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trottr
李小姵的迷你博客來
晨讀10分鐘:文學大師短篇名作選
Mar 24th 2012, 12:21

晨讀10分鐘:文學大師短篇名作選晨讀10分鐘:文學大師短篇名作選※點我購買※

晨讀10分鐘:文學大師短篇名作選※點我購買※

陪你迎著晨曦展翅,飛過人性的水湄山巔
  這些名家作品散發濃烈的故事滋味,十分講究文學藝術性,有著獨特、意想不到和新穎的內涵,更蘊藏著人生旅程中寶貴的多元經驗,將引領年輕讀者運用想像力和推理力,再三咀嚼回味。——張子樟
  經典是值得你一再重讀的作品,每一次重讀,都讓人有如初識般的喜悅。經典是具有特殊影響力的作品,它們會在我們的想像中留下痕跡,潛藏在令人無法忘懷的潛意識裡。——〔義大利〕伊塔羅.卡爾維諾
  每一天,與一個充滿生命靈光的世界相逢
  昨天大清早,教室外颳起陣陣奇風幻雨,翻開書,
  我讀波赫士,那本無窮無盡的沙之書……
  今天清晨,藍空中萬里無雲,我努力思索著托爾斯泰故事中,皇帝問到的三個問題……
  明天呢?明天早上是誰的生命被加了香料,造就出令人驚奇的一生?
  值得你一再重讀的二十四篇故事,閃現著一道道不朽的生命靈光,文學大師的墨水將化為你的翅膀,每天翻開書,迎著晨曦展翅,為愛啟程,陪你一字一句探索這奇妙的世界,導引你超越人性,飛越生命之巔。
  本書精選世界各國文壇大師二十四篇不朽短篇名作,作者分別來自不同文化背景,從寫實到魔幻,說故事的姿態各有巧妙。大師作品的表面文字容易了解,卻只表達八分之一的「外延」意涵,其餘八分之七在文字底層的「內涵」意義,等待讀者去深掘和領會,享受閱讀文學經典的非凡樂趣。
  全書包含童詩、童話、寓言、民間故事、講稿、小說等各種文類,各篇文章內容除了針對人類的恐懼、悲傷、幻想、幽默、冒險等心理層面,做巧妙的設計之外,也蘊含了對全球人類以及自然萬物的關懷,反映現代人對人之所以為人的省思。
  世界文學名家作者群:毛姆、卡爾維諾、托爾斯泰、西雅圖酋長、沙奇、狄更斯、奇努阿.阿切貝、彼德.哈密爾、波赫士、阿爾圖羅.維萬特、契訶夫、威廉.薩洛揚、威廉.馬區、海明威、納拉揚、馬丁路德.金 、屠格涅夫、莫泊桑、普希金、奧亨利、詹姆斯.塞伯、赫曼.赫塞。
本書特色
  1.台灣第一套針對「晨讀10分鐘」運動策劃編選之讀物。
  2.邀請文學大師為高年級以上孩子挑選各類兼具質感與閱讀樂趣之文章。
  3.入選名家不限撰寫兒童文學的作家;選文包羅各種文體、文類,創作背景橫跨經典及現代。
  4.10分鐘內能完整讀完的短篇故事,最能帶給孩子閱讀的自信和堅持到底的成就感。
  5.文末附「元氣早報」:以幽默輕鬆的文字,提供創作者簡介、文章背後的奇聞軼事、趣味小測驗等,具解釋和學習附加價值功能,引導孩子探究字裡行間的祕密。
主編簡介
張子樟
  澎湖人,喜歡讀雜書,先後讀過師大、政大、文化、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校區),曾任花蓮師院訓導長、英語教學系系主任、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所長。現任海峽兩岸兒童文學研究會理事長;台北教育大學語創系碩士班、台東大學兒文所、台中教大語教系博士班兼任教授。
  被學生暱稱「大俠」,多年來潛心於青少年文學研究、教學、評論、翻譯、編選等工作。作品曾獲國家文藝獎文藝批評獎、《聯合報》小說獎、教育部文藝獎等,著有《人性與「抗議文學」》、《走出傷痕》、《少年小說大家讀》、《寫實與幻想》、《回顧中的省思》、《閱讀與觀察》、《說書人的異想世界》、《細讀的滋味》、《細說紐伯瑞》等;譯有《天堂之星》、《高飛》、《閃亮閃亮》、《夏天的故事》、《瑪蒂達》、《鬆動的磚頭》、《月夜仙蹤》等書。編有《俄羅斯鼠尾草》、《彈子王VS. 沖天砲》、《如何問問題─兒童閱讀Q&A》。
目錄

選編人的話 用想像力遇見永恆的經典∕張子樟
I. 奇風幻語漁夫和金魚的故事 普希金∕俄羅斯
造獅者 印度寓言
惹禍的兔子 詹姆斯.塞伯∕美國
烏龜的殼為什麼不是平的 奇努阿.阿切貝∕奈及利亞
最初的晚霞 威廉.馬區∕美國
沙之書 波赫士∕阿根廷
元氣早報——敲開奇幻之門
II. 為愛啟程 一天的等待 海明威∕美國
純情少年的愛情 赫曼.赫塞∕德國
小鵪鶉 屠格涅夫∕俄羅斯
三個問題 托爾斯泰∕俄羅斯
西雅圖酋長的演說 西雅圖酋長∕美國
我有一個夢 馬丁.路德.金恩∕美國
元氣早報——從小愛出發
III. 人生風景一根繩子 莫泊桑∕法國
孩子的故事 狄更斯∕英國
兩兄弟 托爾斯泰∕俄羅斯
榕樹下 納拉揚∕印度
葉子與麵包 威廉.薩洛揚∕亞美尼亞
歸來 彼德.哈密爾∕美國
元氣早報——生命的旅行
IV. 意料之外死神說話 毛姆∕英國
敞開的落地窗 沙奇∕英國
十月與六月 奧亨利∕美國
光與影的遊戲 阿爾圖羅.維萬特∕義大利
打賭 契訶夫∕俄羅斯
害群之馬 卡爾維諾∕義大利
元氣早報——替生命加料
企劃緣起 晨讀10分鐘,成長與學習必備的元氣早點 何琦瑜
系列推薦 晨讀10分鐘,改變孩子的一生 洪蘭
隨著認知能力發展,青少年需要不一樣的讀物 柯華葳



選編人的話
用想像力遇見永恆的經典
  一
  近十年來,除了教書、寫書、譯書、編書外,我大部分的時間都用在推廣閱讀上。在不同的場合裡,許多故事媽媽、老師與家長常常跟我拋出一個共同的問題:哪些書適合給孩子閱讀?我往往得依據他們的需求,從記憶中勉強擠出一份自己認為不是十分理想的書單來。事後又有些懊惱,這樣的書單妥當嗎?他們有足夠的時間閱讀嗎?
  非常巧合的,這十多年剛好是繪本風行全國的黃金歲月,國內帶領兒童閱讀的重心幾乎全以繪本為主。專家學者也認為繪本同樣具有激發想像力與創造力的功能,但與文字的功能層次不同,特別是在邏輯分析思考能力方面。就因為這種原因,繪本教學在學習過程中似乎有其侷限性。我應邀演講或寫稿,總是倡導要回到閱讀抽象文字的世界。雖然偶爾會有孤軍奮鬥的悲涼感覺,但總覺得我的堅持終究會有回響的。
  我們當然都知道,一下子要孩子完全抽離具象的圖像世界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因此,如何在具象的圖像與抽象的文字之間架橋就變成一件重大工程。我們不需要完全捨棄繪本。架橋方法不少,例如我們可以先選取文字較多、內容較深的繪本來輔助教學;可以精簡的文字撰寫趣味性較高的故事,來吸引孩子回到文字的世界。當然,我們還可以採用溯源方式來提昇學子的文學程度。先找出這些名著名作的原典,如果是短篇作品,當然應該逐字閱讀,對照繪本的改寫文字,再細看圖像,領略圖文之美。中長篇的作品則選擇章節或段落,同樣可以增強對文字的敏感度與了解其言外之意。這些並不難,但似乎只是起步,比較適合小三、小四,而且國內相關的以國小生為主要訴求的課外閱讀書籍幾乎滿坑滿谷、唾手可得,反而比較欠缺的是介乎適合十二至十五歲青少年閱讀的好作品。
  內容豐富又不說教的少年小說當然是給這個年齡層的理想讀物,但一般的少年小說不是中篇便是長篇,每本至少四萬字以上,絕對不適合當晨讀的教材,反而是那些短小精悍的極短篇或短篇才是上上選。但那些作品才是能感動未來的主人翁?要不要學生開始學讀經典作品?
  二
  以美國為例。在文學教育方面,一般美國中學要求學生必須閱讀「經典」作品,例如莎士比亞(Shakespeare)的《哈姆雷特》(Hamlet)與《羅密歐與茱麗葉》(Romeo & Juliet)、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的《老人與海》(The Old Man and the Sea)、珍.奧斯丁(Jane Austen)的《傲慢與偏見》(Pride and Prejudice)、勃朗蒂(Emily Bronte)的《咆哮山莊》(Wuthering Heights)、狄更斯(Charles Dickens)的《塊肉餘生錄》(David Copperfield)、高丁(William Golding)的《蒼蠅王》(Lord of the Flies)等。這些成人經典作品都是中長篇,其背景與展現的內涵又和當代青少年的情境和期許出入頗多,並不適合我們青少年閱讀。
  卡爾維諾(Italo Calvino)在《為什麼要讀經典》(Why Read the Classics?)一書中說:「在青少年時代,每一次閱讀就像每一次經驗,都會增添獨特的滋味和意義。……青少年的閱讀可能(也許同時)具有形成性格的作用,理由是它賦予我們未來的經驗一種形式或形狀,為這些經驗提供模式,提供處理這些經驗的手段,比較的措辭,把這些經驗加以歸類的方法,價值的衡量標準,美的範例。」看了這段話,我們心中或許會有個譜:選擇名家的作品,最好內容與青少年成長有關,或者以婉轉的方式呈現世界的某些真實面,以獨特、意想不到和新穎的內涵蘊藏人生旅程中的寶貴與豐富的經驗。
  三
  為了與其他晨讀選集有所區隔,本書略過華文作家作品。為了突顯現代社會多元文化主流,編譯者挑選了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名家名作,並略分為四個部分:「奇幻傳說」、「成長故事」、「人生風景」及「意料之外的結局」。作者包括奧亨利、海明威(美國)、狄更斯、薩吉、毛姆(英國)、莫泊桑(法國)、卡爾維諾、阿爾圖羅.維萬特(義大利)、納拉揚(印度)、普希金、契訶夫(俄國)、奇努阿.阿切貝(奈及利亞)、赫塞(德國)、威廉.薩洛揚(亞美尼亞裔美人)、波赫士(阿根廷)等舉世聞名的大作家。文類則有童詩、童話、寓言、民間故事、小說、講稿等。內容除了針對人類的恐懼、悲傷、幻想、幽默、冒險等心理層面,做巧妙的設計之外,也蘊含了對全球人類以及自然萬物的關懷,反映現代人對人之所以為人的省思。
  名作除了濃烈的故事滋味外,還十分講究文學藝術性,作品的表面文字往往只表達了八分之一的意涵,其餘的八分之七完全在文字底層,等待讀者去領會。這就是海明威「冰山理論」的精神,這也就是說,作品的「外延」意義容易瞭解,「內涵」意義還有待挖掘。
  每篇作品長短不一,有四百字左右的極短篇(如毛姆的〈死神說話〉)、也有長達四千多字的短篇(如契訶夫的〈打賭〉),但一半以上的作品均在兩千字上下。篇篇精彩,讀者在閱讀之後,會運用自己的想像力和推理力,一再回味,甚至想把作品重讀一遍,這讓我們想起接受美學學者伊瑟爾(Wolfgang Iser)的說法。他指出:「在閱讀過程中,讀者不僅要調動自己從生活世界中獲得的經驗,還要動員他的想像力。由於一部文學作品所描寫的世界與讀者的經驗世界絕不會相同,作者與讀者、讀者與讀者的想像也不會完全吻合。」
  我們也可以「提供樂趣」、「增進了解」與「獲得資訊」三種似乎完全以讀者為出發點的功能來檢視這些作品。這三種功能可以單獨存在,但也互相影響。熟悉文學作品的人都知道,不管是何種年齡層的讀者,「樂趣」往往是他們閱讀作品首先考慮的目標。拋開「樂趣」,閱讀就會變成一件乏味的事。即使讀者閱讀的重心在於尋找「資訊」,他們尋找的也絕不是說教或教訓,而是學習的樂趣。換言之,閱讀文學作品時,讀者尋找的是閱讀的樂趣,甚至尋找藉閱讀逃入另一種生活或地方的樂趣。
  對美國少年小說頗有研究的多納森(Kenneth L. Donelson)曾指出,優秀的少年小說有四個基本主題:人類基本的和永恆的孤獨;愛與伴侶的需求;希望和尋找真理的需求以及歡樂的需求。相信讀者在細讀本選集的每篇作品後,會十分高興的發現,這四個基本主題都隱隱約約的藏在這些作品中。
青少年文學評論家、教授  張子樟


晨讀10分鐘:文學大師短篇名作選※點我購買※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李小姵n28197 的頭像
    李小姵n28197

    李小姵的迷你博客來

    李小姵n2819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