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trottr
★李小姵の家☆迷你博客來★
果‧真新鮮營養早餐各式生菜沙拉+西瓜汁或巧克力牛奶特價優惠中。訂購專線0985999964。滿400元外送區域:萬華、大同、中正、中山、松山、信義、板橋、三重、中永和。健康減重、調整體質、增強體力、均衡營養;在家工作、學生兼職、家庭主婦、青年創業、中年轉行,請撥0970710520找李小姵。
給孩子改變世界的機會!
Apr 30th 2012, 03:08

給孩子改變世界的機會!給孩子改變世界的機會!※點我購買※

給孩子改變世界的機會!※點我購買※

牽動全球30餘國,逾2500萬人的創意思潮!
  創新教育哲學「Design For Change」的全球首部專書!

  Kiran Bir Sethi DFC全球發起人╳詹志禹 政大教育學院院長
  倒立先生 黃明正 夢想實踐者╳郭至楨 前中時電子報總編輯
  專文推薦

  真實的感受,帶來強大的行動力!
  想像力,是改變世界的秘密武器!
  透過實踐,世界的模樣日益清晰!
  分享,讓行動發揮無邊的影響力!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寶庫,
  但唯有讓孩子透過自己的感覺,探索自己的潛力、興趣
  以及對自己的願景,才能真正開創最有價值的未來。
  別急著給答案,留給孩子獨立探知世界的一扇窗,
  有了父母的耐心與信心當養分,孩子將更有勇氣探索未知,
  而那將是一個改變世界的機會!

  「Design For Change」是一個在印度發起的全球孩童創意行動挑戰。在臺灣,由師大英語系畢業的前師大附中英語科代理教師許芯瑋 Kate Hsu發起響應,經歷三年的努力,目前臺灣的部分挑戰辦得有聲有色,更被原發起人讚為「亞洲區楷模」!

  本書結合作者本身對於教育的看法,及DFC在臺灣的實際活動經驗,闡述對萬事好奇的孩子比常人更有能力達成目標。透過DFC這個活動讓孩子學習人生最寶貴的課題:建立「我做得到」的自信心、讓孩子知道「解決生活周遭問題」並非一件不可能的事。

本書重點

  改變世界的4個步驟╳12個實例

  感受Feel+想像Imagine+實踐DO+分享Share
  =改變世界的可能

  實例01 Super Helper
  實例02 讓我們一起「臭味相投」吧!
  實例03 救傷小棧~愛就是讓鳥兒重回大自然
  實例04 爸爸的功課表
  實例05 愛無「礙」:你是我的天使
  實例06 與我有約:缺點大作戰
  實例07 愛的抱報
  實例08 我要的幸福
  實例09 二水吃透透
  實例10 性騷擾宣導
  實例11 灌溉小米原嫩芽
  實例12 「菸」消雲散

本書特色

  【Design For Change】是全世界最大的孩童創意行動挑戰,全球超過2500萬位孩童參與,大家都相信「孩子行動,世界大不同」!

  DFC(Design For Change)是全球孩童創意行動挑戰的活動簡稱,為三年前由印度河濱學校創辦人瑟吉校長(Kiran Bir Sethi)首創,今年,包括臺灣、美國、英國、墨西哥、香港、巴西、芬蘭、加拿大、澳洲……等三十餘個國家加入,活動總參與學校超過三十萬所,影響人數超過兩千五百萬人!

  什麼是Design For Change?

  Design for Change(以下簡稱DFC)是一個2010年首次在台灣舉辦的孩童創意活動,今年已經是第三屆。DFC活動提倡「透過孩童創意實踐來解決家庭生活、校園問題甚至是社區難題」,原本只是印度河濱學校的一種教學方法,後來該校校長開始在印度推廣這樣的教育思維。十年之間,從原先河濱學校的200個學童到2009年8月15日印度獨立日當天,全印度有「十萬名」孩子用這樣的方式表達「我做得到」的心聲。

  2009年11月,Kiran女士受邀於TEDIndia發表她的成果,引起全球的熱烈響應。本書作者許芯瑋當時在師大附中擔任英文代理教師,也在網路上看到這則演講影片,深受感動,便決定要將這個活動引進臺灣。臺灣團隊在2010年初,由許芯瑋在網路上和瑟吉校長取得聯繫,連同東吳講師李寶莉和資深新聞記者林立綺一同在臺灣發起。

  DFC臺灣的參與對象為10-14歲的孩子,活動的基本概念就是鼓勵孩子透過「Feel(感受)、Imagine(想像)、DO(執行)、Share(分享)」四個步驟,察覺在生活中想要解決的問題,發揮創意構思解決方式、將想法付諸實踐,並將執行過程記錄下來分享給更多人。活動步驟簡述如下:(書中有更詳細的說明。)

  ◎感受
  1)有什麼是困擾著你、讓你想改變的問題?
  2)這個問題關係到很多人的生活。
  3)這個問題可以只花一週就能看到具體改善。

  ◎想像
  拜訪可能了解這個問題的人,徵詢他們的意見
  1)根據對方的回應,想出更多不同的點子。
  2)選擇可以在一週期間執行完成,又可以影響許多人的點子。

  ◎實踐
  1)找出一星期時間,執行所選擇的點子。
  2)將這個星期所要做事情詳細地列出來,並且按照時間先後順序,整理成一份執行計畫表。
  3)在執行計畫的同時,將「如何改變他人∕自己生活」的過程記錄下來。

  ◎分享
  選擇下列其中一種方式,將記錄下來的想法和執行過程分享給主辦單位:
  1)影片檔 / YOUTUBE (3~4分鐘為限)
  2)Powerpoint或OpenOffice Impress簡報檔
  3)文字與插圖或照片

作者簡介

許芯瑋 Kate Hsu

  師大英語系畢業,以身為 DFC 國際夥伴和第四個傻瓜為榮!在2010年初受到 Kiran 校長「感染」後,便很熱血的在臺灣推動 Design For Change,願景是希望DFC變成每位臺灣孩子一輩子都一定要玩過一次的挑戰!:) 一起來成為我們想要看到的那個改變吧!YES, we can! Aal Izz Well!

  ●「Design For Change」臺灣發起人。
  ●「TEDxMonga」Make It Real 2010 講者
  ● 社團法人臺灣童心創意行動協會 理事長
  ● 曾任:師大附中英語科代理教師

社團法人臺灣童心創意行動協會

  本協會為依法設立,非以營利為目的之社會團體。我們的宗旨為:「偕同教師暨親職工作者,通過教育及日常互動,鼓勵兒童及青少年關注自身周遭生活環境與社會,發揮創意且付諸實踐,並經此歷程建立自主思考與自主行動之信心與能力,培養公民意識與互助精神。」我們大家都相信化「知道」為「做到」的力量!

  本書作者:
  秘書長:陳柏維(Jasper)、
  常務理事:黃兆緯(Yamamoto)、上官良治(Liang)
  常務監事:王俊凱 (CK)
  理事:張慶忠(Jeff)、王藝婷(Star)、高韋喬(Venessa)

目錄

推薦序
作者序

PART1 給孩子改變世界的機會
◎廿一世紀的兩個關鍵字:Change&Design
◎史上最大的全球孩童挑戰活動:DFC
◎What’s in DFC:我們的教育信念
◎孩子何以能改變世界?
◎因為有你,孩子離改變世界更近了
◎透過實踐而自主學習,讓孩子成為自己學習的主人

PART2 改變世界的藍圖DFC
◎全球孩童創意行動挑戰四大步驟!
◎真實的感受,帶來強大的行動力!
◎想像力,是改變世界的秘密武器!
◎透過實踐,世界的模樣日益清晰!
◎分享,讓行動發揮無邊的影響力!

PART3 「Design For Change」在臺灣的故事
◎故事是這樣開始的……
◎第01號故事 Super Helper
◎第02號故事 讓我們一起「臭味相投」吧!
◎第03號故事 救傷小棧~愛就是讓鳥兒重回大自然
◎第04號故事 爸爸的功課表
◎第05號故事 愛無「礙」:你是我的天使
◎第06號故事 與我有約:缺點大作戰
◎第07號故事 愛的抱報
◎第08號故事 我要的幸福
◎第09號故事 二水吃透透
◎第10號故事 性騷擾宣導
◎第11號故事 灌溉小米原嫩芽
◎第12號故事 「菸」消雲散

尾聲 孩子真的改變世界了嗎?

致謝

推薦序1

◎每位孩子都能做到!(文/Kiran Bir Sethi DFC全球發起人)

  臺灣在2010年加入全球DFC運動,而且成為了我們最棒的全球夥伴之一喔!在短短兩年的時間裡,臺灣的孩子完成了近150個超棒、改變世界的故事,無論是大膽的點子或是溫馨的想法,每一則故事都讓我們覺得倍受感動!而DFC臺灣的團隊的幹勁、投入的心力還有充沛的活力也每每讓我感到印象深刻,我真的很期待和整個DFC團隊一起走向充滿驚奇的未來!

  橫跨全世界,體驗過DFC的孩子全都用故事證明了「每位孩子都是英雄」!他們的故事告訴我們,我們不用有錢、有勢,甚或是要長大後才能改變世界!我們要做的就是告訴孩子們「你們做得到」,然後他們就會做給你看!我們相信每位孩子都做得到,那你呢?

推薦序2

◎蘋果創造iphone,DFC創造iCan(文/詹志禹 政治大學教育學院院長)

  誰能?

  台灣社會長久以來一直瀰漫一種無力感,許多人覺得自己無法改變社會、改善環境,他們覺得「大人物」才有能力或權力改變社會。教育界也不例外,我遇過許多中、小學生的家長抱怨教育問題(例如課程、教學、考試、升學或管理等),他們寄望教師解決問題;我和許多教師談過教育問題,但他們覺得教師人微言輕,校長才能解決問題;我和許多校長聊過教育問題,但他們覺得政策、法令和科層體制有許多限制,必須局長、司長或部長等決策階層才能解決問題。我和許多教育決策者討論過教育問題,但他們有政黨、民代、立委和媒體的壓力,照樣存有無力感。至於政黨、民代和立委,無非最在意選票,而媒體則最在意收視率與閱聽率。最後,問題又回到家長身上,因為大部分投票者和媒體消費者都是家長。誰能解決問題?大家都指著別人的鼻子說:「You can!」

  誰是蝴蝶?

  現代社會是個複雜系統(complexity)。系統的特性,通常是整體決定元素、結構超越個人、時勢造英雄、形勢比人強。然而,根據混沌理論,複雜系統另有一個特性:它是開放系統,它會演化,它的元素會產生蝴蝶效應,小兵可以立大功,小漩渦可以變成大颱風,牽一髮可以動全身。

  誰是那隻蝴蝶?社會系統中的每一個人都可能是那隻蝴蝶,問題是:許多人都躲在蛹裡面,不想變蝴蝶,不想鼓動翅膀,不想捲動氣流。

  DFC幫助孩子破蛹而出,變成蝴蝶。他們用的方法很簡單:鼓勵孩子「感受-想像-實踐-分享」。這麼簡單的歷程,蘊含孩子的自主學習和自我創造、改變自己和改變他人、多元智能和自我實現、走出教室和改善社會。就是這麼簡單,所以很容易擴散。

  情流感

  「分享」是DFC學習歷程很重要的一環,「分享」包含了故事、影像紀錄、友善的競賽和情感的交流,都是年輕人喜歡的元素。因為交互感染、相互感動,所以DFC很容易擴散:從「I can」到「we can」。印度的DFC感染了四十幾個國家,台灣的DFC才辦過兩屆,也感染了成千上萬的孩子與大人。大家要注意!這是一種新型的「情流感」。

  我也不小心被感染,所以將教育部顧問室的「未來想像與創意人才培育計畫」和這個運動相連結,讓這個運動變成一種教學實驗,希望這個教學歷程可以被引進學校系統,希望將來有人問「誰能改變社會」的時候,體驗過DFC精神的孩子都會指著自己的鼻子說:「I can!」。

推薦序3

◎相信他們,就是未來的希望!(文/郭至楨 前中時電子報總編輯)

  「2012台灣國際兒童影展」的開幕片,是一部深富教育意涵與娛樂性兼具的兒童電影【The LORAX】(中譯:羅雷司)。

  故事敘述,當人類因長期地過度濫砍森林,恣意地浪費自然資源,在經過了數百年之後,那時候的人類已經被迫必須生活在一個沒有原生樹木花朵,大自然中所有的原生植物即將消失殆盡的環境中,當時的人類幾乎已經不知道真實的樹木是長成什麼模樣了!

  這時,有一位小女孩(奧黛莉)一直夢想有一天她可以親眼看見一株「A real living tree」,並把這個願望告訴了另一位小男孩(泰德)。泰德為了幫這位小女孩完成她的夢想,便逃離這個人工化的城市,開始四處尋找生命種子,最後這位小男孩從一位老者手中獲得了一顆毛樹種子,這時所有的希望,如何能夠讓消失的森林重新出現在地表上這個巨大的夢想,便完全寄託在這小男孩的身上…

  是的,如果我們期許有一種力量可以改變,讓我們所生存的環境變得更美好,那麼這一股可被期待神奇的力量,一定是來自於我們的下一代「孩子們的身上」。

  在成人的世界中,常因為既定的經驗模式而自我設限了無限的思考空間,或因生存的壓力、經濟的利益而改變了既有的中心思想與道德紅線,甚至是因種種不可言喻的私慾意念,讓我們對於「是非黑白,為與不為」產生了質變。對於真理我們或許皆了然於胸,但卻經常會因種種現實的誘惑或壓力,做出了違反心中真實的意念,違反大自然純真價值的決定與行為。非不知,而是不為!

  那是因為,人總是隨著年齡的增長,經驗的累積,成功的驕傲,而漸漸忽略了最初的理想,忘了應不時的回去傾聽自己心底最原始而真誠的那個聲音。

  您還記得,當您還是小孩子時候所許下諸多的夢想嗎?
  孩提時候我們總是有許多神奇的夢想,那是種最純真而充滿真實童趣的夢想。

  或許總是被大人嘻笑不當一回事,但在經過歲月的成長,知識的學習之後,我們是不是還照著當初的夢想,正一步一步的往實踐的道路中持續的前進呢?有些夢想獲得了實踐,因而成就了一番偉大的事業,甚至足以影響改變這個世界。

  那麼,如果我們曾經是那一個充滿著純真夢想的小孩,如今我們是不是也應該可以理解並接受一位孩子看似天真的夢想呢?因為這個夢想很可能將成為改變未來世界最具影響力,貢獻全人類的偉大夢想。

  我們應當了解,「今日,我們以何種態度對待我們的孩子,二十年後,他們將會以同樣的態度回應給這個社會。」

  請珍惜每一個孩子偉大的夢想,並尊重他們發言的權力吧!

  更不要去懷疑孩子們為何能改變世界。因為,重點不是他們是什麼?重點是請相信他們將能夠改變什麼!我們更美好的未來將因此改變,而生。

  在台灣,DFC Taiwan的這群年輕大孩子們,正因為他們「有感受、會想像、能實踐、喜分享」,如今他們以無比的熱情與行動力,逐步的在實踐他們偉大的夢想,「相信孩子,讓台灣更美好,讓世界大不同!」

  他們真是一群令人驕傲的大孩子。

作者序

化「知道」為「做到」!

  故事得從2010年的三月開始說起,當時我還是師大附中的英文代理老師,而某個偶然的中午時間,我點開了 TED.com 論壇,隨意看了當週最紅的教育類演講:「Kiran Bir Sethi teaches kids to take charge.」(*註一)我永遠記得,那短短的八分鐘演講,讓我掉了許多眼淚、起了許多次的雞皮疙瘩,更反覆看了四五次,試著要把演講的內容記錄下來,轉述給身旁同事聽,這一切只是因為我「感受」到了: Kiran 校長所推行的教育方法才是我深深嚮往的!她把學習的空間還給了學生、讓孩子把全世界當成教科書,而非將教科書當做全世界。

  自此之後,除了到處和學生、身旁的人分享這場演講內容之外,我還和一位師大的學長接力翻譯完了這場演講的正體中文字幕,而也因為這個機會,我能一句一句去思索 Kiran 校長的每句話,於是在翻譯完了之後,我決定鼓起勇氣和 Kiran 校長聯絡,向她表達我的感動,並感謝她推行了這麼有意義的活動。沒想到,兩個小時之內,Kiran 校長不僅回信給我,更在信末加問了一句:「既然妳這麼感動,那妳要不要在臺灣推行 DFC?」

  接到這封信,我除了驚訝、歡喜之餘,卻不知道如何回覆她的問題……我只想到既然 Kiran 校長的演講中,反覆提到的一個觀念就是「我做的到」(I can!) ,而我怎麼可以不用同樣的話回覆她呢?好吧,於是我告訴自己,我一定做的到!過了一陣子後,我也決定了不繼續考正職的老師,而全心投入推廣 DFC 臺灣,這個大膽決定讓我身邊有些人好一段時間都無法理解,但是我知道,我只需要向自己證明:這是我一輩子都不會後悔的決定!

  在發現了我想要做的事情之後,我開始「想像」DFC 在臺灣的願景。我希望 DFC 是能夠讓全臺灣的孩子都至少能夠參加過一次,甚至,讓全臺灣的人都能夠參加的全民運動!如果每個人時時刻刻都在想著:「我要怎麼做才能用有創意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那該有多好?於是,我開始找尋志同道合的夥伴,大家一起推廣,畢竟大家一起來,在追夢的道路上,也比較不會孤單!

  進行 DFC 的歷程裡面,最累人但是也最過癮的就是「實踐」的過程了!而讓我做夢都沒想到的是,在 DFC 臺灣團隊於2010年五月成軍後,會有這麼多的挑戰接踵而來!整個推廣的歷程中,我們碰過完全自掏腰包的零資金時期、所有宣傳品都石沈大海的低潮期、也遇過上電視節目、廣播等等發光發熱的媒體寵兒期。我們遇到了各式各樣的人,無論他們幫助我們或是說話不算話,對我們來說都是很感恩的!我們也做了許多從來沒想過的事情,例如寫新聞稿、辦記者會、工作坊、演講、寫書、成為紀錄片的主角等等……即便一路上遇到的挑戰重重,發生了對外的不愉快、甚或是團隊內成員的摩擦等等,我們都靠著熱情和傻勁,努力的從錯誤中學習、成長,帶著自己修正、再做一次,而我們的心中也帶著無盡的感恩,讓我們的活動往更理想的方向前進。

  我覺得命運也在陪著我們成長,一路上好險有許多有智慧的前輩相助,讓我們這群小毛頭不致於做出太笨、太冒險的決定,我們也要感謝全球 DFC 夥伴一次又一次的線上相互砥礪、經驗分享,讓我們不致於感到孤單。

  DFC臺灣這兩年來,收集了全臺灣近150則孩子改變身旁問題的故事,我們無時無刻不在想「分享」這件事,如何讓更多人知道這些感動、激勵人心的故事?於是,即便團隊內大多數的人都沒有創作的經驗,我們還是想出書!而各位爸爸媽媽、老師手上的這本書,就是我們突破自己的一大步,我們希望大家都能夠在看完這本書之後,讓孩子都來體驗 DFC 的歷程,真的化「知道」為「做到」,而見證了 DFC 的魔力的我們,更可以驕傲的說每個孩子真的都是創意無限的種子,我們只是需要提供環境讓他發芽茁壯,因為,每一位孩子都是英雄!

  我的偶像五月天曾說:「想像你的孫子、孫女,充滿光的瞳孔,正等著你訴說你最光輝的一次傳說。」到時候你會說什麼?「你和人們的不同,就看你怎麼活,有天你會懂,就是那些,讓你不同。每個渺小的理由,都困住自由,有些事情還不做,你的理由會是什麼?」(*註二)

  所以嘍,你還在等什麼?老了之後,我知道推行DFC會是一件令我驕傲曾經盡心盡力做過的事,這是我們的傳說!而我們知道我們不孤單,因為我們有您!各位爸爸媽媽、老師還有每位孩子們,讓我們一起熱血,捲起袖子來改變這個世界吧!

內文1因為有您,孩子離改變世界更近了
「學生要有優質的學習環境,如果沒有優質的『成人教育』打底,那是不會產生的。」—吉蘭.貝兒.瑟吉校長二○一一於臺師大演講

既然是鼓勵孩童改變世界,我們自然會對孩子有所期待,但也因為孩子長大過程中常常需要大人的陪伴支持,此時我們也會對於孩子成長過程中陪在身邊扮演關鍵角色的大人們有所期待!身為關心孩子教育的爸爸媽媽、校長老師或是單純關心下一代和我們社會未來的大人們,在期待孩子實現夢想、孩子實踐的同時應該要具有什麼樣的心態與準備呢?其實很簡單,特別是爸爸媽媽只需要做三件事情—放手、陪伴與支持。

放手,孩子才能真正飛翔
首先就是學會「放手」。這裡不是叫大人放手不管,而是要放手讓孩子飛翔。就如同知名藝人許傑輝先生在2010年DFC活動開跑記者會說的:「父母越萬能,孩子越無能。」現今社會上瀰漫著「我的孩子絕對不能輸在起跑點」的心態,只因為十年多前補教機構的一句成功且煽動的宣傳口號,導致多數父母老師們瘋狂地將各式各樣的知識、才藝和技能努力地灌進孩子的小腦袋中,不讓孩子有喘息和思考的空間。父母自己也疲於追逐各種教育資訊;鮮少有人停下來想想人生這麼長,何以我們關心「起跑點」甚於「終點」?同時將這個「不能輸」的恐懼灌輸在孩子的思想中,不能輸在起跑點,萬一掉出十名外怎麼辦、萬一考不上好的高中怎麼辦、萬一考不上大學怎麼辦……?這樣的心態常常給予孩子過多壓力,而揠苗助長的結果,恐怕只會讓孩子在起跑點便折斷了腿,連終點恐怕都到不了。

試想這種「我的孩子絕對不能輸給別人的孩子」之心態,到底是為了自己的虛榮心還是真正為了孩子好?誠如筆者常常接待的國際外賓,無論是芬蘭赫爾辛基大學校長、著名教授或是來自法國、加拿大等地高中交換學生,他們初到臺灣,常常都會對於我們學生晚上九點半才放學(其實是晚自習結束)感到十分訝異及不解。當然他們大多都是佩服我們臺灣孩子多麼勤奮、努力、用功,感嘆國內學校的孩子不如我們的一半努力。但同時我們也應該想想:何以我們的孩子比國外孩子勤奮用功,甚至唸書到半夜十二點,但為什麼競爭力往往不如國外讀到三四點就下課去玩的孩子?何以我們的孩子擁有如此豐富的教育資源卻不如芬蘭的孩子快樂?是真的我們的孩子不如外國的孩子嗎?如果真是如此,李遠哲就不會得諾貝爾化學獎、王建民就不會成為臺灣之光、曾雅妮就不會在國際高爾夫球壇發光發熱、林書豪也不會以哈佛小子之姿在美國NBA裡引起一股「林來瘋」的旋風!類似例子不勝枚舉。臺灣的孩子在國外無論學業成就或是職業成就常常不亞於外國孩子,可見我們的環境讓在臺灣的孩子無法發揮他們十足的潛力。如果您也同意一直推著孩子往前衝可能只會讓孩子跌倒,那就放手讓孩子自己走出一條康莊大道吧!

放手,最大的好處莫過於孩子可以鬆一口氣,大人可以喘一口氣。如果你的孩子已經上了國小甚至到了高中,您一定能夠體會。每次學校給予孩子的科展題目和暑假作業,最後常常變成大人的科展和大人的暑假作業,就連美術勞作、家政作品可能都是爸爸媽媽的傑作。雖然這些看似枝微末節,但恐怖的是最後養成孩子依賴爸爸媽媽解決問題、依賴他人的能力,這恐怕不是我們社會期待的教育成果,所以還是放手讓孩子自己做吧,然後享受看著孩子進步的喜悅,這種喜悅和成就感一定大於爸爸媽媽自己的作品比別人小孩作品還好的成就感!



給孩子改變世界的機會!※點我購買※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李小姵n28197 的頭像
    李小姵n28197

    李小姵的迷你博客來

    李小姵n2819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