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trottr
★李小姵の家☆迷你博客來★
李小姵的威寶專線:0986-088-311,如有威寶電信用戶想續約【暢打系列、好康半價、學生半價、警政專案、最挺你、最懂你】,不管您是要純續約或想搭智慧型手機或開通行動上網,我都可以為您服務,歡迎來電詢問。***本部落格主要為分享博客來新書資訊,提供大家購買新書的平台【點擊書名或書圖即可購買】***
過得還不錯的一年:我的快樂生活提案
Jan 5th 2013, 04:44

過得還不錯的一年:我的快樂生活提案過得還不錯的一年:我的快樂生活提案※點我購買※

過得還不錯的一年:我的快樂生活提案※點我購買※

喚醒百萬人真實生活實驗!
慾望城市Kristin Davis主演改編影集!
不超越自己,天堂有什麼意義?

《基督教科學箴言報》:充滿啟發,讓你捧腹大笑!

活得很悶?一成不變?

日子一團糟,老在疲於奔命?

老覺得幸福快樂,沒有降臨妳身上?

身為提案高手的葛瑞琴,幫別人寫過一份又一份漂亮的提案,

自己卻深陷一團混亂、不開心的生活中。

夠了!她決定為自己的幸福,也來寫份「快樂生活提案」,

而且認真地花一年時間,投入有趣的快樂生活實驗。

結果,意想不到地,讓自己過了還不錯的一年…

  帶著幽默和洞察力,魯賓循序記錄了這十二個月的生活歷險,親身嘗試種種年老的智慧、現今科學的研究,以及大眾文化中有關如何更快樂的各種課程。從希臘哲人伊比鳩魯到自然散文家梭羅,到電視主持人歐普拉到心理學家塞利格曼,還有達賴喇嘛;看哪些建議是真正管用的。
  她的結論往往出人意表──她發現金錢的確能買到快樂,只要花得明智;她發現如果你認為自己是快樂的,你就能快樂;她發現挑戰是快樂的活力泉源;她發現「正確的吵架」甚至比不吵架好;她發現失敗中也藏有樂趣;還發現當我們有所成長時,就會快樂。
  更棒的是,她發現快樂的神奇魔力是:即使遇上糟糕的一天,那也是「好的」糟糕一天……
本書特色
  ★    作者法學院畢業的背景,讓這場快樂實驗,交織理性思維的辯證與柔軟感性的生活想像。
  ★    找回快樂,不需要改變人生。不是人人都具有冒險家精神,作者也是,她所提倡的快樂實驗,是實踐在生活中的各處小地方,微小的變化就能帶來巨大的影響。
  ★    作者同時在部落格上經營她的快樂提案,書中收錄作者與眾多網友互相激勵、成長的精彩互動。
  ★    每個人的快樂提案肯定都是獨一無二的,但是啟發快樂的點子無所不在,誰能保證這本書不會是讓你開啟快樂的關鍵呢。
作者介紹
葛瑞琴.魯賓Gretchen Rubin
  多本暢銷書的作者,最受歡迎的部落客之一,她的Twitter人氣在全美排行高居十四名。
  耶魯大學法學院高材生的魯賓,曾經擔任最高法院大法官Sandra Day o’Connor的助理。經過多年忙碌的她,為了找尋快樂,決定要為自己寫下第一份提案書--快樂生活提案,並且花一年時間執行。這一年,她讓自己睡得飽、早上起來開心地哼歌、打掃家裡、閱讀亞里斯多德…
目錄

致讀者。今天,為自己寫份happiness project吧  

前言。這不是我心中美麗的房子  「以前我多麼快樂,只是當時我不明白。」我不想變成這樣∕我們會去教別人的事,正是自己需要學的∕不快樂,不等於有憂鬱症∕富蘭克林的十三種美德,算算看你實踐了多少種?∕帶著十二守則上路∕幸福的青鳥,就在自家廚房裡∕快樂的時候,要當好人比較容易

1月。把燈關掉,把垃圾袋打開  

多睡一小時,等於加薪六萬元!∕運動,是為了讓你更有精神∕每天走一萬步,就能讓大部分人避免發胖!∕家裡東西愈多,你的心靈愈凌亂∕你家是哪種類型的凌亂?∕最好用的收納工具,就是……垃圾袋!∕你的「卸貨區」,在哪?∕別拖了,一分鐘就搞定!∕打過肉毒桿菌的人,比較不會生氣?∕本月心得:我比較冷靜了!

2月。老婆快樂,人生就快樂  

這些事,有那麼急嗎?沒有。∕記得:擁抱時間請勿低於六秒!∕吵架或許難以避免,但你可以吵得有趣些∕正確的吵架,你就不會有罪惡感∕優秀的人未必快樂;但快樂的人通常都很優秀∕媽媽不快樂,全家不快樂∕每天至少擁抱五次,一個月後你會更快樂∕別氣別氣,樂在其中就好∕想要穩住婚姻?每天忍住三件事∕「怒氣就該發洩出來」--這種說法根本是胡說八道∕本月心得:快樂不是美德也不是歡愉,而是成長

3月。不超越自己,天堂有什麼意義?

真的,我們常常自己騙自己……∕想像一下你正在坐牢,無處可去……∕開一個部落格,給自己一個新身分∕不超越自己,天堂有什麼意義?∕找人幫忙吧,不要裝做自己什麼都懂∕每天給自己十五分鐘,燃一根芬芳的蠟燭∕享受當下,別老活在「等」的未來裡∕本月心得:創新?創意?先讓自己快樂再說吧……

4月。你今天唱歌了沒?

孩子,愚人節快樂!∕賴床?唱一唱起床歌吧……∕常說好,少說不,你將會有意外的驚喜……∕回憶快樂時光,有助於提高現在的快樂∕神奇的檔案箱、禮貌之夜與海盜晚餐∕時間,就該花在這種事情上……∕快樂的經驗可增強或減弱,要看你花在上頭的心力有多少∕本月心得:擴張你的「快樂領土」

5月。眼睛,一定要旅行千萬不要因為別人說好玩,就覺得非玩不可∕你心裡喜歡什麼,大膽告訴世界吧∕如果只要吃便當看DVD,幹嘛住在紐約?∕世界很豐富,我們取一瓢飲就好∕仔細想想:你有那麼趕時間嗎?∕有時候,脫離一下日常的生活軌道∕閉上眼睛,隨便挑一本雜誌來讀∕想像一下你是收藏家,問問自己想收藏什麼東西?∕為自己的家,留一點混亂∕本月心得:我的「好玩」有三種,你呢?

6月。放過別人,饒了自己除了上臉書祝賀生日,別忘了打通電話問好∕慷慨,其實可以不用花錢∕朋友生小孩,一定要去看!∕少講別人的八卦,八卦就不會回到自己身上∕問問自己:你有多久沒交新朋友了∕本月心得:把時間留給歡樂

7月。花錢,不要有罪惡感 係金ㄟ,花錢能讓你更快樂!∕錢,就該揮霍在這些事情上……∕「獲取」的過程,能帶來「成長」的感覺∕喜歡嗎?奶奶買更多給你……∕有需要,就要買!∕你是滿足者,還是遍尋者?∕買回家的東西,一定要「用掉」!∕有些事物,放棄吧∕本月心得:快樂生活,不等於一帆風順

8月。讀一本別人的災禍回憶錄

冥想死亡,讀一本災禍回憶錄吧∕你的昨天,快樂嗎?如何寫「一句話日記」……∕在結婚週年紀念日,更新遺囑∕寫感恩筆記,睡不著就乾脆起床∕如果要追隨一位精神導師,你會選誰?∕一朵小白花的春日故事∕表現出快樂,就是在告訴對方:你愛他∕不認為自己快樂的人,就不會快樂∕本月心得:當電話另一頭傳來壞消息,你會怎麼想?

9月。別勉強你的靈魂 動手寫小說,能讓你用新的眼睛看世界∕你管別人讀什麼,選你自己喜歡的書吧∕寫筆記,有一天你會用得著∕現在就動手製作一本書,如何?∕本月心得:不勉強的靈魂,是最美的

10月。離開之前,先走進去 學會專注,可以幫助你減少壓力,減輕慢性疼痛∕能將遠方豐厚財富帶回家的人,必然身懷豐厚財富∕完美並不完美,有瑕疵才算完美∕表達意見時,幽默和溫柔的態度會比憤怒更有用∕假笑練習久了,就會變真笑∕寫食物日記的節食者減掉的體重,是沒寫的人的兩倍∕本月心得:不要當快樂惡霸

11月。降低自己的笑點

孩子一天笑四百次,你呢?∕逗別人笑,是人生最美好的愉悅之一∕放棄自尊、放棄防衛、放棄自我中心,笑出來吧∕好鬥?友善?愛潑冷水?……你留意過自己的談話風格嗎?∕要沉重很容易,要輕鬆很困難∕玩「開心遊戲」:為每件事找出一個開心的理由∕本月心得:尋找精神上的「庇護區」

12月。一天很長,一年卻很短  讓糟糕的一天,變成「好的」糟糕的一天∕問問自己:感覺對了嗎?∕有一天我們會說:「當時真是一段快樂時光。」∕快樂,是必須堅持的∕本月心得:紅寶石鞋,始終在我腳上……

後記。過了還不錯的一年之後 ……
謝辭
快樂生活提案。啟動你的happiness project吧!
延伸閱讀 



序-寫在本書之前

一天很長,一年卻很短
今天,為自己寫份happiness project吧

  這本書要講的,是一個改變我的故事--我做了哪些嘗試,明白了什麼道理。

  你心目中的「happiness project」--快樂生活提案--一定和我的不同,但我相信,大家都能從這樣的計畫中獲益。

  為了幫助你想出自己的快樂生活提案,我定期在部落格貼出各種建議。我也架了一個網站--「快樂生活提案工具箱」(Happiness Project Toolbox),提供各種方法,協助你開創並執行自己的快樂生活提案。

  但我希望對你的快樂生活提案最具有啟發性的,是你手上拿的這本書。當然,這本書寫的是我的快樂生活提案,依據的是我特有的狀況、價值觀與興趣。你可能會想 :「如果每個人的快樂都是獨一無二的,那我幹嘛要看你的快樂生活提案呢?」

  因為在研究快樂的期間,我發現了一件令我很驚訝的事︰閱讀資料所帶給我的收穫,遠遠不如從某個人身上所學到的特殊經驗。有些人的親身經驗談,遠比其他論點重要--即使我和這些人沒有任何共同點。比方說,我怎麼也沒想到給我最關鍵啟發的,會是一個罹患妥瑞氏症的辭典編纂家、二十來歲的結核病聖人,一個偽善的俄羅斯小說家,以及一位美國開國元勳。但事實正是如此。

  希望閱讀這本關於快樂生活提案的故事,能激勵你展開自己的快樂生活提案。不論你在何時讀到這本書,或是身在何處,你都踏出了正確的第一步。

葛瑞琴.魯賓Gretchen Rubin

內文12月。老婆快樂,人生就快樂

◇每天至少擁抱五次,一個月後你會更快樂

我始終忘不了大學時代讀過的一句話,是法國詩人勒維爾第(Pierre Reverdy)說的。「世上沒有愛,只有愛的證據。」不論我心中有什麼樣的愛,別人看到的,只有我的行動而已。

回頭看我的決心表,一些條目上頭有一整排開心的打勾符號,比方「丟掉、歸位、整理」;而有些條目則有零星的×記號。我在「早點去睡覺」這一點,做得比「別期待讚美或感激」要好。幸運的是,「拿出愛的證明」看起來比較容易成為一個討人喜歡的習慣。

表現愛的方式,有些很簡單。有四七%的人(他們是怎麼算出這些統計數字的?)覺得,跟感情外顯的家人比較親近,而跟感情內斂的家人則比較疏遠。於是,我開始常跟詹米說「我愛你」,而且每封寄給他的電子郵件末尾都寫上「我愛你」的縮寫。另外,我也更常擁抱詹米——還有我生活中的其他人。擁抱會釋放壓力,增加親密感,甚至能消除痛苦。有個研究,規定實驗者每天至少要擁抱五次,擁抱愈多人愈好,一個月後,這些人都變得更快樂。

有些事情我已經做得不錯。我不希望自己寄給詹米的每封電子郵件,都有令人厭煩的問題或提醒,所以我已經養成習慣,會寄給他一些愉快的消息,比如關於兩個女兒的趣事。

有天我要去赴約途中,經過了詹米位於中城的那棟辦公大樓,我停下來打手機給他。

「你在位子上嗎?」我問。
「是啊,怎麼了?」
「往下看看聖巴索羅謬教堂的階梯。」這座教堂就在詹米辦公室的對面。「你看到我在跟你揮手嗎?」
「看到了,喔,你在那裡!我也跟你揮手了。」

花一點時間給他這個傻氣而深情的揮手,讓我接下來幾個小時心情都很好。

這些都是小事情,但對我們的互動氣氛卻大有影響。接下來我還有機會做大事情,因為我婆婆茱蒂的生日快到了。

我的父母和公婆是我們生活裡重要的一環。我從小在堪薩斯城長大,我父母凱倫和傑克仍住在那裡,每隔幾個月,他們至少會有一個人來紐約看我們,我們一家每年也至少會回去兩次。每次都會特別安排一起進行很多活動。至於詹米的雙親,就住在我們家附近,我們兩家所住的公寓大樓,中間只隔著一棟小小的連棟樓房。我們在附近走動時,常常會看到他們迎面走來,正要去喝咖啡或去市場買東西——一頭銀髮的茱蒂會披著披肩,而步伐拘謹的鮑伯老戴著一頂羊毛帽。

幸運的是,詹米和我都認為與雙方父母的關係很重要,因此替茱蒂盤算生日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了。如果我們問茱蒂要怎麼慶祝,她本人會說無所謂。然而,如果你想知道一個人希望如何被對待,與其問本人,還不如去觀察他的行為。茱蒂是我見過最可靠的人,她從來不會忘記自己的義務,答應的事情一定做到,也不曾忘記過任何重要的日子。儘管她堅持交換生日或節日禮物對她不重要,但她對於要送出手的禮物一定費心包裝。她甚至還會按照我們結婚週年的主題,送我們紀念日禮物:結婚四年是「花果婚」,她送我們的是一條漂亮的拼綴花被,上頭的圖案是花和水果;結婚十年是「鋁/錫婚」,她就送我們四捲鋁箔紙。

詹米、他父親、他弟弟菲爾都不擅長籌備生日派對。要是換了以前,茱蒂生日快到時,我就會一再嘮叨詹米,提醒他去策畫,然後等到沒有適當的慶祝活動時,我就會一副「早就告訴你了」的得意態度。

但今年,我的快樂生活提案就派上用場了。我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是:我來負責籌畫。


過得還不錯的一年:我的快樂生活提案※點我購買※
男人就愛吃這套!讓他銷魂飛天的52招口愛技巧
Jan 5th 2013, 04:43

男人就愛吃這套!讓他銷魂飛天的52招口愛技巧男人就愛吃這套!讓他銷魂飛天的52招口愛技巧※點我購買※


男人就愛吃這套!讓他銷魂飛天的52招口愛技巧※點我購買※


【口愛,是女人送給男人最棒的禮物!】

  妳需要正確的姿勢,更需要有用的知識
  本書優美流暢的文字搭配精美的情境式圖片,
  光是閱讀,就夠讓人臉紅心跳、小鹿狂奔了!

  媽媽可能告訴過妳,要擄獲男人心最好的方法,就是先擄獲他的胃……呃,事實上該擄獲的的器官要比他的胃再更低個幾吋。這本書傳授妳所有口交必備技巧,讓妳的「品蕭」過程歡樂、曼妙、並難以忘懷。每個人不該偶爾都來這麼一下嗎?

  本書並提供52種獨家口交場景妙招,教妳如何開始、如何結束。妳將學習到結合身體姿勢、口部動作、手部愛撫、情趣用品、調戲、以及情境擺設的訣竅,來創造出最終極、最銷魂的口交性經驗。何不給妳的愛人一點新鮮刺激的驚喜,例如:

  *「搖滾巨星」:滿足他的私密幻想(還有妳的!)

  *「深喉嚨」:當妳希望一路衝到底!

  *「冰冰樂」:保證讓他舒服到腳趾蜷曲、全身顫抖發燙!

  書中並附上性感真人全彩照片以及詳盡的插畫圖示,明確清楚地教導妳掌握他的性感熱點,並表現得專門熟練。有了這本書,妳將成為他身體的最佳主宰。

作者簡介

性學博士∕桑妮亞.博格(Sonia Borg PH.D., M.A., M.P.H.)

  擁有美國舊金山「高級人類性學研究院」(The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 of Human Sexuality)的性學博士學位以及公共衛生碩士學位,並擁有舊金山州立大學的傳播學士學位。她也是「美國性學學院」(The American College of Sexologists)認證的臨床性學專家,同時是「美國性教育、性諮商與性治療工作者協會」(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exuality Educators, Sexuality Counselors, and Sexuality Therapists, ASSECT)的成員之一。

  桑妮亞.博格博士是許多美國電視和廣播節目的來賓常客,上過的節目包括:加拿大《探索頻道》(Discovery Channel Canada)、《花花公子廣播節目》(Playboy Radio)、聖地牙哥最受歡迎的新聞節目《早安,聖地牙哥》(Good Morning San Diego),以及聖地牙哥KUSI電視台其他節目……。是非常受歡迎的演說家、教育家、作家以及性學專家。

目錄


前言:這可不是「老掉牙」的吹喇叭

首先,來看一下基礎的男性生理構造——你總得了解他的私密部位

.幻想式口交.第1招:私人脫衣舞俱樂部

第2招:完美陌生人

第3招:3P

第4招:女人香

第5招:A片女星

第6招:女神降臨

第7招:美妙駝峰日

第8招:變身另一個自己

第9招:往日情懷

第10招:特別快遞

.暴露狂式口交.搖滾巨星情境

悍馬情境

更衣室情境

酒吧情境

高空性愛情境

後院

大逃亡

.D-I-Y式口交.換燈泡

轉圈圈

淋浴

乾淨得像口哨

外帶

.炫技式口交.生日

冰冰樂

「有珍珠嗎?」

薄荷口味

.快速口交.電梯

早鳥

.療癒式口交.雙贏

和好(化妝)

鏡子

糟糕的一天

處方

老二細語者

.懶人式口交.引導情境

The Quid Pro Quo BJ

老二奴隸

The Languid BJ

淺喉嚨情境

.口交特技.陰陽情境

瑜伽情境喜悅

繃帶

Analingus

深喉嚨

簡易深喉嚨

P點

進階P點

保險套

燕子(吞)

.三種口交遊戲.the Punch Buggy BJ Game

拉斯維加斯口交遊戲

「賽門說」口交遊戲

附錄 I:男人的論壇

附錄II:「是/不是/或許」清單

附錄III:參考資料

感謝名單

關於作者

內文1前言:這可不是「老掉牙」的吹喇叭


「口交」是妳能送給男人最棒的禮物之一。有些女人享受口交過程,有些則壓根不愛。通常女人不愛的原因是口交過程中她們一點也不覺得「爽」。雖說優秀的吹簫技巧不像家傳私房食譜般會一代傳一代,但是這種技巧的確可透過學習而得。我會教妳怎麼做。


本書針對不同情境氣氛提供專屬的口交方式,從歡樂嬉戲到性靈交融應有盡有。如果妳試了其中一套做法之後覺得不太喜歡,不妨嘗試一下另一套,或是再另一套......妳的男人會因此愛死妳。


其他口交相關書籍可能也會教妳本書提供的不同口技和手技。然而,本書創造出許多口交情境,將單純吹簫轉化為一種性愛饗宴。如果妳長久以來一直希望自己能創造出有創意的巧妙性遊戲,但卻苦於沒有時間或沒有足夠想像力,本書就是為妳而寫!閱讀本書後,妳將知道為伴侶吹簫會帶給妳許多好處,其中包括:增加妳做愛時的信心、性愛的滿意度、還會大幅增強妳的女性力量自覺。妳將體驗到兩人間新關係所帶來的鮮活感,此外還有機會體驗到少數幸運兒才知道的祕密——幫伴侶口交超刺激,刺激到妳光是幫他吹喇叭自己就有可能達到高潮。


書中每一個情境都提供讓妳可以嫻熟該式口交所需的各類資訊。例如「事前準備」(Perfect the Move)告訴妳正式上場前該如何事先練習。貫穿全書的「性知識」(Sex Facts)保證充實妳關於性愛方面的知識。「情境布置」(Scenario)則描述所有建構性交過程的重要創意和幻想。「最後衝刺」(Last Minute Preparations)教導妳實際揭開序幕的動作和台詞,附加一些趣味小細節。「實戰技巧」(Technique)告訴妳接下來該怎麼做\玩的詳細步驟。最後,「專家說法」(The Sexpert Says)則列舉我在真實世界中的親身經歷:包括作為一個性學專家的觀察以及客戶的案例和自白。這一欄也提供了性經驗中最重要器官之一的相關資訊——大腦。這一欄的資訊將會幫助妳了解男人,並帶領妳從更宏觀、更全面的角度來理解男性。


請相信沒有任何事物能夠比得上妳嘴裡溫暖的氣息——妳潮濕、吸吮的嘴,以及堅定柔韌的舌頭......


沒有其他事物能像口交這樣直接地表達出「我愛妳」的訊息......絕對沒有!


我誠心希望這本書可以提供各位讀者必須的工具和靈感,讓妳能夠震撼愛侶的世界並和他產生更親密的連結。我也希望妳能夠藉此習得更多關於自身的性能力,並體驗到一次美妙口交所能帶給妳的自信和力量。


祝各位讀者都享有健康、快樂的性生活!


XOXOX

桑妮亞博士敬上

(註:XOXOX為” kisses and hugs”,親親與抱抱。)



男人就愛吃這套!讓他銷魂飛天的52招口愛技巧※點我購買※

塑身女皇美胸、美腹、美臀Dance(附75分鐘DVD)
Jan 5th 2013, 04:43

塑身女皇美胸、美腹、美臀Dance(附75分鐘DVD)塑身女皇美胸、美腹、美臀Dance(附75分鐘DVD)※點我購買※

塑身女皇美胸、美腹、美臀Dance(附75分鐘DVD)※點我購買※

每天10分鐘,讓你隨著音樂律動起舞,
  不只瘦身,更獲得夢寐以求的極致S曲線!
  特別收錄 從近600位搶先體驗的台灣讀者中,選出10位幸運讀者分享見證

  10分鐘美胸+10分鐘美腹+10分鐘美臀,
  一次擁有肌力、有氧和柔軟操三種運動的效果!

  「燃燒脂肪dance.瘦全身」「骨盆&核心dance.瘦腹部」「坐姿&躺姿墊上動作.美臀&瘦腿」

  每天只要10分鐘,就可以獲得放鬆深層肌肉、燃燒脂肪、緊實臀部和腿部等效果,讓胸部更加豐挺、腰部更加玲瓏有致、臀部更加緊翹,雕塑出女性獨有的優美體態!

  初次公開!全新運動 & 鄭多蓮化身超美體經過

  書中動作是鄭多蓮全新創作,在韓國和台灣都是初次公開。書中並披露鄭多蓮化身超美體的經過、親身示範一天三餐內容,還有知名部落客和讀者成功體驗,要你一起動起來,從裡到外打造美麗的S曲線!

作者簡介

鄭多蓮

  1966年出生於韓國,健身教練。因為將自己的瘦身經驗公開在網路專欄而引爆話題,在韓國引起廣大迴響。並促使「MOMUCHAN(最完美的肉體)」、象徵終極女性美的「S 曲線」等單字的誕生。「MOMUCHAN症候群」甚至被選為韓國十大新聞之一。現在除了於韓國、日本各地舉行演講,並接受雜誌、報紙等媒體邀約,還經營健身房,為其獨創的「完美曲線操(Figurerobics)」和「美胸、美腹、美臀dance」培養指導健身教練,活躍於各領域。著作有《塑身女皇教你打造完美曲線》《塑身女皇完美曲線伸展操》(以上皆為方智出版)等。

目錄

前言
美胸、美腹、美臀dance的S曲線效果是什麼?
鄭多蓮的瘦身故事
化身超美體的經過
為什麼跳美胸、美腹、美臀dance,就可以輕鬆瘦身?
知名部落客推薦
DVD使用方法
美胸、美腹、美臀dance效果提升重點

Chapter 1 燃燒脂肪dance瘦全身!
01打造修長的縱向線條!
02使大腿變細!
03擁有超美臀背影!
04讓小腹平坦!
美胸、美腹、美臀dance Q&A

Chapter 2 骨盆&核心dance瘦腹部!
01取得玲瓏腰線!
02緊實體側!
03消滅凸出的小腹!
04打造纖細腰身!
鄭多蓮推薦的小物&包包裡的東西

Chapter 3 坐姿&躺姿 墊上動作 美臀&瘦腿!
01優美線條&瘦大腿內側!
02徹底瘦大腿!
03鍛鍊豐滿翹臀!
04打造黃金美腿
成功體驗分享
少量多餐 攝取蔬菜&水果 越吃越瘦!
鄭多蓮家族成員介紹!!
結語



前言

  現在的我被大家稱為MOMUCHAN(最理想的肉體),但其實以前的我比現在胖30公斤。不但身體僵硬,也不喜歡運動,只能以嚴格的限制飲食方式來減肥,所以總是不斷復胖。

  因為自己曾經有過切身體驗,所以我比任何人都了解減肥時的焦慮,也知道大家不喜歡運動的心情。也因此我將這套塑身運動的主題訂為「以任何人都能馬上學會的簡單動作,達到最佳效果」。本書所介紹的「美胸、美腹、美臀dance」集結了過去所有塑身運動的精華,可以說是最棒的一套運動,讓大家可以在擺動身體的同時,達到暖身、肌力運動和有氧運動的效果。

  這套美胸、美腹、美臀dance可以幫助你輕鬆打造S曲線。在韓文中,「S曲線」(S Line)和「MOMUCHAN」一樣都代表了女性美麗的身體曲線,都是為我而新創的詞彙。身材性感的女性擁有豐滿的胸部、臀部及纖細的腰身,從側面將這三點連結起來就是S Line,而這也表示了終極的女性美。今天開始就和我一起動起來,一起打造美麗的S曲線吧!

內文1不論身材胖瘦都很自卑

我所設計的運動特別受到不喜歡運動和之前從未減肥成功的一般家庭主婦和女性的推崇,我想應該是因為她們也和我有一樣的煩惱,也都曾經有過自卑的經驗。

從小我就對自己的長相和身體沒有自信,總是把頭垂得低低的。即使在十幾歲到二十幾歲這段原本應該青春洋溢的少女時期,我的體型也是一點都不緊實,全身軟趴趴的。29歲時與當時的上司結婚,30歲懷了第一個孩子。因為和婆婆之間發生一些問題,再加上第一次懷孕的壓力,於是開始暴飲暴食,每天都吃5到10個巧克力派(笑)。後來才發現,自己的體重已經從單身時的47公斤胖到78公斤了。

這時我驚覺問題嚴重,正打算開始減肥時,卻發現自己懷了第二個孩子。當時我要一邊帶孩子,一邊做家事,但先生的工作還是一樣忙碌。我的體型越來越難看……現在回想起來,才知道當時的我不只是胖,還很不健康,甚至出現輕微的憂鬱症症狀。

嘗試了各種減肥方法 卻不斷減肥成功又復胖

因為我很在乎自己發胖的體型,所以嘗試了各種坊間流行的減肥方法。但是我不但身體僵硬,更不擅長各種運動,而嘗試了西瓜、蘋果、水煮蛋、馬鈴薯等各種單一食物減肥法,卻只是一直重複瘦了又胖、胖了又瘦。所以這段期間的照片都是在無意間被拍下的,表情都很奇怪。因為胖了30公斤,對自己沒有自信,所以那時候好討厭拍照(笑)。

就這樣過了四年,因為肥胖而引發的腰痛越來越嚴重,於是我開始運動。我到健身房去做肌力運動和有氧運動這一類的健身運動,剛開始一到兩個月很順利地瘦了10公斤,但是全身肌肉卻變得硬邦邦,不但胸部縮水了,臉色也很差,連先生都說:「你最近會不會練得太猛了?」我是為了瘦得漂亮才到健身房的,沒想到卻反而失去了女人味……受到這個打擊之後,我開始認真研究如何才能打造充滿女性美的身材曲線。

只要身材漂亮又健康 心情自然也會開朗

於是我開始減少有氧運動的時間,以免消耗必要的體脂肪,並進行負擔較低的肌力運動。而這就是完美曲線操(Figurerobics)的起點。持續了一段時間之後,我不但恢復到產前的體重,身體線條甚至比年輕時還凹凸有致。我把這套運動教給健身房的朋友之後,就聽到很多人都說:「我跟著健身教練做了一年都沒什麼效果,想不到鄭多蓮才教我一個月,我就變這麼瘦了。」後來健身房裡甚至還有人組成我的健身操同好會(笑)。

看到每位女性實行我的理論和方法之後都變漂亮了,我心想:「真希望把這套方法教給更多人,讓大家都獲得快樂。」於是我便在網路新聞的讀者專欄裡公開自己的經驗。剛開始很多人都不相信,所以我便公開了自己發福時的照片,沒想到獲得很大的迴響!接著報紙、新聞和雜誌也都報導了我的經驗,「MOMUCHAN 現象」還被選為二○○三年的韓國十大新聞。現在的我,經常在韓國及日本各地舉行大型演講和運動指導。以前老是低著頭的我,居然能在一萬名聽眾面前演講,這是以前的我所無法想像的。

我想藉由運動傳達的,不是瘦身的know-how。只要先藉由活動身體讓身體變得健康,瘦了之後變漂亮,你的想法也會變得很正面。因為我曾經歷過肥胖時期那種絕望而負面的心路歷程,了解減肥失敗的痛苦,所以才能這樣站出來和大家分享自己的經驗。希望越來越多女性都能藉由「美胸、美腹、美臀dance」獲得美麗與快樂,而這也是我今後最大的心願。


塑身女皇美胸、美腹、美臀Dance(附75分鐘DVD)※點我購買※

正義:一場思辨之旅
Jan 5th 2013, 04:40

正義:一場思辨之旅正義:一場思辨之旅※點我購買※

正義:一場思辨之旅※點我購買※

哈佛大學唯一公開課
YouTube 點閱率過百萬
學生人數打破哈佛375年校史所有紀錄

  在高等教育,桑德爾教授的「正義」課堂是一則傳奇。1980年第一次開課,學生只有15人,近年則每每破千,總是比第二熱門課還多出四五百人,累計學生人數已超過一萬五,桃李遍及各界菁英。

  2009年,哈佛決定把這門課向全球公開。作者不只把教學內容寫成本書,上課實況還被剪輯成12個鐘頭,在美國公共電視播出。大學課堂整學期實況向公眾播放,這是美國電視史上第一次,也是至今唯一僅有的一次。

  這12個鐘頭在網路上被瘋狂轉寄。整個2010年下半年,日本、中國、韓國都在討論「桑德爾熱潮」,成為一大文化現象。他到東京演講,黃牛票竟然要價500美元。在中國,網友自動為畫面加上中文字幕,把上網「淘課」變成新流行。《中國新聞週刊》因此在2010年底將桑德爾選為年度「最有影響力人物」。

  書名雖然標榜正義,重點卻是思考力的訓練。作者有教學天才,新聞事件信手拈來都是正義思考的案例。要解釋康德,他使用柯林頓偷腥案。要解釋羅爾斯,他搬出伍迪艾倫。

  要把理性帶進公領域,公民必須把自己的正義觀說出道理,不能只是「我說我對就是我對」。本書目的正是邀請讀者做個自我檢視,搞清楚自己抱持哪些信念,何以抱持這些信念。有了理性思辨,民主對話才能向上提升,不會一直停留在互嗆叫陣的層次。

作者簡介

邁可.桑德爾 (Michael Sandel)

  又譯沈岱爾,1953年出生於美國明尼蘇達州,當代知名哲學家。成名甚早,28歲在牛津寫成的博士論文《自由主義與正義的局限》於1982年由劍橋大學出版,即被公認為批判羅爾斯與自由主義的代表作,被譯成八種語言。

  33歲獲哈佛大學教學卓越獎(Harvard- Radcliffe Phi Beta Kappa Teaching Prize)。2008年獲美國政治學會頒發特別成就獎。

  我們在《正義:一場思辨之旅》書中可以讀到偉大教學者的一流修煉。他尊重人人的思考力。不灌輸,只引導。他帶領讀者,在直覺反應與正義原則之間,來回思考。

  身為知名的公共知識份子,他很早即對公共事務有濃厚興趣。他在加州讀高中,17歲擔任學生會主席,即曾邀請雷根總統(當時還是加州州長)來校與他同台對談。

  論者經常將他歸入社群主義陣營。但他不喜歡社群主義這個標籤,比較喜歡「公民共和主義」(civic republicanism)。

目錄

1 福祉、自由、美德 ◎ 三個出發點
 怎麼做才符合正義?哄抬物價、紫心勳章、華爾街紓困案,這些都是引發辯論的真實案例。在案例與原則之間,如何來來回回再思考,「電車問題」即一例。

2 最多數人的最大幸福 ◎ 功利主義
 邊沁思想體系好像少了點人性,其邏輯在今天的政府、企業決策卻俯拾皆是。彌爾試圖加以挽救,大力標榜自由,並為快樂區分高低級。

3 我身我命歸我有 ◎ 自由至上主義
 經濟學界有海耶克、傅利曼,哲學界有諾齊克。支持小政府,主張人民有權選擇安樂死和器官買賣,反對有錢人多繳稅,反對強制騎機車戴安全帽。

4 募兵制與代理孕母 ◎ 市場的角色
 民意不支持徵兵,認為違反自由,盧梭卻看法相反,主張募兵才腐蝕自由。在「世界是平的」時代,懷孕就像服務業,也外包到印度了。

5 人權是普世價值 ◎ 康德的自由主義
 挑選冰淇淋口味不算真自由。人是目的,不可被當作手段,所以自殺與殺人同樣不道德,一夜情是互相侮辱。柯林頓偷腥雖然不對,有一點卻符合道德。

6 為底層爭平等 ◎ 羅爾斯的自由主義
  不必均貧富,但是輸贏差異應該要以有利於社會底層為前提。贏家只能有「合法期望」,不能主張「道義應得」,因為天賦、努力、生逢其時都有運氣成份。

7 特定族群的大學門檻 ◎ 優惠待遇
 如果說,進榜資格與「道義應得」無關,大學何不乾脆把新生名額拿來競拍,爸媽多捐錢小孩就能進大學?爭議正顯示,正義問題有時很難不牽涉到美德。

8 適才適性適本質 ◎ 亞里士多德
 長笛吹最好的人應該拿到最好的長笛,因為長笛之目的就是吹奏好音樂。語言能力的目的就是道德審議,所以人必須成為公民,才能邁向良善。

9 有歸屬就有責任 ◎ 社群主義
  如果自由主義是對的,人具有自由獨立之自我,日本、德國的戰後世代就不必為二戰罪行道歉了。

10 從美德到共善 ◎ 重建公民意識
 只說尊重他人選擇,不對道德爭議表態,就不足以構成同性婚姻合法化的理由。只說幫助弱勢,不談公共領域空洞化,亦難以說服有錢人多繳一點稅。




中文版編者識
 
  近年美國名校紛紛將自家的名師名課在網上公開,始作俑者應該是麻省理工學院2002年啟動的「開放課程計劃」(MIT OCW)。各大學紛紛跟進,一來是拿出自家教授的教學看家本領,大大有益招徠一流學生;二來是高等教育既受人民供養,當然也應該走出象牙塔,直接供人民取用;三來是為了增進交流創新。
 
  幾年來,在YouTube.Edu、Academic Earth等網站,還有 iTune U上面,已陸續出現不少點閱率超高的明星教授。本書作者桑德爾是一位,其他尚有麻省理工的Walter Lewin,這位七十五歲老先生在課堂上又盪鞦韆,又騎三輪車,教大一物理。另一位網上名師是個八十五歲老太太Marian Diamond,在柏克萊加大講授解剖學。
 
  耶魯、史丹福、麻省公開的整學期課堂錄影都有好幾十種。哈佛卻只選擇公開桑德爾的正義課,而且時間比其他名校名課都晚。為了求好心切,哈佛選擇和波士頓WGBH電視台合作,使用專業的剪輯,專業的三機攝影(其他公開課往往只有一機),而且還是HD高畫質。所以,它的畫面質感與師生互動精彩度,非目前其他公開課可望其項背。
 
  這堂課在哈佛課程目錄上的全名是「Moral Reasoning 22: JUSTICE」,全學期共24堂課,每堂50分鐘。網上流傳的十二集,一集55分鐘,是WGBH剪輯的結果。拍攝時間是2005-06年,哈佛於2007年先對校友公開,2009年又透過美國公共電視播出,同時上傳YouTube等網站,向全世界公開。
 
  YouTube上有哈佛提供的完整英文字幕。許多中國大陸的入口網站都有網友自譯的簡體字幕。除了網友轉寄,許多國家的電視頻道,包括日本的NHK、英國BBC、韓國EBS,也應觀眾要求,在頻道公播。不過因為它是公開課,任何機關學校要從網路下載,做非商業性放映(但不是頻道播出),都沒有版權問題。哈佛為它專設的網站上,有為每一集提供討論指南,歡迎教學者與讀書會使用。
 
  這本書的內容與YouTube上的十二集有何不同?首先,許多課堂上的笑點,或桑德爾過人的風度翩翩,當然較難躍然紙上。例如柯林頓偷腥那一段,在YouTube上(第七集)是直接呈現電視畫面,讓觀眾直接看到柯林頓表情的義正詞嚴、眾議員的咄咄逼人、律師的左支右絀,效果就很難用紙頁複製。
 
  但是,課堂上的思辨過程主要是倚賴師生互動,不像寫書是作者可完全掌控,所以本書在邏輯上的完整度、緊密度,也非YouTube可比。舉例,第一章為了闡述正義思考三個出發點,先丟出價格哄抬、華爾街紓困案、紫心勳章三個實例,不像YouTube是直接進入電車問題。書在闡述完電車問題之後,又以同一問題的真實版「阿富汗牧羊人」做比較,也是YouTube上所無。又,「康德」章中精彩的四問四答,YouTube上也沒有。
 
  另外,書中引用的許多故事,例如勒瑰恩〈從歐梅拉斯出走的人〉、馮內果〈哈里森.柏吉朗〉、羅伯.甘迺迪的「國民生產總值」演說,在YouTube上也是沒有的。因為這些是給學生的閱讀作業(桑德爾指定的閱讀作業很大量),是分組討論(助教主持)和學生寫報告的素材,因此在大禮堂授課之中就沒有出現。

內文1第一章 福祉、自由、美德 / 三個出發點

2004年夏,查理颶風從墨西哥灣虎虎撲向佛羅里達,橫掃全州進入大西洋,造成22人死亡,財物損失高達110億美元。風雨過去,緊接就颳起一場「物價哄抬」大辯論。

冰塊一袋平時只賣兩元,颶風過後,奧蘭多的加油站卻開價十元。當時是八月半,冰箱與冷氣機停電都不能用,許多人為了買冰塊,只好乖乖多花幾倍錢。樹木倒塌一大堆,電鋸和屋頂修理工雙雙需求遽增。屋頂上有兩株倒下的樹需要移走,包商開價兩萬三。平時賣兩百五的小型家用發電機,商家這時哄抬到兩千。為了躲風災,七十七歲老太太帶著老伴與身障女兒到汽車旅館投宿,平時一晚四十的房價這時竟然飆到一百六。

高漲的物價激起佛州民怨。《今日美國》標題說:「颶風才去禿鷹就來」。受訪居民說,要清掉一株倒在屋頂上的樹,費用竟然高達10,500美元,這是不對的,是「發災難財」。州檢察長克里斯特(Charlie Crist)也同意:「我覺得不可思議,人的靈魂到底要貪婪到哪種地步,才會想去佔苦難鄉親的便宜。」

佛州本來就有「反哄抬法」。災後,州檢察署接獲兩千多件投訴。有些有成案,像西棕櫚灘就有一家戴斯旅館,不只必須退還超收的錢,還必須繳罰款七萬。

不過,就在檢方出動,準備拿法律向商家問罪時,經濟學界卻冒出一種聲音,說「反哄抬法」與民眾之怒都於理無據。在中世紀,哲學家和神學家認為商品交易應該憑著「公道價格」(just price),至於價格公不公道,則是由習俗或商品內在價值去決定。經濟學家卻認為,在市場社會,價格應該全憑供需決定。根本沒有「公道價格」這回事。

自由市場派學界大老湯瑪斯‧索維爾(Thomas Sowell)投書佛州《坦帕論壇報》,說哄抬物價「是強烈情緒用語,經濟學上不具任何意義,學者嫌麻煩不去碰這個議題,是怕淌渾水。」他在文中振振有詞,說「物價哄抬」如何有益佛州人民。「每當物價遠超出平時習以為常的價格,哄抬的指控就會冒出。」但是「平時習以為常的物價水平」在道德上卻非神聖不可侵犯,既不比他種市場條件(包括風災後的市場條件)所促成的價格更「特殊」,也沒更「公道」。

索維爾主張,漲價有漲價的好處。冰袋、瓶裝水,屋頂修理,發電機和旅館房間變高價,既可抑制其消費使用,又可增加外地廠商的供應動機。冰塊在佛州停電的炎炎八月天既然賣價高達每袋十元,冰商就會加緊產製運來。索維爾解釋,這種價格不能說不公道,它只是反映買賣雙方在交易當下的價值選擇而已。

市場派健筆傑夫‧傑克比(Jeff Jacoby)亦在《波士頓環球報》的專欄中提出反對「反哄抬法」的類似理由:「凡是市場可以承受的物價,就不算哄抬物價。這種物價既不貪婪也不無恥。這是自由社會對商品和服務的處置方式。」他承認「物價飆漲激起民怨,尤其是對災民。」但是,民怨卻不構成政府干預自由市場的正當理由。看似離譜的高價既然能獎勵供應商生產更多急需品,其實就是「利多於弊」。結論:「妖魔化商家是不能加速災後重建的,放任其買賣才可以加速重建。」

共和黨籍州檢察長克里斯特(後選上佛州州長)亦投書《坦帕論壇報》,捍衛「反哄抬法」:「災民在奔波逃命,在為家中老小尋求基本溫飽之際被大敲竹槓,政府在這種緊急時期是不能袖手旁觀的。」克里斯特亦駁斥這種「無理高價」反映的是真自由的交易:

這不是自由市場的正常情況,買家進入市場並不是自己甘願,並不是憑著供需原則與有意願的賣家談成一個雙方同意的價格。在緊急時期,受迫的買方沒有自由。他們是情非得已才去購買安全住宿這種生活必需的。

查理颶風後的「反哄抬法」大辯論,碰觸到道德與法律上的許多難題:賣方視市場承受能力,利用天災為商品和服務提高價格,這樣有什麼不對嗎?如果不對,法律應該有所因應嗎?怎麼因應?政府是否該禁止物價哄抬,即使這樣會干預到買賣雙方的交易自由?


正義:一場思辨之旅※點我購買※

學習的革命:從教室出發的改革
Jan 5th 2013, 04:38

學習的革命:從教室出發的改革學習的革命:從教室出發的改革※點我購買※

學習的革命:從教室出發的改革※點我購買※

讓孩子找回學習樂趣、讓老師找到成長動力
日本教育大師 佐藤學「學習共同體」教改奇蹟完整呈現

  為什麼「快樂學習」沒有辦法提高學習動機?
  為什麼「能力分班」不是「因材施教」的好方法?
  為什麼亞洲的孩子紛紛從學習中逃走?
  「學力」貶值的二十一世紀,教育的新出路在哪裡?

  日本教育界大師、東京大學教授佐藤學,深刻剖析東亞國家共同面臨的教育危機,
  並且提出以「學習共同體」為目標的改革建議。

  在閱讀日本教育改革歷程的篇章中,讀者不難發現,台灣正亦步亦趨的跟隨著日本發展的軌跡。書中看到如此熟悉的訴求和結果:日本因為考試壓力太大而導入的「寬鬆教育」,減少三成課程內容、大幅減輕學習份量,甚至能力分組上課……諸如此類仍舊無法挽回孩子們厭惡學習、逃離學習的現況。

  從中小學到大學,學生學力急速崩壞。於是乎,傳統勢力呼籲要求恢復過往的模式:加深加難、更多精熟、背誦、考試,但走回頭路也沒有辦法挽救學生學習崩壞的土石流。

  於是,佐藤學在日本創建、推動「學習共同體」革命,經歷一千所學校的失敗,三十年後的今天,全日本已經有超過三千所、十分之一學校實施導入「學習共同體」。「學習共同體」讓學生彼此對話、相互幫助;老師「少說多聽」、教室打開大門,成為可以共同觀摩學習的現場。透過合作學習、分享表達,讓孩子找回學習的樂趣,老師找到成長的動力,更間接提升整體的學力表現。「學習共同體」也因而成為改革公立學校的一把金鑰匙。

  佐藤學「寧靜革命」的成功,讓亞洲鄰近國家也紛紛取經:韓國、香港、中國、新加坡、印尼等都陸續導入佐藤學的著作、頻繁往返日本觀摩「學習共同體」的導入學校。在日本之外其他國家也陸續出現成功案例,讓佐藤學的影響力從日本擴散到亞洲各國。

  本書綜整了佐藤學近十年來的四本重要著作,從他對亞洲各國現況與困難的分析,到「學習共同體」理論的建構,乃至於他親自訪視一萬所學校的現場經驗,以及帶領學校成功的改革歷程,完整呈現在台灣讀者的面前。

  佐藤學從理論與實踐上證明,唯有「從教室開始的革命」,才能保障每個學童的「學習權」,真正實現「教育公平」的理想。過往教育現場金字塔式、少數菁英得利、多數「陪公子念書」、優勝劣敗的結構,已經無法應付未來全球化、知識高度複雜化的社會;唯有轉化為公平、均質、多元發展,相互學習連結與分享的學習形態,才能適應未來世界。

  在台灣即將展開12年國教之際,佐藤學《學習的革命——從教室出發的改革》一書,非常值得所有關心教育的讀者,更進一步的思考、討論、探索。

本書重點

  .追本溯源的探討日本,以及包含台灣在內的「東亞型教育危機」:孩子們從學習中逃走、缺乏動機、無法專心於學習、學力大崩壞背後的結構性因素。

  .作者從世界各國發展的軌跡,與國際學生能力評量中歸納,單向、同步的教學是謀殺學習動機的主因,能力分組或分班、提早分流的教學,已經是過時的垃圾。而強調主動、參與、分享、合作、表達的「學習共同體」,才是解決東亞教育危機的「根本解」。日本已超過3000所中小學都在實踐「學習共同體」的教室改革。影響力擴及全亞洲,韓國、香港、中國、新加坡、印尼等地也都開始出現成功案例。

  .本書結合價值、理論、實證方法、成功經驗與教戰守則,是面對十二年國教時代,啟動教室革命的一本「終極解決方案」。也為所有關心「學習」與「教育」的讀者,提供宏觀的視野、聚焦的實用建議。

  .本書在韓國、日本均締造銷售百萬本以上的佳績,是致力教育志業者的聖經。

  .本書附有《親子天下》赴日本越洋採訪的第一手現場報導與專訪,提供所有對教育有興趣的讀者,親臨現場的豐富資訊。

作者簡介

佐藤學

  日本東京大學大學院教育學研究科教授、教育學博士。曾任全美教育協會(NEA)會員、日本學術會議第一部(人文社會科學)部長、日本教育學會前會長、美國教育研究協會(AERA)榮譽會員。也曾擔任墨西哥大學和柏林自由大學教授,哈佛和紐約大學客座教授。

  佐藤學針對日本教育中孩子失去學習動機、不知為何而學以及「從學習中逃走」等問題,提出以「學習共同體」為目標的改革做法,在日本掀起一場寧靜革命。為推動「學習共同體」,他每週參訪2-3所學校,和學生、老師、校長面對面溝通討論,三十多年來如一日,親訪超過10,000間教室的教學現場。

  透過「學習共同體」的合作學習、分享表達,不僅孩子們找回學習的樂趣,老師們也找到成長的動力。無數老師和校長在他的理念中實踐出畢生追求的教育理想。他的著作成為許多老師的必讀聖經,他的熱情更感動許多研究生,而成為推動學習共同體的左右手。

  著有《學習的快樂︰走向對話》、《課程論評︰走向公共性的重建》、《教師的難題︰走向反思性實踐》(世織書房)、《教育改革的設計》(岩波書店)、《變革課堂,學校改變︰從綜合學習到學校課程的創造》、《教師的挑戰》(小學館)等。簡體中譯本有《課程與教師》、《學習的快樂︰走向對話》(教育科學出版社)、《靜悄悄的革命》(長春出版社)。

目錄

作者序:攜手共同學習
推薦序:日本能,為什麼台灣不能?--洪蘭
推薦序:第一步,打開教室--柯華葳
專家導讀:打開潘朵拉的盒子
作者專訪:遇見校園春天
 
第一章 孩子為什麼從學習中逃走
危機的真相
「壓縮的現代化」是最大的敵人
社會改革與教育政策的失敗
從「勉強」到「學習」
 
第二章 能力分組已不合時代!
PISA的衝擊
能力分組是否真的有效?
能力分組為何普及?
邁向改革的「協同學習」
 
第三章 學力神話的幻滅
學力神話的瓦解
學力危機為何產生?
「基礎學力」所指為何?
學力累積的真相
 
第四章 課堂裡的風景
不可思議的「協同學習」
從「傳統教學」走向「協同學習」
「協同學習」的意義
教學型態的轉換
小學低年級的「協同學習」
 
第五章 學習的專家
構築信賴與協力的關係
內發的改革
學習的專家
 
第六章 改革成功的學校
金透小學:持續三十年以上的公開課程
岳陽中學:成功推動學習共同體的中學
濱之鄉小學:第一所前導示範學校
跨越國境的「學習共同體」
 
第七章 學校的再生
另一種風景
寧靜又澎拜學習交響曲
跨越學校的高牆
 
實踐分享
濱之鄉小學,協同學習四大震撼
韓國與學習共同體的相遇

作者序

共同學習的連結

  截至目前為止,我的著書及論文已出版了英文、韓文、簡體中文、法文、德文、與西班牙文的翻譯,也很榮幸獲得許多國內外讀者的支持。在台灣,本書是第一本關於我的研究的翻譯書。雖稱為第一本書,但在長年的研究中,我對台灣教育的關注從未停止。因日本殖民地政策的歷史及東亞各國現代化的背景,台灣與日本的教育有著令人驚訝的相似度。從一九八○年代以來,我曾經五次造訪台灣,訪問台北、台南、高雄和花蓮等大學及各級學校。在每一次的訪問中我都不禁驚訝,台灣與日本教育的現狀及問題竟有如此多共通之處。

  關於日本教育危機的背景,必須以國際化的觀點釐清;而為了計畫更良善的學校教育改革,日本非常需要向包括台灣在內的東亞各國多多學習。但是除此之外,我從未想到有一天可能為台灣的教育有所貢獻;本書的出版對我而言,真是喜出望外。

  本書結合了多篇我所執筆得到多數迴響之著書及論文,包括了《學校的挑戰:朝學習共同體邁進》(二○○五年,小學館)的主要論述、《從學習逃走的孩子》(一九九九年,岩波書店)、《重新審視學力問題》(二○○○年,岩波書店)、《能力分組指導哪裡有問題》(二○○二年,岩波書店)、「學校再生的哲學=學習共同體的哲學及活動系統」(『現代思想』二○○七年四月號,青土社)等。上述的著書及論文,其主題皆關於如何對應學校及社會激烈的變化,並探究先進及賢明的學校改革。我深信上述著作中所提示之分析及建言,在近年已逐漸增加其重要性。

  本書出版的契機,可追溯至二○一○年我所參加台北市立教育大學所舉辦之教科書國際研討會。當時熱情款待我的教育學院陳麗華院長,在會後來日本訪問了我所推動「學習共同體」教育改革的前導學校,並將我的研究推薦至「親子天下」。對於陳麗華院長的介紹推薦,我深深表示感謝。而本書導讀之歐用生教授,在其留學東京大學教育學研究科博士課程之際即為我如親人般的好友,能夠執筆本書導讀的,除歐教授外無第二人選。我深切感恩與歐教授的友誼及其對我之照顧。

  此外,我也要向執筆本書序文之孫于正教授(韓國學習共同體研究所所長),表示深刻謝意。孫教授曾在我的研究室學習,並取得教育學博士學位,目前在韓國全力推動「學習共同體」的學校改革,是一位獲得許多教師尊敬及信賴的優秀教育學者。此外,我也要向本書的譯者,東京大學教育學研究科博士課程在學之黃郁倫表示特別謝意。郁倫擁有卓越的英語及日語能力,全力支持我在台灣的學術活動。若非其對台灣教育的熱切希望及對我的研究之熱忱,本書不可能誕生。最後,我要向實現本書出版之天下出版社的編輯全員,特別是為了完整介紹我的學校改革研究而全力促成多本合輯之親子天下總編輯何琦瑜小姐,表示深刻謝意。期待本書的出版能夠成為連繫台灣與日本教育學者及教師的橋梁之一。

推薦序

日本能,為什麼台灣不能?/洪蘭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曼德拉(Nelsor Mandela)說「教育是世界上最勇猛的武器」,因為只要把孩子教好了,這個國家就無敵了。教育是國家的命脈,這是無庸置疑的,所以每次內閣改組,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誰是教育部長。可惜雖然每個人都知道教育要改革,但是怎麼改,卻沒有定論,十個人有十二個意見,所以教改改了十幾年,學生還在痛苦中。不過這麼多的不同意見中,有一個意見是大家都贊同的,那就是教育應該「因材施教」。每個孩子不一樣,因此教材教法應該量身訂造,把每個孩子帶上來。孔子在三千年前就指出了這一點,我們在論語中也的確有看到孔子有落實因材施教。

  目標對了,問題就解決了一半了,那麼應該怎麼做才能達到因材施教呢?這本書指出了一個方向:小組學習、協同學習,它告訴你,能力分組已不合時代了,現在是協同學習時代,校際合作形成生命共同體。其實我們在醫學改革上,也是朝著問題導向的小組學習在走,只是走得很辛苦,因為過去的包袱很重,積習難改。人都害怕未知,不喜歡新的東西,老師已經很習慣舊的教學模式了,大腦只要花最少的力氣就可以上完一天的課,就如一位老師說的:「教了七年的四年級,我閉著眼睛就可以上課。」

  但是世界在改變,沒有「以不變應萬變」這回事。不知為何台灣沒有人去挑戰這句話的不合理性:當世界在改變,而你不改時,你會被淘汰,世界往前走遠了,你還留在原地。學如逆水行舟,已經不是比喻,它是現實,只要看韓國就知道了。所以日本已有做過pilot study的新方法,成果很好,學生喜歡上學,我們何不借來參考一下,不成功沒有害(其實學生也不會比現在更痛苦),但是成功了,千萬的孩子就會有笑容了。

  我們目前的教育制度一定要改的原因是它不符合人腦的發育,在大腦的實驗中,我們看到每個孩子成熟(開竅)的時間早晚不同,它有基因上的關係,當班上有人已聽懂,有人還不知道老師在講什麼時,協同學習對開竅慢的同學的確有很大幫助,他會比較沒有跟不上的羞辱。此外,我們在同卵雙胞胎做同一件事情的大腦圖片中有看到,雖然他們既是雙胞胎又是同一個父母帶的,但是大腦活化的迴路很不同。因為二人後天的經驗不同,經驗促使神經連接,大腦活化的迴路就不同了。我們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基因不同,後天環境也不同,比起來是很不公平的事,孩子只要今天比昨天有進步,他就是有在學習,就不該責罵他,因為學習的快慢不是操之在他,而在他的基因上頭。

  教育應該是去適應孩子的天性而不是把孩子拿來適應教育的制度。我們心疼孩子做白老鼠,但是教育不改又不行,因此,請細讀這本書,想一想,它有可能發生在你我的周遭嗎?如果日本能,我們為何不能?

  (本文作者為國立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推薦序

第一步,打開教室 柯華葳

  佐藤學先生在作者序中提到,台灣和日本的教育有著令人驚訝的相似度。讀了佐藤先生引用許多國際和日本學習的調查與研究,有系統地的提出教育問題的癥狀,也針對問題提出解決的辦法,我認為這本書是我們的鏡子。若能借鏡,或許台灣可以少走一點冤枉路,且不陷在問題中將錯就錯。這絕對是芊芊學子的福氣。

  不知讀者是否聽過類似下面這些說法:

  ● 學生就是不喜歡學習。
  ● 教學時間實在不夠。
  ● 要學會,就要反覆練習。
  ● 進教室觀課會干擾學習。
  ● 小組討論吵吵鬧鬧,會拖累進度。
  ● 學生自學,學錯怎麼辦。
  ● 不能力分組(班),怎麼教好學生都給耽誤了。

  若你聽過且常聽到這些說法,佐藤先生會說,「學生要從學習中逃走了」。是的,台灣學生有著讓全球羨慕的數學和科學成績,卻對學習沒有興趣也沒有信心。教育當局高舉快樂學習,學生學習並不快樂。這是怎麼了?心疼的是,整個社會,老師、父母、學生沒有人不認真投資學習這件事,只是大家不清楚,為什麼要接受被分類、常遭失敗、時時刻刻競爭這樣的處置。

  佐藤教授看到日本類似的現象,建議推動「學習共同體」。學習共同體指教育是一公共使命,學校和老師有著背負此使命及責任的專業,但需要向外敞開大門,使多元思考透過對話得到交流。不論學生、老師、家長一起參與教育公共事業,並負責營運,全校因此成為「學習共同體」。佐藤先生看「學」字中的兩個xx是聯繫與互動。這是一個理念,接受它,第一步,打開教室,與全校互動,與外界互動,對上面七項說法就有不同的想法了。

  教育部前部長曾志朗教授曾問:「十二年國教和九年國教不一樣在哪裡?」想著佐藤先生說,教育品質與平等應該相輔相成。若九年國教被競爭綑綁失了準,十二年國教正是脫下競爭纏擾的轉捩點。只是教育改革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佐藤學先生經過三十多年的努力以及一千多所學校的失敗,目前帶出全日本小學至高中十分之一的學校實施導入「學習共同體」。面對教育,顯然需要不求自己的益處與毅力,只問學習本質。借鏡日本經驗,為台灣學生,誠實面對教育品質與教育平等是等著我們去完成的功課。

  (本文作者為國立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教授)

專家導讀

打開潘朵拉的盒子/歐用生

  現在,日本中小學正掀起一波「寧靜的革命」,這是將學校建構為「學習共同體」的運動。其主要理念是依據民主主義的精神,將校長、教師、學生、家長等都視為學校改革的主角,各種各樣的思考方式和生活方式都受到尊重,每一個人的尊嚴和學習權都受到保障。學校的主要工作是如何組織「合作學習」的環境,讓師生一起學生,學生之間也互相學習。在公共性和民主的精神下,教師們滋養了濃厚的「同僚性」(collegiality),塑造了迎刃有餘的「伸展與跳躍」學習氣氛,提供給學生挑戰高水準學習的機會,師生在教室裡進行著「交響樂般的學習」,不僅促進每個學生的自我實現,教師也成長為學習的專家,更使學校邁向卓越,因而建構了學習型學校。

  這個運動的主要推手是東京大學教育學院佐藤教授。他是我在東京大學留學時的同學,近幾年來我們多次見面,暢談教育理想,讓我充分了解建構這種新學校的艱辛和挑戰。他說,一九九八年,神奈川縣茅崎市教育委員會找他合作,想依據他的教育理念建立一所新的學校,「濱之鄉小學」就這樣誕生了。濱之鄉小學揭櫫建構「學習共同體」的理想,教師們組成學習社群,實施「授業研究」(jyugyoukenkyuu),以「學習單元」為中心,一起備課,共同構思教材、教學方法和策略,然後一起觀摩教學,蒐集資料,舉行教學檢討會,進行課程和教學個檢討、慎思和反省,以追求彼此的專業成長。他們盡量減少不必要的行政工作,減少開會時間,將時間用於教學研究,每年都舉行上百次的觀摩教學,學者、專家、教師和教育行政人員蜂擁而至。佐藤教授曾帶我參訪該校,後來我又帶台灣教師訪問團多次前往,對他們營造的學習文化,印象深刻。加藤清校長對我說,授業研究讓他們的課程改革了,教學活化了,教師專業成長了,學校也成為學習共同體。事實上,濱之鄉小學已經成為學習共同體的典範學校!

  佐藤學教授說,他在建立濱之鄉小學時,原本以為十年內能有十所學校參與就不錯了,想不到近十餘年來新學校迅速擴充,現在幾乎已經達到日本中小學的十分之一。所以「寧靜的革命」將成為「永遠的革命」。他說到這裡時,臉上泛著滿意的神情,因為這些成效,可以說是他一生致力於課程理論和實踐的結晶。他不僅率先呼籲要轉移研究典範,打開「潘朵拉的盒子」,打破「教學科學」的神話;反省傳統教學研究的局限性,積極建立教學研究的方法論和理論架構,為新學校的建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並將受業研究和課程、教學改革,以及教師專業發展的理念結合起來,形成了整體的學校改革的體系。而且為實踐這些理念,他親自到日本各地的中小學現場,參與教師教學,不斷錄影和記錄,和教師們對話,終於釀成了席捲日本學校的「寧靜的革命」。而且這種寧靜的革命現在已擴及歐美和東南亞地區,單元教學研究(lesson study)也漸漸全球化,目前並已組成國際lesson study研究學會(二○一一年十一月底在日本東京大學舉行二○一一年國際年會,發表了上百篇的論文),影響力日漸擴大。這樣的進展和發展也許是佐藤教授沒有想像到的。

  日本中小學的「授業研究」是對一個單元教學的系統的、整體性的研究,教師們一起備課,分析教材、教法和評量等,然後一起實施觀摩教學,對教學過程中發生的現象和問題,進行討論和慎思,作為教師們教學改進的參考。這是一種行動研究,也是結合課程改革、教學改革和教師專業發展的一種制度。這種改革理念和實踐正與我多年前提倡的「校本教師進修」模式不謀而合,這是以學校為主要進修場所,以教師為主要進修單元,是草根模式的、教師焦點的、合作實施的、實踐導向的,而其最終目標是在促進教師專業成長,以提高課程和教學品質。教師將自己當做研究者,自己做研究,自己解決問題;和學校內的同事(包括校長、主任和其他教職員,甚至學生),校外學者、專家、視導人員、家長等,一起討論和對話,相互學習。教師不是被迫到教師中心或其他地方研習,聽一些缺乏脈絡的演講,學了一大堆的原理原則,回到現場卻完全不能用。教師自己就是研究者,不僅研究自己,更要與同事一起研究;教師不做「斯金納(Skinner)箱」中的白老鼠,自己就是斯金納,自己做研究。這樣,教師就是研究者,教室就是實驗室,而學校就成為課程改革中心了。

  現在,台灣正思索未來的教育改革,也積極思考新學校的建構,佐藤教授「學習共同體」的理念和實踐,正提供給我們很好的借鏡。因此《學習的革命:從教室出發的改革》一書的出版,實有重要的意義。本書內容可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在探討合作學習的意義,並由此勾勒學校改革的願景,第二部分在批判並重新建構學習的概念,最後則評析日本三所學校和其他國家學校改革的實例。英國名教育學者 Michael Young 早就說過,決定新世紀教育的不是教學,而是學習,所以「學習的革命」是我們面臨的巨大任務,「從教室出發的改革」表示改革是由下而上的,學校的校長、教師、學生和兒童是改革的主角,合作學習才能面對這樣的挑戰。本書已完整呈現了學習共同體的理念,相信對國內教育界 會有很大的啟示。

  佐藤教授著作等身,很多書被譯為各種語文,在各地流傳;研究、講學的足跡遍布世界各地,對各國教育改革產生很大的影響。他也多次到台灣講學、參訪,傳播他的教育理念和課程思想,教育界同仁都能感受到他的教育熱情和睿智。

  很高興看到《學習的革命:從教室出發的改革》一書在台灣出版,尤其是十二年國教即將實施,大家正在找尋教育的新出路,本書正好提供給我們一個思考的新方向。感謝佐藤教授,也謝謝譯者、和為本書出版奉獻的每一個人。

  (本文作者為台灣首府大學講座教授)

內文1作者專訪:遇見校園春天

東京大學教育學研究科教授佐藤學,是日本教育界的大師級人物。他針對日本教育中孩子失去學習動機、不知為何而學、「從學習逃走」的問題,提出以「學習共同體」為目標的改革做法。和一般大學教授不同,他不僅建立理論基礎,更親力親為,以每週參訪兩、三所學校的行動力和紀律,直接進入教室觀課,和學生、老師、校長面對面討論、改進。三十二年如一日,累積了一萬間教室的現場感。

佐藤學的改革方案和教育現場的零隔閡,學習共同體逐漸在日本掀起一場寧靜革命。從剛開始失敗的一千所學校,到目前全日本已經有十分之一的中小學(一千五百所小學、二千所中學、二百所高中)在進行「學習共同體」教學。透過合作學習、分享表達,不僅孩子們找回學習的樂趣,老師們也找到成長的動力。學習共同體原本不以提高學習成績為目標,卻間接提升了學校整體的學力表現。

近年,學習共同體的影響力更擴及全亞洲。韓國、香港、中國、新加坡、印尼等各國也都開始出現改革成功的學校。

今年六十歲的佐藤學博學多聞,長期關注日本和東亞國家教育,同時擔任日本內閣學術會議人文社會部部長,召集各界精英提出社會政策建言。儘管行程滿檔,但他對教育本質和問題的見解總能一針見血。無數老師和校長在他的理念中實踐出畢生追求的教育理想。他的著作成為許多老師的必讀聖經,他的熱情更感動許多研究生,因而成為推動「學習共同體」的左右手。



學習的革命:從教室出發的改革※點我購買※

真原醫:21世紀最完整的預防醫學(超值光碟版)
Jan 5th 2013, 04:36

真原醫:21世紀最完整的預防醫學(超值光碟版)真原醫:21世紀最完整的預防醫學(超值光碟版)※點我購買※

真原醫:21世紀最完整的預防醫學(超值光碟版)※點我購買※

暢銷200,000冊驚喜回饋!!加值不加價!
隨書附贈40分鐘《真原醫- 螺旋運動示範光碟》 DVD

  ★蟬聯30週各大通路暢銷排行榜Top1
  ★台灣、星馬港澳等華文地區持續熱銷中
  ★廣獲企業機關、學校圖書館與讀書會好評推薦

  超值回饋!40分鐘《真原醫- 螺旋運動示範光碟》 DVD
  螺旋運動是由內而外徹底的拉伸與放鬆,可活動到身體全部的關節,
  不僅可改善肌肉耐力還能提高關節的柔軟度,在動靜合一中讓身體更靈活順暢。
  什麼是真原醫?/真原醫運動新觀念/基礎螺旋拉伸運動示範/螺旋運動的重要性
  解說:楊定一博士/動作示範:長庚生技 吳長泰老師

  真原醫   是最古老也最先進的醫學,
  相信完全的療癒需要身、心、靈的徹底轉變!

  身為傑出的醫學研究者與醫師,
  楊定一結合古老醫學文化和先進奈米科學,找到身心靈平衡且健康的祕訣,

  既是古代也是現代,既屬常識也屬專業,既是神學也是科學。
  與大自然和諧共處,從飲食、運動、呼吸、思緒與情緒管理主動追求,
  並提醒自已,常存感恩、懺悔、希望與回饋的念頭,
  慈悲是宇宙最大的療癒力量!需要徹底轉變心念,才能恢復健康! 

  作者在書中分享,如何從適量的天然物質來營造支持細胞正常功能的最佳環境,來預防及治療疾病。藉由飲食的新概念、姿勢與消化系統的健康到修身、修心到身心靈的全面診治,包含練功靜坐到行為心性的改變,描繪出一個恢復整體健康的藍圖。

  .陽光是能量的來源,人體所有的能量都源自太陽的光線
  .富含酵素的生機飲食、彩虹般的蔬果,將可讓身體自己發揮治癒的力量。
  .蠕動緩慢的腸道,會導致不良的姿勢,簡單的療效性姿勢,將可帶來調正與疏氣活絡的效果。
  .螺旋原理的運動科學,徹底拉伸可達深層的結構調整,動靜合一中讓身體更靈活順暢。
  .心中充滿感恩、關懷、慈悲時,心臟會出現協調的頻率,使心血管功能良好,神經系統處於平衡狀態。
  .研究證實心臟的電磁場是腦的四千倍以上,心與腦的電磁場有著極強的同步性,當人體覺得愈和諧,心腦之間的同步性就愈強。
  .心臟智慧如同「EQ」,當心中感到委屈或憤怒時,只要真誠地說「謝謝」,就能讓念頭歸零,遠離情緒與煩惱的框架。

作者簡介

楊定一

  相信完全的療癒需要身、心、靈的徹底轉變,而致力於推廣身心靈整合的預防醫學「真原醫」,系統性地與大眾分享全面的健康觀念。

現任
  長庚大學、明志科技大學、長庚科技大學董事長
  長庚生物科技、美國Inteplast Group董事長
  真原新科學及醫學研究中心創辦人
  美國洛克菲勒大學分子免疫及細胞生物學兼任教授

學經歷
  洛克菲勒大學──康乃爾醫學院生化、醫學雙博士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癌症研究所諮詢委員
  洛克菲勒大學分子免疫及細胞生物學主任
  1996年獲頒美國自由神獎章,並被列入美國國會紀錄

目錄

推薦序 科學的先行者─楊定一博士(國立臺灣大學校長李嗣涔)
路程(台塑集團副總裁王瑞華)
作者序 徹底轉變心念,才能恢復健康 楊定一

第1章 重返完美平衡的原始
21世紀預防醫學是健康的關鍵
從分子矯正醫學到真原醫
中西醫合璧的整體療法

第2章 環境與健康
完整的全光譜
空氣三寶
微量元素與全面有機耕種
榮耀大地

第3章 活食材與健康飲食
活食物與活酵素
蔬果中的植化素
蔬菜汁好處多
最佳蛋白質來源
素食與葷食
健康飲食有訣竅

第4章 飲食科學新概念
理想的飲食金字塔
大自然的恩賜─調理素

第5章 消化系統與健康
消化系統是人體健康的關鍵
結腸影響整體健康
姿勢與腸道健康

第6章 運動與呼吸
修身修心的運動
深層的呼吸方式

第7章 身心靈的全面診治
了解所有疾病的根源
完全的療癒
細胞健康的觀念
身心清淨
好轉反應
體內淨化

第8章 身心和諧與靜坐
壓力與健康
心腦相依
同步性與合一性
靜坐的科學
靜坐與健康
靜坐在生活中
靜坐的方法
真正的靜坐是真實的體悟

第9章 從心出發
一切歸心
關注法則
尋找聖心

第10章 如何改變習慣
如何改變習慣
用行為改變行為

第11章 身心共舞
不再恐懼
回到慈悲
記得快樂
意識轉換

第12章 教育中的感恩種子
全人教育
感恩心向下扎根

後記
附錄 基礎螺旋拉伸運動



推薦序
科學的先行者---楊定一博士
李嗣涔(國立臺灣大學校長)

  公元2000年7月當我還在擔任臺大教務長的時候,我把自己從1988年起所做氣功及特異功能如手指識字、意識微雕、生物意識工程等12年的研究成果整理出書, 書名《難以置信-科學家探尋神秘信息場》。出版兩個月後有一天, 我的同事國企系的湯教授來問我,王永慶董事長的女兒王瑞華及她的夫婿長庚生物科技董事長楊定一博士看了我的書, 覺得很有興趣, 想請我吃個飯大家聊一聊,我那個時候對我的發現恨不得與所有有興趣的人分享, 自然很快答應了。

  一見面之下發現楊博士及夫人都很年輕大概才四十出頭,他先給了我幾篇他1980年代在洛克斐勒大學做免疫學研究時在世界頂尖期刊《科學》、《自然》所發表的論文,描述白血球所產生一種特殊的蛋白質武器「穿孔素」殺死腫瘤及受病毒感染的細胞的機制。我想他的目的是告訴我他不只是做生意的商人,而且是學有專精的學者及科學家。我於是把過去12年的奇遇及做特異功能的所見所聞包括信息場的發現,詳細的講述給兩位聽。楊博士靜靜的聽完以後,淡淡的說:「我也講一些我的研究給你聽聽」接下來我所聽到的故事, 不但有信息場的探索、比我發現的還要深入、還要更根本;還有經過處理的水的一些奇妙的特性、與古埃及流傳下來的一些知識的關係。並讓我見識一下這樣的水做成的產品,並滴一滴在我的舌頭上,我感覺這滴水一碰到舌頭,瞬間消失於舌頭皮膚之下。另外他也提到微量元素的神奇效果。這些現象及故事真讓我瞠目結舌,回去以後幾天睡不著覺。

  我想我已經夠怪了,勇闖科學的禁地十多年,受盡正統科學界的打擊,沒想到還有人更怪,不但比我更早闖入,在科學上還遠遠領先我的研究。於是我決定多了解這個人。

  不久我馬上發現,我面對的是一個天才中的天才。楊定一博士的人生堪稱由一連串驚嘆號組成:六歲由臺灣隨父親移民巴西、十三歲考上巴西尼亞醫學院、二十一歲取得美國紐約洛克菲勒大學─康乃爾醫學院生化、醫學雙博士,一九八○年代他二十七歲時就擔任洛克菲勒大學分子免疫及細胞生物學系主任,那些年中他研究免疫反應中細胞(如白血球、淋巴球)暗殺系統及細胞內自殺系統的關連性,最高峰在一年中發表超過數十篇科學論文在世界頂尖期刊《科學》、《自然》、《細胞》等,而如今在台灣只要有一篇登在這些期刊都要上報發布新聞,由此可見他的驚人科學成就。今年(2011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就頒給他在洛克斐勒的好友,當年一起研究不同免疫反應的拉爾夫.史坦曼醫師與另二位免疫專家,可以說楊定一博士的科學成就已到達諾貝爾獎級。 

  2000年那一天他告訴我的小部分內容我要到4年以後才知道他講的現象與撓場相關,有部分內容像是經過某些材料處理過的水可以成為小分子水,幾年後我用核磁共振技術測量獲得證實。但是那天他講的大部分內容在十年以後的今天,我還在摸索中,我的感覺是,他是科學的先行者,掌握了一些人體身心靈科學的秘密,是超出現代科技十年、二十年的知識及技術。

  這次楊博士把過去所寫的文章教導一般現代人如何改變生活方式、轉變心念來恢復健康與福祉結集整理出書, 並取名「真原醫」,也就是真正原本的醫學的意思,他從分子矯正醫學開始, 由適量的天然物質來營造支持細胞正常功能的最佳環境,就可以預防及治療疾病。故由飲食的新概念、姿勢與消化系統的健康到修身、修心到身心靈的全面診治,包含練功靜坐到行為心性的改變,描繪出了一個恢復整體健康的藍圖。看來有些熟悉,但正如作者所說「真原醫」既是古代也是現代,既屬常識也屬專業,既是神學也是科學,我深切了解作者是有資格講這樣的話,我努力從文章中找出他透露先進知識或研究的蛛絲馬跡,倒也讓我發現一些;第十一章「身心共舞」他聲稱宇宙四種主要作用力:強作用力、弱作用力、電磁力、重力之後還有一「真原場」又可稱為「意識場」或「慈悲場」,這與我所提出的「信息場」幾乎是同樣的概念但又更深一層。第一章的「同類療法」及分子矯正醫學所提微量元素的重要性;第十二章「教育中的感恩種子」提到孩童每天二三十分鐘經典朗讀的驚人效果。

  這是楊博士的第一本著作,從徹底改變心念才能真正恢復健康的「真原醫」觀點出發,替他所了解的宇宙實像做了初步的闡述,大家如果能遵照奉行,想必能夠恢復身心的健康,過比較快樂的生活。我希望有一就有二,我苦思了十年不得解的問題能從他以後的著作中逐步解密。

推薦序
我所認識的楊定一
王瑞華(台塑集團副總裁)

  終於等到第一本預防醫學書籍的出版!

  寫書,一直是定一的心願,希望有機會整合古今中外的智慧並與當今的科學結合,以簡單易懂的文字,將他多年來的探討、理解加上科學的認證與讀者們分享,希望或許能像他一樣,解開存在於我們內心中的一些困擾與迷惑。

  定一從未停止過追求真理。五歲時,當一般孩童都還似懂非懂的時期,他已經在探討人生大事,追問著母親:「人為什麼活著?」他在巴西長大,十三歲時除了和同年齡的孩童一樣喜歡踢足球外,也熱愛政治,對於經濟活動能讓人們脫離貧困充滿了好奇與興趣。他當時曾鼓起勇氣寫信給尚未受平反的鄧小平先生,對於他所言「不管黑貓白貓,抓到老鼠就是好貓」的論點深表認同,更對他能夠不視環境的壓力,堅持經濟與人民生活提升的勇氣表示讚賞。定一從小就對人類生存的意義、生存如何減少痛苦,如何能夠活得更好、更快樂,充滿了求知的興趣。

  定一全家在他五歲時移民巴西,父親楊正民教授任教於巴西利亞大學。住在大學的教師宿舍裡,加上有著英文與葡文的基礎,從小就喜歡研讀各類的教科書、圖書館藏書與科學雜誌。十二歲已經決定未來要走向醫學研究,希望能進一步了解困擾人類多時的癌症細胞;它是如何形成,自身的免疫系統又是如何殺死病變細胞,希望研究能帶來醫學的突破,減少人類的病痛。為了追求他的夢想,他當時寫信給在美國洛克菲勒大學教學與研究的寇恩教授(Dr. Zanvil A. Cohn),表達了他對其研究的重要性與突破的欽佩,並希望大學畢業後能追隨他做研究。

  如他所願,當他十九歲拿到醫學博士後即順利進入美國洛克菲勒大學攻讀第二個博士學位,在寇恩教授指導下研究發現了T-淋巴細胞與殺手細胞如何殺死外來入侵體內的病毒和癌症細胞,並在洛克菲勒大學創下兩年拿下博士學位的紀錄。

研究的熱忱

  洛克菲勒大學雖小,卻擁有全世界最多醫學諾貝爾獎得主,是一個隨時都有著重大研究突破,極具挑戰性與腦力激盪的大學。定一在大學研究、任教的十多年時間裡,有著年輕人的衝勁,更充滿了對研究的熱忱。我剛認識他時,常看到他在週末夜晚,當年輕人都到派對狂歡時,一個人在實驗室裡,一邊聽著八○年代的輕音樂,一邊做著實驗。他告訴我那時內心的寧靜與充實,是他一生永遠無法忘懷的。因此,他每年必定都有二、三十篇的論文在最好的雜誌發表,並在二十七歲那年就當上了大學有史以來最年輕的系主任。至今他對T-淋巴細胞和殺手細胞如何殺死癌症細胞的發現與研究,在醫學教科書內已成為普遍必讀的醫學知識。

  一個對於科學充滿信心,熱中於研究又已相當有成就的科學家,要能夠跳出自己的研究,看清自己的研究是否有一天真能解決這人類最棘手的病痛並不容易。雖然已被公認為是一位免疫與癌症專家,但他漸漸明瞭,即使有最新、最好的發現與藥物來殺死癌症細胞,如果病人本身無法產生並維持健全的免疫系統,最後還是無法痊癒。

  因此,他體會到了人體的奧妙,就是有最好的藥物能夠在短時間殺死大量的癌症細胞,最後還是要靠自身培養出健康的身體才能戰勝病痛。更進一步則是要追求如何在平常就保持健康的身體,有良好的防禦能力,使隨時都會在體內形成的病變細胞無法在體內生存。

  這個理解對定一來說是一個極大的挑戰,特別是二○世紀主流的西醫一向著重於疾病的診斷與醫治而非如何保持健康的身體,一生的醫學背景在此時卻無法做出太大的貢獻。

分享探討真理的路徑

  困難從來無法阻擋定一的求知慾望,西醫無法提供答案,他從不同角度切入。看過上萬本古今中外、各類各別的書,他常常不食不眠,從幾千年前的哲學、宗教、醫學書籍到最新的醫學、數學、物理科學論證,從自身在實驗室求證到打坐、靜心體驗,他不斷的吸取知識,深思、體會,直到融會貫通,最後必然露出恍然大悟的微笑,接著又再進入另一個議題的挑戰。在這段時間,每天家裡隨著郵差的到來都要增加好幾本新書,雖然書架不斷的增加,但藏書也不斷增加,多到沒有地方存放。

  今天出版的這本書將是他許許多多尚未與讀者分享的第一本書。定一的用心,希望讀者們能在書本中和我一樣的體會到。在這裡隨筆和各位朋友們分享他對生命的熱愛、探討真理的路程,也讓我彷彿又重新經歷了他這一生從對科學物質的探討,走到對自我的了解與修正,或許走了一圈必須又回到他小時候的疑問,「人為什麼活著?」

作者序
徹底轉變心念,才能恢復健康

  出版本書乃希冀能藉此與讀者分享一些現代人所需的健康與生活概念。書中知識是前人所累積的智慧,其源自世界各地古老文化並經過千錘百鍊。雖然我曾嘗試以現代的科學資訊更新這些知識,但觀念中的真理,卻是亙古不變。全書的核心在於明白「只有徹底轉變心念,才能恢復健康與福祉!唯有全心全意,身體力行追求平衡的生活模式,才能真正恢復健康。」換言之,要達到最佳的健康境界,必須全方位改變我們的生活:包括飲食、運動、呼吸、思想與情緒管理。總之,要從生活中每一件事做起。

  健康需要藉由徹底改變日常生活規範以及面對周遭世界的方式來獲得,因此健康也正是這種發自內心改變的成果。如此說來,健康是要主動追求而無法被動獲得。此外,健康也是一種綜合指標,說明我們日常的生活與思考方式,而不僅是以毫無生命的實驗數據所證明的身體狀態。我要說明的是,健康不只是身體表象也是心理狀態;兩者事實上是一體的,卻也彼此影響。環境與周遭的健康也同樣會影響個人健康,而個人的健康也與地球、社會整體的健康有關。反過來說,生理與心理都真正健康的人,自然也會協助恢復環境與周遭事物的健康。

  這裡對健康的定義或許較讀者所熟悉的定義廣闊。但是,對世界上千千萬萬早已在日常生活中,力行老祖宗保持身心健康方法的人而言,這可能是再自然不過的常識。畢竟要保持最佳健康,還是離不開最基本的常識!令人惋惜的是,隨著多年來科技的發展與生活腳步的加快,我們可能已失去這項自然本能或常識,反而以前所未有的狹隘方式來界定健康。

整體的療癒

  本書意旨在以各種方法,提醒我們回到自我——相信生存與追求健康的本能,即使身處於瘋狂又無可逆轉的世界,也不會在此過程中迷失自我或失去健康。只要想想看,人類史上從未有像現在如此快速的生活步調,過去五十年來科技的進步已遠超過整個人類歷史。因此,我們也合理懷疑人們在調適身心時,所面對的挑戰是人類進化史上前所未有的複雜。

  儘管現代醫學已如此地進步,但還是有各種慢性疾病持續困擾我們,且有年輕化的趨勢。這些疾病不只是憂鬱與心理疾病,還有退化性疾病、癌症、心臟血管與新陳代謝失調等疾病。人類也從沒有像現在如此地不快樂,以及對未來的不確定如此焦慮。以上種種導致一種疾病狀態,那是無法單純只依賴藥物就能醫治的。

  我是受過正統西醫訓練的醫生。事實上,在早期的學醫過程中,也曾接受各種傳統醫學的訓練。因此,我絕不否定西方醫學,而是覺得有必要接納古今中外醫學的各個領域。我採取整合方法,希望將人視為一個整體,而不是分解成各個器官與系統。我們做為病患時,沒有人會希望身體被分解成各個器官來看待;因此,我們需要的是整體療癒,包括身、心、靈。儘管現今醫學在特定領域已達高度的奇蹟,卻仍然有急迫的需要來恢復醫學的完整與和諧。除此之外,很清楚地,我們也需要身心的統合。

  我相信全方位的醫學是結合全世界所有的醫學奇蹟,是沒有界限的,也必須是兼容並蓄,不會有門戶之見。因此,對我而言,沒有所謂的傳統、非傳統、東方、西方、或甚至所謂的祕教醫學,只有能夠真正發揮成效的醫學。在定義上,其實醫生也是科學家,因此必須以開放的態度,面對各種追求健康的方法。多年來,我曾邀請多位醫生以自己及病患為對象,用科學方法檢驗健康的傳統定義;結果能以開放的態度接收資訊的醫生,都能成功維持自身及病患的健康。你可在本書中看到摘述。

全方位治療

  我在這裡要討論的是一個人的全方位治療,不只是從某一系統或器官的觀點。我認為疾病雖然只有局部症狀顯現,但表示整個身體或系統出現失衡。因此,所有疾病都必須由治本做起。對年輕的醫生,我一直以「治人先治己」這句格言相與勉勵。我的意思是以前的醫生都從治療自我身心做起。換句話說,好醫生必須能夠力行對病患的建議。

  我很早就開始研究所謂的非傳統醫學,也有幸服務於多個享有盛譽的組織與機構,如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與其他機構。本書所要公開的資料,雖非全新的資料,卻也是歷久彌新。許多推廣健康的活動,往往欠缺實行細節,或因主辦人的個人偏愛而忽略健康的重要元素。就我的經驗,本書中提及的任何健康細節都是不容忽略。例如在運動方面,身體的關節必須放鬆與伸展,經多年研究,我發現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我稱之為「螺旋運動」或「螺旋動力學(vortex dynamics)」的扭轉運動,可達到最大的伸展效果。

  再舉一個例子,我的飲食觀念是要達到「均衡」。根據已知最先進的科學資訊,礦物質與微量元素都是健康的關鍵所在,但現在追求完整身心健康的修煉者,對這方面卻未必完全瞭解!

  綜合整體的知識,包括古代與現代、自然與精神及身體與情緒,我發現其所創造的醫學或許才是二十一世紀所能成就的最佳預防醫學。我將這種醫學稱為「真原醫(Primordia Medicine)」,因為既是古代也是現代,既屬常識也屬專業,既是神學也是科學。所以這個名稱也是擷取古人智慧,根據今日的標準與用語,再加以改良。

振奮

  與所有其他醫生一樣,我的早期背景也是所謂的「化約論醫學(reductionistmedicine)」,這種醫學將整體簡化成許多部份,最好能簡化成分子與原子。因此,我在紐約市的洛克菲勒大學——康乃爾醫學院長期服務期間,一個已有近三十位諾貝爾獎得主的醫學殿堂,我有幸為免疫學領域貢獻一些重要的發現,而今天這些發現已被納入許多生物與醫學的教科書中。

  一九八○年代,我與兩位科學家於研究細胞的暗殺系統時,首度發現白血球(特別是淋巴球)會產生一種特殊的蛋白質武器「穿孔素(perforin)」,能夠殺死腫瘤以及受病毒感染的細胞,並對穿孔素進行了包括蛋白質純化、蛋白質定序、生化機轉、基因轉殖、基因剔除等,完整深入的研究後,不僅發現動物的細胞免疫(cellularimmunity,如T細胞、殺手細胞)與體液免疫(humoral immunity,如B細胞、抗體系統)中都擁有此類蛋白質武器系統,更對於疾病的發生來源進行了詳細的研究,目前這發現已普遍地被運用在癌症治療上。此外,我們進一步發現此武器系統竟然是自然界中一般微生物(包括變形蟲、細菌、真菌等)殺滅敵人的共同機制!

  繼此之後,我又發現當白血球碰觸到病原細胞表面時,會啟動病原細胞內一組特殊的基因,最後竟然引起病原細胞的自殺死亡!我深入研究這一組特定的自殺基因後,發現竟然與存在自然界中所有生物細胞內能引起細胞凋亡(apoptosis)的自殺基因完全相同,這個發現可以完整解釋自然機制中細胞的暗殺及自殺系統之間的關聯性!

  這段期間真的令人非常振奮,在我的實驗室中,幾乎每天都有與生物或醫學相關的新發現。我們在科學研究最高峰期間,一年發表超過五十篇重要科學論文在指標性國際科學期刊,如《科學(Science)》、《細胞(Cell)》、《自然(Nature)》、《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PNAS)》等,其中有許多篇被刊登為封面專題,那都是我們努力的成果。

榮耀.遺憾

  洛克菲勒大學腹地雖小,但在其獨特且濃厚的學術研究風氣下,我們每天都有精彩的科學發表,還有許多同事對醫學發展有深遠的貢獻。

  二○一一年十月三日諾貝爾委員會公布該年的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就是由我在洛克菲勒的好友拉爾夫.史坦曼醫師(Ralph Steinman)與另二位免疫專家共享這項殊榮。得知他獲獎的消息很為他開心,立即撥電話想傳達恭喜之意,但電話另一端卻傳來令人震驚的訊息,拉爾夫在獎項揭曉的前三天因胰腺癌辭世,尚不知自己獲得這項科學家夢寐以求的榮耀。

  我的心情瞬間由喜悅轉為沉重,感嘆命運的安排真是喜悲交集。諾貝爾委員會在一九七四年改變規章,不再頒獎給已辭世者。今年諾貝爾委員會投票定案時,並不知道拉爾夫已辭世,這也是新規章後首度頒獎給辭世者。如果委員會在公布名單前獲知拉爾夫與世長辭,拉爾夫可能與此殊榮無緣,現今獲此榮耀卻遺憾地未能得知。

  幾年前拉爾夫曾規劃來台探訪我,可惜因診斷出胰腺癌而未能成行。回想三十年前,我和拉爾夫在洛克菲勒布朗克實驗室四樓狹隘的空間中,數不清有多少個夜晚,兩個熱中科學的年輕人隔著實驗桌埋首於研究中,拉爾夫正進行樹突細胞(dendriticcells)的研究,我則嘗試解開自然界殺手細胞暗殺系統之機制。那時他是來自哈佛大學的年輕醫生,我甫取得生化、醫學雙博士。我們的指導老師寇恩博士(Dr. ZanvilA.Cohn)不僅是巨噬細胞生物學之父,更是有資格獲得諾貝爾獎的免疫學大師。

  一九八○年代,我搬到二樓設立新的研究中心,拉爾夫和我各自的實驗室都是當時發表最多免疫研究的單位,雖吸引各界目光,卻也引起不少質疑。令人安慰的是,日後科學都驗證了我們各自的大膽推論是正確的。

  除了拉爾夫,在布朗克實驗室還有許多傑出且獲頒諾貝爾獎的同事,如三樓是與我共同開課「細胞生物學(Cell Biology)」十多年的老朋友,發現蛋白質如何在細胞內運送的布洛貝爾(Gunter Blobel,一九九九年諾貝爾獎得主);五樓有發現輔(酉每)A的李普曼(Fritz Lipmann,一九五三年諾貝爾獎得主);六樓有證明細胞核糖體是蛋白質合成之工廠的帕拉德(George Palade,一九七四年諾貝爾獎得主);七樓有發現溶(酉每)A體的杜維(Christian deDuve,一九七四年諾貝爾獎得主);九樓則有闡明免疫球蛋白結構的艾德曼(Gerald Edelman,一九七二年諾貝爾獎得主)。讀者們可別誤會八樓並無重大突破,事實上其研究是科學界相當關鍵的里程碑。

  八樓的馬卡蒂(Maclyn McCarty)發現了DNA就是遺傳物質,我們都看好他會因此突破性發現而獲頒諾貝爾獎,可惜後來諾貝爾獎是由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者華生(James Watson)與克里克(Francis Crick)共同獲得。不論得獎與否,這些傑出科學家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榜樣。

轉折

  在洛克菲勒大學——康乃爾醫學院服務的日子裡,我一年中往往要花好幾個月的時間,到世界各地發表演講、著書與審查論文。但這些突破以及振奮過後,我很快便注意到這些研究成果竟與整體健康無關。我理解到,如果缺少醫學知識與養生之道的整合,我協助創造的知識並不足以恢復自身或其他人的健康。此外,愈深入鑽研科學,反而可能變得機械化,也與心靈漸行漸遠。

  我早期曾在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擔任顧問工作,因而有機會參加當時由美國輔助及另類醫療中心( 原稱為Office of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現今改名為National Center for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贊助的非傳統醫學發展與整合工作。這已經是二十多年前的往事,當時它還是一個剛萌芽的醫學領域,由於太過另類或奧祕,多數醫生都會拒絕。

  後來有幸成為非傳統與替代醫學專題雜誌《科學與醫學(Science and Medicine)》的主編,《科學與醫學》是由《科學人(Scientific American)》 創辦,它也是全球發行量最多的科學雜誌,每月發行量都在一百萬份以上。由於早期的行政、教育與編輯經驗,讓我得以涉獵世界各地的主要醫學流派,了解各自背後的實證依據。對我而言,醫學必須有實證依據為基礎,我一部份的工作便是確認所研究的每一個傳統醫學觀念,是否有足夠的實證依據。

  過研究,我發現即使身為醫生也可能對於營養、運動、情緒管理等常識所知有限,並將之貶為人類行為的冷門領域,所以我必須自修這方面的知識。過去多年來,我一直有一項重要的工作,便是將我從世界各文化所搜集的知識,轉化為主流醫學,希望年輕的醫師們不用像我那樣辛苦,就能獲得這方面的知識。

  也許有人會認為本書提供的許多知識與實踐方法,本質上都不屬於醫學範疇,但我認為真實且可執行的科學,只要是有利於大眾,實在不必有門戶之見。這也是物理學、化學與所有其他學科所追求的「統合場(unified field)」,意即能夠整合人類行為各方面的知識,不論是神學或是數學。所以若有矛盾,也只是在人的一念之間。

感謝

  本書彙整了我多年來所寫與發表的文章與演講,其中幾篇是特別為病患朋友所寫,幾篇是應雜誌、報紙邀約而發表的專欄文章。藉此機會,真誠地感謝許多認同的媒體朋友協助預防醫學的推廣。由於本書設定讀者群為一般民眾,與過去所寫的許多科學與醫學著作不一樣,因此,我並未採用醫界所用的那種嚴肅學院派理論,在此祈望具專業背景或較嚴謹的讀者寬容與見諒。其實讀者若有心進一步瞭解或搜尋資料,可以參考的相關文獻是相當豐富的。

  此外,本書為英文撰寫後翻譯成中文,如譯文未能完全補捉原文韻味,敬請讀者見諒。本書得以結集成書,以及進行嚴謹的編輯,要感謝長庚生物科技的呂欣欣老師,以及其他同仁的協助。我特別感謝陳靜雯小姐,全心全意協助我向大眾推廣真原醫學。在這段期間,我見證她與許多協助我的同仁,在心靈上的轉變。我也要感謝《天下》雜誌群的發行人殷允芃小姐及負責出版的《康健雜誌》,正因為她們的堅持與鼓勵,促成本書的出版。

  我的父母是寫作本書的靈感來源,特別是他們在生活中給予我的關懷與寬容,他們一直都以身作則,為我樹立良好的榜樣。我也在此感謝我的岳父、岳母,一直待我如親生兒子。

  最後,我要感謝我的三個子女——元寧、元平及元培,感謝他們體諒我這個父親經常缺席家庭活動。最重要是要感謝內人瑞華,她無限的支持與鼓勵,以及對我工作完全的信賴,讓我得以完成本書。

內文1身心靈的全面醫學——真原醫
幾乎所有的製造業都發展了「預防與預知保養」,以使機器的使用壽命達到最大。這樣的作業系統不只是預防,也可以預測工廠中的某部機器是否會故障。在日常生活中,人們也運用許多方法評估與保養汽車狀況,但卻常常忽略自己的身體,等到注意時已經太遲,再也找不回健康。

事實上,健康應是主動經營落實得來,而非被動等待得到。每個人都應全心全意致力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接納健康照顧的新概念,並對自己的飲食習慣、體型、運動養生法、壓力管理、習氣、情緒等,有更深入的瞭解。

近百年來,西方醫學在診斷和治療領域上,有許多突破性的發展,也確實幫助了無數病患。但除了正統醫學診斷與治療外,推廣「醫於未病」的預防醫學,也是醫學系統中重要的環節,從預防端做起更能幫助大眾免於疾病之苦。

預防醫學不僅是健康的嶄新觀念,也是全面且完整的健康生活體悟,我們應以開放的心胸去接納益於健康的生活細節。例如,人們的問題是飲食過量而非不足,就應攝取正確的食物幫助體內淨化,而非增加身體負擔;應調整呼吸方式、建立運動的習慣等。許多舊觀念與習慣需要被調整,點點滴滴建立全新的保健觀念。

一旦瞭解這些之後,你需要很大的勇氣與決心進行改變,也需要持續不懈的訓練來維持。因為這些正向改變,你將能充滿新的活力與積極的人生觀。因此,你對自己、家人,對身邊的人、環境,以及對整個社會都會有截然不同的看法,你必然也會擁有一顆充滿希望、寬容、悔悟及慈悲的心。這種改變會自然地散發出來,毫不費力地散布到生活的所有層面。

而當我們以轉變的心念重新去理解世界或幫助他人時,其實也踏出了自我療癒的第一步。全面且完整的健康生活體悟,是最古老卻也最經得起時間考驗的預防醫學,我稱這身、心、靈的全面醫學為——真原醫(Primordia Medicine)。

由內健康到外
我們應該以敞開的心胸去瞭解每一種科技、每一種療法,因為只要能讓當事人完全痊癒,徹底地由內健康到外、身心回復平衡的療法,就是最佳療法。疾病並不像現在一般人想的那樣,是單純生理或心理的現象。所以,最好的療法是要深入疾病核心,而不是只治療疾病的徵兆。

不論處理任何健康或疾病的問題時,都一定要以人的整體為考量。只要有適當且良好的資訊和溝通,相信患者和醫師都會願意選擇平衡的健康觀點,並將身心靈視為整體治療的對象。這麼一來,相信常見的各種健康問題都將消失。此外,大多數傳統醫學所持的「簡約處置(reductionist approach)」,都只能提供部份的健康解答。即使是過量的維生素或其他天然營養成份,也不見得能夠矯治病根。健康不能只被切割為分子和化合物而已,和諧的整體有賴身心靈平衡。人類不只是細胞的組合體,也不僅是遺傳程式的表現,除了肉體,我們還有智慧、創造力,所以整體平衡絕非單靠矯正化學物質就能輕易達到。

這也是為何我多年來一直推廣「真原醫」,因為健康不能只靠吃藥或某種營養素來維持,病人本身必須主動積極,才能維持並促進自己的健康,包括改善生活型態、適度運動、攝取正確的營養、徹底改變心念等,才能將疾病連根拔起。

換句話說,唯有患者確實努力,方能掙得自己的健康和康復。健康是每個人的責任,也唯有自己,才能真正對自己的健康負責。


真原醫:21世紀最完整的預防醫學(超值光碟版)※點我購買※

7,000單字躺著背+唸整句(1書+1DVD)
Jan 5th 2013, 04:34

7,000單字躺著背+唸整句(1書+1DVD)7,000單字躺著背+唸整句(1書+1DVD)※點我購買※

7,000單字躺著背+唸整句(1書+1DVD)※點我購買※

史無前例最大發明!
獨家附贈「躺著背7,000單字」+「7,000例句唸整句」MP3
背單字、練聽力,一次搞定!

全新功能大進化,全國唯一敢保證,
不用張開眼就能
「躺著背7,000單字」+增進「英文聽力」!

暢銷書作者蔣志榆老師所著7,000單字,
全球總銷量超過100萬本,是全球最暢銷的7,000單字作者!

8大超強學習優勢

1.7,000單字 + 7,000例句完整收錄MP3

  兼具以往躺著背單字的方式,全書單字採「完整∕分解∕中文翻譯∕英文例句」方式錄製,先唸出單字的英文發音,再清楚拼讀出每個字母,最後是中文解釋。更獨家錄製英文例句。例:April〈英文發音〉∕A.p.r.i.l〈每個字母的發音〉∕四月〈中文解釋〉∕The meeting will be held in April.〈英文例句〉。讓讀者走到哪聽到哪,無須翻開書就能學好英文單字及生活化例句,雙管齊下,效果加倍。

2.全書單字同時搭配「KK音標」及「自然發音法」兩種發音方式。

  擺脫傳統音標死背學習法,全書單字搭配「KK音標」與「自然發音法」有了音標的明確架構,才能使自然而直接的發音有所依據,發音不會再被母語「牽著走」,就能徹底擺脫出荒腔走板的英文。

3.7,000單字搭配動詞三態變化,不僅能背單字,更能瞭解單字的正確用法。

  本套書除了提供單字、KK音標、詞性、中文解釋等學習項目,另外列有動詞 三態變化的學習重點。可別以為動詞改為過去式∕過去分詞都是加ed,動詞不規則變化才是考試中的大陷阱,全書單字提示三種動詞變化,依序為--「動詞現在式 / 動詞過去式 / 過去分詞」,從現在開始培養應考實力,可別因為簡單的動詞變化而失分!

4.歸納式編排,相關例句合編一處,一次掌握7,000單字及生活化例句。

  本書為因應未來基測、學測及指考將加考英文聽力,特別將7,000句例句完   全錄音,不只可以躺著背單字,還可以順便加強英文聽力。例句的取材範圍多元化且生活化,包含生活、新聞、音樂、科技、環保、休閒、商業、旅遊、運動等領域。例句內容多為符合生活情境的實用例句,而非單一死板的簡單句。讓讀者不僅能背單字,更能學習及應用生活化例句。

5.單字範圍按照級數分類,由簡入難,絕對適用於各大考試。

  本書依大考中心《高中英文參考詞彙表》分為6個LEVEL,可依照程度學習單字, 循序漸進累積英語實力,並以燈號標示出題頻率,全書例句都以生活常用小短句為主,不僅適用於各類英語檢定考試,考生、社會人士、上班族皆適用。

6.內容豐富紮實,學習功效強,徹底破解7,000單字。

  擔心背單字趕不上進度嗎?不要怕,首創且唯一的單字進度表,讓讀者不會有此煩惱。本書右頁的每一頁上方皆有簡單且貼心的單字進度表設計,讓讀者可以一目瞭然,並且安排屬於自己的讀書計畫,考前無須慌張,只須按照此進度表,紮實學習,相信破解7,000單字不是問題,並能達到最佳學習成效。

7.國中基測、大學學測指考即將加考聽力。

  為因應國中基測、大學學測指考即將加考聽力,而其它檢定考試,如:全民英檢、新多益、托福,雅思等考試均有考聽力,如要加強聽力訓練,本書絕對是你市面上唯一的選擇。

8.獨家附贈全長15小時「躺著背7,000單字」+「7,000例句唸整句」MP3

  就算你逛遍全世界書店、網路,
  再也不可能找到功能如此強大的7,000單字。
  史無前例的英語考用單字書,
  讓你會背、會寫、又會說!!

作者簡介

蔣志榆

  著有金石堂、博客來網路書店及各大連鎖書店暢銷書《史上最強7000單字》、《史上最強NEW TOEIC新多益單字》、《單字王》、《躺著背單字2000》、《洋蔥頭說英文》、《30天「聽」出英語力》、《上班族必備單字》、《連老外都在用的英語「國民會話」大全集》、《連老外都在用的字根、字首、字尾大全集》及《考來考去都考這3,000單字》等。

  另著有《躺著背單字IELTS雅思》、《完全命中新多益》、《躺著背萬用英文文法》、《字首字根字尾聖經》、《一生必學的英文寫作聖經》、《入職場必修的52堂英文課》、《一生必學的萬用英語會話》、《美國大街小巷都在用的英語問答Q&A》、《給過了20歲才決定學好英文的人們:用「4週黃金英文學習計劃表」改變一生》、《一生必學的英文字首字根字尾》、《牛津英語教授告訴你全世界都在用的300個單字》、《連老外都在用的英文書信大全集》、《進入社會必修的8個英文學分》、《900單字考遍天下》、《考來考去都考這些文法》、《考來考去都考這些新多益單字》、《考來考去都考這些片語》、《上班族常用關鍵字3000》、《用耳朵背片語》、《單字王MP3加強版》。

目錄

LEVEL 1 以國中小必考1000單字範圍為基礎
符合美國幼稚園及美國一年級學生所學範圍

LEVEL 2 以國中小必考1200單字範圍為基礎
符合美國二年級學生所學範圍

LEVEL 3 以國中小必考2000單字範圍為基礎
符合美國美國三年級學生所學範圍

LEVEL 4 以大學入學考試中心公佈7000單字範圍為基礎
符合美國四年級學生所學範圍

LEVEL 5 以大學入學考試中心公佈7000單字範圍為基礎
符合美國五年級學生所學範圍

LEVEL 6 以大學入學考試中心公佈7000單字範圍為基礎
符合美國六年級學生所學範圍

作者序

  單字之於英文就如同水之於人類一樣不可或缺。優異的英文能力在國內外各種考試都吃香,也幫個人創造更多機會及優勢。全民英檢、新多益、雅思、托福等考試,已成為目前評估個人英文能力及國外遊學的主要憑據,然而,基本命題趨勢著重於考生的實際溝通能力,因此,死背英文的方式勢必得淘汰。為了提高考生背單字的效率以及購買一本就可以背好單字學好英文的書,所以,我與出版社編輯討論是否可以出版一本真正符合現在考生所需要的,可以隨時隨地且不受任何外在因素的限制學習英文。

  《7,000單字躺著背+唸整句》最大特色,即是其躺著背加上唸整句的功能。不僅將7,000單字的例句收錄到隨書附贈的MP3中,以及承襲躺著背系列獨創的「單字分解拼讀MP3」功能,全書單字採「完整∕分解∕中文翻譯∕英文例句∕中文翻譯」方式錄製,先清楚拼讀出每個單字,再念完整單字及中文解釋,更獨家錄製英文例句。例:April〈英文發音〉∕A.p.r.i.l〈每個字母的發音〉∕四月〈中文解釋〉∕The meeting will be held in April.〈英文例句〉。另外,配合「走動式」記憶法,讓讀者不論是坐公車、搭捷運、逛街或運動都可以邊聽MP3邊背單字邊學英文例句。

  《7,000單字躺著背+唸整句》單字以大考中心單字字表為基礎,依程度高低區分為六個級數,並且比照美國學生學習程度,循序漸進的學習,輔以1到6顆★標示10%~99%的出題機率,不僅適用於各類英語檢定考試,考生、社會人士、上班族皆適用。考前只要背本書單字即可事半功倍。另外,本書右頁的每一頁上方皆有唯一首創的簡單且貼心設計-單字進度表,讀者背單字的進度不僅可以一目瞭然,還可以安排屬於自己的讀書計畫。考前無須慌張,只須按照此進度表,紮實學習,相信破解7,000單字不是問題,並能達到最佳學習成效。《7,000單字躺著背+唸整句》除了提供單字、KK音標、詞性、中文解釋等學習項目,另外列有動詞三態變化的學習重點。動詞不規則變化才是考試中的大陷阱,全書單字提示三種動詞變化,依序為--「動詞現在式 / 動詞過去式 / 過去分詞」,從現在開始培養應考實力,可別因為簡單的動詞變化而失分!

  學習語言的目標就是要能正確的運用在日常生活中,出國時,不用擔心語言溝通問題,即使身處在不熟悉的英文環境當中,亦能臨危不亂地將書本所學的內容實際應用是本書的最終目標。



7,000單字躺著背+唸整句(1書+1DVD)※點我購買※

百萬讀者都說讚!種子變盆栽真簡單(暢銷白金版)
Jan 5th 2013, 04:27

百萬讀者都說讚!種子變盆栽真簡單(暢銷白金版)百萬讀者都說讚!種子變盆栽真簡單(暢銷白金版)※點我購買※

百萬讀者都說讚!種子變盆栽真簡單(暢銷白金版)※點我購買※

突破40刷,史上最賣座!
  連續暢銷7年,人氣歷久不衰!
  百萬讀友狂推:「這是史上最棒的居家園藝書!」

  紅遍全台灣的園藝專家林惠蘭老師,
  鑽研種子園藝長達25年,
  她將嘗試栽種無數種植物種子後的心得與技法,
  無私分享公開,
  連日本人都人取經!

  本書獨家傳授8大關鍵╳2大訣竅,
  教你輕鬆種出漂亮別緻的精采盆栽!

本書特色

  本書強調取材方便,示範步驟詳盡。書中所收錄的各種蔬果,包括:芒果、酪梨、愛玉、百合、玉米、高麗菜等,都可以種成小盆栽,輕輕鬆鬆就能讓家中充滿生機、辦公桌充滿綠意,不花錢,養出一室好風景!

  ◎ 3大絕讚特色
  1.取材方便.不必花錢
  所有種子素材都來自日常生活,無論是廚房中用不到的蔬菜、吃完水果後準備要丟棄的籽子、路邊樹上掉下來的種子……通通可以拿來種,不必花錢買盆栽!

  2.室內種植.不用施肥
  所有示範盆栽全都適合種在室內,不用晒太陽,不必施肥,乾淨又好種,不管是放在客廳、餐廳、書房、浴室……,都能塑造出別緻的裝飾及綠化效果。

  3.精湛技巧.獨家教學
  作者林惠蘭老師對植物擁有獨特的天賦美感,從「播種」的那一秒開始,就已經開始醞釀出長成盆栽之後的美麗風貌,搭配各式天然器皿,教你「一邊欣賞、一邊營造」居家園藝之美。

作者簡介

林惠蘭

  致力種子研究長達25年。種子盆栽栽種的創始人。
  2005年出版《種子變盆栽真簡單》一書,成為暢銷作家。
  擅長將看似不起眼的蔬菜、水果及路樹種子,變成一盆盆令人嘆為觀止的居家盆栽。

  ◎ 媒體報導記錄
  自由時報、中國時報、蘋果日報、TVBS周刊、時報周刊、花草遊戲、康健雜誌、非凡新聞台、東森綜合台、民視、大愛電視台、民視交通數位台……等數十家媒體。

  ◎ 演講活動記錄
  金石堂書店座談會、全省康軒文教機構講師研習講座、建國花市講座活動、台北市稻香市圖親子講座、七星環境綠化基金會講座、甲山林集團社區講座活動、天母國中家長會研習講座、台南大港國小研習講座、桃園信義國小研習講座、僑委會演講活動……等數百場。

  ◎ 相關著作
  2005《種子變盆栽真簡單》
  2007《種子盆栽BOOK2 影音版》
  2007《種子變盆栽真簡單 精裝珍藏版》
  2012《百萬讀友說讚!種子變盆栽真簡單》
  2012《百萬讀友說讚!種子變盆栽真簡單》

目錄

推序1 欲知山上路 須問過來人…………… 慧深法師
推序2 坐擁小森林 宏觀大自然………………… 周玉瑛
推序3 平凡卻深入人心的綠色藝術………………………………  葉昀芳
作者序 尋回心中的一片綠意…………………………………… 林惠蘭

Part1 小盆栽大改造
一、居家 用盆栽改造居家好運勢
◎ 客廳  ◎ 餐桌.廚房
◎ 小角落 ◎ 浴室.化妝台
二、辦公室 減低工作壓力的好幫手

Part2 栽種步驟大圖解
一、現吃現種的蔬菜水果
1柑橘
2 柳丁
3 檸檬
4 金桔
5柚子
6龍眼
7 火龍果
8川七
9地瓜
10奇優果
11葛鬱金
12冬蟲夏草

二、隨手可採的市區植物
1竹柏
2武竹
3石蒜
4福木
5 檳榔
6七里香
7水黃皮
8春不老
9象牙樹
10羅漢松
11椰子樹
12馬拉巴栗
13大葉欖仁
14大葉山欖

三、近郊可見的野外植物
1咖啡
2穗花棋盤腳
3姑婆芋
4瓊涯海棠

Part3 小觀念大學問 
一、8關鍵,決定你的種子會不會發芽!
Point 1 土壤,要選對
Point 2 種子,要新鮮
Point 3 泡水時,要每天換
Point 4 芽點,要分辨
Point 5 排列,要洽當
Point 7 澆水,兩天一次
Point 8 日照,不能太強

二、7樣工具,植栽必備不可少!
培養土
噴水壺
麥飯石
保鮮膜
無洞盆器
尖嘴鑷子
封口式保鮮袋

三、3原則,調配出優質土壤!
原則1 仔細選擇培養土
原則2 加入小碎石拌勻
原則3 要經過漏網篩過

四、3原則,選擇適合的盆器!
原則1 欣賞葉片,盆器要大
原則2 欣賞線條,盆器要高
原則3 欣賞種子,盆器要淺

五、2原則,有效使用麥飯石!
原則1 小種子,要用小麥飯石
原則2 使用之前,一定要先洗乾淨

六、2訣竅,保存種子的新鮮度!
訣竅1 洗淨之後,密封冷凍
訣竅2 放置乾燥陰涼處
附錄



百萬讀者都說讚!種子變盆栽真簡單(暢銷白金版)※點我購買※

錢買不到的東西:金錢與正義的攻防
Jan 5th 2013, 04:25

錢買不到的東西:金錢與正義的攻防錢買不到的東西:金錢與正義的攻防※點我購買※

錢買不到的東西:金錢與正義的攻防※點我購買※

如果《正義》鍛練了你的思辨能力,
那麼,《錢買不到的東西》將讓你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

  當金錢買不到的東西愈來愈少,

  我們面對的,不只是財富的分配不公,

  而是必須去思考市場的極限,以及我們要選擇怎樣的人生!

  當每樣東西都能買賣,是否有錢就有了天壤之別?

  當生命中各種美好事物都被標上價格,事物的價值也跟著變質了?

  三十年前,沒有人認為:

  囚犯只要付費,就可以升等住進好的牢房;

  病患只要多付費,可以獲得醫師的手機號碼,全年無休醫療諮詢;

  役男不想當兵,政府可以花錢請外國傭兵去打仗;

  富國的獵人只要付費,可以射殺瀕臨絕種的非洲黑犀牛。

  然而如今,這一切都已成真。

  金錢交易的市場機制,已經滲透到日常生活的各面向,大舉侵入了原本非屬市場的領域。從健康醫療、教育、法律、政治到人際關係,一旦事物變成了「商品」,就會失去某個很重要的「什麼」。過去我們不曾關注過這個問題,但也許這個「什麼」,正是建構一個美好社會所不可或缺的。

  桑德爾教授提醒,我們應該自問:世上有什麼東西是無論如何都不該用錢去買的?我們也必須決定,應該以什麼樣的價值來管理社會及公民生活的各領域。當今的市場機制已與道德脫鉤,而我們需要將兩者重新連結起來--面對金錢的蔓延,我們必須選擇,如何劃定正義的防線,以守護我們都渴求實現的美好生活!

作者簡介

邁可.桑德爾(Michael J. Sandel)

  哈佛大學教授,也是世界級的學者,曾獲得哈佛大學教學卓越獎,以及美國政治學會頒發特別成就獎。

  他在英國牛津大學取得博士學位。2002至2005年,擔任美國總統生命倫理委員會的委員。一九八○年代,他在社群主義與自由主義的論辯中,成為擁護社群主義的代表人物,因而廣為人知。

  歷年來,他獲邀至世界各地講學,曾於巴黎索邦大學擔任客座教授,於牛津大學的坦納人類價值講座講學,也是英國廣播公司2009年里斯講座的講者。他以另類方式所教授的大學課程,為人津津樂道,其中「正義」(Justice)這門哈佛大學部課程,已累積了超過一萬四千名修課人數。該課程的高人氣,使得哈佛大學自創校以來首次決定將一門課製作成電視節目,向大眾公開。至今,世界各地都有人透過網路或電視收看他所講授的「正義」課程(www.JusticeHarvard.org

)。他更親自將課程撰寫成《正義:一場思辨之旅》一書,並在全球各地造成轟動。2010年,《中國新聞週刊》封他為年度「最有影響力人物」。  在新書《錢買不到的東西》中,桑德爾教授直言,當今世界有愈來愈多的人事物都能標價出售,市場機制變得無所不在。當社會變得什麼都能買賣,我們其實正付出無形而巨大的代價,承受著想像不到的後遺症。雖然市場機制帶給人類史無前例的富裕與自由,但是一個以市場為導向的社會,卻讓我們遠離了美好生活的理想。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看清這個代價!

目錄


推薦序 經濟需要重建它的哲學基礎!  南方朔

推薦序 當所有我們珍惜的事物都能被買賣  張鐵志

各界聯合推薦

前言 市場與道德

1. 插隊「先到者先享受服務」的倫理,正逐漸被「付費者享受服務」的倫理所取代。在機場、主題樂園、高速公路和醫院,我們看到金錢及市場的勢力,愈來愈深入過去原本由非市場機制所規範的生活各層面。

2. 獎勵發放現金鼓勵女人絕育、學生唸書,出售汙染或射殺黑犀牛的權利……當我們開始買賣那些根本不應該拿來出售的事物,將可能造成腐化,也就是降低層次,以較低、而非適當的衡量模式來看待這些事物。

3. 市場如何排擠掉道德雖然你買不到友誼和學問,卻可以花錢雇人代為道歉或表達愛意,也可以透過鉅額捐款獲得大學入學許可。有經濟學家主張,將事物當成商品進行買賣,並不會改變它的特性,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單純。

4. 生與死的市場人壽保險包含兩件事:為了提供遺屬保障而分攤風險,以及冷酷的賭博。這兩件事向來以彆扭的組合共存著。若是少了道德規範和法律的約束,賭博的那一面就有可能蓋過社會用途。

5. 命名權把企業商標烙印在事物上,改變了這些事物的意義。將愈來愈多的東西都市場化,意味著富人與一般人將隔離開來生活。這對民主而言並不是好事,更不會是一種令人滿意的生活方式。

致謝



推薦序1

經濟需要重建它的哲學基礎!

  哈佛著名學者邁可.桑德爾(Michael J. Sandel)繼《正義》這本力作後,又出了《錢買不到的東西—金錢與正義的攻防》。這書出版後,不但在美國引發廣泛討論,也在全世界造成巨大迴響。它是金融海嘯後,美國學術界對「經濟學哪裡錯了」這個議題,迄至目前所有作品裡反省最深刻的一部,不但專業的經濟學界值得注意,就是關心公共事務的一般讀者也應詳讀。

  金融海嘯後,人們對經濟學的反省日增,並對當今主流經濟學給了「自閉經濟學」(Autistic Economics)的稱號,原因乃是,人們已察覺到,當代主流經濟學雖然將其主張隱藏在所謂的價值中立的市場之下,但它其實是一種最強大的意識形態。經濟學自閉在市場的迷思裡,於是錯誤頻頻,並積小而成大,金融海嘯其實並不只是少數政府官僚及華爾街肥貓惹的禍,而是整個主流經濟學在自閉裡惹的禍。

  對當今主流經濟學有理解的都知道,經濟學以前被視為一種綜合性的社會科學,但自一九八○年代後,市場效用論抬頭,它認為偏好的選擇所形成的市場最為重要,這種市場理性具有非意識形態、合理及效率等特性。我們不能否認,這種市場理性對純粹的商品服務的確有效,但這種效用主義的市場論在壯大後,它的那隻手到處亂抓,遂出現市場學家抓家庭問題、社會問題,甚至政治問題及國際問題的學術亂象。

  將一切問題視為市場問題,它其實已不明言的視這些問題都是可自由買賣的問題,也等於是說這種思考方式已肯定了金錢的價值優越性。這也等於不明言的確定了「有錢就無論什麼都可以買」的邏輯。但這種貌似價值中立的思想方式正確嗎?桑德爾的這本力作,就是以非常清晰的條理,一步步解開了這個經濟思想之謎。

  在這本重要的著作裡,桑德爾教授一開始就從付錢找人排隊,以及付錢可以優先插隊說起。一個人潮擁擠、大家排隊買賣的地方,一條交通堵塞、車子大排長龍的公路,當人們把這種擁擠視為一種經濟現象,有錢的人付一點錢找人去幫他排隊或付一點錢去購買排隊權,這種用錢購買一點小特權,許多人都認為只是小問題,沒什麼大不了。問題是,這種擁擠可以視為是一種市場現象嗎?可以用金錢來解決嗎?從這種最小的用一點錢買個小特權開始,桑德爾教授即展開了他的大論述。

  他指出,把一切都視為市場、都用金錢來解決的思考方式,其實已淹沒了整個世界。人們坐牢,多付一點錢即可住進待遇較好的牢房;西方有些富裕的夫婦要找代理孕母,於是根據市場法則,印度遂出現代理孕母的行業;近代為了地球環境的保護而出現碳權的概念,有錢的公司及國家即可購買別的落後國家之碳權,這等於是有錢即可買到汙染的大特權。這種有錢即可無所不買的現象,近年來一直在擴大之中。有錢可以買到獵殺珍稀動物之權;有錢可以買到入學權;有些公司幫員工投保壽險而受益人是公司,這意謂了可以買別人的生命權。前幾年主流經濟學家還在鼓吹毒品應該市場化,因為毒品非法化就會造成毒品的黑道化及犯罪盛行,市場化即可防制黑道的擴大。

  因此,市場化一步步加深,市場理性已日益的走到了非理性的反面層次。最後是市場的非理性日益加深,市場更向金錢傾斜,最後造成了市場的內爆。只是這個問題最大的部分不在他的這本書討論範圍之內。本書集中在市場經濟造成了市場社會這個中層的層次,不涉及總體的宏觀層次。

  本書已清楚的指出,當代經濟學已走向了反道德、反正義的偏差路徑。本書最有趣的乃是他在申論部分,已提到近代經濟學的許多怪異話題。例如近代經濟學家辯稱,人們的送禮是一種不合經濟效益的行為,因此最好不要送禮,乾脆直接送錢。主流經濟學家完全無視於送禮行為有許多感性因素,他們的用錢來代替送禮,已顯示他們在思想上的偏差。再例如近代市場經濟學還自認為血液是個市場,因而他們主張血液的自由買賣,反對捐血的義行。但實施的結果,乃是美國血庫的血液品質最差,血荒最為嚴重,反而是鼓勵及贊助捐血的英國,血液品質最佳,血荒也不嚴重。由這些怪異案例,可見用市場角度看問題,偏差是多麼的嚴重。因此桑德爾教授遂指出,經濟學已應重新恢復市場及公平正義等問題的討論。人們一定要知道,市場論有其限制,並非什麼都可以用買的。

  因此,由這本《錢買不到的東西》,我就想到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偉大的德國思想家希穆爾(Georg Simmel)所寫的那本怪異鉅著《金錢的哲學》。該書是近代哲學家討論金錢問題的第一本大著作,它指出金錢最先只是商品交換關係的一種媒介,但到後來它日益壯大,媒介反而成了主體,成了主宰,最後是它擴大了財富的積累,也改變了社會。無論什麼都可以買,無論什麼都可以賣,這就是所謂「金錢的異化」,金錢可以買出貪汙腐化,可以賣出種種荒淫敗德和混亂。人際關係有許多是感情、是道德,是對公平正義的嚮往,以及對更好社會的追求,這些東西是絕對不能買賣的!

南方朔(評論家)

推薦序2

當所有我們珍惜的事物都能被買賣

  現在什麼都可以賣了:

  西方人到印度尋求代理孕母的服務,醫師的手機號碼讓病人可以獲得特別照顧,碳排放的權利,身體部位出租作為廣告看板,美國國會聽證會的排隊有專業排隊公司,或者紐約中央公園的免費戶外劇場也有人付錢請人排隊。

  這是桑德爾在本書的一開始所舉的一些例子。

  這些是趨勢。在此之前,人們是在為許多公共服務的商品化而鬥爭:醫療、教育、失業照顧等—一個國家的進步程度,是取決於這些公共服務去商品化的程度;或者說,福利國家其實就是要讓許多社會服務去商品化。

  在冷戰結束後,市場自由主義取得了至高的榮耀與霸權。這不只是科技力量或全球化客觀因素的結果,而是國際組織如IMF、世界銀行,或者財團資本的共同塑造,把一九八○年代以來的新自由主義革命推到了高峰。

  到了二○○八年的金融危機,主流媒體赫然發現市場失控了,開始質疑市場至上論和新自由主義,甚至發現原來馬克思是對的。但是,在實際生活中,人們依然義無反顧地把許多東西放到市場上販賣。

  桑德爾指出,有人認為市場凱旋論的道德低落是因為過度貪婪,所以解決之道是遏止貪婪,但他認為這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因為「市場以及市場導向的思考延伸到傳統上由非市場基準所規範的領域,是我們這個時代最重大的一個發展。」

  到底一切都可以賣有什麼不好?

  桑德爾指出,商品化的問題在於:一、不平等,二、腐化。

  就不平等來說,當錢可以買的東西更多(也就是當更多事物商品化),當富裕的優勢不只是購買奢侈品,而是購買政治影響力、醫療、教育、居住,那財富分配就變得非常關鍵,因為這會影響到一個人在社會上生活的基本權利和生活尊嚴。

  除了市場的不平等效果,把生命中各種美好的事物標上價格,有可能導致其腐化或墮落。試想友情可以買賣嗎?榮譽可以買賣嗎?

  人們當然知道不是什麼東西都能賣。我們不會容許兒童被買賣;或者我們反對奴隸制度,是因為這是把人類視為可以在拍賣會中交易的商品(但我們卻可以接受勞動力作為商品)。我們也不容許選票可以被買賣,除了這是讓政治競爭不公平,也是因為這代表公民責任的腐化。

  上述是明顯的例子,但是桑德爾要討論比較有爭議的例子,例如每年夏天紐約中央公園都有莎士比亞劇場免費演出,總是大排長龍。(相信我,我曾經早上六點去排隊。)晚近開始有人付錢請他人幫忙排隊,這是對的嗎?對市場自由主義者來說,這是自願性的交換,沒有問題。問題是,免費演出的意義是要讓好的演出有機會讓所有市民看到,不論富有或貧窮,是城市送給市民的禮物。一旦排隊倫理被商品倫理取代,就會完全破壞原始的意義,就是一種腐化。同樣的,去國會聽證會也是公民的平等權利,一旦排隊變成可以出賣的商品,參與聽證就將成為有錢人的專利。

  因此,市場是有道德邊界的。什麼樣的事物可以被買賣,代表了人們認為這些東西被視為商品或是可藉以獲利的工具是正當的。所以,事物的商品化與否,是一個道德與政治問題,而不是一個經濟問題。

  作為一個政治哲學上的社群主義者,桑德爾的核心關懷是,事物的商品化會侵蝕我們所珍惜的某些價值,市場會破壞道德與共同體的價值。「市場掏空了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辯論」。因為市場不會去問,某些東西被買賣是否是道德的。但如果我們不去進行道德討論,並且全力擁抱市場,後果就是讓公共論述失去道德和公民的能量,並且導致科技官僚主義的管理統治。

  我想更進一步談當市場進入公共領域。

  首先是公共空間。為什麼我們眼前所看到的世界—不論是在公路上、在商業大樓外、在演唱會的舞台旁、在計程車的後座,在捷運(公共運輸!)車廂的裡裡外外—都是被金錢製造的廣告所占據?為什麼資本可以決定我們每天眼前可以看到什麼?所以,在西方有所謂的文化干擾行動(culture jamming),去惡搞修改那些巨大的廣告招牌,以抵抗我們日益失去的公共空間。

  另一個「公共領域」是媒體。在台灣,威權時期是政治在控制新聞,但民主化後,是媒體把新聞版面或電視新聞時段大量出賣:從餐廳到上市公司,從台灣政府部門到中國各省市政府。雖然前年立法禁止政府進行置入性行銷,但是商業性業配仍然充斥在各新聞媒體。這不只意味著我們所認識的世界是被這些企業所挾持,也代表新聞的價值以及媒體與讀者之間關係的「腐化」(用桑德爾的語言)。因此新聞媒體,作為一個有意義論辯與資訊提供功能的公共領域,作為監督企業或公權力的批判者,已經逐漸消失,並在民眾眼裡逐漸失去了可信賴性。

  更大的公共領域當然就是我們的民主。美國當前一個爭議的議題,是兩年前最高法院說,企業可以買電視競選廣告,因為這是言論自由的範圍。這是最典型的市場自由主義的外衣:他們相信市場是個人自由的前提與表達,所以競選廣告是一種自由的表現,所以可以不在乎平等問題。如果金錢在一個民主體制扮演重要的角色,亦即如果競選廣告或競選費用是不受管制的,這就侵蝕了政治民主所預設的政治參與的平等精神。

  而政治不平等和經濟不平等有強烈關係。傅利曼(Milton Friedman)等極端市場自由主義者相信,經濟自由是政治自由的前提,但是資本主義下,個人的經濟自由(意味著政府管制和介入少)必然意味著社會的不平等,而社會的不平等會轉化成政治的不平等,因為有錢者可以購買更多的政治影響,進而設定有利於他們的政治規則(如為富人減稅、反對擴大社會福利),於是會更進一步擴大經濟不平等。這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蒂格里茲在今年新書《不平等的代價》(The Price of Inequality)所描述的美國:經濟不平等既是政治不平等的原因,也是結果。

  桑德爾在本書最後,提到「空中包廂化」(skyboxification),亦即有越來越多球場蓋起高級的空中包廂。反對這種現象的人認為,觀看球賽是一種公民參與的集體活動,人們在其中一起緊張、一起歡呼,而在這過程中對這個社區、城市、國家產生集體情感與認同。但空中包廂的趨勢卻讓這種公民活動產生區隔化—這正是當前民主體制主要問題的最佳比喻。

  桑德爾說的好,民主「並不需要完全的平等,卻需要國民能分享一種共同的生活,重要的是背景和社會地位不同的人能在日常生活中相遇,因此這樣我們才能學習克服彼此的差異,才會在乎共同的利益。」但是,在這個貧富益發不均的時代,把越來越多的東西商品化,只是讓富裕者和收入較少的人過著越來越隔離的生活,彼此越來越不理解。想想看我們的現實世界:有錢人和一般人是住不同的區域、上不同的餐廳、搭乘不同的交通工具。我們真的成為隔離且不平等的兩個或多個社會。

  簡言之,過度市場化不但破壞民主預設的政治參與的平等,也傷害了民主賴以為基礎的某種共同目標,乃至社會團結。

  「說到底,市場的問題其實是關於我們想要如何共同生活的問題。我們想要一個一切都可待價而沽的社會嗎?抑或社會上還是有某些道德與公民性的財貨,是市場不會尊崇,但是用金錢買不到的?」或者,當所有社會關係(乃至政治)都被市場化,都如此不平等時,民主生活還有可能嗎?

張鐵志(作家)

內文1前言 市場與道德


  有些東西是有錢也買不到的,但近年來,這種東西已經不多了。現在,幾乎每樣東西都可以拿來賣。以下就是幾個例子:


  .監獄囚室升級:一晚82美元。在美國加州的聖塔安那及其他幾個城市,非暴力罪犯可以花錢換得較佳的居住環境--又乾淨又安靜的囚室,遠離那些沒付錢犯人住的囚室。


  .單人駕駛得以行駛高乘載車道:交通尖峰時間每小時8美元。明尼亞波里斯市及其他幾個城市,正在研議開放單人駕駛付費行駛高乘載車道,以舒緩交通壅塞問題。收費的費率依當時的交通狀況而定。


  .印度代理孕母提供的代孕服務:6,250美元。尋求代理孕母的西方夫妻,將該工作轉包到印度的需求與日俱增。在印度,這項服務是合法的,而且費用不到美國現行費率的三分之一。


  .移民到美國的權利:50萬美元。外國人只要在美國高失業率的地區投資50萬美元,並創造至少十個工作機會,就可依法獲得賦予他們永久居留身分的綠卡。


  .獵殺瀕臨絕種的黑犀牛的權利:15萬美元。南非開始允許牧場經營者出售可獵殺限量犀牛的權利給獵人,以鼓勵牧場經營者養殖及保護這種瀕臨絕種的動物。


  .醫師的手機號碼:每年1,500美元以上。有愈來愈多的「特約」醫師,會提供自己的手機號碼及當天即可看診的待遇,給願意每年支付1,500至25,000美元不等費用的病患。


  .排放一公噸碳至大氣中的權利:13歐元(約18美元)。歐盟經營的碳排放市場,允許企業購買或出售汙染的權利。


  .你的孩子進入名校的入學許可:不詳。雖然價格並未公開,但是有幾家頂尖大學的高級職員向《華爾街日報》透露,他們學校會收一些非頂尖的學生。這些學生的父母要夠富有,而且很可能會提供學校鉅額捐款。


  並不是每個人都買得起上述這些東西,不過現在有許多新的賺錢方法,如果你想賺點外快,以下是幾種新時代的可能性:


  .出租前額(或你身體的其他部位)作為廣告看板:777美元。紐西蘭航空雇用了三十個人,要他們把頭髮剃掉,並在頭上貼暫時性刺青,寫著:「需要一點變化嗎?到紐西蘭來。」


  .擔任製藥公司測試藥品安全的人體白老鼠:7,500美元。這個價位可能會高一點或低一點,端視測試藥物效果的程序侵入性有多大,或造成的不舒適度有多強。


  .為私營軍事公司在索馬利亞或阿富汗作戰:從每個月250美元至每天1,000美元不等。待遇會依能力、經驗及國籍而不同。


  .為那些想參加國會聽證會的說客在國會山莊外徹夜排隊,以確保說客次日有座位:每小時15至20美元。說客會付錢給排隊公司,而排隊公司會雇用遊民或其他人去排隊。


  .如果你是住在德州達拉斯學區內的二年級生,看書:每本2美元。為了鼓勵閱讀,許多學校只要小朋友看完一本書,就會給他們錢。


  .如果你有過胖問題,在四個月內減重十四磅:378美元。企業及健康保險業者提供獎金給減重或從事其他有益健康行為的人。


  .為生病或年邁者購買壽險,在他們有生之年替他們支付保費,然後在他們過世後收取理賠金:有可能達數百萬美元之多(視保單內容而定)。這種以陌生人生命為賭注的型式,已經成為一個高達300億美元的產業。這些陌生人愈早死,投資者所得到的理賠金就愈高。


  在我們身處的這個時代,幾乎每樣東西都可以拿來買賣。過去三十年來,市場和市場價值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掌控了我們的生活。我們並沒有刻意選擇這樣做,但這種現象似乎就這樣發生在我們身上。


  當冷戰結束時,市場及市場式思考享有前所未有的榮耀。這是可想而知的事。過去,沒有任何其他建立財貨生產及銷售的機制,曾如此成功地創造出富足及繁榮。不過,當世界各國在經濟發展上擁抱市場機制,卻也同時產生了另一種現象。市場價值在社會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愈來愈重要。經濟學逐漸成為顯學。如今,購買及銷售的邏輯已不再僅限於有形的商品,它對整體生活的掌控程度愈來愈深。現在是時候開始自問,到底我們想不想這樣過日子。



錢買不到的東西:金錢與正義的攻防※點我購買※

放下包袱的輕生活練習
Jan 5th 2013, 04:14

放下包袱的輕生活練習放下包袱的輕生活練習※點我購買※

放下包袱的輕生活練習※點我購買※

放下自己給自己的沉重,開始練習輕盈吧!

  你是否為了讓自己安心,
  在包包中塞進過多的東西,變得寸步難行。
  人生本應輕裝上陣,
  丟棄不必要的情緒和欲望,留下真正需要的寶物,
  才能換得飽滿而輕盈的人生。

  松浦彌太郎說,人和物品的邂逅,和人與人之間的邂逅很相似。而他最大的理想,就是所有周遭物品和他產生「故事性」的連結,東西不必多,因為擁有少許「真正重要的事物」是一種幸福。這本書,就是他分享如何卸下物質與心靈包袱,重獲輕快的練習指南。
  擁有多重文化人身份的他並非傳統印象中的瀟灑文青,他曾經是中輟生,而且還是個滿口謊言的混混,然而在這段痛苦的人生低潮,因為同學家人的寬大包容,他發現誠實和信任的可貴;因為經歷過窮困至極、到處寄居的落魄,他學會了體諒別人;在做粗活以求餬口的過程中,他找到自己的初衷。
  在本書,松浦彌太郎坦誠說出少年時的無知輕狂和青年時的衝撞魯莽。經過幾番衝擊、甚至罹患憂鬱症後,他開始盤點自己的人生,學習和自己相處,找出生活秩序,為生命創造變化,終於發現人生真正需要的東西,慢慢地,他放下了包袱,活得輕鬆自在。
作者簡介
松浦彌太郎
  1965年出生於東京。《生活手帖》的總編輯、「COW BOOKS」的老闆。
  高中輟學後前往美國,被美國的書店文化所吸引,回國後,在赤(土反)開了二手雜誌專賣店「m&co. booksellers」,之後,又轉戰中目黑,預約制二手書店引起了廣泛的討論。2000年,創立了貨車行動書店。2002年,創立了「COW BOOKS」。在經營書店的同時,也參與寫作和編輯工作。2006年開始擔任《生活手帖》的總編輯。
  著有《找到你的工作好感覺》、《日日100》、《今天也要用心過生活》、《謝謝你》、《嶄新的理所當然》、《最糟也最棒的書店》、《旅行的所在》、《本業失格》、《口哨三明治 松浦彌太郎隨筆集》、《口哨目錄》、《獨白新聞信》、等,譯有米洛史拉夫.沙塞克(Miroslav Sasek)的旅行繪本《這是紐約》系列。
目錄

序言 輕裝踏上新旅程

第一章 珍惜理所當然的事 擁有少許「真正重要的事物」是一種幸福

重要的是充分發揮「原本的特色」

再尷尬,也要坦誠說出口

蹦蹦跳跳地工作

先曝露自己最弱的部分

打招呼是「人生的護身符」

稱讚令人陶醉,笑容令人沉醉

努力創造獨處的時間

確保自己的「避風港」

第二章 在工作中發揮專長,在工作中成長 成為「雀屏中選者」的三顆營養補充劑

打開「想到就去做」的思考開關

一切始於讓別人喜歡自己

當對方說「NO」時,機會就來了

袒裎相見,才能發展出跨越那條線的「極致人際關係」

和一堆人長時間開會根本是在耗費生命

目標要合理,過程要人性化

瞭解「做得到的事」和「做不到的事」

總編輯的工作就是「編輯翻身上單槓時在旁邊推一把」

「井然有序的桌子」告訴我們的事

第三章 重新反省自己的根源 同學的家改變了曾經是問題學生的我

前往美國的真正理由

在美國那段黑暗的日子中學會的「誠實和親切」

「自卑」才是人生的原動力

成為跑腿專家

浪蕩歲月的經驗有朝一日會成為珍寶

第四章 未來的人生也要輕鬆 思考肉眼看不到的「人生資產投資」

放空自己的功效

看到蘋果,可以發揮多少想像力?

問題的原因永遠在自己的內心

練習相信他人

為人生準備許多「救生圈」

尾聲

序言  

  輕裝踏上新旅程

  你身上是否背著不必要的行囊?

  你可以斷言,自己的生活輕鬆簡單嗎?

  ──有一天,我突然發現自己受到了重重束縛。

  努力經營的工作。

  和生命中重要的人之間的關係。

  無可取代的經驗。

  自己的處世哲學。

  夢寐以求的至寶……。

  每一件都是自己渴求已久,花費了不少心血,耗費了數年的時間才終於蒐集到的至寶。

  我的背包也因此在不知不覺中增加了份量,變得沉甸甸的,拿在手上時,根本無法自由活動。

  「這個也想要。」

  「那個也少不了。」

  如果在人生路上,把所有必需品都塞進背包,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同時裝進了很多垃圾。

  「有了這個,才能有備無患。」

  「那個下次可能有機會用到,先留著吧。」

  人生充滿不安,為了消除這種不安,我藉由充實各種裝備自我欺騙。於是,整天扛著一個幾乎把自己的肩膀壓垮的大背包,努力讓自己感到安心。

  幸福,卻不安定。我陷入了這種狀況。

  人生的旅程從降臨人世那一刻就拉開了序幕,十幾二十歲時,人生的旅程越走越寬,但任何人一開始上路時都沒什麼行李,輕裝上陣,可以跑得很快。雖然背包裡空空如也,卻有足夠的空間容納各式各樣的東西。

  我年輕時從高中輟學,漫無目的地前往美國,之所以能夠漸漸藉由書本結識各行各業的人,和他們之間建立了各種關係,是因為那時候的我,帶著空背包在人生的旅途上奔跑。

  之後,每當我有任何新發現,就不由分說地統統裝進自己的背包。

  我最初在紐約街頭賣美術書籍,之後在中目黑開了「COW BOOKS」這家書店,開始寫文章、從事編輯工作,兩年前,又在因緣際會之下,擔任了《生活手帖》這本雜誌的總編輯。

  在工作上,想要做的事越來越多,行李也不斷增加。增加行李是一件令人快樂、欣喜的事。

  但是,當我驀然回首時,發現行李越來越重,連我自己都扛不動了。

  我能夠帶著這個背包活出自我,隨心所欲、輕鬆走在未來的人生旅途上嗎?

  ──年過四十後,我有了這樣的「發現和疑問」。

  我不禁思考。

   

  輕裝上陣,才能輕輕鬆鬆地往高處走。想要充分欣賞只有高處才能看到的風景,大包小包的行李只會成為累贅。進一步而言,去見上帝時,最好兩手空空,最好能夠在空氣中飄然溶化。

  於是,我決定停下腳步,把自己的行李統統拿出來,重新檢查自己的背包裡到底裝了什麼。

  需要,還是不需要。一旦遇到好像需要,又好像不太需要的東西,就毫不猶豫地捨棄。

  嚴格挑選,只留下真正重要的東西,好好加以珍惜。

  極力摒除浪費。

  ──結果,我意外發現,有很多是「我已經不再需要」和「即使沒有也不影響生活」的東西。於是我知道,只要我下定決心丟棄這些東西,或是送給有緣人,我就可以活得更加輕鬆自在。

  盤點清倉的成果並非如此而已。

  我很幸福,經過一次又一次的考驗,依然所向無敵的「宛如人生護身符的重要事物」,都完好如初地留在我的背包中。

  一輩子珍惜的稀世寶物、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夠對自己有所幫助的萬靈丹,以及雖然佔體積,但必須承擔的責任。我希望把這些東西裝進可以輕鬆揹在肩上的小背包,邁向未來的人生。

本書有兩大功效。

  書中提示了盤點人生的倉庫,從此換來一身輕的方法。

  我在回顧自己的人生過程中進行了「檢查背包裡裝了什麼」這項作業,希望讀者以此為參考,嚐試「盤點」自己的人生。

另一大功效,就是書中和讀者分享了「只要有了它,人生無難事」的人生智慧。

  人生智慧如同芳香精油。

  芳香精油具有放鬆心情、轉換心情、美容、增強免疫力等各種不同的功效。即使沒有芳香精油,或許也可以活下去,但一旦有了它,就可以在各種不同的情況下拯救自己。當你迷茫的時候、痛苦的時候,可以喚醒內心,讓心情很快恢復平靜。

  想要輕鬆生活,就必須具備「有了這個就安心」的萬靈丹。

  本書中所介紹的,都是我在錯誤中學習、從很多人身上學到的人生智慧,如果能夠對各位讀者也有所幫助,將是我最大的榮幸。

  最重要的是,無論你現在幾歲,都希望你可以從本書中找到讓未來人生變得更輕鬆的方法。因為我相信,只要學會「輕鬆生活」,無論到了幾歲,都能夠充分享受人生的旅程。

內文1擁有少許「真正重要的事物」是一種幸福

有些「物品」,是我眼中的至寶。

比方說,距舊金山車程三個小時,專門做世界上最好穿鞋子的「Murray Space Shoe」的法蘭克先生用心為我量腳訂製的手工鞋。

比方說,《高村光太郎詩集》、亨利‧米勒的《北回歸線》,和傑克‧凱魯亞克的《在路上》。

我最大的理想,就是生活周遭的所有物品和我之間都具有「故事性」,身邊只留下相處一輩子,一旦缺少,就會感到難過的物品。

即使在別人眼中,只是「廉價的破爛」,只要和這個物品相遇時,和該物品產生交集的人,以及自己對該物品的感情充滿「故事性」,即使摔破的花瓶,也是我心中的寶貝。

人和物品的邂逅,和人與人之間的邂逅很相似。

以書籍來比喻,也許更容易理解。

去書店找書,會先被第一印象勾引出興趣,然後隨手拿起來翻幾頁,一旦喜歡,就會掏錢買回家。回家翻閱之後,有些書會讓人一口氣看完,有些雖然挑戰多次,仍然無法看完整本。有些書瞭解故事概要後,就不想再看了,有些書卻會一看再看,把它翻得又破又舊。

我的藏書量很少,很多人都對這件事難以置信。

我經常寫關於書籍的文章,也經營二手書店,所以經常有人問我:「你是不是有一個漂亮的書房,裡面放滿了珍貴的書?」事實完全相反,基本上,我認為只要有我前面提到的那三本書就足夠了。

這三本書就像是我永遠的朋友,從我對人生感到徬徨的十幾歲開始,就如影隨形地陪伴著我。現在仍然會不時拿出來翻閱,每次都會產生不同的體會。

雖然幾乎可以把書的內容背出來了,但每次翻閱,依然興奮激動。我為此感到高興,也很納悶,為什麼每次閱讀,都會有不同的收穫,都會產生新的感動。心情沮喪時,這三本書如同熟悉的陽光般溫暖我的心。在高興和納悶的同時,也感到美好,所以,重要的書、物品和人一樣,相處越久,彼此的關係就會不斷深入。

朋友、家人、情人不可能多得從櫥櫃裡溢出來,同樣的,不必要的書本和物品也要及時清理。

每個人都有佔有慾,如果不隨時整理,東西就會越來越多。人會因為娛樂購物,也會基於習慣蒐集物品。當我開始有少許可以自由運用的金錢後,每次換季,都習慣為自己添購新衣,並不是大手筆的瘋狂血拼,只是夏天買T恤,冬天想要一件大衣之類的。

有一次,我突然對是否有必要在春夏秋冬每一季都買衣服這件事產生疑問,不禁覺得如果只是基於習慣而購買,或是「為買而買」,那未免太空虛了。那種只有偶爾聯絡,即使見了面,也只是談天說地閒聊一陣後就說再見的朋友和情人,不要也罷,家人之間的關係不可能這麼淡薄。我想要「知足」,想瞭解什麼是真正的滿足,於是決定不再隨便亂買東西。

當我瞭解「只要在心中擁有就夠了」,我的佔有慾就不再強烈。

二十多歲時,我窮困潦倒,經常在美國和日本之間往返,曾經出售自己的私人物品。這些在旅行時蒐集的重要紀念品和別人送我的禮物都很珍貴,我也很珍惜,但當時我飢腸轆轆,不得不在住家附近擺一個地攤,把物品放在地上,吆喝路人購買。

那並不是跳蚤市場的感覺,反而更像乞討,但是,當賣完所有物品,手上握著現金時,我發現「原本以為這些東西很重要,但當飢腸轆轆,快要活不下去時,就會覺得其實根本不重要」。

同時,我更瞭解到一件事,「即使是很珍貴的物品,也不一定要擁有,只要珍藏在腦海中或是心裡,隨時都可以拿出來把玩」。

那一刻,我覺得自己身輕如燕。

把物品藏在心裡的記憶不佔空間,攜帶也很方便。

只要擁有少許「真正重要的物品」,隨時整理心靈的抽屜,把那些真正需要的物品放進心靈抽屜,你也可以「輕鬆生活」。

「井然有序的桌子」告訴我們的事

「看一個人的桌子,就可以判斷這個人的工作能力。」

經常有人這麼說,我也很贊同這個意見。聽說有些公司規定,下班時桌子要保持乾淨,連一張紙都要徹底清理。

我並沒有斷定「桌子乾淨的人=工作能幹」。

即使乍看之下很凌亂,只要符合桌子主人特有的秩序,他應該很能幹。即使桌子上放了很多東西,如果主人根據「未處理的資料放在這個抽屜,打算要看的書放在這個架子上,要回的信放在這裡」的規則整理,並沒有太大的問題。

相反的,即使看起來整理得很乾淨,如果缺乏秩序,就失去了意義。可能為了找一樣東西,就會花費很多時間,工作效率也不高。

我經常覺得要「導正自己的秩序」,每次都仔細檢查。我的規則是「盡可能簡單明瞭」,比方說,我每天下班前都會檢查桌子,確認桌子上沒有放任何東西。我桌子上通常只有一台電腦和一支紅筆。

並非只有整理時需要簡單明瞭。

每當事情變得複雜時,我就思考和研究「可以單純化到什麼程度?」更新自己的規則。我每次都希望把所有的事套入簡單的規則,按照這些規則加以整理。

「你要求像規則一樣有秩序,平時都這麼一板一眼嗎?」


放下包袱的輕生活練習※點我購買※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李小姵n28197 的頭像
    李小姵n28197

    李小姵的迷你博客來

    李小姵n2819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