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trottr
李小姵的迷你博客來
健康減重、局部雕塑、調整體質、增強體力、均衡營養,想要健康請撥0985999964找李小姵;在家工作、學生兼職、家庭主婦二度就業、青年創業、中年轉行,想要成功請撥0970710520找李小姵。
活用一輩子的筆記術
Apr 4th 2012, 13:19

活用一輩子的筆記術活用一輩子的筆記術※點我購買※

活用一輩子的筆記術※點我購買※

系列累計銷售突破50萬本!!!
  光記錄就可以改變習慣!
  光記錄就可以讓你減肥成功?
  光記錄就可以讓你變成真正有回憶的人?
  原來只要簡單記錄自己的日常!
  你就可以更瞭解自己與珍惜你獨一的人生!
  想一想三年前的你,做了什麼工作?抱著什麼樣的心情過生活?
  想一想三天前的晚餐,你吃了什麼東西?發生什麼特別的事情?
  就算你翻開記事本,寫了行程還有聯絡對象,也回不到過去的「空氣」!
  就算你讀日記,最多只會看到流水帳紀錄!
  □天的體驗都是獨一無二的累積,但現在你卻忘得一乾二淨了……
  本書作者奧野宣之貫徹執行「人生一冊」的筆記術,
  單單只是做筆記就可以甩掉體重,愛上運動;
  30歲不到已經擠身50萬冊的暢銷作家之列,
  他深信「記錄持續,行動也能持續」,從普通生活來認識自己最重要!
  很多東西你可以丟,但寶貴的經驗不能丟;
  很多夢想你計劃實現,但常常半途而廢;
  從現在開始只要一本便宜的筆記本,三大簡單步驟:寫→貼→讀!
  做筆記就能改變自己,為什麼你還在猶豫?!
作者簡介
奧野宣之
  一九八一年生於大阪府。同志社大學文學院畢業,服務於出版社/報社後,以公開個人自創之資訊整裡術正式踏上寫作之路/本書是39元筆記本整裡術系列第三部/從大學期間即開始製作生活記錄,除了工作還包含家庭生活、嗜好、旅行、閱讀等,提倡記錄各種場面所累積的經驗作為「享受人生的方法」,鼓勵人們利用筆記本記錄個人的行動與見聞。一系列介紹記事本、筆記本的活用與創意、資訊收集與運用、知性生產技術等深入淺出的作品,受到年輕上班族群的熱烈支持。
目錄

序章 透過lifelog將體驗化為「資產」所謂的lifelog就是「人生怎麼活」的完整記錄
要想留存「空氣」,最好採用傳統的類比方式
做出過去不再消失的自己
養成「重讀」的習慣可讓筆記的效果事半功倍
不須心急,總之以自己的腳步前進
第1章 只是記錄行動的意外效果「濃縮成一本筆記」的三大原則
比記事簿整理術更簡單,任何人都能上手
比寫日記更容易留存過往日子的氣氛
看似沒什麼的記錄成為「自己的分身」
隨著筆記本的變厚、變多,也培養出自信
可以戒除「想要戒除的行動」
可以持續「想要長此以往的行動」
透過書寫肯定「認真行動的自己」
第2章 讓筆記本成為自己的分身可發揮效果的三大步驟「書寫」、「剪貼」、「重讀」
【步驟1】書寫──以「行動記錄」開始簡單的自我管理
【步驟2】剪貼──做出比「資料收集」更多內容的筆記
一張紙片道盡一切
透過手工作業連結「個人化」
【步驟3】重讀──經由「重讀」逐漸改變自我
隨意翻閱獲得的「意外發現」
重新運用體驗,創造現在的自己
自我思考,並能用自己的語言陳述
一切都是為了「輕鬆書寫裡留下生動記錄」
主軸必須放在筆記本上
不斷嘗試,選擇能成為「自己分身」的那一本
第3章 如何留在筆記本上有助於持之以恆的「記錄工夫」
面對筆記「調適(recreation)」自我
透過書寫將體驗拉近自己,加以「個人化」
為了重讀而寫入的WHY、HOW資訊
不用在意「行動段落」而是「臨時想到」就寫
時間資訊以「為止log」、「現在log」、「起log」表示
以「交錯式」對照行動&思考
因果關係使用「→」的省略符號
區分使用「間隔線」以增加資訊量
以「一日╳固定頁數的方式」進行
除了直寫、橫寫外,筆也要區分使用
剪貼可增添十倍的樂趣
使用拍立得輕鬆記錄育兒日記
以「版面編排列印」留存一天的流程
臨門一腳的「當地記念章」
封面也盡量剪貼創造「特色」
書腰、補書票
包裝紙、吊牌、說明書
酒的標籤
舊郵票、明信片、書信等
第4章 留存什麼在筆記本上首先直接記錄「普通的生活」
睡眠和飲食──從基本事項認識自己
自己的行動和狀況──發現生活超乎意外的豐富
心中所想的事──建立自己的思想
旅行、娛樂、活動──lifelog的真隨所在
記錄報導自己的採訪小組
社會新聞
所見、所聞、所食──一切都反映出「自己」
以搭配筆記本的「填入式索引表格」進行定點觀測
持之以恆的大原則「一表格一主題」
□╳表──雖然簡單卻最具效果
曲線圖──用視覺捕捉些許的增減效果
我的一天──有lifelog的日常生活
「好的過去」=擁有「個人歷史」的安心感
第5章 如何持續、重讀、活用呢?避免留於只是書寫而沒有重讀的方法
體驗不能「用過即丟」,要一再活用
定期自我反擊
「個人專屬的筆記」,再怎麼醜也無所謂
一開始就先淡化「個人的要素」
看清「個人主題」
探索心理狀態提高幹勁
無法重讀的最大理由在於「不容易找到」
重讀的精髓在於「標記&時間點」
標記──將重讀變成一種「作業」
時間點──將重讀納入生活軌道
使用中筆記的「倒讀」與「正讀」
有系統地定期重讀
在製作索引的過程中重讀
重讀X年前的今日記錄
附錄 23種lifelog的輔助工具行動記錄的補助工具
重讀時的補助工具
【結語】陪我們走過「無法重新再來一次的旅行」
結語
陪我們走過「無法重新再來一次的旅行」
  什麼是lifelog呢?即便已經寫完書的今天,我仍然在尋求答案之中。
  我想它既是幫助自己往期許方向更進一步的線索之一,也是對日常飲食、閒聊交談、隨意翻閱的書籍、每天的工作等人生的一切所展現的一種關愛。說不定也是每個人心中想要「留下自己活過的足跡」的心情吧。
  書寫筆記時,偶而會有今天這一天、現在此一瞬間將不會重來的無常感受,心頭也不禁酸了起來。
  事實上前不久我還覺得自己像是學生一樣,如今已是一個小孩的爸爸了。小孩從爬在地上到開始走路、牙牙學語,每天都在成長之中。一個月前還在地板上爬來爬去的嬰兒,如今早已不見蹤影了。
  相信我們人都是朝著同一方向,在做一趟無法重新再來一次的旅行吧。
  如果是旅行的話,移動中與其睡覺,應當寧可觀賞車窗外的風景。
  如果是旅行的話,應該會努力試著跟偶然相遇的人們建立更友好的關係吧。
  而且,如果是旅行的話,即便是撿到的石頭都將成為寶物。
  所謂的lifelog,或許就是幫助我們品味一去不復返的「日常」之旅,並運用在未來生活的好夥伴吧。
內文1所謂的lifelog就是「人生怎麼活」的完整記錄
本書的主題是「lifelog」。

因為可能有很多人是頭一次聽到這個詞,在此先做名詞解釋。
「生活記錄lifelog」顧名思義就是:
「人生或生活(life)的記錄(log)」 。

一如航海的人所寫的「航海日誌」,lifelog就是將發生在自己周邊、聽到看到的事情,盡可能翔實而完整地記錄下來。
這個名詞是因為微軟研究所的哥登‧貝爾(Gordon Bell)在他的著作《生活記錄的建議》中揭櫫,在日本也開始在IT界和關心數位工具的人士之間流行了起來。

比方說:像這樣的「lifelog」。
‧每天用數位相機拍下餐桌上的菜色。
‧將自己走訪過的地方、路線留存在網路服務的電子地圖上。
‧將所有讀過的書、觀賞過的DVD列表並寫下心得感想。

貝爾利用智慧型手機、小筆電、GPS、掃描器等將所有看過、讀過的東西、見過的人、完成的文件、充滿回憶的紀念品等都做成數位資料保存在大容量的HDD裡。

或許也是因為那樣,lifelog通常被認為須搭配智慧型手機、高性能掃描器等數位工具才能進行。
可是本書所謂的「lifelog」,則是以「人生記錄」的原意為主。

並不打算像貝爾一樣完全都數位化,對於每天帶著普通紙張的筆記本,將自己人生填入其中的「lifelog」,以下將說明其做法與好處。
不管是否擁有i-Phone、GPS數位相機等數位工具,或者對於網路熟悉與否,這是任何人都能簡單書寫lifelog的方法。

最近有類似概念「Ubiquitous CAPTCHA」一詞的出現,意思是將人生所發生的所有事情都記錄下來,跟我所說的「lifelog」一樣。
但畢竟Ubiquitous CAPTCHA一詞還不是很普及,我平常也不太用,所以本書都用「lifelog」進行解說。

要想留存「空氣」,最好採用傳統的類比方式
數位抬頭的全盛時期,何以要回歸類比呢?

i-Phone、i-Pad火紅大賣,連書籍也逐漸電子化鬧得沸沸揚揚的此時,說什麼「傳統類比較好」,恐怕有人會覺得「這傢伙怎麼食古不化呢」。
不過話說前頭,我先聲明自己並非否定數位化。

我個人外出時幾乎都帶著筆記型電腦,也有自己的部落格和推特網站,是個充分運用雲端服務的數位科技愛好者。雖然有攜帶電池、收訊不良等問題存在,仍認為數位工具帶來方便是不爭的事實。

這樣的我卻依然要斬釘截鐵地說:「lifelog最好是用紙製筆記本」。

理由只有一個。
「因為能留存『空氣』」。

空氣,換種說法的話,因為紙張比數位工具更容易留存「氣氛」、「臨場感」和「感覺」。說得更直接點,因為無法用文字和圖片展現的「空氣」資訊正是lifelog的重點所在。

例如慌亂之際振筆疾書記下的電話號碼、被雨滴暈染開來的地圖、用來寫信的紙張和搭配墨水產生的味道……
這些東西若要做成數位化,會很花工夫和間。換作是筆記本的話,可以直接手寫,也可以將紙的資料或其他便條紙用膠水黏貼其上。

或許數位和類比的運用,也該考慮到「適材適所」的原則。
如果單純只是資訊的輸入、保存、攜帶、搜尋和瀏覽的話,數位工具自然比較好用。現在幾乎所有的人身上都不會帶著紙製電話本和辭典了。

可是對於「現場的空氣和氣氛」、「親身體驗的真實感受」則是用筆記本比較容易留存下來。
儘管數位科技日新月異,要想留存「空氣」,短期間內我還是認為用筆書寫在紙上、黏貼資料的傳統類比方式要好得多。



活用一輩子的筆記術※點我購買※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李小姵n28197 的頭像
    李小姵n28197

    李小姵的迷你博客來

    李小姵n2819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