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trottr
|
康健 4月號/2012 第161期
Mar 29th 2012, 14:31
康健 4月號/2012 第161期※點我購買※
康健 4月號/2012 第161期※點我購買※
改變孩子一生的5個習慣 現在小孩的生活和大人一樣,資訊超載、誘惑超載,造成選擇太多、時間太少,孩子習慣藉口、拖延與抱怨。沒有時間和孩子一起建立好習慣的父母,對孩子的一切大包大攬,造就了沒有生活能力、缺乏責任心、消極負面的下一代。命好不如習慣好,5大影響孩子一生的習慣,3步驟今天就建立。楊定一、李偉文..五大黃金講師,分享習慣教養心法。父母習以為常的不當教養習慣,如何停止再複製。 文.黃惠如 「投進一球也是上帝的恩典,」23歲的林書豪首次上場拿下25分7助攻,打破NBA紀錄,比賽一結束他急著和牧師分享,他有多感恩。 堅強的求勝意志、不放棄從小的夢想、每天至少6小時的苦練,固然是林書豪成功方程式,但謙卑、感恩的習慣,讓林書豪一夕暴紅也不膨脹自我,輸球也不垂頭喪氣。 楊元寧,王永慶的孫女在念哈佛大學時當平面模特兒打工,她總是自己從紐澤西開車、提衣服,去紐約一次次試鏡,一次次面對被挑選、被挑剔不夠漂亮的殘酷,後來她當上《teen vogue》的模特兒、也走上紐約時尚週的舞台。 楊元寧的父親、長庚生技董事長、暢銷書《真原醫》作者楊定一說,正向思考的習慣影響人最深,最需要從小培養。有了正向思考的習慣,未來即使挫折、磨難來襲,孩子都能看到正面,未來的人生就有指南針。 誘惑過剩的年代,更需要習慣把持 現在的小孩每天有太多選擇,太多唾手可得的東西,永遠都有更娛樂、更強大的刺激,吸引著他。 因為嬰兒潮正是史上最富裕的一代,澤被他們的子孫是生活最優渥的兩代,父母非常願意、非常捨得給孩子最多、最好。 資訊超載、物質誘惑超載,正衝擊家庭的生活、目標和價值觀。事實擺在眼前: ●螢幕支配了兒童清醒的時間。台灣兒童每週平均上網達15小時,僅次於巴西,全世界第二。 ●兒童過胖節節高升。每4個孩子就有一個過重或肥胖。 ●孩子覺得煩惱無處訴,家庭沒有溫暖。兒福聯盟調查,三成八的小孩覺得家庭冰冷無溫暖。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統計,台灣卡債中有五分之一是年輕人所貢獻。 父母必須步步為營,和孩子同一陣線,建立屬於自身價值的習慣,才能閃避諸多陷阱。遺憾的是,現代不均衡的教養,偏重智育發展,父母忘了或沒有時間和小孩一起建立好習慣,全國家長團體聯盟創會理事長蕭慧英感嘆。 蕭慧英說,小孩出生後,父母只希望他吃好、睡好,快樂就好,但到了學齡之後,就在分數中競逐,孩子長大,就忙著為了生存、謀生而儲備競爭力。父母卻忘記了和孩子好好吃頓飯、陪孩子打場球,也是重要的事。「有誰像林書豪的爸爸一樣陪他打球?」本身是「豪迷」的蕭慧英說。 任何一本成功人士勵志書都教你成功是習慣,健康也是習慣;慢性病在日本稱為生活習慣病;正面思考,處理自己的情緒,也是習慣。就算要孩子找到天命,也需要正確磨練自己,建立良好習慣,才能聽見內在的聲音。 習慣一定要在家庭養成 習慣是不需要意志力與毅力,不費力就能自動化做出好行為,如同刷牙一樣,「不費力」自動發生是一大利多。 當孩子持續一個好行為夠久,成為習慣後,便能在「不受監督」下表現出來,孩子也就能用更多的認知資源,去做必須集中注意力、努力達成的事。 雖然一想到習慣,我們總是想到壞習慣:咬指甲、拖拖拉拉、撒謊等。 但國內習慣心理學先驅、台大心理系名譽教授柯永河認為要談習慣就要談「建立好習慣」,好習慣就是一種規律行為,持續的讓自己快樂,幫自己解決問題,預防未來發生問題,也讓別人快樂,幫別人解決問題,預防未來和別人發生問題。 福澤諭吉在《教育論》提到:「家庭是培養習慣的道場。」 幼兒如幼雛,在窩巢裡學會刷牙、吃飯、排便等習慣後,生活上飲食、運動,乃至於學習,家庭形成孩子生活最初的架構。之後,孩子也在家庭學會歡喜與悲傷,學會忍耐、克制自己,家庭也幫助他們學習面對挫折、醜陋人性和死亡。 哪些好習慣最重要? 習慣百百種,《康健》綜合專家意見,統整生活、學習、愛3個領域裡的5個習慣影響孩子一輩子,建議父母一定要從小幫孩子建立。 ●生活:維持健康的習慣,包括飲食與運動。情緒處理的習慣如正面思考與自己對話。 ●學習:終身主動學習的習慣。 ●愛:感恩的習慣。 目錄 Special Report 改變孩子一生的5個習慣 第一好習慣:健康 不拿漢堡薯條珍奶獎勵孩子 從飲食教起,孩子的愛心變多了 第二好習慣:正向思考 正向人生,從說好話開始 宥勝(藝人)我的人生最大挫折是爆紅 第三好習慣:和自己對話 閉上眼,讓孩子更專注 寧靜三分鐘,學習更輕鬆 第四好習慣:終身學習 乘著好奇的翅膀,終身在學習裡飛翔 採訪A、B寶,我反被採訪 第五好習慣:感恩 讓孩子體會「謝謝」的美好 楊定一(長庚生技董事長)感恩孩子,把期望放下 新食尚 food+nutrition 特別企劃 Special Report 名廚怎麼幫孩子做便當? 詹姆士:做便當,為女兒儲備「爸爸的味道」 Amanda:孩子的美學概念,從便當開始 毒牛毒豬毒鵝病雞,我們還能吃什麼? 畜產專家也敢吃的好肉好蛋在哪裡? 真的愛地球 向漂綠說NO 環保IQ大調查 好心「害」地球? 5大類商品 暗藏漂綠陷阱 10個真正愛地球的好點子 愛上樂活族 smart living 重建那瑪夏 不只綠建築,還種下希望 專欄 column 編者的話∕李瑟 不該只有警察關心問題飲酒吧? 本月一件好改變∕李瑟 跟數位產品請個假,因為我跟春天有約 漫步食材小徑∕朱慧芳 小而美的食物關係,不貪多也不浪費 你藥健康∕李權芳 怎樣緩解眼球愈轉愈痛的乾眼症? 中年兒女∕劉秀枝 腦下垂體腺瘤手術後的漫漫長路 醫療線上∕李秉穎 暴飲暴食後,即使少吃也瘦不回來 對證調養∕楊世敏 中醫如何抗憂鬱? 心靈膠囊∕陳豐偉 血尿人生會禍延子孫? 少年十五二十時∕盧蘇偉 當孩子想當「林書豪」 美麗人生∕張麗卿保養品真能縮小毛孔嗎? Judy療癒瑜伽∕Judy 放鬆下腹 遠離經痛 請問康健醫師 常頭痛到吐,怎麼辦? 皮膚經常瘀青如何改善? 20歲還尿床且記性差,是大腦前額葉受損嗎? 請問這樣是躁鬱症嗎? 寶寶為何流目油? 康健短波 窄頻內視鏡(NBI) 偵測癌症新利器 吃蔬果給你好氣色 減緩腦性退化的治療,出現新契機 高熱量飲食 增加長者失智風險 臉上皺紋多,透露骨本流失 減重祕訣新發現:把甜食留在早餐吃 康健 4月號/2012 第161期※點我購買※
|
|
|
李小姵n2819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