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trottr
★李小姵の家☆迷你博客來★
健康減重、局部雕塑、調整體質、增強體力、均衡營養,想要健康請撥0985999964找李小姵;在家工作、學生兼職、家庭主婦二度就業、青年創業、中年轉行,想要成功請撥0970710520找李小姵。
找到家的好感覺:設計師教你做對五件事,空間對了, 人就自在、放鬆、幸福了
Mar 29th 2012, 07:39

找到家的好感覺:設計師教你做對五件事,空間對了, 人就自在、放鬆、幸福了※點我購買※

找到家的好感覺:設計師教你做對五件事,空間對了, 人就自在、放鬆、幸福了※點我購買※

設計師教你做對五件事
  動線、格局、視線、收納、自然引入……

  空間對了,人就幸福了

  ●屋主需求vs.設計達成●
  見證16個用空間改變家人互動的真實案例
  ◆第一本由設計師教你,從動線、尺度、比例、視線、素材,思考你的家。
  ◆不可不知的5大幸福空間關鍵,舒適居家,一次到位
  ◆16個用空間改變家人互動的真實案例,以回歸角度,重尋家的定位、定義。
  ◆從屋主需求,看設計師如何提出 smart 的設計達成!
  ◆以提升居家美學與便利為前提,Step by step,,看見工法細節。
  ◆不可或缺的傢具搭配 vs.各式收納櫃體實用規畫大公開
  ◆分享設計師獨家私美學,從收藏、建築之旅到讀本,學習空間美感。

  關於家,設計師教你這樣想

視線安排-

  視線,講的是眼睛所看見的東西,跟人的走動有關,通常也跟動線綁在一起。 

  ●關鍵思考123
  1.視線安排就是一種情緒的塑造
  2.透過分層手法,創造趣味驚喜或空間延伸
  3.光的運用、端景的設定,可以被精密規畫

  動線設計-
  雖然是連結房子前後的廊道,也希望能提高它的真正使用價值。

  ●關鍵思考123
  1.動線不只是走道,還可回歸使用性
  2.廊道可以發展成書櫃牆,成為閱讀動線
  3.利用動線移動整合多個空間

  尺度規畫-
  規畫良好的空間可以被分配得很精細,但在使用時卻可以打破格局,充滿彈性。

  ●關鍵思考123
  1.格局規畫,得先想想是為誰而做,如何運用?
  2.創造出可以固定,也可以彈性變化的格局
  3.實櫃vs.穿透視景,淡化空間分割感,小宅也能放大、保有隱私、彼此互通

  收納設計-
  收納設計要做到定位、納之無形,不只使空間取得平衡,並且涵蓋到未來家族成員的新需求與變化。

  ●關鍵思考123
  1.展示與收納配比先確認
  2.確定每個待收物件都有自己的家
  3.內斂式收納手法讓家更開闊

  自然引入-
  將自然元素或直接,或間接地引入室內,隨心、隨季、隨時,給家不一樣的自然表情。

  ●關鍵思考123
  1.不一定非得有庭院才能創造自然空間
  2.結合窗景與室內造景,擁有水池與森林
  3.觀察居家微氣候,隨著光、入風處與濕度置入綠植栽

  空間對了,人就幸福了。關於居家,是否常有什麼都做了,但住起來就是不夠舒適,或是看起來很美觀,但卻讓人不能放鬆的感覺。關於家的好感覺,有你看不到的關鍵與細節。

  李靜敏在業界以解放身心靈的自在空間備受好評,他的作品散發著教人愉悅的陽光、空氣、水,第一次不藏私大分享。從動線、格局、視線、收納、自然引入,傾囊相授,教我們怎麼想,怎麼做,才能做對事,不花冤枉錢,讓幸福空間,一次到位。

  本書從不可不知的5大關鍵入手。以平面圖搭配3 ~ 5個案圖片,具體說明5大要素的關鍵思考,教你如何規劃舒服自然、凝聚家人並滿足隱私的空間。

  在第二單元中,進一步透過16個真實案例,傳達16種不同的生活態度。透過屋主需求,學習設計師smart的設計達成。從不說不知的細節設計、圖片解說,到空間主題與精神的充份展現。

  第三單元,設計師獨家私美學大公開。從收藏、配置,思考傢具、櫃設計……存在於家中所要引導出的功能與意義,最後,並大方分享影響著自己每一次設計的生活、空間美學體驗。從實作到體驗,不藏私大分享。

作者簡介

李靜敏

  李靜敏空間設計負責人

興趣

  熱愛極限運動、登山的好手,連帶地自己養的那隻鬥犬也是登山健將,一人、一狗,就這麼消失在深山峻嶺,探索大自然去。

  靜中有動,動中有靜。除了大山大水,寫了一手好字,閱讀、茶道、收藏、旅行等,瓜分了他所剩不多的空暇時間,看似截然不相干的興趣,其實是環環相扣,延伸成一條脈絡分歧的長河,在閱讀中看旅行、增加收藏品的鑑定知識;在茶道學習中,體會庭景、建築設計;在收藏挖寶中,撫觸過往時光的美好,釀成好大一片的感動,而且融入生活,隨時隨地能「用」。

設計

  對於大自然的孺慕之情,反應在他的設計觀,在垂直、水平軸線的變化中,散著教人愉悅的陽光、空氣、水,間或穿梭著藝術與人文的佈局,來震撼你的感官視覺,解放身心靈。一如,他最為崇拜的建築大師安藤忠雄。

  相信空間不單單是一個美麗的表象盒子,應該是能被用的,能為身體健康做出貢獻的,能凝聚家人情感的力量。

設計理念:

  以自然、人文、藝術、平民化為設計依歸,將陽光、空氣、水,與生活場域緊密結合,從而創造身心靈解放,昇華的自在空間。

目錄

前言:空間對了,人就幸福了

Chapter1.思考你的家設計
Point1.視線安排/移動時的家風景
Point2.動線設計/家的廊道,再多一點點用法
Point3.尺度規畫/再侷促的坪庭區塊,也能千變萬化
Point4.收納設計/定位式收納,無有是最終境界
Point5.自然引入/創造森林與池水的能量入室

Chapter2.家設計.16種熱愛生活的方式
Home1.斷捨離,用家學會人生整理術
Home2.登山人的家,讓每天都像住在山林裡
Home3.和庭園綠地溫暖窩,陪孩子一起長大 
Home4 睡、臥、閱讀皆是山,開闊悠遊的熟年人生
Home5.關掉TV,好讀生活跟著來
Home6. 黑板大牆,夫婦的溫暖對話vs.旅行溫習
Home7.陽光總是燦爛,小透天裡的親子一日生活
Home8.在家族老街屋裡享用年輕空間
Home9.就是要住大宅門,30坪尋常窩升級
Home10.陪玩與伴讀,和孩子一起成家 
Home11.從侷促,到滿窗林蔭的單身男子居家
Home12.藝術愛好者的收藏之家 
Home13.隱私百分百,和兄弟一起蓋水瀑住宅
Home14. 看電影學格局,科技人的『顫慄空間』術
Home15. 日日都住涵碧樓,新婚夫妻的無隔間提案 
Home16.神隱之櫃,四口之家的超大容量收納宅

Chapter3.家的構成美學-傢具、櫃設計
Point1.個性迥異的家族好夥伴-傢具、設備
Point2.物件也有自己的家-櫃設計

Chapter4.設計的見學之旅
Point1.旅行中的器物收藏
Point2.設計師的閱讀
Point3.日本建築散步(安藤忠雄空間拜訪+日式旅館之美)



前言:空間對了,人就幸福了

  ──夢想,不要一次完成。我覺得是最棒的。就像玩玩具,喜歡的家具、用品等可以一件一件地收,然後隨意變化,轉換家的風景。

  十年前,第一次購屋,用自己的房子築夢飛行,成為出道的第一個作品。那是一間半新不舊的高樓房子,我敲掉了封閉式格局,理出成了擁有跟景觀窗水平延伸的平台,貫穿客廳、餐廳,以及我和小美各自獨立的閱讀區,伸向屋後,與主臥前的室內小院子接續,隔著一面玻璃相望。

  沒錯,我堅持要有一個院子。

  於是用陽台切出了一塊院子,彌補大樓住宅所沒有的泥土條件。因為,當我看見綠色時,生命力是無所不在,同陽光、水、空氣一樣,構成所謂「好」空間,讓室內、室外聯結,確保空間的長存時效,擁有一個10年,甚至於是下一個10年的更長時間性。在這麼漫長的時間裡,空間裡透過軟體的變換調整,房子愈陳愈有味,一種有別於他人的辨識符號。

  你想讓房子變成什麼?

  家,是溫暖的,可以是平靜,當中有互動分享。人們從出生、成長、學習,不論是有形或無形中,都是受到家的影響,一個好的空間會帶予人正面、積極的思考,讓人做很多事;同時承載人的心理、身外之物,提供很多想像力。

  怎麼構想空間設計?對現在的我來說,是以「機能性」為主,設計須符合機能,機能要在「先」,而後才是其他。簡約設計是我最想要的,所謂的機能性設計,該是透過減法設計來達成,我希望設計是不突顯的,變成空間的一部份,讓室內設計跟建築結合在一塊兒,兩者一起「長」出來,彷彿它本來就長在那裡似的。

  「你想讓房子變成什麼?」房子裝修前,屋主應該要先理清楚。居住在同一個屋簷下,家人之間有互動嗎?各自需要的私密獨立性,有嗎?空間不僅是開放、明亮,而且有許多組合概念存在,一種自由平面的組合,空間裡的物件不應該是被預先設定的,提供使用時最大的自由。

  下一代與長輩不單是存在於血緣的親屬關係,在某種程度上更像是朋友,忘年之交,今日的管教態度已經不是威權式,而是了解彼此的「更尊重」態度。這樣的變化,空間設計時有納入思考嗎?

  聚落式的空間與人情

  做別人的設計,設計者就像是屋主的家人,做出適合他(們)的東西。因為,居家跟商空設計是很不同的思考方式,無法被單一設計所定位。就像東方園林設計,乍看相同,細節設計上各有千秋,因為主導設計的人是居住者,而不是工匠。由此反證至我為業主所做的設計,一次次地、一點點地跳脫自己的天空,最後在一場大實驗,將過去無數次實驗,徹底地貫穿融匯。

  四年前,預備為人父母,我們也準備了搬遷計劃,希望未來生活的地方有土地承載,小朋友的雙腳可踩踏在土地上,走出家門有村子鄰人可共享。記憶來自於童年時期候的眷村生活,家家有前、後院,一出來是巷弄,小弄連結小巷,眷村的孩子們下了課便是在村子裡奔跑、遊戲,甚至爬上屋頂,沿著家家戶戶相連的黑壓壓屋頂,你追我跑。

  這麼美好的生活經驗,也移情於空間設計裡,希望打造的家,是一個聚落式的社區型態,人與人的關係回歸到單純美好,柴鹽醬醋蔥,隔著窗、開了門,轉手之間。小朋友在家門外玩令人放心,在自家庭院也是自由自在。院子,髒了,只要下一場雨,全部都乾了。

  雨過天青,滿園鮮脆。當我看見綠色,生命力無所不在,希望將這份美好的感動傳承下一代,並與追求幸福成家的你一同分享。

內文1

Chapter1.思考你的家設計

節錄自《POINT1.動線設計》

家的廊道,再多一點點用法
雖然是連結房子前後的廊道,也希望能提高它的真正使用價值。

● 關鍵思考123
1.動線不只是走道,還可回歸使用性
2.廊道可以發展成書櫃牆,成為閱讀動線
3.利用動線移動整合多個空間

一般來說,動線設計指的是獨立走道空間,由一個空間轉換至另一個空間的過渡路徑。對我來說,動線就不單單是串聯空間的橋樑那樣簡單,應該還是要回歸到最基本的使用性,而非用傳統的價值觀來設計「動線」,動線存在於空間的意義是有實值的「被使用」可能,單純的動線將因此變得極小值化,幾乎等於「0」。

一個空間,兩種操作

動線是動線,也不是動線。

換句話說,空間裡所有的動線應該都是可以被使用的,如沿著廊道發展成一面L型書櫃,就賦予了在動線拿書的實用性,邊走邊放、邊抽;同樣的道理,樓梯是垂直動線,也可以變成藏畫、看書的閱讀動線,甚至於釀成一道貫穿樓層的巨大書牆,滿足收納與展示需求。

一旦動線的使用趨於多功能,附加價值相對提高。現今新成屋的格局配置,往往有很多純動線設計,比如說從儲藏室去浴室須經過一個走道,從臥室轉去餐廳、廚房,又得穿越另一個走道……,這些走道空間加一加,都可以湊成一個大房間,對於寸土寸金的都市房子來說,無形中白白浪費了。如果走道空間能再有一些使用性,該多好?不是嗎?


case1:如何利用「十字動線」,改善老街屋的陰暗與通風?

屋案:台南‧洪宅
狹長街屋,一條龍的冗長結構,在採光與空間規畫有其侷限,透過兩層樓書牆、四開口,交會出十字動線,整合多功機能,產生驚人的變化。

傳統式街屋,長長細細的。因基地「過長」,衍生出單純的動線存在,一條龍似的狹長通道,室內因一層層隔間,導致光、空氣的對流差。老舊街屋的改造再生,便是在這樣的前提下展開,將樓梯設計於房子的中間段,梯子底部的四個面向,配置了不同的使用機能,包括洗手台、鋼琴區、儲藏室等,有如一個家事服務盒般,支援居家生活。

房子前段的挑空區域設定為玄關、客廳,兩者拉成一片,大型書櫃聯結兩個樓層,經營公共空間的主要視覺畫面,書牆同時將上、下兩層的雙動線,分隔成交叉的十字視覺,成為一進門的強烈視覺,震攝感官。

客廳左右兩個開口,導引通往屋後的動線,左動線的中段隱藏了洗手間,利用梯下角落設計洗手檯,讓動線合理化;右動線整合上樓動線,鋪上平台,提供上樓前的收納使用,2樓的挑空區利用鐵件搭出一道閱讀平台,將書架串聯起來。屋後緊鄰小巷子,原為小門、小窗,儘管屋外景觀不佳,但為了採光考量,還是決定將整個牆面切除,改採防盜格子窗,光透進屋子裡來,又能隔絕防火巷雜亂不堪的景觀,成功改造老舊街屋。



找到家的好感覺:設計師教你做對五件事,空間對了, 人就自在、放鬆、幸福了※點我購買※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李小姵n28197 的頭像
    李小姵n28197

    李小姵的迷你博客來

    李小姵n2819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