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trottr
★李小姵の家☆迷你博客來★
一個熱愛分享的活潑女孩 一個勇於開發的邀約天后 一個超愛網賺的網賺女郎 一個充滿書香氣息的迷你博客來網誌 想靠網路致富請撥打0970710520(台灣)找李小姵報名,謝謝想讓未來的你賺更多錢~就打給我吧!
JOURNALS:塗鴉大師凱斯.哈林【博客來獨家限量書套版】
Feb 28th 2012, 13:44

JOURNALS:塗鴉大師凱斯.哈林【博客來獨家限量書套版】JOURNALS:塗鴉大師凱斯.哈林【博客來獨家限量書套版】※點我購買※

JOURNALS:塗鴉大師凱斯.哈林【博客來獨家限量書套版】※點我購買※


藝術是為眾人存在的!
  最潮的新普普藝術大師、街頭藝術教父
  唯一一本日記體中文傳記

  他用繪畫替生命發聲,用文字吶喊著反叛!
  他讓地鐵塗鴉成為八○年代紐約城市的風景
  也成為當代文化的一種標誌

  人們不斷問我『功成名就』對我的影響。我總是回答,成功改變了人們對我的反應和行為,這樣的轉變影響了我,但並未真的改變我。我的內在仍和十年前一模一樣。──凱斯.哈林

  本書為凱斯.哈林的日記,內容揭示了他大量的想法、情感和經驗,但瀰漫其中的是他潛藏的平民主義和人性。這些特質可見於他對公眾享有藝術權的堅持、視覺語言的選擇、公共空間的利用,以及擁抱商業計畫和藝術產品,對社會正義和改革的奉獻。

  哈林並非天天寫日記,中間也有停了數年之久才又開始寫。除了對創作的熱情不輟、對藝術的獨到見解之外,也非常坦然面對自己的怯懦與不足,幽默提醒自己「閱讀尼采」,面對拒絕;得知自己得了HIV,心境的徬徨無助、一個人嚎啕大哭,轉而打起精神以繪畫療癒自己也療癒了他人;面對生命的困境,比任何人都要堅強而樂觀。

  凱斯.哈林是第一個讓我了解這個世界是可以這麼簡單、繽紛跟有趣的傢伙啊!──知名作家 史丹利

〔設計與裝禎〕

1.書套採用PVC材質,貼合書籍,同時以鮮豔的色彩、凱斯哈林的特色圖樣,結合而成最亮眼的書套。
2.內頁則以日記的概念出發,強調凱斯哈林每日親筆撰寫的隨興。

作者簡介

凱斯.哈林

  出生於一九五八年五月四日賓州雷丁市,於附近的庫茨鎮度過童年。從小便喜愛如蘇斯博士(Dr. Seuss)和華特.迪士尼等藝術以及漫畫作品。一九七八年移居紐約市,進入視覺藝術學院(School of Visual Arts,簡稱SVA)就讀後,發現欣欣向榮的另類藝術界。哈林在SVA時嘗試過表演、錄像、裝置、拼貼等表現方式,但自始至終保留對繪畫的忠誠。接觸廣大觀眾的渴望促使他拿起白粉筆於遍布地鐵站的空白廣告看板上作畫。如此有效的媒材,讓哈林開心地於一九八○至一九八五年之間創作出數百件公共繪畫作品,有時一天之內便設計多達四十件「地鐵素描」。

  於一九八六年四月在蘇活區開設普普店(Pop Shop),販售T恤、海報以及印有他那些名畫的配件。一九八二至一九八九年之間,他於全球十幾座城市創造五十幾件公共藝術作品,大部分是為了慈善活動、醫院、托兒所以及孤兒院而做。目前遠近馳名的一九八六年「吸毒等同發瘋」(Crack is Wack)壁畫,已成為紐約法蘭克林羅斯福快速道路沿線地標。 一九九○年二月十六日哈林因愛滋併發症去逝,享年三十一歲。

名人推薦

知名作家 史丹利
胡氏藝術公司執行長 胡朝聖
臺北藝術節藝術總監 耿一偉
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副教授 畢恆達
「給我報報」總編輯 馮光遠 
最潮推薦

國際書評

  這是在他短暫的繪畫生涯中的各種零散的記錄,這些日記證明了他對人事物過人的分析與精確的描述,這是已故藝術家驚人的著作。

柯克斯評論

  從一開始我就對凱斯的藝術很有感覺。非常率真、歡樂,伴隨血淋淋的世俗意識……事實上,凱斯的作品蘊涵濃厚的諷刺意味,跟我的一樣。這正是他吸引我的特質。我的意思是,大家都看到大膽的色彩、稚氣的圖案以及一大堆嬰兒,但如果確實仔細地觀察這些作品,就會發現他們十分強而有力、真的很嚇人。他的藝術經常涉及性──指出人們對性的偏見與恐懼。由此看來,凱斯的藝術還相當政治化。

歌手 瑪丹娜

  這些日記闡釋了(哈林的)專業,揭露他的力量以及不安全感,如同大部分的藝術家。就像大多數的藝術家,我經常對他人的不安全感以及相關詮釋感到驚訝……(哈林)的優勢在於他的藝術影響力超越了畫廊以及博物館的範圍。它不需要他們,他們需要它……他無處不在。一場慷慨、豐饒的人生。

英國藝術家 大衛.霍克尼

讀者感想

  我不明白也不能真正理解凱斯.哈林為什麼如此享受他的工作,直到我讀了他的日記。在書中述說他的思維、談論,以及如何試圖完成他的工作。從他工作的態度來看,讓我對他有了更深的認識。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有價值的書,能夠理解哈林的想法和他作品背後的哲學。

讀者 funbug

  看過他的作品很難不被迷住,他也不像其他藝術家,對自己的作品總是過分藏私,相反地,他希望每個人都能來參與他的創作。從這本日記中可以看出,他是一個非常聰明、有才華的人,對人事物的觀察總是十分深刻且細膩。他在書中提到自己的生活精神,「創作就是他的全部,而藝術是比生命更重要的事情。」

讀者 F. Gentile

目錄

謝辭
推薦序 「給我報報」總編輯 馮光遠
前言 薛帕德.費瑞
導言 羅伯特.法瑞斯.湯普森
一九七七年
一九七八年
一九七九年
一九八○年
一九八二年
一九八三年
一九八四年
一九八六年
一九八七年
一九八八年
一九八九年
作品資料
後記 凱斯.哈林基金會

推薦序
「給我報報」總編輯 馮光遠

  首先必須聲明,這本書不是一本容易閱讀的書,除非你喜歡凱斯.哈林,或者你對美國七○、八○年代的藝術景觀,尤其是紐約市的藝術景觀熟悉,要不然你會覺得自己身陷一拖拉庫名詞之中,被一堆永無止境的創作細節包圍。不過如果你跟我一樣,對創作之事充滿興趣跟感情,就算哈林不是你的菜,這本書一路看下去,保證興味盎然。

  我對哈林的喜好源於他在紐約市地下鐵的壁畫創作,那是八○年代中期的事,凱斯.哈林經常用白色及有色粉筆,在地鐵月台的廣告更迭之時(即舊廣告已經撕下,新廣告尚未貼上),以粉筆在黑色的背景上畫出他的招牌線條畫作,這些稍縱即逝的作品,成為當時紐約地下鐵的一個奇觀。許多人追著他的畫作欣賞,紐約地鐵警察則不識相也不識貨地追著他的畫作封殺。有回我親眼目睹哈林作畫,發現他不時左顧右盼,在畫作完成之後,拔腿就跑,因為如果被警察現場抓到他在公共場所「塗鴉」,是會被罰款的。

  是的,他的作品對那些不知道他創作價值的人來講,就是「塗鴉」兩個字,頂多加上「創意」兩字吧,「創意塗鴉」。其實就算在紐約的藝術圈,對哈林的評價,當時也是兩極;在這本書的後半部,我們就可以看到哈林的抱怨,對紐約主流藝術館視他的創作如無物,哈林其實是很介意的。他在八十七年三月的一篇日記裡,就酸了當時火紅的所謂「壞畫」(bad painting)代表畫家朱利安.施納貝爾(Julian Schnabel)一頓,然而哈林極具歷史觀、非常反潮流的論點,卻也正是為什麼我喜歡他的原因,尤其是現在回顧八○年代的「壞畫」大將施納貝爾,他那些藉著嵌在畫布上的破盤子所經營出來的「新形式」,固然討好了收藏家,但是缺乏一貫性、少了形式與內涵應該有的對話。如今看來,還真應驗了哈林對他的批評,可見技巧的賣弄在廣袤無垠的藝術世界裡,真的只會曇花一現。

  哈林的作品不受主流美術館青睞,其實是可以理解的,從哈林的日記我們看到,他對藝術市場根本打從心裡鄙視,他相信的藝術,是從大眾水準出發的無償創作,是跟兒童一起從事的創作,是完全為自己的喜樂而進行的創作,這也是為什麼當他談到諸如馬克.科斯塔比(Mark Kostabi)這樣極其商業的畫家時,他的反應會是那麼地激烈與不屑,和嘲諷「壞畫」的概念是一致的。

  閱讀哈林這本分成前後兩個時期的日誌,最大的感受是,一個從一開始就非常明白在藝術領域裡頭自己所處位置的藝術家,他(她)的藝術養成,其實是一個非常繁複的過程,且這道理幾乎沒有例外。書中哈林大量呈現他的閱讀、畫展、音樂會、電影筆記,清楚地勾勒出他畫風形成的軌跡,這也是想深究哈林藝術的人,閱讀此書能夠得到的樂趣之一。

  例如他曾經提到眼鏡蛇畫派四巨頭之一的皮耶賀. 阿雷欽斯基 (Pierre Alechinsky)對他的影響,然後當我們將哈林的線條畫作對照充斥於眼鏡蛇畫派裡頭的一些元素時,比方說笨拙童畫般的怪獸造型、大膽揮灑的線條、感情先行彷彿反智般的筆觸,我們便可發現,只須對眼鏡蛇畫派的風格稍加瞭解,我們對哈林畫風的欣賞,竟然會立刻出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體會。

  八○年代於紐約冒出頭的新生代藝術家,有不少人死於愛滋病,哈林正是其中之一,這是閱讀此書過程中會覺得不忍的地方,他有那麼多的計畫要做或者正在進行,可是死亡的陰影卻一直跟著他。不過也正是因為愛滋病,讓我們看到哈林創作裡頭一個重要的元素—社會參與,以及經常伴之而來的對政治、宗教等的批判。

  哈林喜歡在醫院、教堂、學校、人行道這類的公共場所畫畫,曾經表示受不了畫布以及油畫的他,也是藉公共畫作明志最成功的畫家,尤其當他成為另類文化偶像之後,他的壁畫附帶的意涵,更是他廣受邀請的重要原因。一九八六年,哈林受西柏林一美術館之邀去畫一段柏林圍牆,就是很好的例子。在那面長約350呎的畫作上,哈林以「人鍊」的概念,將眾多人形的手腳串連,意味著團結的人群,必能摧毀阻斷人們互通的圍牆,以西德國旗紅黃黑三色為主的畫作,可以說是哈林這類作品裡最旗幟鮮明的一件。

  哈林的這本日記,寫於七○年代後期的部分,充滿著年輕人探究藝術殿堂時的喃喃自語、自我砥礪的筆記,也不乏挫折藝術家的自怨自艾。可是當他於一九八六年再度有計畫的寫日記時,早已脫胎換骨成為一個有自信有風格的畫家,最讓讀者驚訝的是,他在短短的幾年之間,竟然能夠在紐約藝術圈得到許多知名畫家如安迪.沃荷(Andy Warhol)的賞識。日記中書寫於八○年代後半部的部分,更是充滿對已逝世的沃荷的感念,以及對其他前輩普普藝術家如羅伊.李奇登史坦(Roy Lichtenstein)能夠把自己視為平輩對待的欣慰。這其實讓我們看到一個很重要的觀念,這觀念對那些作品叫座不叫好的藝術家尤其重要,那就是—藝術家之間的惺惺相惜。

  哈林的作品是叫座的,這從日本市場上充斥著哈林仿作便可看出,但是市場反應的熱烈卻常反成藝評貶抑作品藝術價值的理由。不過透過哈林日記的記載,我們看到許多藝評、收藏者的虛矯身段,以及只有真正創作者,方能心領神會同儕一些新生事物在創作上的意義這個藝壇的不成文法則。

  哈林的日記,越到後頭越多藝壇八卦與他對自己感情的白描,常讓我們會心一笑,顯示的其實是愈發自信的哈林,對生死、對自己的藝術地位,早就看開且瞭然於心。不過越是接近尾聲,做為讀者的我越是忐忑,因為不知道句點出現的那一剎那,日記的主人翁會用哪一種語氣跟讀者道別。

  不過日記處理得很好,一九八九年九月二十二日寫下了比薩斜塔展覽的隨筆之後,全書最後一行平靜地出現:

  凱斯.哈林於一九九○年二月十六日去世。

  闔上書稿,腦子裡出現二十多年前哈林的身影,持著粉筆快速在昏暗的月台上三兩下就把畫作完成,完全無視旁邊拍照的我。「我喜歡製造作品,但不喜歡賣掉它們。」他的日記上曾經這麼寫著。

前言
薛帕德.費瑞

  雖然在我開始從事街頭藝術僅僅兩年後凱斯.哈林便撒手人寰,他的藝術與行為卻深深地影響了我。哈林證明了可於街頭創造出不同於比較流行、以字母為主的塗鴉藝術。他也讓我明白這些藝術家們不僅能影響街上的群眾,還能將他們的藝術印上T恤和唱片封面,如同傳統美術作品被尊重、陳列與銷售。凱斯.哈林的成就激勵我以樂觀的態度追求自己的藝術生涯,相信目標終有實現的一天。

  任何熟悉凱斯.哈林生平故事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位風格獨特的多產藝術家,既微妙優雅又樸拙原始,深思熟慮卻又抒情感性、精力充沛。顯然,他渴望以純潔、坦誠的態度創造藝術,透過平易近人的方式分享。眾所周知,他鮮明的個人觀點貫徹本身的藝術,猶如社會正義的鬥士以及人類相互依存的信徒。哈林巧妙引航的世界以及試圖打破的障礙已引起藝評家廣泛的注意。

  然而,欣賞藝術作品、讀取批判分析是一回事,聆聽藝術家闡述本身的思維、想法、希望、恐懼、疑問以及最深刻的理念又是另一回事。功成名就的稜鏡下所看到的哈林,根本無法與日誌裡透露他蛻變成為藝術家、人格涵養、聲名鵲起、最後被診斷為HIV陽性過程中的思維相比。

  其中之一是名聲改變人們的感受。一九八九年,哈林說:「人們不斷問我『功成名就』對我的影響。我總是回答,成功改變了人們對我的反應和行為,這樣的轉變影響了我,但並未真的改變我。我的內在仍和十年前一模一樣。」透過哈林的日誌,我們能避開學院派將其作品當成藝術史拆解的評價,發現藝術家尋求認同以及理念時的紀錄以及告白。

  值得注意的是,凱斯.哈林在很年輕的時候便擁有成熟老練的世界觀。他在一九七八年進入紐約視覺藝術學院時年僅二十歲,開始奠定對藝術和生活的想法。哈林很早便展露平民精神,最終更明白表現於各種形式。當時的日誌也記錄下他主張「公眾享有藝術權」以及「藝術為眾人存在」的想法,後來的生涯也始終維持一貫的態度。

  哈林搭乘紐約地鐵時,立即注意到周遭的視覺印象。圍繞地鐵的塗鴉以及廣告海報不僅是哈林的美學參考物,也是公共場所中易被理解、接受的圖像。他致力於廣告重複生動的滲透力以及塗鴉自由反叛的精神,有時交互影響或提出評論。哈林從這些視覺效果的觀察者身分轉變為參與者,於廣告的消極區以及其他可能的公共環境空間加入自己的作品。他視自己的繪畫為由象形文字或圖像構成的視覺詩歌,開放予觀眾隨意詮釋。日誌裡有充分的證據顯示,他所開發的視覺語言不僅是溯及既往的理智化(retroactive intellectualization),還是實現明確目標的願望。

  哈林堅信個體性,認為沒有兩個人完全相同。他不希望被歸類為某個藝術團體或運動的一分子,但也相信每個人都是整體的一部分,強烈且始終如一的人性關懷貫穿其生涯。他說:「我不認為藝術是宣傳;它應該是解放靈魂、激發想像力、鼓勵人向前邁進的事物;讚頌而非操縱人性。」

  哈林選擇在藝術中解決社會問題並不令人訝異。兒童的健康、反吸毒、對抗愛滋病、終結南非種族隔離政策只是他所支持的其中幾個理念。談及金錢和慈善事業時,哈林曾說:「金錢本身並不邪惡,事實上如果使用得當且未被過度重視,它能發揮非常『好』的功效。想公平、合理地使用金錢就必須客觀看待金錢。金錢不會使你比其他人更好或更有用。即使以金錢援助別人......並不會使自己比沒有錢卻真心同情且熱愛人類同胞的人更優秀。」哈林關心人。

  當作品價格上揚時,哈林尋求能維持其藝術平易近人的方式。他繼續製作公共藝術壁畫,但身為普普文化追隨者,他希望設立經銷店,讓消費者能購得他的作品。製造並販賣大眾負擔得起的藝術衍生品的願望促使哈林於一九八六年在紐約蘇活區開設普普店。關於成立普普店以及擁抱普普文化的緣由,哈林解釋道:「這是藝術的意圖:透過了解以及思考藝術,影響並積極投入文化;盡可能促進並拓展藝術和藝術家的概念。」相較於藝術世界,他同樣—甚至更加—尊重商業世界,他在一九八八年一月二十三日的日記寫道:

  有時,我寧可完全不處理一切有關「藝術市場」的雜務,專心創作。在藝術市場面對的人和商界沒兩樣。藝術品一旦成為「產品」或「商品」,在這兩個世界中的折衷立場基本上相同。有些「藝術家」認為自己「超越」這種情況,因為他們很「純潔」,未參與流行文化的「商業化」生態,因為他們不打廣告或專門替大眾市場生產商品。但他們在畫廊裡銷售東西,擁有以相同模式操縱他們和作品的「經銷商」。事實上,假裝置身此制度之外比承認且實際參與更虛偽。藝術世界並不比麥迪遜大道更「純潔」。事實上,甚至更墮落。大謊言。

  凱斯.哈林的日記揭示了大量的想法、情感和經驗,但瀰漫其中的是他潛藏的平民主義和人性。這些特質可見於他對公眾享有藝術權的堅持、視覺語言的選擇、公共空間的利用、擁抱商業計畫和藝術產品,以及對社會正義和改革的奉獻。哈林不僅於日誌中展現強大的能量、專注力和堅毅的信念,還有冒險精神、奇想以及不安全感。它們是通往其靈魂深處、人性、內驅力獨一無二的窗扉,複雜度超越任何第三者深入其天性的見解—這些日記就是他的本質。

作者簡介

  薛帕德.費瑞是「服從巨頭」(Obey Giant)背後的推手,這個圖案改變了人們欣賞藝術以及都市景觀的方式。一九八九年他還就讀於羅德島設計學院時,便設計出這款滑稽的貼紙,並以此為出發點,演變成世界性街頭藝術活動與知名的藝術形式。二○○三年費瑞成立了頭號工作室(Studio Number One),於藝術和企業交會點揮灑創意。二○○八年他替歐巴馬繪製「希望」肖像做為競選的形象標誌,促成空前的政治運動,為他的藝術成就再創高峰。

內文1

一九七八年十月十四日



坐在這裡寫東西很舒服。在華盛頓廣場公園感到自在是有點不尋常。體驗城市現象的方式五花八門。特定狀況可能對想法造成無數種不同的影響,端視心態而定。今日打動我的事物明日未必能影響我。沒有什麼是恆常固定的。



萬事萬物一直在變化。自出生後的每一秒都在體驗;不同的經歷、不一樣的感嘆、相異的力道╱能量於周遭不斷構成、重組。時光(於顯而易見的邏輯下)絕不會也不可能反覆。由於萬物恆變,時光經驗的元素永不相同。依照自然法則,人類一直在變化(細胞分裂),因此身心絕不可能停留於相同的存在狀態。



眾所周知,世界的物理現實是運動。運動本身=活動。改變。如果有任何反覆,也不會是完全相同的重複,因為(至少)時間已逝,所以存在了一個變化的元素。

沒有兩個人對兩種感知、經歷、情緒或想法會有相同的體驗。一切都在改變、始終相異。所有這些變因彼此結合、交互作用、破壞,產生新的形式、想法、「現實」,意味著人類的經驗屬於恆常異動之一,我們稱其為「成長」。



我的訝異來自於多數人秉持這些相異性與變化並不存在的信念過日子。他們選擇忽視這些事,企圖計畫或控制自身的體驗。他們擬定行程表、立下長期承諾、設定時間機制,被控制系統支配。



人不想知道自己的改變。



除非認為那是種改善,他們才會支持「改變」,甚至竭盡全力「製造變化」、精心策畫或強制執行不自然的改變。這個概念有太多層次,很難寫全。



圍繞在自己周圍的態度如:



只要能加以控制,就可接受改變。



改變是可預見的。



改變是可被設計,且╱或修訂,且╱或計畫。



站在鏡前凝視自己,我發現對自己的外表有無限多種觀點。彷彿自己有許多面貌,戴上、拿下,對他人的想法也一樣。人在不同的時間點看上去也不同。而且是完全不一樣。或許與他們的感覺有關,但更可能是被正在注視他們時的我的感覺、情緒、現實感所操控。



改變是事實,我們一直在改變,且始終處於困難的情境、不同的心態,且實際上不同的現實等等,諸如此類的基本真相經常被:



忽略,

或誤會,

或曲解,

或質疑。



只不過,某種程度上,人明瞭不同時刻感覺不同,或者不同的日子裡自己看上去不一樣,但很少人確實試著去體會或質疑,去追究原因或涵義。人往往透過背道而馳的生活型態加以控制。這就好像在一塊綠意盎然且不斷變化的草皮上強加柵欄,試圖令草地符合事先安排好的柵欄設計。



我明白人不可能像塊草皮般活著。或許一度可以,但我們距離當時已經太久,以致很難想像。無論如何,人能接受自己一直在改變,屬於變動環境與狀況下的產物,懷抱這樣的體悟生活。至少,能與這樣的認知和平共存,而非抵抗。



我確信現代人能面對、質疑、探索、接受這個現實,甚至實際成為其中一部分,過著更舒適的生活,具有個中意義。與信念一致。無論選擇與否,和我們身處之不可控現實和睦相處。





JOURNALS:塗鴉大師凱斯.哈林【博客來獨家限量書套版】※點我購買※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李小姵n28197 的頭像
    李小姵n28197

    李小姵的迷你博客來

    李小姵n2819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