟻上樹」,日本人叫做「麻婆春雨」,難免有化外的味道。

川菜較晚才傳播到日本來。東瀛人熟悉的四川料理也只有「麻婆豆腐」而已。凡是辛辣味道的東西,日本人都稱為「麻婆××」的。例如,把「魚香茄子」叫做「麻婆茄子」。

優雅的「春雨」跟俗氣的「麻婆」結合在一起,喚起來的想像也怪裡怪氣。好在日本人始終不知道中文「麻婆」是甚麼意思。

中文的「蛋」,到了日文裡是「卵」。

有點怪。

在日本,「卵」也寫成「玉子」,兩者的讀音完全一樣,均為「tamago」。日語的「tama」指著球型的東西。東京地名「多摩」、「多磨」也都念成「tama」。

「玉」字在日文裡頭,基本上是「球」的意思。日本人跟西方人一樣,知道翡翠,卻不懂得欣賞「玉石」。因此,日本人看到「玉」字,也不會想到寶石。首先聯想到的一般很不雅,也就是「蛋」了。

「玉子」的語感,對日本人來說稍微滑稽,至多可愛,但是絕不可能優美。所以,菜名「玉子豆腐」,由日本人看來也就是「雞蛋豆腐」,平淡得很。

沒想到,從中文角度看「玉子豆腐」這名稱,會喚起很不一樣的想像來。

我有一次看香港張小嫻在專欄裡寫到「玉子豆腐」。她眼裡出的果然是跟玉石一樣滑亮、陰涼、高貴的舶來美味。居住於亞熱帶的中文女作家喜歡喝冷牛奶、吃「玉子豆腐」,顯然對滑潤、涼爽的口感情有獨鐘,連化外之地傳來的家常便飯,都想像成傳說中的醍醐。

日文跟中文之間,有時存在誤會造成的美感。

就活、婚活、終活

日本的大學生,一年級同學和三年級同學有完全不同的外表。剛剛入學的新生,終於擺脫了多年來的升學壓力,忽然擁有一輩子最高的自由度,非好好享受不可,於是紛紛去澀谷、原宿買時裝,也去流行美容院弄頭髮,要表現出與眾不同的個性來,人人都像是娛樂圈新人的樣子。然而,過兩年上了三年級,大家都染回黑頭髮,個個都穿上黑色西服套裝,也帶著黑色公事包。「難道已經上班了?」「不是啊。在『就活』!」

「就活」是「就職活動」的簡稱。日本的大學生,一般來說三年級的下半年就開始搞「就活」的。首先在網路上尋找合意的公司,然後登記參加「採用說明會」,跟著是學力測驗了,唯獨通過了筆試的人才被邀請來面談,也不止是一次兩次,往往得通過好幾層的面談以後方能得到一份工作。整個過程最短也需要半年,有時要持續一年半或更長時間。假使中途遭到了拒絕,又得從頭開始了。

這個雙六棋盤,到底甚麼時候能「和」,除了靠個人能力和運氣之外,還得靠經濟景氣等外在因素。遇上了蕭條,連最優秀的學生都很難達到面談階段。好不容易贏得了面談機會,絕不想由於外表不佳而被嫌棄,於是大家都穿上最標準的「就活套裝」,帶上最正派的「就活包」。結果,每人都顯得一模一樣,根本沒個性可說。新生時期對個性的熱烈追求究竟丟到哪裡去了?

最初網路上登記的時候,要交出電子entry sheet(登記單),如果寫得不好,連參加「採用說明會」的權利都得不到的。有些人寫了幾十次都沒有結果。因而出現了「就活補習班」,教教大學生怎麼寫有魅力的登記單。當然是收費的,搞不好還要騙錢的。

以前,日本大學生是上了四年級以後慢慢開始找工作的。直到一九九〇年左右,大學生在同齡人口中佔的比率相對少,日本的經濟景氣又長期不差。為數不多的精英分子在景氣好的社會裡找份工作,成功率自然會很高。可是,現在,超過一半的高中畢業生都上大學,使得學士文憑失去了「物以稀為貴」的價值。同時,日本經濟一直面對著困難。換句話說,人才供應越來越多,人才需求倒越來越少。難怪,今天的大學生要早早開始找工作。


和新井一二三一起讀日文:你所不知道的日本名詞故事(扉頁題字紀念版)※點我購買※

美好永遠的背後(博客來獨家限量書衣版)
Sep 6th 2012, 15:18

美好永遠的背後(博客來獨家限量書衣版)美好永遠的背後(博客來獨家限量書衣版)※點我購買※

美好永遠的背後(博客來獨家限量書衣版)※點我購買※

◎ 亞馬遜網路書店當月最佳選書、邦諾書店2012年發現新人選書
◎ 攻佔亞馬遜網路書店、《出版家週刊》、《紐約時報》等非文學暢銷排行榜
◎ 尚未出版已售出11國版權
◎ 普立茲獎得主凱瑟琳.布(Katherine Boo)一鳴驚人首作!

  寫著「美好永遠」的機場邊牆背後
  正上演著眾多不美好的故事

  在孟買的任何一個貧民窟
  要活下去,就注定犯罪
  在這座汙穢貧瘠的垃圾國境
  人像垃圾一樣被嚴格分類,
  正義像垃圾一樣彼此交易,
  生命更像垃圾一樣不值一哂……
  沒有清水的湖泊,沒有藥物的醫院,沒有真理的司法制度
  這座貧民窟,遙望著華麗的孟買機場與飯店建築
  宛如玫瑰叢中荒謬存在的糞坑
  阿布杜不明白,為什麼他與世無爭地拾荒維生,
  卻因為比鄰居稍微不貧窮一點,就必須被誣陷入獄?
  阿莎不明白,為什麼國家的貪腐竊取許多人民的機會,
  她卻不能利用貪腐,竊取其他窮人的機會?
  蘇尼爾不明白,號稱破案率百分百的警方,
  卻只幫他遭到謀殺的朋友,隨便安上一個因病過世的死因?……
  普立茲得主凱瑟琳.布深刻描述貧民窟中因嫉妒、競爭、絕望等情結,外加宗教、政治和印度社會階級等複雜因素,如何在寫著「美好永遠」的機場邊牆背後,釀造出一樁樁不美好的心碎故事。
作者簡介
凱瑟琳.布(Katherine Boo)
  作者近十年來有一半的時間居住在美國,另一半時間則旅居印度,這裡也是她先生的家鄉。她曾任《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的記者和編輯,目前擔任《紐約客雜誌》(The New Yorker)的專職作家,過去二十年皆在報導貧困社區,思索社會如何分配機會,個人如何擺脫貧困等議題。
  歷年來,她對於底層社會真實生活的報導,為她贏得了麥克阿瑟天才獎(MacArthur “Genius” grant)、普立茲獎(Pulitzer Prize)、美國國家雜誌獎之專題寫作獎(National Magazine Award for Feature Writing)等殊榮。本書是她初試啼聲的第一本作品。
目錄

00 玫瑰之間
卷一 劣等公民幾星期前,阿布杜眼見一個男孩把塑膠放進粉碎機時,一隻手硬生生被截斷。男孩眼裡含著淚水,卻沒有尖叫,只是站在那裡,任截斷的手流著血。他的謀生能力從此結束,於是向工廠老闆表示歉意。「沙巴,對不起,」他對穿白衣的男人說:「我不會報告這件事,給你添麻煩。請你放心。」
01 安納瓦迪
02 幼稚園老師阿莎
03 拾荒者蘇尼爾
04 第一個女大學生曼竹
卷二 引火自焚身障女人的遭遇細節,不是警察最關注的事。他們關注的,是從這起悲劇中獲利。「看來,你在安納瓦迪賺了大錢。」一名員警一再對卡拉姆說道。阿布杜如今了解到,印度刑事司法制度就像垃圾市場一樣--清白或有罪,就像一公斤塑膠袋一樣,可供買賣。
05 幽靈屋
06 她稱為窗戶的洞
07 崩潰
08 師父
卷三 幾許荒涼生氣蓬勃、攀爬圍牆的男孩,不會突然因肺結核暴斃;不僅病理學家,安納瓦迪居民也同樣知道,肺結核是會折磨人致死的慢性疾病。然而,卡魯的屍體證據,在機場大道的帕希瓦達火葬場迅速化為骨灰,偽造的死亡原因登記在官方紀錄上,被一支擱著的香菸燒穿過去。而後,按警方規定所拍攝的屍體照片,從薩哈派出所的檔案上銷聲匿跡。
09 變身
10 捉鸚鵡賣錢
11 一頓好眠
卷四 興起與墜落這些強悍、藐視傳統的印度新女性,處在米娜不知如何通往的國度。擁有大學文憑的曼竹,或許可能通往那個國度。米娜不能肯定,因為她不認識任何唸完大學的女人。不過,觀看肥皂劇和「每年達」廣告,她有時覺得自己的生命是一種渺小的存在。種種事情強加在她身上--定期的毆打、新訂的婚約,她哪裡自行決定過什麼?
12 九夜舞
13 閃閃發亮的東西
14 審判
15 冰的裁決
16 黑與白
17 學校,醫院,板球場
後記
致謝

內文101 安納瓦迪

黎明在狂風中到來,這在元月並不罕見,這是風箏絆在樹上和傷風感冒的月分。阿布杜家由於地板空間有限,不夠讓全部的家庭成員躺下來,阿布杜因此睡在砂礫遍布的廣場,這裡多年來一直充當他的床。他的母親小心翼翼地跨過阿布杜的弟弟們,然後彎下身來,在他的耳邊說:「醒醒,你這傻瓜!」她充滿活力地說:「你以為你的工作是做夢嗎?」

出於迷信,婕若妮薩注意到,家裡賺最多錢的日子,有時就發生在她辱罵過大兒子之後。元月的收入,對他們家打算逃離安納瓦迪的最新計畫至關重要,因此她決定把咒罵當成例行公事。

阿布杜幾乎沒有怨言地起床,因為他母親只能忍受她自己的牢騷。更何況,這段緩緩行進的時光,是他最不憎恨安納瓦迪的時刻。黯淡的陽光在汙水湖上投下閃閃銀光。鸚鵡在湖的另一頭築巢,在噴射客機的噪音中,仍可聽見牠們的叫聲。在有些由寬膠帶和繩子黏綑在一起的棚屋外頭,他的鄰居們正用濕破布仔細擦洗身體。穿制服、繫領帶的小學生們,正從公共水龍頭托運一桶桶水。一條懶洋洋的隊伍,從公廁的橘色水泥磚延伸出來,就連山羊也睡眼惺忪。在這相親相愛的時刻過後,他們隨即展開對微小市場利基的積極追求。

建築工人陸續前往一個擁擠的路口,這是監工人員挑選臨時工的地方。年輕姑娘們開始把金盞花串成花環,好在交通繁忙的機場大道(Airport Road)上兜售。年長的婦女,把布塊縫在粉紅色和藍色相間的棉被上,給一家公司論件計酬。在一家悶熱的小型塑模工廠,袒露胸膛的的男人扳動機件,把彩色珠子變成掛在後視鏡上的裝飾品──笑盈盈的鴨子和粉紅色的貓,脖子上戴著珠寶,他們想不出有哪個人、哪個地方會購買這些東西。阿布杜蹲伏在廣場上,開始整理兩個禮拜以來購買的垃圾,髒兮兮的襯衫貼在他一節節的脊椎骨上。

對待左鄰右舍,他普遍採用的方式是:「我越是了解你,就越討厭你,你也會越討厭我。因此,就讓我們井水不犯河水吧。」然而,即使像這天早晨一樣自己埋頭幹活,他還是能夠想像,安納瓦迪鄉親們都在他身旁一起努力。

安納瓦迪座落於距薩哈機場大道(Sahar Airport Road)近兩百公尺處,新舊印度在這段路上彼此衝撞,延遲了新印度的發展。休旅車司機朝著從貧民窟某家雞店騎單車出來的一排送貨工猛按喇叭,他們每個人載送三百顆一架的雞蛋。在孟買眾多的貧民窟當中,安納瓦迪本身並無特別之處。每間屋子都歪歪斜斜,因此較不歪斜的屋子看起來就像正的,汙水和疾病看起來就像生活的一部分。

這座貧民窟,在一九九一年由一群民工所建,他們是從印度南部坦米爾納德邦(Tamil Nadu)用卡車運來修復國際機場跑道。工作完成後,他們決定在機場附近誘人的建築前景中待下來。在一個幾無閒置空地的地區,國際航廈對街的一小片積水、群蛇遍布的灌木地,似乎是不錯的居住之地。

其他窮人認為這塊地太過潮濕,不宜居住,坦米爾人卻著手幹活,砍倒窩藏群蛇的灌木,挖出較乾燥地區的土壤,填入泥濘之中。一個月後,他們的竹竿插在地上時,終於不再撲通倒下。他們把空水泥包裝袋掛在竹竿上當作掩護,一個聚居區於焉成形。鄰近貧民區的居民把它取名為安納瓦迪──意為「安納之地」,坦米爾人尊稱老兄為「安納」。事實上,對坦米爾移民的各種貶稱,流傳得更為廣泛。然而,其他窮人目睹了坦米爾人用他們的血汗,將沼澤轉換為結實的土地,如此的勞苦贏得了某種敬重。



美好永遠的背後(博客來獨家限量書衣版)※點我購買※

正義:一場思辨之旅
Sep 6th 2012, 15:17

正義:一場思辨之旅正義:一場思辨之旅※點我購買※

正義:一場思辨之旅※點我購買※


哈佛大學唯一公開課
YouTube 點閱率過百萬
學生人數打破哈佛375年校史所有紀錄
  在高等教育,桑德爾教授的「正義」課堂是一則傳奇。1980年第一次開課,學生只有15人,近年則每每破千,總是比第二熱門課還多出四五百人,累計學生人數已超過一萬五,桃李遍及各界菁英。
  2009年,哈佛決定把這門課向全球公開。作者不只把教學內容寫成本書,上課實況還被剪輯成12個鐘頭,在美國公共電視播出。大學課堂整學期實況向公眾播放,這是美國電視史上第一次,也是至今唯一僅有的一次。
  這12個鐘頭在網路上被瘋狂轉寄。整個2010年下半年,日本、中國、韓國都在討論「桑德爾熱潮」,成為一大文化現象。他到東京演講,黃牛票竟然要價500美元。在中國,網友自動為畫面加上中文字幕,把上網「淘課」變成新流行。《中國新聞週刊》因此在2010年底將桑德爾選為年度「最有影響力人物」。
  書名雖然標榜正義,重點卻是思考力的訓練。作者有教學天才,新聞事件信手拈來都是正義思考的案例。要解釋康德,他使用柯林頓偷腥案。要解釋羅爾斯,他搬出伍迪艾倫。
  要把理性帶進公領域,公民必須把自己的正義觀說出道理,不能只是「我說我對就是我對」。本書目的正是邀請讀者做個自我檢視,搞清楚自己抱持哪些信念,何以抱持這些信念。有了理性思辨,民主對話才能向上提升,不會一直停留在互嗆叫陣的層次。
作者簡介
邁可.桑德爾 (Michael Sandel)
  又譯沈岱爾,1953年出生於美國明尼蘇達州,當代知名哲學家。成名甚早,28歲在牛津寫成的博士論文《自由主義與正義的局限》於1982年由劍橋大學出版,即被公認為批判羅爾斯與自由主義的代表作,被譯成八種語言。
  33歲獲哈佛大學教學卓越獎(Harvard- Radcliffe Phi Beta Kappa Teaching Prize)。2008年獲美國政治學會頒發特別成就獎。
  我們在《正義:一場思辨之旅》書中可以讀到偉大教學者的一流修煉。他尊重人人的思考力。不灌輸,只引導。他帶領讀者,在直覺反應與正義原則之間,來回思考。
  身為知名的公共知識份子,他很早即對公共事務有濃厚興趣。他在加州讀高中,17歲擔任學生會主席,即曾邀請雷根總統(當時還是加州州長)來校與他同台對談。
  論者經常將他歸入社群主義陣營。但他不喜歡社群主義這個標籤,比較喜歡「公民共和主義」(civic republicanism)。
目錄

1 福祉、自由、美德 ◎ 三個出發點 怎麼做才符合正義?哄抬物價、紫心勳章、華爾街紓困案,這些都是引發辯論的真實案例。在案例與原則之間,如何來來回回再思考,「電車問題」即一例。
2 最多數人的最大幸福 ◎ 功利主義 邊沁思想體系好像少了點人性,其邏輯在今天的政府、企業決策卻俯拾皆是。彌爾試圖加以挽救,大力標榜自由,並為快樂區分高低級。
3 我身我命歸我有 ◎ 自由至上主義 經濟學界有海耶克、傅利曼,哲學界有諾齊克。支持小政府,主張人民有權選擇安樂死和器官買賣,反對有錢人多繳稅,反對強制騎機車戴安全帽。
4 募兵制與代理孕母 ◎ 市場的角色 民意不支持徵兵,認為違反自由,盧梭卻看法相反,主張募兵才腐蝕自由。在「世界是平的」時代,懷孕就像服務業,也外包到印度了。
5 人權是普世價值 ◎ 康德的自由主義 挑選冰淇淋口味不算真自由。人是目的,不可被當作手段,所以自殺與殺人同樣不道德,一夜情是互相侮辱。柯林頓偷腥雖然不對,有一點卻符合道德。
6 為底層爭平等 ◎ 羅爾斯的自由主義  不必均貧富,但是輸贏差異應該要以有利於社會底層為前提。贏家只能有「合法期望」,不能主張「道義應得」,因為天賦、努力、生逢其時都有運氣成份。
7 特定族群的大學門檻 ◎ 優惠待遇 如果說,進榜資格與「道義應得」無關,大學何不乾脆把新生名額拿來競拍,爸媽多捐錢小孩就能進大學?爭議正顯示,正義問題有時很難不牽涉到美德。
8 適才適性適本質 ◎ 亞里士多德 長笛吹最好的人應該拿到最好的長笛,因為長笛之目的就是吹奏好音樂。語言能力的目的就是道德審議,所以人必須成為公民,才能邁向良善。
9 有歸屬就有責任 ◎ 社群主義  如果自由主義是對的,人具有自由獨立之自我,日本、德國的戰後世代就不必為二戰罪行道歉了。
10 從美德到共善 ◎ 重建公民意識 只說尊重他人選擇,不對道德爭議表態,就不足以構成同性婚姻合法化的理由。只說幫助弱勢,不談公共領域空洞化,亦難以說服有錢人多繳一點稅。

中文版編者識
  近年美國名校紛紛將自家的名師名課在網上公開,始作俑者應該是麻省理工學院2002年啟動的「開放課程計劃」(MIT OCW)。各大學紛紛跟進,一來是拿出自家教授的教學看家本領,大大有益招徠一流學生;二來是高等教育既受人民供養,當然也應該走出象牙塔,直接供人民取用;三來是為了增進交流創新。

  幾年來,在YouTube.Edu、Academic Earth等網站,還有 iTune U上面,已陸續出現不少點閱率超高的明星教授。本書作者桑德爾是一位,其他尚有麻省理工的Walter Lewin,這位七十五歲老先生在課堂上又盪鞦韆,又騎三輪車,教大一物理。另一位網上名師是個八十五歲老太太Marian Diamond,在柏克萊加大講授解剖學。

  耶魯、史丹福、麻省公開的整學期課堂錄影都有好幾十種。哈佛卻只選擇公開桑德爾的正義課,而且時間比其他名校名課都晚。為了求好心切,哈佛選擇和波士頓WGBH電視台合作,使用專業的剪輯,專業的三機攝影(其他公開課往往只有一機),而且還是HD高畫質。所以,它的畫面質感與師生互動精彩度,非目前其他公開課可望其項背。

  這堂課在哈佛課程目錄上的全名是「Moral Reasoning 22: JUSTICE」,全學期共24堂課,每堂50分鐘。網上流傳的十二集,一集55分鐘,是WGBH剪輯的結果。拍攝時間是2005-06年,哈佛於2007年先對校友公開,2009年又透過美國公共電視播出,同時上傳YouTube等網站,向全世界公開。

  YouTube上有哈佛提供的完整英文字幕。許多中國大陸的入口網站都有網友自譯的簡體字幕。除了網友轉寄,許多國家的電視頻道,包括日本的NHK、英國BBC、韓國EBS,也應觀眾要求,在頻道公播。不過因為它是公開課,任何機關學校要從網路下載,做非商業性放映(但不是頻道播出),都沒有版權問題。哈佛為它專設的網站上,有為每一集提供討論指南,歡迎教學者與讀書會使用。

  這本書的內容與YouTube上的十二集有何不同?首先,許多課堂上的笑點,或桑德爾過人的風度翩翩,當然較難躍然紙上。例如柯林頓偷腥那一段,在YouTube上(第七集)是直接呈現電視畫面,讓觀眾直接看到柯林頓表情的義正詞嚴、眾議員的咄咄逼人、律師的左支右絀,效果就很難用紙頁複製。

  但是,課堂上的思辨過程主要是倚賴師生互動,不像寫書是作者可完全掌控,所以本書在邏輯上的完整度、緊密度,也非YouTube可比。舉例,第一章為了闡述正義思考三個出發點,先丟出價格哄抬、華爾街紓困案、紫心勳章三個實例,不像YouTube是直接進入電車問題。書在闡述完電車問題之後,又以同一問題的真實版「阿富汗牧羊人」做比較,也是YouTube上所無。又,「康德」章中精彩的四問四答,YouTube上也沒有。

  另外,書中引用的許多故事,例如勒瑰恩〈從歐梅拉斯出走的人〉、馮內果〈哈里森.柏吉朗〉、羅伯.甘迺迪的「國民生產總值」演說,在YouTube上也是沒有的。因為這些是給學生的閱讀作業(桑德爾指定的閱讀作業很大量),是分組討論(助教主持)和學生寫報告的素材,因此在大禮堂授課之中就沒有出現。

內文1第一章 福祉、自由、美德 / 三個出發點

2004年夏,查理颶風從墨西哥灣虎虎撲向佛羅里達,橫掃全州進入大西洋,造成22人死亡,財物損失高達110億美元。風雨過去,緊接就颳起一場「物價哄抬」大辯論。

冰塊一袋平時只賣兩元,颶風過後,奧蘭多的加油站卻開價十元。當時是八月半,冰箱與冷氣機停電都不能用,許多人為了買冰塊,只好乖乖多花幾倍錢。樹木倒塌一大堆,電鋸和屋頂修理工雙雙需求遽增。屋頂上有兩株倒下的樹需要移走,包商開價兩萬三。平時賣兩百五的小型家用發電機,商家這時哄抬到兩千。為了躲風災,七十七歲老太太帶著老伴與身障女兒到汽車旅館投宿,平時一晚四十的房價這時竟然飆到一百六。

高漲的物價激起佛州民怨。《今日美國》標題說:「颶風才去禿鷹就來」。受訪居民說,要清掉一株倒在屋頂上的樹,費用竟然高達10,500美元,這是不對的,是「發災難財」。州檢察長克里斯特(Charlie Crist)也同意:「我覺得不可思議,人的靈魂到底要貪婪到哪種地步,才會想去佔苦難鄉親的便宜。」

佛州本來就有「反哄抬法」。災後,州檢察署接獲兩千多件投訴。有些有成案,像西棕櫚灘就有一家戴斯旅館,不只必須退還超收的錢,還必須繳罰款七萬。

不過,就在檢方出動,準備拿法律向商家問罪時,經濟學界卻冒出一種聲音,說「反哄抬法」與民眾之怒都於理無據。在中世紀,哲學家和神學家認為商品交易應該憑著「公道價格」(just price),至於價格公不公道,則是由習俗或商品內在價值去決定。經濟學家卻認為,在市場社會,價格應該全憑供需決定。根本沒有「公道價格」這回事。

自由市場派學界大老湯瑪斯‧索維爾(Thomas Sowell)投書佛州《坦帕論壇報》,說哄抬物價「是強烈情緒用語,經濟學上不具任何意義,學者嫌麻煩不去碰這個議題,是怕淌渾水。」他在文中振振有詞,說「物價哄抬」如何有益佛州人民。「每當物價遠超出平時習以為常的價格,哄抬的指控就會冒出。」但是「平時習以為常的物價水平」在道德上卻非神聖不可侵犯,既不比他種市場條件(包括風災後的市場條件)所促成的價格更「特殊」,也沒更「公道」。

索維爾主張,漲價有漲價的好處。冰袋、瓶裝水,屋頂修理,發電機和旅館房間變高價,既可抑制其消費使用,又可增加外地廠商的供應動機。冰塊在佛州停電的炎炎八月天既然賣價高達每袋十元,冰商就會加緊產製運來。索維爾解釋,這種價格不能說不公道,它只是反映買賣雙方在交易當下的價值選擇而已。

市場派健筆傑夫‧傑克比(Jeff Jacoby)亦在《波士頓環球報》的專欄中提出反對「反哄抬法」的類似理由:「凡是市場可以承受的物價,就不算哄抬物價。這種物價既不貪婪也不無恥。這是自由社會對商品和服務的處置方式。」他承認「物價飆漲激起民怨,尤其是對災民。」但是,民怨卻不構成政府干預自由市場的正當理由。看似離譜的高價既然能獎勵供應商生產更多急需品,其實就是「利多於弊」。結論:「妖魔化商家是不能加速災後重建的,放任其買賣才可以加速重建。」

共和黨籍州檢察長克里斯特(後選上佛州州長)亦投書《坦帕論壇報》,捍衛「反哄抬法」:「災民在奔波逃命,在為家中老小尋求基本溫飽之際被大敲竹槓,政府在這種緊急時期是不能袖手旁觀的。」克里斯特亦駁斥這種「無理高價」反映的是真自由的交易:

這不是自由市場的正常情況,買家進入市場並不是自己甘願,並不是憑著供需原則與有意願的賣家談成一個雙方同意的價格。在緊急時期,受迫的買方沒有自由。他們是情非得已才去購買安全住宿這種生活必需的。

查理颶風後的「反哄抬法」大辯論,碰觸到道德與法律上的許多難題:賣方視市場承受能力,利用天災為商品和服務提高價格,這樣有什麼不對嗎?如果不對,法律應該有所因應嗎?怎麼因應?政府是否該禁止物價哄抬,即使這樣會干預到買賣雙方的交易自由?



正義:一場思辨之旅※點我購買※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李小姵n2819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