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trottr
李小姵的迷你博客來
讓人不自覺就贊同你:律師教你最高竿的人心誘導術
Feb 28th 2012, 15:27

讓人不自覺就贊同你:律師教你最高竿的人心誘導術讓人不自覺就贊同你:律師教你最高竿的人心誘導術※點我購買※

讓人不自覺就贊同你:律師教你最高竿的人心誘導術※點我購買※

菜鳥律師的慘痛經驗,讓他學會了一生受益的提問法!
十五年後,他要將自己運用純熟的技巧教給你!
  這些巧妙的提問方式,法庭禁用,卻能成為你最佳的生存武器!
  因為力量驚人,你不僅要學,也要小心別人這樣問你!
  用好問題取代命令,讓你隨心所欲掌控自己的人生!
  接下大訂單的老闆透過提問,讓員工心甘情願為公司加班趕單!
  想去泡溫泉的丈夫透過提問,讓原本有其他計畫的家人也附議!
  煩惱的父母透過提問,讓不愛讀書的孩子開始發憤用功!
  銷售員透過提問,讓「我只是來看看」的顧客掏錢購買!
  被要求打開金庫的民眾透過提問,拒絕國稅局的調查!
  這不是在教你詐,也不是在教你壞,
  而是教你顧全別人的自尊,同時得著自己想要的!
  每個人都有強烈的自尊心。
  不會想按照別人所說的去做,而樂意去做自己所說的。
  因此,要發揮影響力,讓人聽你的,
  最好是透過有技巧的提問,讓人不自覺的順著你的想法走。
  這,就是法庭禁用,本書作者卻願意認真教你的誘導詢問法,
  因為它能對你人生的每個層面帶來無限的好處!
  想要影響別人,不能靠命令,要靠提問;
  想讓人聽話,必須提問;
  想讓人成長,也必須提問;
  想在人生當勝利的一方,同樣得靠提問。
作者簡介
谷原誠
  1968年出生於日本愛知縣。明治大學法學院畢業後,1991年通過司法考試,現為未來綜合法律事務所合夥律師。
  累積企業法務、公司重整、交通事故、不動產等各種案件的處理經驗,鍛鍊出過人的提問力、談判力,以及辯論力。除了運用於律師工作,解決問題,也積極透過寫作等活動,向一般大眾傳授他的溝通法門。
  活躍於電視媒體,擔任「報導STATION」「FNN SUPER NEWS」「傳說的東京雜誌」等節目的解說工作。電子報《律師偷偷教你必勝的辯論訣竅》也深獲好評,訂閱讀者超過兩萬人。另著有《寫給老實人的交涉術》(如何出版)等書。
目錄

寫在本書之前
第1章 這樣問,想知道的資訊輕鬆到手
開放式問句和封閉式問句
問出所有資訊的六個基本提問
要問容易回答的問題
提問之前要先檢查的四件事
名偵探福爾摩斯的推理提問法
七種壞問題
第2章 「博取好感」的提問力
如果是喜歡的人提問,什麼都樂意回答
贏得好感的六大法則
受人喜愛的最佳方法是模仿小狗
不要錯過炒熱氣氛的時機
利用「問題回力棒」,掌握對方關心的事物
提問的態度比言語更能影響人心
提問與沉默
第3章 「操控行動」的提問力
操探行動的兩大原則
先動之以情,再曉之以理
設計讓人乖乖聽話的提問腳本
想說服對方,就提問!
透過提問讓對方打從心裡認同
利用問題掌握談話的主導權
假設性問題
~ 問出對方真心話的魔法技巧
威脅也得靠提問
面對反駁的因應之道
迫使對方作決定的問題
誤導性問題
~ 讓人不自覺就贊同的必殺技
我和亞當都無法推翻的「物以稀為貴法則」
勢在必得的時候,請用三段式問法
利用「小小的YES」套牢對方
令人難以抗拒的「大家都這樣」
第4章 「激發成長」的提問力
什麼樣的上司無法栽培部屬?
好上司不給部屬魚吃,而是教他怎麼捕魚
什麼樣的問題,讓孩子開始發憤用功?
讓對方不自覺改變的神奇問題
主管的兩種責任是?
轉換成正面問法
正中核心的問題能讓人找回自我
~ 護士的問題穿透了媽媽的心
第5章 「主導議論」的提問力
要對方聽話,必須經過討論嗎?
為什麼蘇格拉底和律師總能辯贏別人?
透過問題偷偷改變對方的價值觀
律師最擅長的「原本辯論術」
老婆說要看你的手機,你會怎麼做?
辯論時的舉證責任
第6章 「改變自己」的提問力
富豪投資家和瀕臨破產的男子
~ 曾經是同事的兩個人到底有什麼差別?
人生成功的三大法則
自我反省的七個提問
解決問題的八個提問
把缺點變優點的逆轉提問法
換個角度問,找出更好的解決方法
立刻就能改變自己的問題


前言
寫在本書之前

●「為什麼你需要提問力?」
  「為什麼你需要提問力?」
  如果有人這麼問,你會怎麼想?
  「為什麼我需要提問力呢?」
  你應該會這麼想吧。
  讓你這麼想的,正是提問的力量。
  「什麼?這什麼意思?」
  有些讀者大概已經被我搞糊塗了,請耐心聽我說明。
  問題能讓對方朝著特定的方向思考。當你聽到:「為什麼你需要提問力?」本來應該先思考:「我需要提問力嗎?」等你確定「我需要提問力」之後,再思考「為什麼」。
  不過,一聽到這個問題,讓人不自覺的以「需要提問力」為前提,便直接思考下一個問題:「為什麼我需要提問力呢?」
  培養提問力,可以讓你隨心所欲掌控自己的人生。
  很久以前,人一直問:「該怎麼到有水的地方去?」不斷想辦法前往有水的地方。有一天,人思考的問題變了—「該怎麼把水運到這裡來?」
  有了這個問題,人才開始研究灌溉技術,開始農耕。這正是好問題讓文明進化的剎那。
  過了一段時間,近代物理學始祖牛頓問自己:
  「為什麼蘋果會掉到地上?」
  有了這個問題,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物理學向前邁進一大步。
  又過了一段時間,以前汽車工廠總在一個定點組裝車輛,工人輪流進出,依序組裝車輛。汽車大王福特這麼想:
  「可不可以人不動,讓車子動?」
  有了這個問題,福特想出利用輸送帶組裝的流程,可以大量生產汽車。這正是好問題讓產業進化的剎那。
  愛因斯坦這麼說:
  「重要的是不斷問問題。」
  愛因斯坦不斷問問題,發現了堪稱世紀里程碑的相對論。
  人透過問問題、找答案的過程,發展文明,實現舒適的生活,成為地球之王。
  本書把焦點放在偉大的「提問力」,探討培養提問力的方法。
●為什麼我會開始重視提問力
  先和大家分享為什麼我會開始對提問力感興趣。
  我在二十五歲那年成了律師。這麼年輕就當律師,有些客戶難免看不起我,擔心我處理案子的能力。我心裡很不是滋味,想讓自己看來更可靠,所以故意挑釁,製造機會和對方辯論,只要辯贏了,我就心滿意足。
  那時候我經常問對方問題,但是問題往往帶著「你講的話根本不合邏輯」的意涵,話中帶刺。
 某一次幫客戶打土地訴訟官司,官司的另一方沒有請律師。事後他對我說:
  「你打贏了官司應該很開心吧。但是,你了解我的感受嗎?」
  我當時受到很大的震撼,不知道該怎麼回答。
  打官司的目的不就是勝訴嗎?打贏官司有什麼不好的?
  我這麼問自己。
  那場官司是鄰居爭鬥,官司結束之後兩戶人家還是爭論不休。
  當時我該怎麼做?
  我忍不住這麼問自己。我到底為了什麼目的代表客戶打官司?
  答案很清楚:
  「幫客戶爭取到最大利益。」
  沒錯。我的任務不是打贏官司,而是解決問題的根本,幫客戶爭取到最大利益。這麼說來,當初我應該怎麼做才對?
  我應該謹慎提問,了解客戶真正的需求,也向官司的另一方提問,了解他的立場,想辦法找到雙方可以接受的折衷方案。
  我應該透過提問,了解客戶,了解對方,找到最好的結論,但我卻忽略了提問這個過程,什麼都搞不清楚,就單向、強勢的主導官司進行。雖然贏了官司,對方更加憤恨不平,和我的客戶之間又有了新的糾紛,這簡直是本末倒置的結果。我真是個不夠格的律師。
  「我不夠了解人。」為了了解人,我開始拚命讀書。這時候,我讀了《卡內基溝通與人際關係》,受到強烈衝擊。書中談到人的本質,尤其下面這段內容深得我心:
  「人是自尊心的集合體。人不想按照別人所說的去做,但如果是自己想的,就會很樂意遵守。想要影響別人的行為,不能靠命令,必須讓他自己這麼想。」
  現在想起來,這是理所當然的道理。或許你也知道這個道理。當時我還年輕,不懂人情世事,以為只靠邏輯取勝,嘴上贏過別人,就能改變對方,然而實際上恰好相反。我在律師生涯中經歷過許多失敗,其實也顯現出這個問題。
  之後我也受到《影響力:讓人乖乖聽話的說服術》和《實質利益談判法:跳脫立場之爭》等書的影響,改善自己當律師的談判方法和說服方式。經過十五年,現在面對談判和說服別人的場景,我會注意時間分配,把大部分時間用在提問。
  透過這些改變,我得到許多收穫。多提問,才能深入了解客戶的需要,也能從對方身上得到更多資訊,不需要彼此衝突,就能說服對方。
  現在我敢打包票,想要影響別人,不能靠命令,要靠提問。想讓人聽話,必須提問。想讓人成長,也必須提問。
  想在人生當勝利的一方,同樣得靠提問。
●提問的六大力量
  先問大家一個問題:
  「小時候有什麼開心的回憶?」
  人聽到問題就會想回答,然後不自覺的開始思考,試著找答案。聽到:「小時候有什麼開心的回憶?」我腦中也會浮現小時候的情景,想起爸媽在我生日時,買了我一直想要的「微星小超人」玩具給我,讓我感動得都快哭了。你聽到剛才的問題,應該也像我一樣,憶起小時候開心的往事吧。
  我們平時生活並不會想起小時候的事,幾乎都忘記了,但只要一個問題,就能讓人回到幾十年前,探索小時候的回憶,而且還能找到答案。
  換句話說,「聽到問題,就會思考,然後想辦法回答」。好像有人強迫似的,不自覺的思考,並且回答。
  問題有兩種重要的功用,也就是讓人「思考」「回答」的強制力。我們就像巴伐洛夫的狗,聽到鈴聲就不由自主的流口水一樣,聽到問題就會不由自主的思考,然後回答。
因為問題有這兩種功用,只要我們培養提問力,就能得到下面這六種強大的力量:  1.隨心所欲獲得資訊
  2.博取好感
  3.操控行動
  4.激發成長
  5.主導議論
  6.改變自己
  這六項都是人生成功必備的能力吧?
  培養提問力,相當於培養在人生中成功的能力。
  希望大家讀了這本書,擁有可以改變人生的提問力,人生變得更充實,成果豐碩。
律師 谷原  誠
內文1

第3章 「操控行動」的提問力
●設計讓人乖乖聽話的提問腳本

要透過提問讓人照自己的意思做某件事,必須「先動之以情,再曉之以理,讓他合理化自己的行為」。若要更強力的操控他人,就必須「設計讓人乖乖聽話的提問腳本」。

先回想電視購物頻道的架構。在推銷腹肌鍛鍊器材的節目中,一開始先播放使用前腹部脂肪堆積的畫面,讓觀眾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想讓腹部結實扁平」的欲望也會浮上檯面,這時候再讓身材健美的模特兒出現在畫面上,讓觀眾看看自己還差了多遠,同時想像「理想的模樣」,喚起觀眾的欲望。接著,再播放使用腹肌鍛鍊器材的畫面,介紹「達到理想模樣的方法」,讓觀眾「透過影像體驗」。這時候,觀眾的情緒已經處於「我想買這器材」的狀態。節目只要煽動「我想買」的情緒,再顯示商品價格,然後說明這價格非常公道,可以分期付款,不會造成經濟上的負擔,在家自己訓練很輕鬆,收納也很方便,還加送贈品,列舉許多可以合理化購買行為的資訊。

要讓人照我們的意思做某件事,必須讓他忠實的經歷作出這個決定之前的思考過程。如果步驟順序不對,最後也不會決定「買了」。如果節目一開始就說「這部腹肌鍛鍊器材售價三萬日圓」,這時候理性出動,觀眾心裡想:「花三萬日圓,這個月就不能和朋友去喝酒了。這玩意兒真的有這麼高的價值嗎?真的有效嗎?還是先看看,別急著買。」之後再怎麼想辦法說服觀眾,恐怕也很少人會決定購買。

希望對方照你的意思行動,必須設計讓人不得不聽話的「提問腳本」,按照腳本提問。

假設老公想在連續假期帶家人去泡溫泉,先問老婆:「連假想不想去哪裡玩?」老婆回答:「好啊,偶爾去國外玩也好,關島怎麼樣?」這時候即使老公說:「其實我想去泡溫泉……」恐怕也會演變成「關島v.s.溫泉」的對立結構,夫妻必須談判。像這樣的提問順序容易造成對立。

設計提問腳本,就能控制對方的思考,控制對話。如果設計像下面的提問腳本,結果會如何?

先租宮崎駿的《神隱少女》DVD回家,和老婆一起看。
老公:「偶爾也想泡泡溫泉吧?」
老婆:「是啊!」
老公:「要是有像電影場景一樣的溫泉,想不想去?」
老婆:「當然想!」
老公:「你知道《神隱少女》就是以某個溫泉區當範本的嗎?」
老婆:「真的嗎?我不知道耶!」
老公:「就在○○,要不要去?」
老婆:「當然要!」
老公:「我上網查一下,趁我們還記得電影內容,越早出發越好。就趁這個連假去吧,怎麼樣?」
老婆:「好啊!」

也許實際上未必會這麼順利,但至少比剛才失敗的提問好多了,成功機率也比較高。為什麼?失敗的問法是以開放式問句問:「連假想不想去哪裡玩?」老婆可以自由思考,結果她想到:「去哪裡好呢?對了,去關島吧!」心裡湧現想去關島的情緒。之後老公再說「我們去泡溫泉」,只會造成「關島」和「溫泉」的對立。

成功的範例是先從看電影開始,電影的內容和溫泉有關,提高對方想去泡溫泉的潛在欲望之後,再以封閉式問句問:「想不想去泡溫泉?」讓對方只能回答「想」或「不想」,這時候通常會回答「想」。靠著和電影有關的問句,營造對方對溫泉的想像。為了引起對方的興致,甚至在問題中暗示電影就是以某個溫泉區為範本。不管老婆說「知道」或「不知道」,都一定會對這個話題更有興趣。最後再問封閉式問句:「要不要去」,答案當然是「要」。

剩下「什麼時候去」的問題,老公只要提議「這個連假出發」,就大功告成了。

按照腳本提問,不會出現「關島」和「溫泉」的對立關係。決定好要去泡溫泉,接著只要提議「這個連假出發」就行了。即使老婆本來打算利用連假去關島,這時候心也已經飛到溫泉區了。在這種狀態下掙扎著要去關島,還是去泡溫泉,比起原本可能造成關島和溫泉對立的情況,結果完全不同。


讓人不自覺就贊同你:律師教你最高竿的人心誘導術※點我購買※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李小姵n28197 的頭像
    李小姵n28197

    李小姵的迷你博客來

    李小姵n2819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