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第一章:跨越太平洋:愛心、義工轉變的契機
◎一、台灣居然有學生只有一雙鞋?!
◎妳好我是美國來的外籍新娘
◎賣菜的《時代》「英雄」陳樹菊
◎機會教育是多麼的難能可貴!
第二章:不當老虎也可以是好媽媽
◎我不是虎媽最多只是狼媽
◎沒關係,加油!誰說一定只能拿A的成績呢?!
◎老三,阿嬤說妳圓圓的好可愛喔!
◎牙齒仙女的故事:乳牙事件一波三折?!
◎困擾的事:妳們是寄養家庭嗎?
◎我承認我是個自私的媽媽!
◎廚房教室——台灣美食為國爭光!
◎是不是又得安排一次play date了?!
第三章:媽媽最擔心的事:小孩遭到霸淩了!
◎網路霸凌:現代父母的最新教養課題!
◎我們不算是朋友:談老三的霸凌事件!
◎妳道歉的話,媽媽會非常引以妳為榮!
◎誰是好老師?!
◎在我心目中,她,永遠都是小公主!
◎青春期的煩惱是荷爾蒙搞的鬼?!
◎從電子信箱到「非死不可」(Facebook)!
◎七歲的老三說:明天我要結婚了!
第四章:媽媽是孩子生命成長的領航員
◎戲劇夏令營,老二演——花木蘭!
◎在聖母瑪麗亞的護祐下學習
◎天下有多少個馬友友?又有多少郎朗呢?
◎台語就是:這個死囡仔會讓我夭壽啦!
◎舞蹈、音樂陪伴成長的無限幸福
◎女兒初成長讓我措手不及!
◎母女互相關懷的好禮物
第五章:中文教學雞同鴨講點點滴滴
◎遇見美國青春期的小玉西瓜
◎青春叛逆期都是資訊發達惹的禍?!
◎我的市井潑皮學生,不是笨,是又精又懶?!
◎是大人辜負?還是孩子放棄了自己的未來?!
◎孔夫子根本就是公立教育的始祖
◎三條黑線的蘋狗、芒狗、奇異狗?!
◎蝴蝶念成誰死了,真是愧對孔夫子呢?!
後記
序
作者序
誰說只有虎媽才會教孩子!
2011年一月才剛開始,美國社會就為了一名耶魯大學法學教授蔡美兒的新書:《虎媽的戰歌》(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吵得沸沸揚揚。一名女友人完全不知有相關的新聞報導,上班時被美國的同仁包圍,紛紛詢問:妳也是虎媽嗎?也有美國媽媽在華爾街日報的讀者投書裡寫到,從前老是不懂為什麼華裔小孩如此優異?現在終於懂了。這種偏見下的認知,正是華人家長無法承受的重。
另外,今年二月初發生了林來瘋(linsanity)的現象。美籍台裔的NBA籃球球員林書豪,苦盡甘來,在美國NBA大放異彩。林書豪兩度遭到東家釋出,最後被紐約尼克隊網羅,一開始苦坐板凳,二月初由於尼克隊中沒有主將,他終於有機會上場打球,結果爆發驚人球技,不斷為尼克隊贏得勝利,掀起了全球性的林來瘋風潮。
為什麼他的父母可以培育他的天份並支持他的熱情?其實,除了林書豪本身努力不懈的毅力與恆心,身為人母,我非常佩服林書豪的父母。大家都看到了林書豪的家教相當好,而他本身面對球賽,勝不驕敗不餒的態度,更是運動家精神的表徵。我真想知道林家夫婦是怎樣教養他們的小孩?
我自己深信,對子女的品德教育絕對比分數更重要;我深信,學業成績絕對無法斷定一個孩子的一生;我深信,孩子不一定要比父母強,但可以做更好的自己!
愛的教育不是放縱的教育,管教並非打罵。不當管教,反而使孩子行為更乖戾、愛謊話、卸責……許多華裔母親都為該當虎媽還是兔媽在心理掙扎著,其實,虎媽不一定要高高在上、拿著鞭子,兔媽也不是非要百依百順的溺愛。
記得女兒拿到那一張美國總統歐巴馬簽名的獎狀時,我真心為女兒感到驕傲。我不強迫女兒一定要考滿分、一定要拿A、一定要學鋼琴;我鼓勵女兒做志工,做社區服務,選擇帶她們到花蓮的山地小學去當義工。我希望女兒們可以從小就有同情心,同理心,可以明辨是非善惡。我相信,教育不應該只在乎學業成績,道德教育應該比課業更重要。如果從學業成績可以斷定一生的話,我想就不會有小時了了大未必佳這句話了。然而,學業成績在子女求學期間,確實是最容易被拿來當作衡量小孩表現的標準。
養育女兒十三年來,我並不覺得學校成績應該是女兒教育的重點,才藝學習也不是,道德教育才是最重要的。每個小孩都是獨立的個體,即使是同樣的父母所生,每個人的天份和資質也不一樣,每個小孩在不同的階段,都有可能需要不同的教養方式,來激發他們的潛能。
丈夫是天主教徒,我家女兒從小受洗,唸的是天主教小學,我發現美國的天主教小學,和我小時候在台灣受到的教育,某些方面相當類似。例如,天主教小學對學生的行為要求極為嚴格,學生對於老師與義工家長,更是被教育成一定要感恩有禮。十年來在那所小學當義工,每次要離開教室時,聽見小朋友大聲的對我說:「Thank you and God bless you.(謝謝妳,願上帝保佑妳。)」總會讓我開心微笑。
我並不是天主教徒,但是,我相信,無論有沒有宗教信仰的加持,品德教育的養成,才是一切家庭教育的基礎,只有品德教育,才能有效奠定下一代正確的人生觀,才能幫助他們堅持本身的理想,抗拒外來的誘惑。
林來瘋的崛起後,全球觀眾不僅拜倒於林書豪的球技,更為他高尚的品德折服。我從林書豪的身上,看到了罕見的中西文化得以兼容並蓄,不僅只是基督徒的虔誠,更有儒教的謙遜。我不敢奢求女兒一定會出人頭地,但求她們都能循規蹈矩的做人,能夠自給自足,行有餘力得以助人,這,就是我身為人母的微小心願。
我承認,當我看到別人的小孩一些豐功偉業時,我也會忍不住羨慕這些媽媽,很想知道她們是怎麼教小孩的?她們的小孩怎麼會如此傑出?是怎麼辦到的?但是,隨著年紀增長,看著自己小孩的成長過程,我的羨慕程度已經慢慢的降低了。因為,我發現為人父母對子女的愛沒有條件。當我接受女兒的一切優缺點,即使考試不及格,也不嚴詞責備,女兒了解我不是只有因為她們考試成績優異而愛她們,她們的笑容不會稍減,她們對學校也不會心生恐懼。
我在美國取得新聞碩士和教育碩士學位,因為婚姻遠渡太平洋,目前定居美國東岸。從事中文教學多年,曾任美國德立華中文學校校長,曾獲美東中文學校協會年度優良教師,發表中文教學相關論文,主講中文教學相關座談會。曾任美國大學中文講師,養了三個活力旺盛的野蠻女。在為人母之後,踏上一條不歸路,日日為教養女兒煩惱,在中西文化的衝擊之下,試圖尋找一條可以讓女兒兼有中西文化優點的道路。
2010年夏天帶著女兒到花蓮山地小學當義工,帶著女兒尋找陳樹菊女士,意外成了聯合報的新聞。
這本書主要是紀錄我家女兒成長的點點滴滴,隨著女兒愈長愈大,在教養三個女兒的過程中,慢慢的累積心得和經驗,這才發現當媽媽的工作是這輩子最困難的工作。沒有一個小孩出生時,身上附著指示說明,告訴我們這些做媽媽的:這個小孩的喜好是什麼?個性是什麼?應該學什麼才藝?我們這些做媽媽的,只能在一次一次的嘗試錯誤中,找出最適合自己和子女的教養方式。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