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trottr
李小姵的迷你博客來
果‧真新鮮營養早餐各式生菜沙拉+西瓜汁或巧克力牛奶特價優惠中。訂購專線0985999964。滿400元外送區域:萬華、大同、中正、中山、松山、信義、板橋、三重、中永和。健康減重、調整體質、增強體力、均衡營養;在家工作、學生兼職、家庭主婦、青年創業、中年轉行,請撥0970710520找李小姵。
長壽村的12個飲食祕密:實踐義大利慢食生活,活到95歲,心臟病、肥胖、癌症通通消失!(附60分鐘DVD)
May 4th 2012, 13:35

長壽村的12個飲食祕密:實踐義大利慢食生活,活到95歲,心臟病、肥胖、癌症通通消失!(附60分鐘DVD)長壽村的12個飲食祕密:實踐義大利慢食生活,活到95歲,心臟病、肥胖、癌症通通消失!(附60分鐘DVD)※點我購買※

長壽村的12個飲食祕密:實踐義大利慢食生活,活到95歲,心臟病、肥胖、癌症通通消失!(附60分鐘DVD)※點我購買※

◎《CNN》新聞專題報導、《每日郵報》、《華盛頓郵報》
◎美國亞馬遜網路書店暢銷書,5顆星★★★★★好評推薦
  義大利是世界五大長壽國之一,居民的平均年齡是95歲,人瑞更是出奇多!
  心臟病、肥胖、癌症,在這裡幾乎找不到!
  到底是什麼樣的飲食習慣,讓他們活得健康又長壽?
  義大利沒有連鎖咖啡店;大人小孩都愛的速食店,在義大利只有觀光客會進入!請義大利人推薦當地美食,他會告訴你:「我家的菜才是最好吃的。」「親手準備一桌好菜」則是義大利人最上等的待客之道!
  義大利是世界美食最多的國家之一,Pizza、義大利千層麵、肉桂捲等,在如此多的食物環繞下,義大利人仍然能健康過生活,特別是位於山嶺上的長壽村—「坎波迪梅列」。村裡僅有數百位居民,但平均壽命特別高。在這裡,79歲的傑拉多每天騎著機車去工作,83歲的瑪麗亞仍能趕母雞上山坡,更多老人家在市集中串門子,穿梭在菜園與廚房之間,健步如飛。這些景象,在坎波迪梅列稀鬆平常,居民的平均年齡是95歲,人瑞更是出奇的多!心臟病、肥胖、癌症,在這裡幾乎找不到!
  本書作者崔西勞森決定放下在英國的混亂通勤生活,親自造訪小鎮並貼身採訪居民,一窺當地生活的真面目。迎接她的,是清新的空氣、村民的熱情,及對食物的堅持。 只吃當季的蔬果、不買罐頭食品、想吃蕃茄醬就自己做,沒有添加物,所有的食物都自己種植,新鮮度百分百。村民的長壽30%是基因,但關鍵在於「飲食」!以蔬菜、水果、海鮮、五穀雜糧、堅果和橄欖油為主食。
沒有藥物、手術,只要實踐六大原則:(一)吃當季生產的新鮮食物,多菜少肉;
(二)用天然方式料理食材,越簡單越好;
(三)只用新鮮初榨橄欖油,取代食用油;
(四)多吃高級海鹽,遠離人工食鹽;
(五)維持固定的運動量,多與人群接觸;
(六)◎每一口都「慢慢吃」,尊敬食物及環境,完整實踐地中海飲食,正是義大利人長壽的祕密武器!
  本書收錄近99道最道地的義式健康食譜,不只是遊記、食譜,而是義大利飲食生活的縮影,在食物種植、收穫、烹調、上桌的每個環節都心懷敬意。「為吃而活」的義大利,所有食物都有來歷,由漫長的時間累積,如同本書作者崔西勞森所言,「我本是希望學習如何活得更長壽,但卻意外學到一件更重要的事—如何活得更好。」
  如果你厭倦了一成不變的日子,找不到生活重心時,不妨靜下心來看看本書,跟著長壽村的耆老們學習「真正的生活」!
本書特色
  善用【4大重點】,你也能活得健康長壽
  Point 1★真實記戴當地居民的生活──作者花費數年採訪,資料最完整。  不同於一般新聞報導,作者以親身在當地居住的經驗,配合貼身採訪居民,將長壽健康的第一手資料完整呈現,不但能看到真實的義大利飲食生活,更能了解背後尊重食物的用心。
  Point 2★公開義大利人長壽又健康的生活方式──所有的疑問,一次告訴你答案。  義大利人為什麼愛吃美食,卻還是健康、長壽呢?你不知道、不了解的祕密,透過作者的觀察,將所有的疑問一網打盡,揭開隱藏在背面的真面目。
  Point 3★呈現真實的坎波迪梅列生活──多幅精彩又生動的照片,如同親臨現場。  光只有文字無法完全感受不老村的魅力,不論是生活還是食物,本書有多張當地居民的真實照片,搭配每一篇精彩的真實故事,讓人彷彿置身於此地。
  Point 4★收錄99道美味又好吃的食譜──每一道料理皆好吃,步驟更是清楚易懂。  不只告訴你生活方式,所有美味的長壽食物,都在本書中一舉公開,步驟說明搭配美味小祕訣,廚房新手也能做出最正統、最好吃的義大利經典料理。
作者簡介
英國記者 Tracey Lawson崔西勞森
  在義大利托斯卡尼教授英文時,發現義大利家庭的廚藝之趣。
  大學時主修法文和義大利文,畢業後於《英國每日報》擔任專題記者長達10年。
  之後至《蘇格蘭人報》擔任代理專題編輯,負責該報的健康飲食報導。2007年移居坎波迪梅列,激發她撰寫本書的動機。崔西現在輪流居住於義大利、英國兩地間。
  目前很享受慢食的樂活日子,更感謝坎波迪梅列的居民讓她學會「如何活得更好」!
食譜示範
【型男主廚】奧斯卡
  接觸餐飲十餘年,熱愛各種生活有趣的發想。舉凡舊思維與新觀念的拉扯、老經驗與新勇氣的融合,沒有限制、不需規則,從心靈出發,以享樂為盡頭;分享讓感染迅速蔓延,勾勒出人人心中的玩樂基因。
  【現職】
  無名小站美食王編輯、無名小站瘋電影編輯、姐妹淘時尚網站特約作家、奧斯卡的玩樂販賣機部落格格主、美食新聞自由撰稿者
目錄

【前言】「不老村」的餐桌 
Chapter1   地中海的黃金-「橄欖油」富含不飽和脂肪酸,易於被人體吸收,能幫助降低壞膽固醇,進而有效防止心血管疾病、癌症等的發生。
◆生命之樹
【橄欖油料理】橄欖佐茴香子.坎波迪梅列經典沙拉.生蔬沙拉
◆一豬吃四季
【香腸料理】風乾辣香腸.碳烤新鮮辣香腸
Chapter2   現吃現做的家常料理-「野菜、千層麵」符合時令的野生蔬菜沒農藥,新鮮可口,現煮現炒最好吃;手作義大利麵則全部手工完成,沒有防腐劑,口感更是Q彈。
◆雖然是山頂,食物卻應有盡有
【時蔬料理】蒜香紅椒油菜義大利麵.蒜香炒青菜.坎波迪梅列菜餅.瘋狂馬鈴薯
◆一起來場義大利式的狂歡節吧!
【千層麵料理】絞牛肉千層麵.義大利肉醬雞蛋寬麵.雞湯義大利寬麵
Chapter3   當季的新鮮美味-「肉桂、蘆筍」肉桂能利尿、解毒,強健胃部,用於甜點的肉桂粉更能增添香味;蘆筍則熱量低,不含膽固醇,具有降血壓、消除疲勞等功效,是很好的抗氧化食物。
◆充滿肉桂香氣的季節
【甜點料理】肉桂瑞可達起士塔.托塔諾蛋糕.肉桂香米塔
◆尋找「野蘆筍」
【蘆筍料理】野生蘆筍菜餅.紅醬蘆筍義大利麵.野蘆筍義大利麵
Chapter4    比肉還營養的食物-「朝鮮薊、起士」朝鮮薊為菜之皇,富含多種營養素,能降低膽固醇,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起士則蛋白質含量高,有飽足感,能幫助減少澱粉的攝取。
◆春神帶來的第一個徵兆
【蠶豆料理】燉蠶豆.燉扁豆.蕃茄醬佐四季豆、洋蔥、洋香菜
◆在儲藏室低語的朝鮮薊
【朝鮮薊料理】生嫩朝鮮薊沙拉.油醃嫩朝鮮薊.蒜椒燉朝鮮薊與苦苣生菜.薄荷大蒜燉朝鮮薊
◆山中之晨
【蛋餅料理】瑞可達蛋餅.瑞可達起士佐辣椒及橄欖油.瑞可達起士義大利麵
Chapter5    隱於平凡的最佳佐料-「雞蛋、紅蔥頭」紅蔥頭不僅能夠幫助食材提味,使料理味道更清香,本身還具有溫胃、發汗、袪痰以及利尿的功效,有益提升代謝力;雞蛋則是補充蛋白質不可或缺的食物。
◆沙拉日
【沙拉料理】簡單沙拉.茴香檸檬汁沙拉.番茄洋蔥沙拉.莫扎里拉起士佐番茄羅勒
◆來自雞舍
【雞肉料理】馬鈴薯雞肉.碳烤雞肉.地獄之蛋.辣椒煎蛋.亞桑達的義大利蛋花湯
◆廣場上的青蔥
【紅蔥頭料理】紅蔥頭沙拉.紅蔥頭蛋餅.紅蔥頭蛋花湯
Chapter6    吃一口就難忘的義式食材-「野田螺、瓜類」 螺肉富含維生素A、蛋白質,對黃疸型肝炎或慢性肝炎、腳氣、痔瘡等疾病有食療作用;櫛瓜熱量極低,還有豐富的維生素C、K、B,有美白、抗氧化的功效。
◆給聖安飛的田螺
【田螺料理】青醬野田螺.碳烤羔羊.番茄雞湯義大利麵
◆植物的點點滴滴
【櫛瓜料理】櫛瓜花湯.帕馬森起士炒櫛瓜.填餡櫛瓜花.酒香榨櫛瓜
Chapter7    多樣用途的常見時蔬-「馬鈴薯、茄子」大量的 B群維生素和纖維素,使經常吃馬鈴薯的人吃得健康、老得慢;而茄子為降低膽固醇的榜首食物,含抗癌的「龍葵素」能抑制消化系統腫瘤的增殖。
◆樹林之外
【羊肉料理】羊肉醬義大利麵與燉羊肉
【豬肉料理】迷迭蒜香烤豬里肌
◆像洋香菜的馬鈴薯
【馬鈴薯料理】馬鈴薯與四季豆沙拉.馬鈴薯起士可樂餅.馬鈴薯義大利湯麵.莫扎里拉起士烤火腿.馬鈴薯.烤馬鈴薯
◆一年只能吃到一次的水果
【酸櫻桃料理】酸櫻桃果醬.酸櫻桃塔.酸櫻桃糖漿
◆美味的茄子
【茄子料理】紅辣椒炒茄子.紅椒紫茄炒馬鈴薯.油漬茄子
Chapter8     大人小孩都愛,窮人肉類-「豆類、麵包」
切切豆即使在非常貧瘠的土地上仍生長力旺盛,是義大利人在貧困時代的營養來源,可稱作「窮人的肉類」;用天然酵母發酵的麵包,更是最自然、簡單的主食。
◆萬物皆有時
【切切豆料理】火腿切切豆.阿嬤湯
◆從麥田到烤爐
【麵包料理】天然酵母.烘焙麵包.番茄羅勒烤麵包片
◆窮人的肉
【豆子料理】豆子義大利麵.蒜香豆子
Chapter9   留住收成時的感動-「辣椒、番茄」辣椒能促進血液循環、增進體內脂肪的燃燒,具有減肥的效果;蕃茄中的「蕃茄紅素」及維他命A、C、E等是天然的抗氧化劑,預防心血管疾病及老人癡呆症。
◆熱辣的辣椒
【辣椒料理】油漬辣椒.鑲料辣椒.蒜香辣椒義大利麵.番茄辣椒筆管麵
◆塞滿新鮮番茄的玻璃瓶
【番茄料理】自製熟番茄醬.自製生番茄醬.新鮮番茄義大利麵
◆留住夏天的美味
【甜椒料理】燉甜椒.甜椒茄子鑲料
Chapter10   重量級的主菜及水果-「無花果、野豬肉」無花果可加速傷口復原,此外含多種抗氧化物,有抗衰老的功效;自己獵的山豬肉,不用擔心口蹄疫,反而與傳統連結,成為最珍貴的佳餚。
◆在涼棚下,在果園中
【無花果料理】草莓葡萄和無花果果醬.檸檬糖漿裹草莓.無花果起士佛卡夏麵包.乾無花果
◆獵人返家
【野味料理】山珍餐前菜.野豬肉玉米粉
Chapter11  麵粉化身經典義式主食-「麵疙瘩、披薩」用力揉捏、搥打麵團的過程,如同拳擊一般,練出手臂健美的肌肉線條,是最經濟實惠的健康運動。
◆做麵疙瘩的馬鈴薯
【麵疙瘩料理】肉醬馬鈴薯麵疙瘩.茄汁馬鈴薯麵疙瘩.青醬麵疙瘩
◆柴火烤爐
【披薩料理】紅披薩(番茄披薩).馬鈴薯迷迭香辣披薩.蔬菜餡餅披薩.披薩餃
Chapter12   享用一整年的豐收 -「義式節慶料理」義大利人稱平安夜為「守夜」,不只守候耶穌誕生的時刻,更守護傳統的料理、自然的韻律、和最重要的─健康。
◆聖誕節的守夜
【聖誕料理】煎鮮蝦.蛤蠣義大利麵.杏仁蛋糕
◆新年
【新年料理】煎芹菜餅.帕馬森起士煎花椰菜.小扁豆與豬鼻香腸.白酒迷迭香蒜羊肉.杏仁脆餅

推薦序
看見,飲食與幸福的原點
  這本書,若單以食譜論,裡頭的步驟作法大多簡易得令人驚異(遂因之更加惹人垂涎)。但再細細讀去便會發現,要真的想完全照章實踐,卻是難如登天。 不斷重複的字句:「做這道菜只要幾分鐘!」事實上,在真正進入烹調前,所有的食材調味料均來自自家田園裡的農作與飼養、野地裡的採集、鄰農的贈予或交換、前一季收成後的立即壓榨,醃漬釀造再發酵風乾,陳年貯存,甚至一整日的反覆細細處理……。
  書裡描繪了一個宛若桃花源般、卻是真實存在、傳承數百年幾乎不曾有過太多改變的飲食天堂──敬天愛地、自給自足,和自然土地及時序緊密相依共存;日日辛勤農作、狩獵、煮食,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心無旁騖,時時刻刻勤懇胼手胝足,全只為成就每一頓豐足的早、中、晚餐。從早年單純為生存果腹的奮戰掙扎,到今日,轉化為一種對傳統生活方式與價值,以及對百年來固有滋味的信守……。
  如此樸實單純,然對距此早已經太遠太遠的我們來說,卻是多麼令人豔羨且遙不可及。置身科技與醫學發展一日千里的現代,諷刺的是,我們正在走的路,卻似乎與通往健康、平安、喜樂與長壽的門徑,背道而馳。
  「我無法預知未來一年會發生的事,或什麼樣的節奏會主宰我的生活。因為在城市中,難以聽到大自然的韻律。但這裡卻不同,從農民曆、太陽與月亮的週期、教堂的節慶等,便可知道未來一年的生活模式。這是橫亙數世紀的真理,但在城市的喧鬧聲中卻聽不到。」引我們警醒、回看、省思飲食的原點,或說屬於人類的,理想生活的原點。
  美味、快樂與幸福何其「簡單」,而你我,夠不夠清明、夠不夠聰慧,勇敢面對,歸真返樸,重頭拾回。
  飲食旅遊作家 《Yilan美食生活玩家》網站創辦人 葉怡蘭
作者序
「長壽村」餐桌上的祕密
  不妨在春天造訪坎波迪梅列吧,早晨時分,天氣還很涼爽,陽光從奧倫奇的山頂灑落。山路蜿蜒曲折,爬過樹木繁茂的峭壁,穿過蔥鬱的新生樹林,坎波迪梅列就在山路的盡頭。
  比奧神父的雕像是村落的起點,在這停好車,回首剛剛來時的路,還能遠遠看到山谷裡的迷霧,走在通往村鎮的路上,路旁是石頭建築的雞舍,這時就很有可能就遇到村民了。
  你可能驚瞥79歲的傑拉多,騎著老機車從身邊呼嘯而過;或碰到83歲的瑪麗亞,趕著母雞爬上山坡;也有可能撞見退休後的阿基米德,每天沿著山路慢跑7公里。
  往山上走去,能看到一座11世紀築成的老城牆,它在中世紀時環繞著這個村落的中心。再往前走,是穿越城牆的小巷,當你走過這條陰暗的百年老路,柳暗花明後,就是歷史悠久的廣場。這裡的房子有好幾層樓高,從爬滿紅色天竺葵的石梯走上去,民宅的大門敞開,大蒜、羅勒、番茄甜甜的香氣,在徐徐微風中一齊合唱。
  進屋內,牆上掛著聖母瑪利亞的壁畫,隨著圓型的樓梯往下走,繞一圈,又是大廣場。但我想你會駐足在石階上,眺望廣場盡頭的利里河谷(Liri Valley)和第勒尼安海(Tyrrhenian Sea)的遠景。
  如果碰巧是週三市集日,可能就會碰見亞桑達在市集購買鄰鎮出產的橘子,或是到附近田野尋找可以當作飼料的綠色植物,她的眼睛炯炯有神,看不出已經73歲;或許也會遇見70多歲的阿達潔西亞,因為市集日對她而言是串門子的好日子。
  這個義大利村落用「長壽村」的路標歡迎旅人的到來;科學家和醫生則稱它為「不老村」(The Village ofEternity)。
  為什麼如此稱呼?根據當地官方資料,此村落的671位居民中,有111位年紀介於75至98歲間。也就是說,在我撰寫本書時,有16.6%的人年紀超過75歲。當地行政機構出爐的2009年統計數據顯示,這裡男女平均壽命為95歲,相較之下,義大利男性平均壽命為77.5歲,女性為83.5歲;歐盟男性則是75.6歲,女性是82歲。坎波迪梅列的人瑞真是出奇地多。
  就是這個數據,興起了我想造訪坎波迪梅列的念頭,當時我在英國一家報社當記者,正在研究一篇有關長壽食物的文章,文章中不斷提到這個我從未聽過的義大利村莊。隨著對坎波迪梅列的了解,我越加著迷這個地方。科學家發現,此地老年人的血壓和膽固醇特別低。世界衛生組織(WHO)特別以資金協助,對坎波迪梅列的居民進行研究。
  比起這些研究結果,我對村民以及他們的日常生活更感興趣。根據走訪過坎波迪梅列的記者描述,當地老年人精力特別充沛?退休老人騎著腳踏車,早晨趕羊上山,下午在田裡穿梭,朝朝暮暮從早上工作到晚上,幾乎所有食物都自己生產;記者也提到,在天氣晴朗的午後時光,八旬老人在廣場的榆樹下,打牌消磨時間,這時婦人則在雞舍裡撿拾晚餐要用的新鮮雞蛋。
  坎波迪梅列居民罹患心臟病、肥胖、癌症的人數也相對較少。他們似乎不只比歐盟國家的人更長壽,在我看來,更重要的是,坎波迪梅列的村民比英國人更期盼、重視健康及活躍的銀髮族生活。
  看著這些文獻資料,讓在英國大都會裡過著一團混亂通勤生活的我,極度渴望坐在村子的廣場上,在300年老榆樹下啜飲一口espresso,享受長壽村的生活方式。善寫諷刺作品的愛爾蘭作家強納森綏夫特(Jonathan Swift)曾說過:「人人都想長命百歲,卻沒人想變老。」
  所以,2006年的秋天,我飛到羅馬,在高速公路上往南疾駛160公里,再朝拉吉歐彎曲的山路開去,開始我的研究之旅。
  ★ 長壽的原因,70%由「飲食」決定
  當時我對坎波迪梅列了解不多,它位於羅馬和那不勒斯之間,離海岸有半小時路程,在拉蒂納省奧倫奇國家公園海角的一端,海拔高度647公尺。我從當地議會網站看到的資訊就只有這些。
  我對坎波迪梅列的想像,多半來自於年輕時在義大利北部旅行的經驗,以及英國人對義大利生活的浪漫幻想:富有的田園烏托邦生活,福斯特(E.M. Forster)、勞倫斯(D.H. Lawrence)、歌德(Goethe)等作家的文學作品,濃厚了這城市的文化氣息。這座城鎮的名字也讓人很有感覺,坎波迪梅列(Campodimele)是由拉丁文「campus mellis」組成,意思是「蜂蜜田」,因為這裡養了很多蜜蜂,過去會把當地產的蜂蜜,進貢給羅馬帝國。
  抵達坎波迪梅列,我的確看到了典型的義大利鄉村田園景象──陽光灑落的山頂上,有密密麻麻的石屋;狹窄又彎曲的街巷,被中世紀建造的古牆環繞;還有一座11世紀建築的中古教堂,它的鐘樓高聳入雲;鎮裡有座廣場,從廣場俯望山谷,令人屏息的美景盡收眼底;還有吸引我到此地的長壽村村民,老農夫攀上橄欖樹,老婦人爬上梯子,採收藤架上的葡萄,老婆婆頭上頂著木柴,大步走上小巷的陡階。我還遇到一位103歲高齡的老先生,正在吃通心粉當午餐。
  李賽帝將軍在他的辦公室接待我,他是當時坎波迪梅列的鎮長。他說,村民可以保持健康又長壽,是很多不同的因素促成的:山上空氣清淨,鄉村生活也較無壓力,可能還有基因上的優勢。不過他和所有我交談過的村民一樣,都認為還有另一項讓當地居民長命百歲的因素,那就是──飲食。
  「在家裡簡單料理不含農藥的當季新鮮蔬果,和一點肉類、魚類。」這是最吸引我的地方,也是讓我決定來坎波迪梅列的原因,我想知道,這裡的人,都吃些什麼?
  我研究義大利人的飲食已經20多年,我認為最好的研究方式,就是住在義大利、在義大利旅行、學習義大利文、每天烹調義大利料理。
  打從小時候和家人一起到義大利北部渡假時,我就深深愛上了義大利,還有它代表的一切。那次旅程中,我造訪了高峻挺拔的滑雪勝地多羅邁特(Dolomites)、逐日下沉的水都威尼斯。那時我就確切地知道,我想要學如詩的義大利語,自信有一天能坐在威尼斯的聖馬可廣場、在擠滿觀光客的咖啡店,用義大利文點杯咖啡和甜點(當時我11歲,不知道那裡的東西有多貴)。
  由於大學時唸義大利文和法文,讓我有機會暑假到托斯坎尼教英文。在那4個月裡,我利用每週一天的休假,四處遊覽義大利迷人風光,發現佛羅倫斯、西耶那、盧卡、比薩的珍奇美景。
  那年夏天的一開始我就知道,義大利名勝固然迷人,但是義大利人吃的食物、喝的酒、清晨大口喝下濃縮咖啡的小店、吃晚餐的家庭餐廳、採購新鮮蔬果的早市,還有坐落在每個轉角,可以買到最高級的起士、沙樂美香腸、橄欖、麵包的雜貨店……,這些生活的小細節更是深具魅力。不久後,我發現這不是附帶在生活中的小細節,而是義大利人生活的精髓和基礎,是讓義大利人靈魂完整的心跳聲,這也是為什麼義大利人難以理解其他民族的生活和飲食習慣。
  ★吃的每一口都天然、新鮮,且要「慢慢吃」
  即使在富有、高度商業化的年代,義大利人仍然每天花上2小時吃午餐。不論是外食或在家下廚,義大利人總是要求用最好的食材,吃最棒的食物,採取讓每種食物都能完整呈現原味的簡單烹調方式。幾片聖女蕃茄、莫札里拉起士,再加上幾滴橄欖油、少量新鮮羅勒、一點黑胡椒,就能變身為一道驚為天人的美味佳餚,這道經典沙拉,配上全麥麵包和一杯紅酒,便是一頓營養均衡的健康美食,製作過程只要5分鐘。
  在過去20多年的烹飪生涯中,我體現「結合當季最新鮮的食材,用最簡單的方式處理」這種單純的料理哲學。這不僅是義大利美食的優點,這樣的料理哲學更與我長久以來關注的概念不謀而合──「把食物當成預防疾病的良藥;以及南地中海飲食帶來的健康價值」。
  我從未接受科學訓練,也不是醫生或營養學家,我只是個對營養極有興趣的門外漢,但我直覺地相信,若要保持健康的身體和身材,吃對食物比時下流行的快速減重飲食更重要。如果有任何證據能指出,含微量化學添加物的有機食品比非有機食品對身體更好,我會認為十分合理;因為把食物鏈裡的化學物質含量降到最低,不在種植、加工、保存過程時加入化學添加物,如此才真的有益健康。
  這個簡單的想法源自於我在義大利廚房裡的經驗,義大利有個詞「cibo genuino」,雖然這兩個字翻成英文是「genuine food」(純天然的食物) , 但我不認為這兩個微不足道的字, 可以完全呈現「cibo genuino」對坎波迪梅列人的意義,因為「cibo genuino」是種包含萬物的生活哲學,是對食物的尊敬,在種植、收穫、烹調、上桌的每個環節,還包括對土地、農產品本身、食用的人、以及整個環境都心懷敬意。
  這些食物的生長過程,完全沒有使用化學物質,在最完美的成熟階段採收,直接在當地簡單烹調來食用,保持新鮮原味。若無法在當季食用,只要以天然的方式,如鹽巴、糖、油、醋、冷凍、自行裝罐及真空包裝來保存,不含化學物質,也還能算是純天然的食物。
  西方工業化國家充斥著微波食品,以及加了大量化學添加物的食物,也是造成許多人罹患心臟病、肥胖、糖尿病、癌症的原因,「cibo genuino」與這種飲食文化正好相反。坎波迪梅列的飲食習慣就是「cibo genuino」的縮影,幾世紀以來都是如此。許多居民仍然維持過去務農的習慣,住家旁就是一畝大菜園,一年四季輪流種植當季的蔬果,一邊還從事其他非農業的全職工作;老人退休後專職務農,種大麥做麵包、養羊產起士、藤架上種葡萄釀酒。幾乎所有餐桌上的食物,都是靠自己播種、收割、畜養得來。
  不用殺蟲劑,而使用天然肥料;每天或是每週手工採集食物,幾小時內就新鮮下肚,所以大部分的維他命和礦物質都還沒流失;烹煮過程也相當簡單,不是火烤、油炒、水煮、就是生吃;此外,家庭主婦還會把每季多出來的作物用自然方式保存下來,如:茄子泡油裝在罐子裡、甜椒用醋保存、水果做成果醬,儲存在地窖或倉庫裡。這樣的食物製造過程和飲食習慣,已延續了數百年。
  ★ 為什麼長壽?「地中海飲食」功不可沒
  羅馬智慧大學(La Sapienza University)的內科醫學教授庫吉尼(Pieto Cugini),針對坎波迪梅列人的健康進行數項研究。他以鎮內的長壽家族為實驗樣本,測試了三個世代的生物節律和血壓,檢視他們的生活型態,包括工作和平時步行的習慣。研究也納入從十歲到百歲,所有人的的用餐時間、飲食習慣,像是多量元素、微量元素、鹽巴的攝取量,還有喝多少咖啡和酒類。
  庫吉尼教授認為,坎波迪梅列人之所以如此長壽,30%是因為基因,剩下的七成則要歸功於他們的生活型態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包含邁入老年時仍有充足的活動量,及奧倫奇山區怡人的氣候,沒有空氣污染。當然,還要歸功於直接攝取純天然食物以及營養的習慣。這些因素都讓當地居民的血壓比義大利民眾的平均值還低。
  我們不可能用數據說明食物對長壽的影響力,但庫吉尼教授說,坎波迪梅列的飲食習慣「比地中海還更地中海」。「地中海飲食」被公認為是全世界最健康的一種飲食方式,已獲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納為文化遺產。而坎波迪梅列的飲食更是地中海飲食的典型。
  坎波迪梅列人吃很多蔬菜,包括博羅特豆、鷹嘴豆、還有一種名為「cicerchie」的當地豆類,以及富含抗氧化分子的各種蔥類。豆類蛋白質含量高,沒有有害的膽固醇,在義大利被稱為「窮人的肉類」。
  庫吉尼教授還表示,坎波迪梅列人較少吃牛肉,這點也很重要。坎波迪梅列位於山上,適合放牧綿羊與山羊,但不適合畜牛。因此這裡的飲食很少使用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的牛肉和奶油,攝取的肉類多是雞肉,許多家庭會養雞來生蛋。由於這裡的雞能在山坡和路上自由奔跑,雞肉脂肪少,膽固醇含量也較低。獵人也會獵捕山中的野豬和野兔,這些肉類的脂肪含量較低。由於離海近,坎波迪梅列人吃的魚類比一般山區居民多,包括含油多的魚類,像是沙丁魚、鯷魚,飽含omega-3脂肪酸,可保護心臟健康,義大利人稱之為「蔚藍色的魚」。
  當地料理鹽分用量也少,每天僅有4克,比西方醫學機構建議的攝取量還低。飲食中鹽分多,納含量也高,容易引起高血壓,增加心臟病發、中風的機率。
  當然,坎波迪梅列人的飲食也不能缺少義大利美食的代表?富含不飽和脂防的初榨橄欖油,還有當地釀的紅酒,飽含多酚,兩者皆能保護心臟。庫吉尼醫生也發現,當地人較少喝咖啡、啤酒、烈酒,也不太抽煙、吃甜食。
  ★多串門子,讓老年人也活力充沛
  總之,如果我們要設計出一套有益健康,讓人更長壽的飲食,和坎波迪梅列人的飲食習慣其實相當類似。第一道菜是不含蛋類的的義大利麵,以碳水化合物為主,搭配橄欖油和蔬菜,第二道主菜,是蛋白質含量高的豆類、魚類、或瘦雞肉,搭配蔬菜為主的小菜,可能是葉菜、椒類或茄子,主菜後通常是沙拉,讓味覺比較清爽,也許就是剛從菜園拔的新鮮蔬菜,搭配山羊奶做成的瑞克達起士,或是附近城鎮做的莫里札拉起士,餐後還有新鮮水果,特別節日時再來道甜點,配上適量的紅酒,所有的菜餚都是用橄欖油烹調而成。
  雖然當地飲食習慣好處多多,但不可否認的是,居民如此健康長壽,還有其他原因。庫吉尼醫生表示,當地人一直以來勤於活動,這點無疑對身體健康很重要。而且當地老年人仍維持社交生活,和親戚經常接觸、社區關係緊密、教堂活動頻繁,還有典型的義大利社交活動?傍晚時分,在廣場散步,再加上天氣晴朗舒爽,使得這裡的老人家喜歡走出戶外活動。近來專家逐漸認為「活躍的社交活動」,對老年人的健康有所助益。
  庫吉尼教授也認為,坎波迪梅列人有基因上的優勢,這是他針對長壽的老人以及其兩代子孫的血壓脈絡研究得出的結論。他發現當地老人的血壓平均值和年輕人的差不多,這些老年人的子孫血壓值也相對健康。儘管世界上有許多地方都以「長壽」自豪,但坎波迪梅列的居民生活型態同質性高,飲食習慣類似,是長壽村的理想典範。
  我來到坎波迪梅列,本來是希望學習如何能夠活得更長壽,但卻意外學到一件更重要的事─「如何活得更好」。這本書紀錄了我在坎波列迪梅這3年間發生的故事,這本作品能夠問市,都要感謝坎波迪梅列居民如此友善、樂於助人。農夫告訴我他們如何耕種,婦女為我敞開廚房和儲藏室的大門,熱情地邀請我一同用餐。對他們的謝意,怎麼樣都說不完,感謝他們給我的一切,還有這些可以讓我們長壽且享受好生活的食譜。
內文1★ 每道菜,一定會加「初榨橄欖油」
新年的第一天,在山坡上的橄欖園,是一切全新的開始。新生的1月,大部分的景色似乎仍毫無生氣―濕潤的黑土、白雪點綴的山頂、黑炭般的枝芽朝著金黃色的天空伸展。微風徐徐吐出氣息,低語著夜晚的暴風雨,走上山頂,坎波迪梅列就座落於此。黃色、杏色的屋子層層依偎在灰石建成的教堂周圍;11世紀完成的高牆,簇擁著這座古城的核心;午後時分,還沒有人點燈,也尚未看到縷縷炊煙。這個時刻,這個季節,城鎮仍在沉睡,等待著千載的寒冬過去。

不過,橄欖園裡可是生機盎然,亮綠色的枝頭隨風舞動,窸窣作響、閃閃發亮;成熟的橄欖如紫色的寶石,因富含橄欖油而飽脹。農人們在宜人的南方氣候,涼棚的遮蔭之下,來頓懶洋洋的午餐。到了下午,桌上堆滿用橄欖油保存、浸泡、烹煮的食物。在春天,瓶子裡的橄欖油浸泡著小朝鮮薊,烤過的紅椒在金綠色的橄欖油中游泳,用新鮮雞蛋煎義大利蛋餅,麵包皮用油煎得酥酥脆脆。這些典型的義大利佳餚,皆因橄欖油而充滿生命力,比起其他水果,橄欖更能象徵太陽,代表著悠閒的星期天、家庭聚會、夏季的小鎮慶典。

坎波迪梅列的居民在充滿寒意的隆冬裡,要把梯田上收成的橄欖帶回家。在他們看來,美食和沐浴在陽光下的美好時刻,現在正要開始!

‧沒有化學物的橄欖油
我和瑪麗亞在她位於奧倫奇山上的橄欖園裡,東邊的雲籠罩著,下午時光很快就過了,但農人忙著收成的雙手卻還沒停下來。「不含藥物。」瑪麗亞邊說邊抓住結實纍纍的橄欖樹枝,用手掌取下一把透著紫色的橄欖。這裡不用農藥,作物不會有化學殘留物。

瑪麗亞告訴我,橄欖園的收成季已過了15天,接下來還有10天的工作期,若是下雨,時間會拖更長。時值最冷的季節,卻要在橄欖園中工作長達一個月,這可是這塊土地上,最艱苦的差事;但也是瑪麗亞一家每年最重要的工作,沒有任何作物的收成,比這次更重要。瑪麗亞未來12個月煮出的每道菜,都要用這些橄欖榨出的油為基底。橄欖油不只是烹飪油,還可增添風味、幫助保存食物;替瑪麗亞種的蔬菜、養的牲畜、家裡男人獵回的野味,注入活力的風味。

瑪麗亞彎下腰,用手掌舀起一把橄欖,仔細觀察,她的印花頭巾隨風飄動,然後她笑了,眼神閃閃發亮,好像已經知道,今年的橄欖品質特別好,這一年的工作將會很愉快。「一年有收成,一年沒有。」瑪麗亞說道。橄欖樹每兩年才會收成一次,若要每年都供應新鮮的橄欖油,就需要一批橄欖樹今年收成,另一批明年再收成,如此輪流交替。

這地方種植橄欖已有好幾世紀的歷史,米克雷的父親50年前開闢了這個果園,徒手把白色的大石鑿成階梯,現在三代子孫,包括米克雷和瑪麗亞,都因此受惠。婦女一邊說笑,一邊拿耙子打下橄欖,舀進米克雷綁在驢子身上的袋子。驢子至今仍是唯一能適應這種丘陵地形的交通工具,不過這裡也逐漸引進新科技,樹葉騷動中傳出機械運轉聲,是今年第一次嘗試使用的輪動葉片,用來收割長在高處的橄欖。

現在,若站在山上更高的地方,可以看見米克雷打給橄欖油碾壓廠,確認何時能把這批橄欖送過去。他一手拿著手機,另一手牽著不停嘶嘶叫的驢子。橄欖園再往上就是橡樹林,寒冷的冬季會下雪,隨著盤曲的道路蜿蜒下山,就會來到第勒尼安海。坎波迪梅列就位於這片青綠色海水旁,海拔647公尺的地方,距離海邊約半小時車程的距離,這也是坎波迪梅列能夠生產高品質橄欖油的主要原因。


長壽村的12個飲食祕密:實踐義大利慢食生活,活到95歲,心臟病、肥胖、癌症通通消失!(附60分鐘DVD)※點我購買※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李小姵n28197 的頭像
    李小姵n28197

    李小姵的迷你博客來

    李小姵n2819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