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trottr
★李小姵の家☆迷你博客來★
全台的威寶用戶續約都可以找我,不管您是要純續約還是您想搭手機約或是無限上網約,我都可以為您服務。威寶專線:0986-088-311。 想健康減重或雕塑身材也可以找我,亞太專線:0985-999-964。
當代建築的靈光:從拒絕到驚嘆,當代建築的空間現象學、進化論與欣賞指南
Jun 7th 2012, 15:10

當代建築的靈光:從拒絕到驚嘆,當代建築的空間現象學、進化論與欣賞指南當代建築的靈光:從拒絕到驚嘆,當代建築的空間現象學、進化論與欣賞指南※點我購買※


當代建築的靈光:從拒絕到驚嘆,當代建築的空間現象學、進化論與欣賞指南※點我購買※


◎超乎歷史角度,從現象學、風格、理想到建築師,認識當代建築的驚嘆號!
  ◎從極簡、高科技到綠建築,提示當代風格的9大元素。
  ◎柯比意vs神聖,萊特vs吊詭,發現當代建築的11種性格
  ◎競圖、工法、材料,一次解說,終於明白當代建築怎麼一回事
  ◎博物館、基金會、體育館、時尚旗艦店到精品旅店,綜覽新建築類型
  ◎30位頂尖建築師 × 30件當代大師名作,當代經典一次認識!
  作者以超乎歷史的角度,帶領我們窺見當代建築創造的奇蹟與奇景。當代建築不只是空間,是一門藝術,一種複雜的技術,一種包裝城市、提升形象的手段,是時尚精品的展示櫃,更是帶給眾人全新體驗的新場域。

  「十點,你是詩人;十一點,變身營建工;到了十二點,又成了社會學家。」今天建築師的角色確實一如意大利建築師倫佐˙皮亞諾所言的這般全能與複雜。然而,這一切是從何開始的?

  龐畢度如何在1977年引爆衝擊的第一棒,並為日後的建築競圖首開先例?

  時尚與建築的合夥關係,由誰首先登場?建材日新月異,除了玻璃、金屬之外,讓人想不到的鈦金屬、織品、植物,在今天都能用上建築外牆?

  建築師=品牌?建築界有哪三大獎項?誰是當前的翹楚?誰又是領先群雄的英雌?

  柯比意的建築精神是神聖,路康是寂靜,萊特是吊詭,當代建築有哪11種性格?

  高科技建築出現的時代背景為何?有哪些代表之作?六O年代曾出現如何的建築大夢?

  印度的香地葛和巴西的巴西利亞是引發爭議的實境版烏托邦?設計師精品旅店如何在1977年揭開序幕?而從文化來看,當前有3M(Museum、Multimedia libraries、mucsic)的新趨勢,這當中出現了哪些超凡的新休閒建築?安藤忠雄的代表作「光之教會」如何極致演繹空無的宗教感?

  書中跨時代檢驗與當代建築有關的歷史、風格、現象、思維、性格、類型、實驗、夢想及建築師。從各種不同的角度分析,引入所有與建築相關的有趣議題,解答你對當代建築人、事、物的所有好奇。

  附錄更提供建築風格名詞 / 建築關鍵詞 / 三大建築大獎得獎名單 / 去哪裡看建築等豐富資訊,是當前書市,難得一見全面解讀「當代建築力」的精采圖文專書。

作者簡介

吉耶.德布赫(Gilles de Bure)

  新聞工作者,專精建築。為多家雜誌和報紙撰稿,包括《今日建築》(Architecture d’aujourd’hui)、《美術》(Beaux Arts)和《藝術雜誌》(Le Journal des arts)。出版過好幾本建築專書,包括《多明尼克.佩侯》(Dominique Perrault)、《克里斯蒂安.德.波宗巴克》(Christian de Portzamparc)、《尚.努維》(Jean Nouvel)和《伯納.初米》(Bernard Tschumi)等。

目錄


作者序 凡是總有第一次

前言 拒絕或接受?

1 當代建築,怎麼一回事?這一切從何開始? 12

一定得是奇觀,或充滿紀念性? 14

到底是藝術、技術,或材料? 18

建築師=品牌? 22

建築師=男性專屬? 24

提升國際形象的捷徑? 26

競圖的法則:一個法國範例 30

2 當代建築現象學占據空間的藝術家 36

大銀幕上的建築 38

變身電影主角的建築師 40

豪華精品的展示櫃 42

3 九大風格關鍵永遠現代 48

後現代主義 52

高科技 56

極簡主義 60

新巴洛克 64

解構主義 68

綠建築 72

主題變奏曲 76

雞生蛋?蛋生雞? 78

4 住宅的今與昔集合住宅 82

劃時代的個人住宅計畫 90

5 當代建築的新文化博物館 101

多媒體圖書館 104

音樂中心 106

基金會大巡禮 112

體育館 116

6 公∕私空間的新思維公共空間新勢力 122

精品旅店的誕生 130

宗教感的人間天堂 134

7 建築,依然夢想烏托邦:秩序或失序? 140

當代烏托邦 142

實境版烏托邦? 144

未來會怎樣? 148

8 當代建築的實驗巴別塔的詛咒 154

世貿雙塔,誰的塔? 156

9 當代建築的性格神聖:柯比意 165

絕技:羅伯.卡默洛、尚.德.馬伊伯納.哲福斯 166

弔詭:法蘭克.洛伊.萊特 167

不對稱:漢斯.夏隆 168

傾斜:克勞德.巴宏、保羅.維希留 169

色彩:路易斯.巴拉岡 170

抒情:約恩.烏戎 171

偉業:羅傑.塔利伯特 172

輕盈:佛雷.奧托 173

寂靜:路康 174

異端:SITE 175

10 30位建築師與他們的代表作阿爾瓦.阿爾托 178

維多.阿孔契 180

威廉.艾索普 182

安藤忠雄 184

(土反)茂 186

派崔克.布襄 188

藍天組 190

諾曼.佛斯特 192

馬西米里亞諾.福克薩斯 194

未來系統 196

法蘭克.蓋瑞 198

札哈.哈蒂 200

赫佐格與德默隆 202

伊東豐雄 204

雷姆.庫哈斯 206

丹尼爾.李伯斯金 208

格蘭.穆卡特 210

MVRDV 212

奧斯卡.尼邁耶 214

尚.努維 216

多明尼克.佩侯 218

倫佐.皮亞諾 220

克里斯蒂安.德.波宗巴克 222

魯狄.李西歐提 224

理察.羅傑斯 226

R&SIE 228

妹島和世與西澤立衛 230

喬塞普.路易.塞特 232

伯納.初米 234

山崎實 236

附錄

建築關鍵詞 240

建築關鍵詞 246

三大建築獎得獎名單 248

去哪裡看建築? 250

人名索引 252

圖片版權 254


前言

拒絕或接受?Reject / Accept?

  「政客、婊子和醜建築,只要撐得夠久,就能得到尊敬。」─美國導演約翰.休斯頓 John Huston

  不管在任何時代、任何地區,抗拒進步、發明和想像力,抵擋語言(不論是文學、音樂、藝術、電影、舞蹈或詩的語言)的浮動和流變,幾乎是一種普世不變的頑強現象。建築這種藝術因為會衝擊到每一個人,所以特別容易成為反動的犧牲品。但是這類抗拒者很容易忘記,他們其實是以當時的建築傳統做為比較基準。他們沒有考慮到,自己所維護的建築傳統本身,在它還沒變成傳統之前,也曾經激起同樣的抗議、抵擋和拒絕。此外,他們也沒察覺到,這些所謂的「歷史珍寶」,當初也都是推動「進步」的工具。

  法國詩人何內.夏爾(Rene Char)說:「來到世間,卻未掀起波瀾者,既不值得尊敬,也不值得忍耐。」同一時間,怪才作家喬治.巴塔耶(Georges Bataille)也向我們透徹分析:「限制之所以存在的唯一理由,就是為了被超越。」

艾菲爾鐵塔

  提高我們的感知,拓寬我們的視野:這或許就是建築的真正本質。特別是因為,拒絕的下一步往往就是接受。1887年,為巴黎世界博覽會興建的艾菲爾鐵塔落成。一群藝術家隨即在2月14日的《時代報》(Le Temps)上刊登一篇宣言,連署者包括作家小仲馬(Alexandre Dumas fils)、巴黎歌劇院建築師夏勒.加尼葉(Charles Garnier),以及詩人方斯瓦.古比(Francois Coppee)、勒孔特.德.李斯勒(Leconte deLisle) 和蘇利.普呂多姆(Sully Prudhomme)。宣言中大聲怒吼:「我們這些熱愛巴黎純潔之美的作家、畫家、雕刻家、建築師,聚集在此,竭盡一切力量,以法國品味之名,以面臨威脅的法國藝術和歷史之名,抗議艾菲爾鐵塔這個毫無意義的醜陋怪獸,矗立在我們首都的正中心。」

  這份文件也被稱為《莫泊桑宣言》(Maupassant Manifesto),因為連署者之一的莫泊桑(Guy de Maupassant),對艾菲爾鐵塔尤其惱火,他經常在鐵塔上用餐,「因為那是唯一看不到它的地方」。另一位作家里昂.布洛瓦(Leon Bloy),則是把艾菲爾鐵塔稱為「悲慘的街燈柱」。不過到了今天,艾菲爾鐵塔已成為巴黎的標誌,每年吸引將近七百萬人付錢上去參觀,也就是說,它是全世界同類建築中造訪人數最多的一個。

龐畢度中心

  九十年後,1977年,龐畢度中心開幕當天,密密麻麻的群眾擠滿了前方廣場。這次沒有報紙宣言,改換成一波又一波的示威活動,情勢火爆到憂心忡忡的中心人員,不得不架設層層拒馬來保護建築物。針對它的外牆,當時最常出現的攻擊字眼是「Meccano」──一種以螺絲、螺帽和鐵片為零件的模型玩具。直到某個自作聰明、對艾菲爾鐵塔還看不順眼的傢伙,發明了新的諷刺妙語:「繼鑽油井之後,現在又多了煉油廠。」不過,就跟艾菲爾鐵塔一樣,過沒多久,我們就看到民眾成群結隊湧入龐畢度中心,進行探索發現之旅,他們或許是想給自己一點時間和機會,讓自己愛上它。

  這類案例層出不窮,建築史上的每個里程碑幾乎都經歷過。和巴黎一樣,舊金山也有兩座「從拒絕到接受」的代表建築。金門大橋(Golden Gate Bridge)興建期間(1933–37),一直是眾人唱衰的對象;1972年威廉.佩雷拉(William L.Pereira)設計的泛美金字塔(Transamerica Pyramid),同樣激起強烈的反對聲浪。但是到了今天,大橋和金字塔雙雙變成舊金山的兩大象徵。就像對人生見多識廣的美國導演約翰.休斯頓(John Huston)老愛掛在嘴上的:「政客、婊子和醜建築, 只要撐得夠久, 就能得到尊敬。」

內文1這一切從何開始?

建築師就像詩人,這位創造者將以成熟待摘的新價值,去面對失去活力的老價值。


如果要為這些發展釘上一個確切日期,那麼毫無疑問,一切都從1970年代開始。前五年警報器響得又密又急,後五年像滾雪球,接著就以各種模樣結晶成形。不過,在我分析它的百款面貌之前,應該先來上一下歷史課。


建築演化小史

在基督曆法開始前的四個半世紀,希臘人阿納克薩哥拉斯(Anaxagoras of Clazomenae)正在苦思「化圓為方」這個大問題,並得出當時還沒人知道的一項真理,那就是:「沒有消失,沒有創造,一切只是變化。」好多個世紀後,化學家安端‧拉瓦錫(Antoine Lavoisier)又把這句話重講了一遍,結果大家都以為這句話是他說的。


這句話的意思是,在建築界就和其他創意領域一樣,發明、想像和進步,都是在連綿不絕的無縫整體中流變出另一種面貌,而不是在革命的背景裡突然成形,或是在古今纏鬥的戰場上決定生死。歷史學家德尼斯‧ 巴斯德豐(De n i s e Basdevant)說得好:「建築師就像詩人,這位創造者將以成熟待摘的新價值,去面對失去活力的老價值。」


我們也會回想起蘭佩杜薩(Giuseppe Tomasi Lampedusa)1筆下的薩里納親王(Pr ince Salina),這位小說《豹》(The Leopard)的主角喃喃說著:「一切都得改變,才能讓一切維持不變。」這兩段引文都是要強調, 「決裂」(reptures)這類字眼我們實在說太多了,反而應該多談談藝術和思想路途上,那些在時間和空間中依次展開的階段和界標。當然,這並不表示我們不能承認那些劃時代的里程碑。


新建築的預兆

「現代」建築就是這樣在1920–30年代逐漸發展擴張,沒想到卻被第二次世界大戰硬生生打斷。戰爭剛結束那段時期,人們把所有精力都投注在重建而非建築之上,於是所有的新材料、新技法、預構組件和模型理論,全都被拿來加速急就章地恢復原貌,有時甚至是完全未經思考。


然後,突然間,就在1960年代正中點,情況有了明顯改善。當時西方正處於戰後嬰兒潮世代的擴張浪尖,經濟逐漸站穩腳跟,樂觀主義不再受人訕笑,地平線閃耀光芒,空氣中再次瀰漫實驗精神。


時代演進的最初預兆,包括一些無中生有的城市,例如柯比意(Le Corbusier)在印度打造的香地葛(Chandigarh),以及盧西奧‧科斯塔(Lúcio Costa)和奧斯卡‧尼邁耶(Oscar Niemeyer)攜手規劃的巴西利亞(Brasilia)。看到這些引發爭議的建築如雨後春筍般興起,無可避免地交織著說教與技術、表現與素材、藝術與功能,大多數西方國家並不感到驚訝。


創新的開端

1972年,佛雷‧奧托(Frei Otto)在慕尼黑完成一座奧運體育館,以人造纖維為素材的張拉索膜結構,成為舉世羨妒的對象。同一時間,羅傑‧塔利伯特(Roger Taillibert)正在巴黎興建王子公園體育場(Parc des Princes Stadium),這當然是一項科技力作,但更重要的是,它也是一件形式傑作。隔年,1973年,美國建築師山崎實(Minoru Yamasaki)讓雙子星世貿大樓從曼哈頓尖端朝天空發射,丹麥建築師約恩‧烏戎(Jørn Utzon)則是用令人稱奇的歌劇院為雪梨港的海面鍍上金光。在這兩座建築裡,經濟實力和文化氣勢這兩個影響深遠的象徵符號,全都得到具體展現。


1974年,美國建築師路康(Louis Kahn)在孟加拉首都達卡(Dacca),以輝煌宏偉、教人敬畏的國會大廈,為政治力量樹立最素樸純正的化身。同一年,巴黎新機場在遼闊的華西(Roissyen-France)平原上建造,保羅‧安德魯(Paul Andreu)用精湛巧妙的構圖奮力解決日益嚴重的旅客流量問題。


1970年代末,法國打破它給人的保守印象,在巴黎提供兩件特別成功的當代建築範例:一件華麗又引人注目,一件低調但同樣眾所周知。


1977年2月1日,龐畢度中心正式向民眾打開大門。由義大利人倫佐‧ 皮亞諾( Renzo Pi ano) 和英國佬理察‧ 羅傑斯(Richard Rogers)設計的這棟建築,成了未來文化展館的象徵,並為所謂的高科技風格揮出了第一棒。兩年後,在巴黎第十三區,法國建築師克里斯蒂安‧德‧波宗巴克(Christian de Portzamparc)的高形街公共住宅(Les Hautes Formes)落成,他在這裡實踐了他的「開放式街坊」(îlot ouvert)理論。雖然知道這個案子的巴黎人不多,但成群結隊前來朝聖的世界各地建築師,倒是不絕於途。



當代建築的靈光:從拒絕到驚嘆,當代建築的空間現象學、進化論與欣賞指南※點我購買※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李小姵n2819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