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1
困境中鍛鍊破殼而出的大能力
王品集團董事長 戴勝益
在花叢中看到美麗的蝴蝶,其體態曼妙、舞姿輕盈、身軀華麗,令人難以置信的是,蝴蝶的前身,居然是人人厭惡的毛毛蟲。
毛毛蟲在經過數周的生長後,便會吐絲成繭把自己包裹住,毛毛蟲在繭裡轉化成蛹,破繭而出的蛹,就會成為翱翔在天空的美麗蝴蝶。
個人、企業與國家亦然,遇到瓶頸無法突破,碰到困難無法克服,遭受難題無法擺平,就像困在繭裡的蛹無法脫身。本書讓您從中得到「分析、洞察、挑戰、自立、實力、突破」的種種能力,飽覽書中精華,就能像破殼而出的蝴蝶,勇敢迎向光明!
推薦序2
一本極願意放在書桌正前方的書
WPP傳播集團Group M台灣區董事長暨總裁 余湘
常有年輕人覺得因為運氣不好,或是機會比別人少,所以事業不順。其實,運氣和機會是靠人創造的,而創造的關鍵,我認為是積極的正面態度。
由日本經營之神柳井正和世界知名經濟學大師大前研一所著的這本『放膽去闖』,肯定是攀登事業高峰的最好工具。那就像是登山杖的功能,助你攀爬的過程中更為省力,現在你透過這本書就可以輕易擁有。
柳井正,UNIQLO社長,在金融海嘯中依然帶領企業逆勢成長,同為企業經營者,我迫不急待翻閱,雖然書中有部分篇幅提到的都是日本現況及日本政經,但不諱言,與台灣現況或可預測的未來相差無幾,尤其是許多年輕上班族所秉持的心態一樣令人憂心。
捨棄上班族意識,以經營者觀點出發
同樣都是少子化的影響,台灣多數年輕人和日本人一樣生活在舒適圈過久,成了小志向的一代。害怕風險,渴望安定,工作是為了完成上司交代,對未來完全沒有目標和想法。即使有一部分年輕人抱著創業夢想,但也侷限在自我實現,所以咖啡館愈來愈多,個性小店遍及巷弄,能養活自己和家人,偶而出國玩玩就足已。
我無意批評這些現象,只是惋惜台灣社會就如同日本一樣,他們不再有年輕的松下幸之助、盛田昭夫,我們也不再有年輕的王永慶、郭台銘、施振榮等等。這樣的結果,會讓日本也讓台灣失去競爭力,逐漸退出國際舞台,真的很可惜。
柳井先生認為政治需要經營觀點,企業需要經營觀點,而我認為上班族也需要。先別急著自我肯定,自我滿足,年輕人應該時時問自己,我這樣就夠好了嗎?我是不是可以成為更好的「商品」?為了成為好商品,我需要甚麼樣的包裝?這些包裝需要投資多少?所謂的包裝,並非指外表,更重要的是內涵、能力。
培養自己找答案、找問題本質的能力
所以柳井先生一再鼓勵企業員工,要捨棄上班族意識,以經營者觀點出發,才能走出不同格局的未來,我非常認同。就像大前研一說的,以為只要完成上司交付的工作就能期待幸福人生的時代,明明在十年前就已經結束了啊,所以上班族需要的並非聽命,而是養成自己找答案、甚至是找問題本質的能力。
但是這樣的能力又因太過仰賴網路,有了變質的可能。網路的發達讓知識取得更容易,但因為過於容易,反而讓人缺乏判斷洞察力,一昧的全盤接受將失去身為知識工作者的優勢。,我看過周圍太多人隨時掛在網路上,資料的收集很快,卻也草率,有時候懵懵懂懂就以錯誤的資料為依據,造成啼笑皆非的結果,這部分真是要引以為鑑了。
以世界為目標,為自己開創大格局的人生
二十一世紀的經濟已經沒有所謂的主、客場之分,兩位大師都鼓勵年輕人要以世界做為目標,柳井先生以UNIQLO成功征戰全球市場的經驗,提供年輕經營者一個很好的借鏡,這當中也包含幾次慘痛教訓,很難得的也分享給大家。大前先生則建議年輕人不要過度在意挫敗,那是站起來的基石。只要設定目標,付諸行動,就有成功的可能。
這是一個機會最多,卻又是志向最小的富裕時代,懂得抓住的人,肯定會豐收,可惜我們的年輕人還在富裕圈中不敢踏出那一步。幸好還有兩位大師級的經營之神,根據自己的人生經驗提供處方,對政局、經濟提出震聾發聵的建議,也對年輕人給予最殷切的期許,鼓勵大家胸懷大志,以世界為目標,為自己開創大格局的人生。
彼得杜拉克曾對大前研一說,他的書桌正前方必放一本大前研一的書。我想大家有機會來我家,也必定會在書桌上一個明顯的位子,看見這本放膽去闖。
序言
不能再沈默
柳井正
害怕風險才是最大風險
第一次遇見大前先生,是在迅銷集團決定是否上市股票的一九九○年代中期。而與大前先生開始有深交,則是在他邀請我到他主持的商學院去當講師。見面幾次後,我開始對大前先生憂心日本前景,並以全球化觀點思考日本未來的想法深有同感,於是經常向他請益。UNIQLO第一次進軍國際時我也曾向他請益,也就是在2000年預備設立倫敦分公司之前。
大前先生在書中,都一直鼓勵日本企業和人民積極進軍國際。儘管如此,我卻清楚記得,當我向他請益是否進軍國外時,他卻告訴我:「UNIQLO進軍國際的時機未到。現在進軍海外的話,一定會失敗,所以千萬別這麼做!」。大前先生之所以反對,是因為日本零售業還沒有進軍國際成功的案例,但我卻無視他的忠告,最後還是出走了。
後來,就如大前先生所預測,「失敗」收場。不過,即便如此,我還是覺得當時出走是好事。因為在進軍國際的磨練中,讓過去在日本因成見看不清楚的問題,例如日本的全球定位、各國對日本的看法等等,全都變得清晰可見。
在倫敦得到的教訓對後來進軍中國、韓國、美國、香港、法國、新加坡都有莫大的幫助。我認為不光只是UNIQLO,無論在哪一個領域,沒有一家企業可以不挑戰就成功,而挑戰就勢必伴隨著風險。
記得,在我二十五歲的那年,父親突然把公司的存摺和印章交給我,並對我說:「現在我身體還硬朗,還有力氣重建公司,如果你會搞砸的話,就早點搞砸吧!」然後就把公司交給我經營了。被這麼一說,我反而暗下決心,告訴自己:「絕對不能讓公司倒閉」、「我沒有退路」、「如果在這失敗一切就完了」,然後拚命埋首工作。
人一旦害怕風險,就會什麼事都做不成。況且,就算經營得再順利,也不保證完全沒有風險。何況瞬息萬變的現在,所有的變化都是風險。在這樣的環境中,只一味追求安定、守成,因害怕風險什麼都不做的話,才是最大的「風險」。
「自我否定」比「自我肯定」更必要
我在學生時代綽號是「山川」。被冠上這個稱號是因為我是別人說「山」時,就硬說「川」的怪咖。正因為我是這樣的人,所以就算公司穩健成長,我還是養成了「自我否定」的習慣,總是會不斷自問:「我是不是做錯了?」或是「是否有其他更好的方法呢?」
長期持續「自我肯定」,就會和時代脫節。譬如,去年熱賣的產品並不代表今年也會暢銷,但人卻很容易陷入這樣的迷思。所以我一直認為成功之時的「自我否定」更加重要。
日本這個國家不就是這樣嗎?日本在「閉關自守」的狀況下仍然存活,是因為坐享了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的成功。現在沒有任何一個窮國還在「閉關自守」。然而,日本卻因經濟上的成功陷入自我滿足,只求安定、守成,我必須說忘了不容懈怠的自我否定,一味沉醉在放縱安逸的自我肯定中,才會使日本陷入今天的低迷不振。如果無法趕上時代變化,昨日的勝者也不過是今日的敗者罷了。
很遺憾的,看到現在的日本我實在說不出樂觀的言論,不如說是令我感到絕望的狀態,但是,我也不想只是說些悲觀論調。
我想說的是:「所有日本人都必須知道,日本現在正站在一個沒有退路的懸崖邊」。有這樣的認識,才能下定決心。因為如果害怕風險,不願挑戰,就只能坐以待斃,所以現在只能努力衝破難關。
還有一點是,「不要依賴國家,要靠自己的力量站起來」。雖然我這樣的人說這種大話實在很慚愧,但人生只有一次,如果不能竭盡全力當自己生命中的主角、做自己想做的事,到了人生落幕時,就會後悔莫及。
日本因少子高齡化正邁入「成熟」社會,但另一方面,世界也因為IT科技和全球化浪潮不斷趨於平坦,迎向一個處處皆商機的時代。之所以把這本書命名為《放膽去闖:大前言一和柳井正給你走到哪都能生存的六封求生信》,就是因為我衷心期望日本人(尤其是年輕人)不要自己關上那扇通往寬廣世界舞台的大門。
我由衷期待我和大前先生在本書中的討論,可以成為改善國家與人民的原動力。
內文1勝出關鍵在「探究問題本質的能力」
大前研一
一碰壁就馬上放棄的工作人
不願探究問題本質的傾向,在三十歲以下的年輕人身上尤其明顯。深入分析背後的原因,我發現「手冊化」這個重要因素。因為這個世代中,第一份的工作經驗幾乎都是便利商店、速食店、連鎖餐廳的計時人員。
這些工作的共通點是,所有的業務都已經被手冊化了,只要按照手冊完成工作,就能獲得肯定,完全不需要自己思考。但以為這就是工作的年輕人日後踏入社會後會有什麼後果呢?
正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習慣一旦養成就難以改正。沒有了手冊後,年輕人就變成只會一味遵循上司指示工作的應聲蟲,一碰壁就認為「沒辦法」,馬上舉雙手投降。完全欠缺試著靠自己解決問題,或是學習解決方法的意識。
年輕人仰賴手冊的現象雖然不是現在才出現,但近來商務人士手冊化的現象還是相當嚴重。這意味日本人原有的優秀能力已經不斷地流失。根據我的經驗,如果商務人士在進公司三年內就放棄自主思考,就很難從手冊型員工的格局中順利「畢業」。
不過相反地,就算再年輕、再沒有經驗,只要能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能夠自主思考、付諸行動,無論是誰都有可能達成令人寡目相看的成績。這種能力並非與生俱來,而是訓練就能學會的後天技能。
洞察力比網路知識更重要
我並不是想藉此宣傳自己的知識技術或著作。無論是杜拉克也好,還是任何方法都可以,總之,日本人如果再不學習真正的「謀生力」,將無法在世界上存活下去。
相較於其他國家,日本人在溝通能力上的確略遜一籌。但只要擁有看穿問題本質、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是能讓人另眼相看。如果有辦法學習彌補缺點的技巧,卻還說做不到的話,那日本就真的會面臨從「日本再見」淪落為「日本消逝」。
如果大家試著實踐《企業參謀》的內容,至少就能學會戰略性思考的基礎方法。由於這本書是三十年前寫的,書中的案例也都非常老舊,文中甚至沒有出現「網路」這個字。不過解決問題的邏輯與步驟,卻是任何時代的人都會面臨到的共通課題。
這一章裡,柳井先生指出「世上沒有全新的東西」,我也深表同感。就算時代變遷再快,商務人士所需的知識技術也與過去沒有太大不同。倒不如說,這種知識技術的價值比我寫《企業參謀》的時代更重要了。因為現在任何事只要用手邊的電腦、智慧型手機上網搜尋,就能馬上查到,「知識」的價值已經相對降低,但從洞察中導出答案的技術也相對提高。正因為表面資訊獲得容易,才讓發現問題本質能力的價值愈顯得珍貴。
今天,大家就必須從不學習商業基礎能力,一味浪費時間的生活中畢業。因為已經沒有時間再猶豫要不要脫離「手冊人生」學習「謀生力」與「在世界存活的能力」
放膽去闖:大前研一和柳井正給你走到哪都能生存的大能力 ◎點我線上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