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trottr
★李小姵の家☆迷你博客來★
果‧真新鮮營養早餐各式生菜沙拉+西瓜汁或巧克力牛奶特價優惠中。訂購專線0985999964。滿400元外送區域:萬華、大同、中正、中山、松山、信義、板橋、三重、中永和。健康減重、調整體質、增強體力、均衡營養;在家工作、學生兼職、家庭主婦、青年創業、中年轉行,請撥0970710520找李小姵。
經典設計150年
Apr 30th 2012, 03:14

經典設計150年經典設計150年※點我購買※

經典設計150年※點我購買※

當今一部最完整詳盡的設計美學、產業、品牌史

  1851年倫敦世界博覽會是19世紀工藝技術史上的最大展覽;包浩斯學派主張設計價格平民化的必需品,30年代,美國社會成功將藝術設計與工業商機結合;二次大戰後,日本設計師積極在傳統文化之間,尋找有特色的產品,奠定了日本工業強國地位;德國烏爾姆學院大力推廣品牌的重要性,主張塑造企業的整體形象;安迪沃荷掀起普普風潮,在60年代如火如茶展開,順應大眾品味成為商品暢銷的保證;80年代,義大利超越德國,成為家具設計出口的世界第一大國;義大利的新設計運動耕耘十五年,終於開花結果,成立聚集世界各國設計派別的Domus設計學院……

  過去的傳奇 今日的經典 未來的設計力

  7個設計時期的分析 超過20位大師與品牌詳解

作者簡介

安.博妮 Anne BONY

  是知名的設計文化寫作者,她攻讀造型藝術學位後,於1982至2000年間於法國Regard出版社擔任「年代系列」叢書主編;該叢書主題為設計領域及二十世紀之工業創作,她的作品《40年代的家具及家飾》(Meubles et decor des annees 40)是家具與室內設計類書籍的重量級作品,另著有《60年代的家具及家飾》(Meubles et decor des annees 60,2003年出版),亦於雜誌發表文章,對二十世紀的運動及趨勢發表評論。本書是法國知名的Larous出版社,該社以其著名百科全書的辭典式編纂聞名。

目錄

設計Hilight!
德國.家具設計 / 索尼特Michael Thonet
英國.家具飾品設計 / 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
比利時.建築、工業設計 / 凡德維得Henry Van de Velde
德國.建築、工業設計 / 貝倫斯Peter Behrens
德國.建築 / 葛羅畢斯Walter Gropius
瑞士.建築 / 柯比意Le Corbusier
法國.鋼材運用機構Officedel’Utilisation de I’Acier
義大利.流線設計Le Streamline
美國.工業設計 / 羅維Raymond Loewy
芬蘭.建築、家具設計 / 阿瓦奧圖Alvar Aalto
美國.建築、工業設計 / 伊莫斯Charles Eames
美國.赫曼米勒Herman Miller
美國.IBM
瑞典.宜家家居IKEA
德國.百靈Braun
義大利.奧利維帝Olivetti
法國.家具設計 / 尚普維Jean Prouve
丹麥.家具設計、室內設計 / 維納.潘登Verner Panton
英國.雅居家居Habitat
義大利.家具設計 / 柯隆波Joe Cesare Colombo
義大利.懶骨頭Sacco
法國.工業設計 / 羅傑.塔龍Roger Tallon
義大利.室內設計 / 索特薩斯Ettore Sottsass
義大利.家具設計 / 貝歇Gaetano Pesce
法國.家具設計、工業設計 / 菲利普.史塔克Philippe Starck
德國.生物流線的設計風格Le Biodesign

推薦文 串起歷史的珠鏈胡佑宗(唐草設計有限公司總經理 台灣設計師週策展人 國立台灣工藝研究所授課講師)

導言 改變時代的設計

美學年代(1851-1914)
1851年倫敦世界博覽會
1862年英國美術工藝運動
展覽與沙龍:教育大眾的方法
工程藝術多元化
新藝術,新的態度
法國新藝術
線條風格美學:格拉斯哥學派
維也納分離派:實用是美麗的必要條件。
達姆斯達特藝術村:藝術家的團隊經驗(1899-1914)
德國分離派

設計的誕生(1914-1939)
藝術設計:追求造型空間的前衛運動
功能主義與包浩斯
巴黎:戰後今朝有酒今朝醉
美國工業設計:設計與商機緊密結合
北歐設計:有機自然的設計風格
生物型態主義
政權與設計環境

當代設計 (1939-1958)
美式生活的影響力
日本設計興起
英國孤島的決心與毅力
北歐木質風格
戰後重新開始的德國
義大利二十世紀的文藝復興
法國發現工業設計

普普風年代(1958-1972)
年輕人的時代震撼
新興科技:塑膠
普普藝術、漫畫及廣告

迷幻的年代(1968-1972)
充氣家具大行其道
用過即丟的反省 

另類設計(1973-1981)
負責任的設計
高科技風格
反設計派
後現代主義設計

綜合的年代(1980年代)
法國的個人主義
日本藝術品與「新設計」
回到原始風格的義大利
顛覆文化的英國
前衛設計

虛擬年代(1990-2000)
產品崇拜文化
設計與品牌策略
永續發展與環保設計
新世代設計
互動設計
觀念設計

結論 二十一世紀的設計師



推薦文
串起自己的歷史珠鏈
胡佑宗(唐草設計有限公司總經理 台灣設計師週策展人 國立台灣工藝研究所授課講師)

  就是這一連串的問題,讓我發現了設計史的價值。對於那些永不過時的命題,設計史裡保留了一代代人不同的應對態度與觀點,以及他們在設計上採取的抉擇與作為。

  在這個資訊氾濫的時代,人被炸得連搞清楚現在狀況的時間都沒有,哪還有時間發思古之幽情。事情一旦過去了,就註定遭人遺忘。

  不過例外還是有的。 最近在東京看Verner Panton的回顧展,就頗感驚艷。一進精心複製的場景,亮麗的色彩與眩惑的燈光在第一瞬間就捉住我的意識。以往只能在書冊上見到的絢麗場景,現在可以真正置身其間,雀躍的感覺,就像由舊箱子中翻出自己童年時的玩具一般。Panton在受訪的黑白檔案影片中,意氣風發地談著他的創意,其間所流露的對未來的亢奮與樂觀,是只能屬於那整個時代的自信。

  如果時間真能試煉出作品的價值, Panton絕對是六零年代的大師。一件在五十年、百年之後還能讓人記住的東西,必有其過人之處。 但是像Panton展一般精心重現的展覽,畢竟難得一見。所以如果期待一本設計史可以變成時光隧道或是哆啦A夢的任意門,讓我們重臨現場,再睹各個年代與其風雲人物之風采,是注定要失望的了。因為經過漫長的時間,好作品的最精微之處,也總是最容易被歷史磨損和遺失。余秋雨曾說,「每一部藝術史都是失去了最精微之處的抱憾之作」。這話用在設計史也通。這情形就像是一位絕代佳人,單憑留下的精彩故事與照片,是很難再現其風情與魅力的。

  所以對學生時代的我,設計史只是一些發生在遙遠地方的陳年往事,外加一堆陌生名字,很難讓整天還在煩惱如何把圖畫好的懵懂小子,單憑相片和有限的文字,就能發生興趣。 課上完之後只留下一些模糊的印象。其實自己開始真正認真讀設計史,還是當我進入職場,面對接續而來的成堆困惑時才開始的。就像人生一樣,設計當中也有些似乎永不消失的命題。例如學校不是教我們說,設計師的存在價值在於為社會大眾謀福利?那誰能告訴我:在現實的商業利益與設計師的「職責」之間的矛盾,該如何化解?設計究竟有沒有能力處理人所面臨的問題?又可以處理到什麼程度?面對這些讓人覺得無助的巨大的問題,歷史是唯一的依靠。

  就是這一連串的問題,讓我發現了設計史的價值。對於那些永不過時的命題,設計史裡保留了一代代人不同的應對態度與觀點,以及他們在設計上採取的抉擇與作為。對於我們的處境,設計史裡不會有直接的答案,只是在這些生動的故事裡,人可以比較輕鬆地神遊其間,透過故事與自己對話。也可以在歷史中找到自己認同的楷模,設定學習的對象。即使沒有立即的觸動,至少發覺了眼前讓自己極為困惑的問題,早在例如二十年前就有一大票人試著在處理了,就能讓人暫時安下心來。現在回顧自己設計經歷中的幾個轉折點,發覺最後給了我繼續走下去的決心與勇氣的,都來自歷史。

  所以歷史所能留下的最有價值的部份,可能不是那已模糊的場景或人物,而是貫穿在背後的脈絡。過去的人物與場景再精彩,也只能像是散落一地的珍珠。非得等到自己在現實當中遭遇了疑惑與困難,並且開啟了與歷史的對話,人才能找到自己眼下最安適的位置,這一顆顆的珍珠才能再被串起。這被重新組織起來的歷史脈絡與評價,反映的其實就是自己當下採取的姿態。

  人說歷史是個巨人,我們站在他的肩頭上可以看得更遠,想得更深。可是在眺望完之後,還是得踩回實地,才能往前出發。歷史給我們典範,現實給我們動機。現實激勵我們奮發,而歷史讓我們安定。歷史讓我們不致迷失方向,現實驅使我們找到自己。只有歷史與現實一起驅動,我們才能產生眺向未來的想像力。

  現在,當我正苦思如何讓自己的經驗與能力,能在母土裡扎根的時候,給我最多力量的是顏水龍,是柳宗悅,甚至是一百多年前的William Morris。每當夜裡想起我們接下來的路,讀讀他們的書,想想他們的事蹟,總能讓我沈澱,總能給我力量。沒錯,歷史可能無法百分百重演,但是在歷史前面,沒有人是孤獨的。

  所以,與其正襟危坐地閱覽,還不如放輕鬆隨意翻讀。跟著書中一個又一個自己感興趣的故事走上一程,看看自己在路上能撿起幾顆珍珠。至於該怎麼串起來,時候到了你自然就會知道!



經典設計150年※點我購買※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李小姵n28197 的頭像
    李小姵n28197

    李小姵的迷你博客來

    李小姵n2819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